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 第434章 技术论证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434章 技术论证

作者:五星造事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1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康驰感到非常满意的是,在例行完‘动员’话术后,符院士很快就开始展现出来自己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全局统筹能力,开始根据他的理解,对航天飞机进行了主要结构和模块分析。

“……上千个模块和系统虽然看似复杂,但总体而言主要就是两大模块。”

“首先是最核心的轨道飞行器模块,这是航天飞机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包括前段的航天员座舱、中段的货舱以及后段的发动机和尾翼部分。”

“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大方向分歧,M國的航天飞机主要是把主发动机直接装在了轨道飞行器上,他们当时这么设计有个好处就是发动机能和轨道飞行器一起回收,可以做到发动机循环使用,而背着的燃料罐虽然不能回收,但燃料罐成本低,所以理论上使用成本更低,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导致他们的航天飞机经常出问题,安全性较差。”

“而大毛则是将主发动机安装在火箭上,轨道飞行器本身的推力比较小,主要在大气层外工作,这么做的好处是安全性高,但因为他们的火箭是无法重复利用的,所以设计使用成本相对更高。”

“如果按照康总100%可回收的要求来设计擎天,其实主发动机放哪区别都不大,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走大毛的路线,用火箭把轨道器送上去。”

“火箭回收技术SpaceX已经搞得非常成熟了,国内的话蓝箭航天、华国航天科技、深蓝航天的等公司正在努力赶上,进度也还可以,尤其是蓝箭航天的朱雀系列火箭,除了推力和星舰差得有点大,整个回收系统表现还是非常稳定的,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可回收火箭技术迟迟跟不上,咱们传统火箭的技术还是很成熟的,哪怕用传统火箭的发射方案也不耽误轨道飞行器的研发。”

符院士说着便把目光转向了康驰继续道:“如果采用这个路线的话,我建议可以和蓝箭航天谈谈合作方案。”

康驰思索了片刻后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方向。

“我会试着安排人处理。”

不过他的回答却比较委婉,没有明确表示一定会和蓝箭合作。

主要是他们的技术虽然好,等于有个可以用来升级的基础技术,但康驰摆明了是要开挂继续升级的,根本没有合作研发的必要,所以对康驰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买断他们的技术,

但这不用想也知道,买断的难度极大,

毕竟蓝箭也是一家商用民营航天企业,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卖给别人?

在排除掉买断后,剩下的就是专利技术授权了,但怎么个授权法区别也很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康驰想的当然是每造一个火箭就付一笔钱给他们,但要是人家提出要按照火箭的实际收益率来分成怎么办?

问题是康驰摆明了要对技术进行升级的,那升级后的技术收益率怎么算?如果对方坚持自己的技术就是最核心的,收益率要求比较高,那康驰就等于是给别人白打工了,他反正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这合作能不能谈妥,康驰心里也没底,只能把这个问题抛给卓越文,也算是对这位新总经理的一次考验了。

接下来符院士又组织大家针对轨道飞行器的框架结构设计、主要参数指标、通信和计算等系统进行了一番技术论证。

根据集团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擎天在通讯和计算方面最终和传统的飞行器做出非常大的改动,首先通讯不用说肯定全部采用量子通讯技术,而量子通讯技术随之带来的好处就是,航天器其实没必要再搭载庞大的计算系统了。

现在的芯片为了提高计算能力和缩小体积还都是纳米级的,稳定性比较差,尤其是在发生剧烈震动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因此无论是在军工、车载还是航天领域,所使用的计算机芯片制程一般都不会太低,算力甚至可能比普通人用的手机芯片还低。

但即便通过降低制程等方式提高了计算系统的稳定性,航天飞行器在发射的时候依然容易出现各种电子故障,为了保险起见要么降低算力需求,要么设计一些备用系统以防万一。

而如果把所有的计算任务都转移到地面,那这些问题顿时就通通化解了。

凭借量子通讯的低延迟,无干扰等特点,擎天完全可以将几乎所有的计算任务放在地面,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极大地简化航天飞机的结构,提高了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比,同时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也更强。

最关键的是,航天器需要多少算力,地面都能提供,

在面对复杂的实时动力分配调整计算时,算力多少的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

……

会议的前半场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和谐的,大家虽然各抒己见,但最终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直到开始讨论到发动机和燃料的类型时,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矛盾。

“甲烷无论是在获取方式、还是成本、存储以及运输方面,优势都非常巨大,同时燃烧产物清洁且积碳较少,是搞可回收火箭的最优选择,华国航天的80吨级和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已经初具成形,蓝箭的天鹊系列发展前景也非常大……”

符院士估计是站在龙腾和蓝箭可能会展开合作的立场,同时也被目前国际航天发展趋势裹挟,认为应该搞液氧甲烷发动机。

“但甲烷的比冲太低了。”严辉说出了和符院士完全不一样的观点,“我觉得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形势,来决定未来的方向。”

“虽然现在液氧甲烷是国际航天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甲烷就一定是最优的,液氧甲烷的风是SpaceX带起来的,而他们搞液氧甲烷的主要原因是两个,首先是刚刚符院士说的可回收重复利用方面确实不错,另一个是因为他们整个计划瞄准的是火星,而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甲烷在火星上比较容易获取,但问题我们瞄准的暂时是月球,真的有必要跟这个风吗?”

“我这里提个假设啊……”

“假设我们从月球上带回了氦三,搞出了第二代可控核聚变,电力成本数以十倍地降低了,那液氧液氢的生产成本是不是大幅度降低了?”

“要说获取方式,液氧液氢就是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水。”

“要说燃烧清洁,液氢和液氧燃烧产生的是水,还能有比这更清洁的吗?”

“您说的甲烷优势,以后说不定就是劣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