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凶魂镇压馆 > 第12章石缸内的残骸

凶魂镇压馆 第12章石缸内的残骸

作者:六孛岩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时所有人都不太明白石缸和青铜镜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甚至对这种奇怪的搭配都无法理解,所以为了能解开谜团,他们开始对石缸内部进行勘察。

那石缸较高,旁边有着垫脚石阶,那肯定是为了方便人取石缸内的东西才建的。那么石缸里究竟有什么呢?

这一次老李亲自上阵,拿着手电上了垫脚石阶。

那石缸又大又深,里面黑咕隆咚。手电先扫过内壁的一块区域,他发现上面有着一层分布不太均匀的东西,黑黄黑黄,猛地一看有一种蜡质感。当时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后来出事后,警察对这种物质进行检验才知道的。”

“是尸油吧。”

“嘶……您真厉害,连这种东西都知道?警察跟我说,那是人体蒸煮后析出的油脂。”

“嗯,您继续说。”

“老李没有理会那层东西是什么,当然他根本想不到那是尸油,他把手电打到了石缸底部,这一照就是一愣。

其他人看到老李照了半天,就问他发现什么了,他没吭声,又举着手电往里面照了照,这才下来。

他对大家说,那石缸底部,有人骨。”

“啪~”磁带又播放完了。

秦丁皱了皱眉,多少感觉瘆得慌,他不由往屋子里墙角的那口水缸望去。

他心想,这地方可真怪,非要弄口石头做的水缸放屋里,又赶上磁带里说的这种事,真是吓人。

他稳了稳心神,然后换上了第二盘磁带,开始播放A面。

“可以了。”

“其实在考古工作中,骨骸是最常见的,根本没什么可怕的,但如果跟这石缸联系在一起后,便细思极恐。

石缸里有人的尸骨,底下又有烧火的痕迹,那用途就一目了然了。这是用来煮炙人的。这一大片三十六个,都煮过人。

老李在电话里跟我说,他在那一瞬间,想象到了可怕的画面,在那经年不见日月的黑暗地下,曾经有人用这些器物煮人,或许煮的还是活人。

如果他的想象成立,那么这一下就升级到了别的层面,那就是这个地方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修建布置的人,为什么会手段残忍地干这种事?

当秦博士和张教授过来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非常震惊,张教授提出了她的观点。

她说一些古籍中曾提到过,山中有聚阴聚阳之地很适合炼丹,有人选址在这儿,又结合碑文来看,这里就是为了炼丹所建。

而石缸三十六个,还呈一定阵列摆放,上面压着青铜镜,底部又有火炙人殉,她认为,这是一种神秘古法,只不过有些歪门邪道的感觉。

她还认为,布置如此之多的石缸和青铜镜,是需要耗费一定财力和人力的,更何况涉及炼丹长生,说不定跟某位帝王将相有关。

其他人也都赞成张教授的观点。因为古代掌权之人,对长生都有着痴迷,找方士炼丹求长生是司空见惯的事。

后来队伍里还有位实习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这种地方选在山中,规模又这么大,石缸煮人或许是一种祭祀。

考古界曾经出土的青铜甗(yan),就是煮人头的,这种做法被叫做胹(er)祭,虽然不知道是给人吃还是给神吃。也许这个地方是一个祭祀场,通过祭祀神灵炼取丹药也说不准。

呃……这些吧,怎么说呢,都是他们当时的一些臆想猜测,想要有说服力,还需要找到更多的证据来佐证。

为了不影响进度,老李让王贵兴带着四个实习生和三个技术员留在石缸这里做清理发掘,让他们把石缸里的尸骨拣出来,准备带回所里做检验研究。

在安顿好后,老李和秦博士张教授他们,则去往石缸阵后方的那个石台,想从那里寻找一些线索。

老李这波人刚到石台附近,勘探地形的人回来了,说有了一些新发现。

那些人说,石缸阵这片区域,地面的岩土细沙的颜色好像有些异常,跟区域外的地面颜色对比要深一些,仔细看的话,有些发暗红。

除了摆放石缸的那片区域是这样,区域外是正常的颜色。从这一点来看很奇怪,但他们一时也无法判断这种颜色差别是因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造成的。

在他们查看地面情况的时候,又发现在石缸阵侧边的地上,半埋着很多汉白玉小石桩。

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石桩的颜色跟地面颜色几乎一样了,所以不管是从远处还是近处,如果不仔细察看的话,根本看不出两侧还有这些东西。

这些小石桩排列有序,之间的距离很近,几乎连成了线,一直延伸到后方石台那里。”

“武所长,当时有人摸过这种小石桩吗?”

“之前肯定没有摸,因为探查地形的那些人懂规矩,每次有新发现,是需要汇报后才会让专人进行勘察的。

另外汇报这个发现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石台附近,注意力全在石台上,他们是打算探究完后,再去对两边石桩进行研究,所以之后摸没摸不知道,因为出事了。”

“嗯,您继续。”

“老李他们开始勘察石缸阵后方的石台。

当他们来到石台近前才发现,这石台很奇特,并不是花岗岩之类的。

石台形状不规则,接近长方体。长有6米,宽有3米,高有3.5米。

其表面色泽古铜还泛着金属光泽,活脱像个鬼斧神工的大铜块。

要不是通体有纵横的暗纹和一些凹凸的石筋沟壑,真觉得这是金属物了。

众人对这石台叹为观止,分辨不出这是块什么石料,只觉得肯定是人工雕琢好的。

可地质专家郭玉识得那是什么,他说,那是一块天然的古铜石。

郭玉给大家简单科普了下,原来这种石头产自贵州安顺普定县三汊河一带,也就是著名的夜郎古国,其石皮酷似古铜,所以又被称为夜郎古铜石。

这种石头很罕见,因为它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复杂。

这种石头在距今5.4亿年至2.4亿年间,在海湾和相对封闭的湖泊底部,由碳酸铁等矿物沉积,形成铁白云结核后,又在距今2.4亿年至1.5亿年间,沉积结核皲裂石化,再经过亿万年时间,由硅质结晶填补裂隙形成白纹理,最后由地热导致其表面变质而形成三氧化二铁裹壳。

你也听出来了吧,这种石头需要经过亿万年,所以在地球上是非常罕见的,很有科研价值。

可疑问就来了,体积如此之大的古铜石,就算是在古代,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可这么珍贵的东西,就这样被运到那个地方当石台也太不寻常了。

要么这个人富可敌国或被帝王支持,或者还有一种可能,这石头本身就出自那里。

郭玉无法判断这块石台是否产于那片黑暗,因为古铜石属于无根石。

您知道无根石是什么吗?”

“我知道,无根石也可以叫独立石,就是没有砂岩连体依靠,独自成石。

古话说过,‘无根为石,有根为山。’据说这种石头多有灵性,而且很多神话故事里都出现过这种石头。比如女娲补天炼制的补天石,用的石料就是无根石,还有四大名著里,孙悟空和贾宝玉也是这种无根顽石所生,还有《封神榜》里的石矶娘娘也是。

那武所长,是不是石碑上所刻碑文里的那块顽石,指的就是这块石台呢?”

“呃……这应该不是吧。这石台虽然稀有独特,但它的确被当作石台,上面还搁置着一个大的青铜器物呢。”

“明白了,您意思是,如果它是所指的那块顽石,应该是占主位,不该是附属位。”

“对对,是这个意思。

郭玉暂时无法判断这石台到底是不是在那里天然形成的,因为这一方面需要定测土壤成分,另外一方面需要出去后,多方考察地质环境以及周边有无盛产这种石头,才能准确做出推断,所以大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

然后他们又仔细对石台进行观察,发现古铜石台表面平整的地方,刻着一些图案字符,并且跟那片石缸外壁上的纹图线条差不多。

由此来看,秦博士更加确定,这不是纹饰,而是一种文字。

秦博士是很兴奋的,因为他没见过这种文字,也就是说,这是古文字界的一个新发现。

在大家惊叹之余,老李他们决定到石台上去查看。

这古铜石台说高不高,想到上面去,那也不是件容易事,好在它一边有修好了石阶,所以老李他们也没费啥劲儿就走到石台上了。

他们一上去,首先看到的是那个足有150公分长的青铜器物。由于石台后面不远处就是地下河,潮气十足,所以这件青铜器物周身斑驳着很厚的锈皮。

接着他们发现在青铜器前,也就是半臂距离的位置上,立着一个形状怪异的支架,材质也是青铜的。除了这两样青铜器,上面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他们先勘验了那件大一些的青铜器物,然后张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她认为,既然这个地方是用来炼丹的,甭管方法过程,炼丹用的器物应该齐全。

石缸不知道跟炼丹有何关系,但炼丹用的丹台丹炉丹器都应该有。

而石台上有青铜器,所以这石台也许就是道教炼丹的筑丹台了,而那青铜器物,就是成丹的丹器了。”

“啪~”磁带很突然地又到头了。

那位武所长其实没说多少,只不过这老头说话慢条斯理,语速很缓。

秦丁内心焦急,吴武所长嘴里总是提到的“出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翻到B面,又按下了播放键。

“沙沙沙~”

“众人因为对道教了解不深,所以当时听张教授说完后都保留意见。

不过有几个人觉得,如果青铜器是丹器,也应该是炼丹炉的样子,但这造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丹炉。

它的外观有些奇特,如果非要跟某件出土文物做对比,那它很像是1975年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青铜朕匜(yí),但这件青铜器体型要大出许多。

匜这种器物在古代是用来盛水或者舀水用的,就是一个带着流水口的长水瓢,而这件青铜器物外形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它不但形状椭长,上面也有盖子,流口位置也没有被完全盖住,像是张着嘴一样,唯一区别是在尾端和底部。

尾端并没有鋬(pàn),也就是把手,当然这个体积肯定不是用来舀水的,没有把手是正常的。它同时也没有四足,底部扁平,直接接触石台,所以只能说这东西外观大致有些像青铜朕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