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435章 研发模式的差别

面对严辉毫不留情的质疑,符院士脸上顿时就有些挂不住了。

“所以严博士看好的是液氧液氢?可液氢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取方式和成本,而是储存问题。”

“氢气储存需要在苛刻的零下253度极低温条件,以目前的储氢技术,至少也会面临每天0.1%甚至1%的蒸发,因此大规模储氢很容易在空气中形成氢气云,引发爆燃事故,M國的航天飞机用了那么多年液氧液氢,但现在却逐渐把它淘汰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只能说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面对符院士的反驳,严辉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有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避重就轻逃避问题,这才是我们科研人员存在的意义吧?”

“你……”

“好了!”

符院士正要辩解,但见两人的争论逐渐偏离了正题的康驰却打断了他们。

“你俩都没错,站在符院士的角度,为了统筹大局,提高计划成功的概率,肯定是尽量选择风险较低,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并不存在什么避重就轻的问题。”

“但严博士说得也没错,我也认为如果解决了制氢、储氢问题,液氧液氢显然更适合作为未来燃料,至少在近地系统内部液氧液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潜力。”

“而且不止是航天飞机,普通飞机、轮船等所有动力工具如果也能用上液氢作为燃料,不但使用成本能够大大降低,还能做到零排放,所以氢能源的相关研究我们是迟早是要搞的,这是随着电力技术升级而必不可少的平行应用技术,不如现在就一起纳入进擎天计划……”

“退一万步说,哪怕第二代核聚和储氢技术一时半会搞不定,也并不影响擎天计划的大局……无非就是燃料成本暂时高一些而已。”

听到康驰的发话后,两人都停止了争论。

老实说,在不可回收的传统火箭发射当中,火箭燃料的成本占比往往只有2%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燃料的选择其实根本就不会放在这种大方向的技术会议上讨论。

只不过这几年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逐渐成熟,火箭发射成本即将大幅度降低后,大家就开始重视起燃料的性价比以及绿色环保问题了。

在技术探讨了一上午后,整个计划的大方向就算是基本明确了下来,接着康驰就开始分配任务。

“符院士团队负责轨道飞行器的模块,严博士团队负责一二级助推器模块及储氢技术的设计研发,每周和我汇报一次研发进度,另外难度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回收系统单独拎出来由我来负责,大家有问题吗?”

“我没问题。”

“我……也没问题!”

当符院士听到自己要单独负责最核心的轨道飞行器,心里其实是有些犯怵的,

毕竟那玩意的工程量和难度,绝对是他职业生涯中挑战难度最高的。

不过当他看到严辉都能毫不犹豫地点头后,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

开玩笑,他堂堂航天老院士,总不能还不如一个私企博士吧?

虽然符院士心里也清楚,严辉跟着康驰混了这么久,自己很多地方说不定还真没这位后起之秀厉害……

但总不能上来就输了气势吧?

“如果没问题的话今天就先这样了。”

宣布完散会后,康驰又让符院士单独留了下来,待所有人都出去后才笑着问他:“符院士刚刚似乎还有什么疑问?”

“没有啊。”

“真的?”

“嗯。”

“那您预计多久能把轨道飞行器的整体方案拿出来?”

“这个……估计要两……一年左右吧。”

“太久了。”康驰摇了摇头,“科技部不是给你们配上了我们的设计系统吗?哪怕轨道飞行器确实有些复杂,以这系统的协调设计能力,也不应该花上一年……甚至两年吧?”

听到康驰质疑自己的效率,符院士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当即反驳道:“虽然你们那设计系统确实能大大提高设计效率,但轨道飞行器又不是玩具,咱们既没经验也没参考,必须反复验证实验,一年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咱们搞研发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不然出现缺陷发生了事故谁来负这个责任?”

呃……

缺陷?

开玩笑,

康驰还能让有缺陷的火箭发射么?

能用系统开挂的他,字典里就没有缺陷两个字!

“我来负责!”康驰直接说道,“您放心吧,在我们这只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不存在追责的问题,真要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然后解决它,绝对不会只看结果,而且我们一开始也不搞载人的,万一出事也只是正常的商业实验损失,没您想得那么严重。”

听到康驰这么说,符院士的表情不禁稍微缓和了一点,但态度还是很坚决地说道:“其实倒也不完全是谁负责的问题,主要是怕闹笑话,影响了咱们航天事业的形象……”

听完符院士的话,康驰不禁愣了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顾虑。

像符院士这样的老航天人,对航天器的设计缺陷绝对可以说是零容忍,稳扎稳打的作风,更是从华国航天成立以来就始终贯彻在整个系统骨髓里的。

这其实主要还是近代的屈辱史,导致我们的自信心长期不足,认为失败就会让国际笑话,从而更看不起咱们,

所以华国的老科学家们通常都憋着一口气,无论做什么都想要一鸣惊人,对失败的容忍度非常低。

我们很少能看到华国航天发射失败的新闻,而国外航天发射失败的案例则比比皆是,

这绝对不是所谓的舆论管控,

毕竟火箭这么大的东西,只要发射了全世界都能看到,根本管控不了。

造就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研发理念和模式上的根本差别。

西方一直鼓励冒险,喜欢玩刺激,像SpaceX更是秉承着“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隔三差五炸火箭就跟闹着玩似的,不但搞得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连他们自己也隐隐有点以炸箭为荣了……

反正炸了就是试出了错,下次就能避免,就是在进步的证明。

从他们的成长速度上来看,其实这种模式可能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