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凶魂镇压馆 > 第10章地下道观

凶魂镇压馆 第10章地下道观

作者:六孛岩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4: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金文与门前石碑上的文字不同,石碑上的字体是篆体,有明代篆书的典型风格,但就是很奇怪,同一处建筑,两处字体居然不是一样的。更奇怪的是,碑文石刻没有年代标署和来历信息,只有这么一句话。”

“武所长,我对文字不是太了解,不过……道观建在地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那石刻上不是写着,‘填离取坎复天干’嘛,您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吗?”

“呃……我对道教的东西不是特别在行,不过后来有人讲解了下,说道教认为,人成胎儿后,即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变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于是形成了火上水下的未济局面。但如果通过修炼,则可返还本原的先天八卦图形,使乾上坤下,坎离既济,达到心肾之气相交的局面,就可以延年益寿。”

“嗯!‘填离取坎’也可以理解成这个意思,这也是道教炼丹的常用术语,所以道宫建在地下隐秘之地,一定是为了炼制某种特殊丹药的,而‘复天干’应该指的是取长生道修炼成仙的意思。”

“看来您是位行家,跟我们之后派去的张教授分析的一样。”

“嗯,您继续讲。”

“好。那洞厅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最前面就是那座道观。

说是道观,却只是一间用石头瓦片建成的大房屋,别说院落,大殿和配殿这些必须有的建筑都没有,所以道观的道称为‘宫’,就有些名不副实了。不过也多亏是石料所建,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这道观的风格很古朴,很有明代建筑的特征,再加上碑文上的字样,第一批派去的人推断,那里应该是明朝时期建造的。

这道观出现在地下洞厅本来就很突兀,结果更奇特的是,在这建筑后面的场地上,还沉沉立着的一大片器物。

那是……一片呈三角形阵列摆放的汉白玉石缸。靠近道观这边的横列为八个,再往前为七个,以此类推,正好三十六个。

我这样描述呢,其实感受不到什么,但是在现场看还是有些壮观震撼的。

这些石缸造型古朴,就是那种大肚水缸的样子,”

秦丁按下了暂停键,往屋角的那口水缸看了一眼,然后快速地眨了眨眼睛,心里又有些异样。

石缸?他摇了摇头,奇怪自己怎么会想到屋里这口水缸。

他又按下播放键。

“但这石缸个头可比一般水缸要大很多,比故宫里的水缸还要大些。”

秦丁在电视里看过故宫的纪录片,知道那种防火的水缸,掉进去两个人都发现不了,他心想,真是多疑了,这屋里的水缸大小简直没法比啊。

磁带继续着。

“石缸外壁上雕刻着一些奇特的纹饰,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纹路图案,也就是说,这是迄今为止考古界的一次新发现。

石缸的最下面,有一个开口石底座,旁边还有垫脚石阶,而每个石缸上,都扣着一个青铜盖子。那盖子上的纹饰图案很细小复杂,需要专业工具,所以当时先去的那些人并没有仔细察看上面的图案是什么。这其中的具体发现,我后面再说。

在这些石缸的后方不远处,有一个形状不太规则且有些怪异的大石台,台壁上也刻着一些古怪的纹饰符号。

石台上面除了立着两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物,就再无他物了。在石台后方不远处,就是那条地下河了。

虽然此次发现并不是墓葬,但出现了青铜器物和未现世的图案文字,这就非比寻常了。

在得到这些信息后,所里立即重视起来,决定组织专家前去深入考察。

于是我联系了临市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秦恪松博士,并邀请他的妻子张涵女士一起前来。”

秦丁的手不由一抖,按下了暂停键。心跳从来没像现在如此剧烈,血液挤压,在耳蜗里咚咚作响。

要说秦恪松这个名字也许会有重名,但不可能那么凑巧,他的爱人也叫张涵,而且他们都是考古界的专家。

光从磁带里透露的这点内容来看,秦丁已经非常肯定,这两个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很多东西一下纠集在脑中盘旋起来。

父母怎么会出现在了这种磁带里,是说有什么可怕的隐情吗?否则怎么会委托这种神秘组织来调查。

如果是牵扯进这种事件,是不是说明父母的失踪不简单。

他的心忽然下沉,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可能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会有惊人的消息。

他犹豫了下,但最终还是按下了播放键,声音继续着。

“这个秦博士的妻子也是业内人士?”

“是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张教授。她对鉴别青铜器颇为在行,而且对道教文化也很有研究。邀请他们前来,是最合适不过了。”

“嗯,您继续。”

“此次前去的队伍一共十四个人,骨干五人,分别是秦博士和他妻子,还有地质学家郭玉和我们所的两位考古专家李国栋、王贵兴,另外还有四个实习生,五个所里的技术员。

他们是5月2号早晨到大通岭那边的,带着补充设备跟之前的队伍做的碰头交接。交接完后就展开了勘察工作。

第二天也就是5月3号早晨,李国栋从底下上来,打来电话给我汇报他们前一天的勘探情况。

他说,那下面地形倒是不太复杂,洞厅是天然形成的,有人工修筑的痕迹,还有阶梯走道什么的。

阶梯走道通往那座道观门前。而道观后方的场地上,全是那些汉白玉大石缸。

他们到了那个地方后,为了提高效率,进行了初步分工。

由秦博士和张教授还有几名工作人员,对道观内外进行检查探索,地质专家郭玉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剩下的人则去查看后方的石缸石台。

我先说秦博士这边的调查结果吧,这些都是通过他们的工作报告了解的,老李的汇报放后面说。

在秦博士他们的报告里呢,又一次提到了道称和文字这件事。

他们在道观的规模与道称不符上有不同见解。

张教授认为道称能被叫做‘宫’的,一般都是帝王皇家赐予提名的。

这道观如果是明朝修筑的,那正是道教兴起的年代,皇室十分热衷追求长生和炼丹,所以她推测,那里应该是皇家支持修建,只不过以实用为主,或因地况复杂不便,修筑简单了些而已。

而秦博士对张教授的想法保留意见,他有另外一种推测,他怀疑,刻有‘玄石宫’的石匾,是从别的道宫移过来的。

如果他的这种猜测被证实,也可以解释通为什么会与道称不符,和石碑上的文字不同了。”

“他发现了什么?”

“他发现石匾上的文字,并不是前期说的商代金文,而是夏商时期或者更早一些的契文。

金文和契文其实很像,有些不太好辨识,但秦博士是古文字专家,对这个很在行。

让他产生怀疑的是,这种契文一般不会刻在石头上,就算是金文,也不该出现在石头上。

我前面不是说了嘛,这种金文又叫钟鼎文,是专门铸刻在青铜器物上而得名的。而契文其实就是甲骨文的别称,所以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录的卜辞文字,如果刻在石头上当作匾牌,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张教授觉得,道教善用篆体,大篆里就包含甲骨文,而甲骨文一般跟占卜巫术有关,所以刻在道观石匾上也是可以的。

但秦博士说,这正是他怀疑的另外一个点。道教善用篆体,道观门前石碑上用的是明代篆书,在建造道馆时,没必要石匾和石碑用不同的文字,除非……用契文有着某种特殊含义,再或者……这石匾产出的年代,没有其他文字可用,只有甲骨文,所以他才推测石匾并不是那里原有的,是从更古老的地方移过来的。”

“武所长,那现在弄清楚这件事了吗?”

“没有。他们出事以后,我们没敢动那里的任何东西,但是我去现场的时候,有注意过那石匾。

上面的三个字看起来很古老,而且石匾体积略大,跟道观门头确实有些不匹配,所以个人直观上感觉,的确不像是那里原来就有的东西。

不过像这种主观上的猜测是站不住脚的,还是需要鉴定佐证的。总之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搬回所里研究鉴定,但是现在情况特殊,需要处理完再做打算吧。”

“嗯!那除了石匾,秦博士那边还发现了什么。”

“他们之后对道观内部进行勘察,那里面除了一些供奉的奇怪神像,还有后面墙壁上六幅匪夷所思的壁画,再就没有别的了。”

“奇怪的神像?还有壁画?供奉的都是什么神?不是三清四御?”

“不是三清四御,那些神像有五六尊呢,都是些凶神恶煞的面孔,有的还是动物的样子,跟以往的菩萨罗汉不同,好像是一些地仙。具体是哪些仙,还没有来得及去研究。”

“五六尊的话,应该有个主神位。”

“有的,只不过,样子更是难以形容。”

“难以形容?”

“一开始我从报告上看,是很难想象的,后来到现场后,才发现这主位上的神像太怪异了。

要说它的外形吧,看起来像是个山鬼。红面獠牙,脖子上还挂着骷髅头,有些像密.宗的菩萨,但是吧,跟我们所知的那些都对不上号。

这尊神像最特别的是,在它的后背上,伸出一只手臂。哎呀,那手很大,指甲尖利,冷不丁一看很骇人,就像是要伸过来掏谁的心肝,样子活灵活现的。”

“那神像嘴里呢?我是说,有没有雕刻出舌头?是什么形状的?”

“呃……不是人的,跟蛇一样,是分叉的蛇信子。您是不是知道它是谁?”

“我不知道。不过您看过《封神演义》吗?”

“当然看过,还跟那个有关?”

“不是,我只是想起了《封神演义》,那本书里面分阐教和截教。那截教门徒被描述的都是些皮毛戴甲、湿生卵化之辈,说白了其实就是修炼成仙道行高深的动物。您刚才说,那些神像看起来像是地仙之类的,我就想起了这个。还有如果确定那个地方是明代修建的,那个时候的风潮,去供奉截教仙人也未必不能。”

“嘶……《封神演义》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成的书,如果您的这个猜测是对的,那么道观的修筑时间最早也是在万历之后。”

“嗯,这还是需要你们考古所去研究了,我只是瞎猜的,仅供参考。您再说下那些壁画吧,为什么会是六幅独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