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第六十二章 稷山大捷(一)

大军开拔,不可能一股脑往前冲。

左思右想之下,丰臣秀吉选定了:

黑田军团。

其实,自从南原之战过后,倭军内部的风气就变了,以前都抢着当先锋,争夺更多功劳。

而今却变得你推我让,生怕遇到什么棘手的妖魔,亦或者,担心明军整出什么致命的新花样。

小西家已经废了。

岛津家更是如此,有两位杰出家主坐镇,本该一代又一代昌盛下去,结果包括继承人在内,全部死在了战场之上。

谁愿意步其后尘?

可架不住秀吉大人强硬指派。

第三军团长黑田长政不想被勒令切腹,加上太阁这边许诺了很多诱人条件,他索性赌上一把。

占公州,渡锦江,逼近天安。

事实上,对于黑田长政而言,这里并不算陌生,早在壬辰年,也就第一次入侵半岛的初期阶段,他便来过此地。

那时候,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两人你争我抢,在半岛搞了一场极速狂飙,攻城掠地无数,而黑田就在后面跟着,稳扎稳打。

行军路线正是:

天安——水原这一条。

因此,秀吉老猴子再三斟酌之下,点了黑田长政。

“故地重游啊。”

看着山川舆图,叹息声响起。

作为一名军团长,黑田的业务能力自然不差,他断定,明军不会守天安城,毕竟对方在兵力上不占优势。

当然,这个推断有两个前提。

一、己方攻打南原期间,并未有第二股明军跨过鸭绿江,且未曾支援到汉城。

二、负责刺探情报的细作,消息准确,没有被人迷惑,进而误判局势。

不得不说,陆离给倭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黑田生怕在行军路上,再度撞上他。

左思右想之下,一支小股部队被分了出来,说是发起佯攻,以侦查敌情,毕竟,真要跟明人硬拼,这点人与送死无异。

……

而解生这边已经完成了战术安排,他只分出一小部分兵力去守天安,余者皆分布在山林之中。

稷山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众将侦察了一圈地形,大家一合计,做出了如下安排:

稷山的山麓地带被称之为金乌坪,而战场则被选在了金乌坪以北,他将部队分成三协,左右两协分别埋伏在附近的柳浦、灵通,最后一协挡住大道。

金乌坪南边是一条大河,叫做弓溪,最窄处也有十里宽,除非倭寇想要尝试半渡而击的滋味,不然,就只能通过上面的桥梁,进入金乌坪。

一旦倭人过桥,只需将桥给炸断,便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兵力本就有限,集中了也无大用,倒不如分散以壮声势。”

解生站在山峰上慨叹,他戎马半生,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同时,愈发不解。

南原守将到底用了什么法子,竟坚持了那么长时间?

相同的疑问再度于心头浮现。

想了半天,没有找到答案。

而解生接下来也顾不上分心,因为倭人斥候摸索了两三个时辰,终于回营汇报情况。

稷山外围,大军始动!

箭在弦上的黑田长政将本阵设在了南侧的全义馆。

一种类似秦汉时期【亭】的机构,只不过,地方要更大一些。

若是放在以往,看穿敌军战术安排的他,绝不会把天安小城放在心上,直接略过去,扔给后队毛利秀元去解决,自己则引军北上。

可南原一战,给倭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不管怎么样,先占领一座城再说。

介时,也好找一块遮羞布。

基于这种稳妥的想法,黑田长政派遣了麾下赫赫有名的黑田二十四骑中的三员大将——黑田图书助、栗山四郎右卫门、毛屋主水。

三将领兵两千人,先期抵达金乌坪,发起试探性进攻。

而先锋军特意换下自身衣袍,穿上白色军服,这是从李朝士兵身上扒下来的,特殊时刻能发挥奇效。

很快。

负责挡在中间的那一协明军,察觉到异常,仔细打量了一下,以为是从全州方向溃退下来的同盟,不以为意。

而栗山四郎等人,同样被突然冒出来的明军吓了一跳。

打,还是不打?

本该一往无前的倭人武士变得畏畏缩缩,生怕全军覆没。

纵使大道上的明军,仅有一协,七八百人上下。

“铁炮,预备。”

“放!”

不自信的倭人选择开枪,而非发起冲锋,展开过去最擅长、最得意的白刃战。

嘭!嘭嘭!

铁炮声击发的声音跟三眼铳不同,很脆,极具辨识度!

明军顿时惊醒,这哪里是朝鲜军,如假包换的真倭!

怎么办?

对轰!

随着解生一声号令,中路明军开始用大将军炮、虎蹲炮、三眼铳还击,弓弩雨下,炮声隆隆。

不久前,预先设置在半山腰的各种口径大炮,亦开始对着大道进行轰击。

本来两千倭人还沉浸于偷袭得手的快乐中,不断发射单兵铁炮,试图测出明军虚实。

这下却被密集的火力轰了个猝不及防,登时,队形大乱。

不可否认,明军在人数上,确实不占据优势,但炮弹绝对管够!

在遮天蔽日的重火力压制下,倭人逐渐熄火,武士们躲在坚固岩石后面瑟瑟发抖,时不时抓起铁炮反击两下,彰显自身存在感。

两千人?

值得暴露全力了。

稍微盘算了一下,当头对倭人劈下一板斧的解生,决定全军出击。

大道上,硝烟尚未散尽,马蹄声便如同催命鼓点般响起,由远及近传来。

一鼓作气!

重火力压制完,骑兵出阵。

日军惊恐地抬起头,却发现数以百计的骑兵从两侧冲杀而来。

堪称恐怖的速度,配合强大突击力,一下子就撞乱了倭人队形,领头之人正是明军前线总大将解生。

兄弟们,给我上!

喊这种话的将军最没用,应该是:

兄弟们,跟我上!

这一点,不管是辽东军团,还是宣大军团,乃至南兵,都得到了贯彻,毕竟,将是兵之胆。

只见解生一骑当前,亮出武器,率先与倭寇展开白刃战。

值得一提的是,宣大方面的武器配制,与鬼子最熟悉的辽东军截然不同,辽东军人喜欢用刀来作为肉搏武器,而他们驻地在草原、沙漠地带,最擅长铁鞭、棍、流星锤等兵器。

硬砸猛抡之下。

红白之物齐飞。

武士刀锋利不假,却异常脆,有些材料稍差的,直接被当场干碎。

战场上。

一颗流星锤飞来。

轻松击断一名武士的打刀,余力未减,砸中了一颗脑袋。

瞬间,倭人吐着小舌头,倒飞而出,头颅已瘪得不成形状,俨然活不成了。

面对明军的突击,黑田军也谈不上没有心理准备,可没有想到这么猛。

两千武士被围在大道上,进退不得。

黑田二十四骑,在倭国名声极大,带队的三将皆名列其中。

而它们内部,还另有分级,黑田图书助和栗山四郎右卫门,两人又被誉为:黑田八虎。

可不管是骑,还是虎,此时也都傻了眼,得亏毛屋主水反应快,趁着黑田、栗山联手挡住解生等将领之际,一把抓起大旗,跳到巨岩之上,拼命摇晃。

至此,终于给了部队一个明确信号,加上被骑兵分割成块的黑田军士兵本身不差,虽乱不溃,依照指挥勉强收缩了阵型,向后方撤退。

大战,根本称不上。

准确来说,只能被称为:

接触战。

至于战果,差强人意。

这支日军先锋,普通武士和兵卒伤亡较大,约莫六七百人,主将方面却并未折损,也就解生携带猛虎下山之势,在最初冲下来时,瞬杀了一名百人将。

可此战,大明方面胜得干净利落,应该庆祝一番。

倭军三将带着残兵败勇撤出稷山之后,开始进行战败总结。

毛屋主水资格最老,加上指挥大军撤退有功,说话极有分量:

“老夫这一生参加过的战役,多到根本数不清,而参战人数最多的就是信长公对胜赖公,也就是长筱之战。”

“我们刚才遭遇的明军,显然比长筱之战的人数还多!”

长筱之战,是三万五千织田军与一万五千武田军之间的较量,总兵力达到五万。

所以,守稷山的明军有五万人?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假如汉城地区有如此多的明军士卒,那还守什么?直接两军对垒好了,整个黑田家都不够塞牙缝。

不过,毛屋主水既然这么说,肯定有深意,姓黑田的图书助心中了然,附和道:

“敌军人多势众,咱们好不容易冲出伏击圈,不如赶紧后撤,去跟本队汇合,先拿下天安城再说。”

“不错。”

栗山也是人精,大手一挥:

“我刚才看得很清楚,明军配备有神铁盾,咱们的炮其实造不成多大伤害,如果想要赢得胜利,至少得有两万兵力。”

三人坐在一起,开始编故事。

归根结底,还是看破了家主的态度。

在所有大名眼中,此次征伐半岛,并非是为了占领土地,而是为秀吉大人找回他丢掉的面子。

这个面子究竟有多值钱?

每个大名眼中,都有各自的答案,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反正,哪怕最忠于太阁的加藤清正,也不会为了他的一个面子,而致使整个军团覆没。

本国可还藏着不少磨牙允血的势力呢,得保存一定实力,维护自家封地。

不过,就实际情况,三个狡猾成精的倭将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稷山应该埋伏了近六千明人。

黑田家拢共只有七千余人,且不占据地利,要是硬拼,往后可能就没有黑田这个家族存在了。

“咱们应该等毛利秀元部抵达,两家将铁炮队集合起来,通过齐射来吸引明人注意,再派一支数量可观的偏师,趁乱突入他们排盾的守备范围,砍脚不砍脑袋。”

聚在一起说了那么多谎话,黑田图书助感觉心里过意不去,便说了半句真话。

等待毛利家是真,所谓战术安排全是在扯淡。

本来被秀吉寄予厚望的黑田长政,带着五千余本队武士,轻取天安城。

有战果吗?

有!

达成战略目标了吗?

没有!

天水城无足轻重,仅仅作为遮羞布来使用,只要稷山一日不拿下,想从这个方向攻入汉城就永远不可能。

【大兵胜逾桥,我恐难支,是吾死所也】

【敌军十倍而我无后继,不可不死战】

黑田长政开始写信哭诉,告诉处于后方的秀吉,明军数量十倍于己,他已做好壮烈殉国的准备。

最后,暗戳戳提到自己拼死战斗,从大明劲敌手中拿下了一座坚城。

此信写的声情并茂。

要不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黑田长政差点信了他自己亲笔写的谎话。

毕竟,这是黑田家的老传统了,不,是所有大名的传统。

各种“家记”,如《黑田家记》对战争记叙有个显著特征:

若己方取得胜利的战役,会极力夸耀杀伤明军数量之多,而水分……参与此次战斗的明军再翻十倍,可能都不够鬼子用笔杀。

如果己方战况不利,那就虚空召唤明军,极力夸大明军实际兵力,转而笔锋一转,夸耀自家将领之勇武,能够在此等情况下巴拉巴拉。

内心忐忑,已经下死志要守稷山的解生,怎么也想不到,他麾下区区三四千兵力,到了倭人口中,就成了五万之众!

他要是有五万人,再加上后续援军,别说把倭贼赶下海,直接杀向小鬼子的老家……

“倭人怕是在南原被杀破了胆,吾观彼辈,暮气沉沉,一触即退。”

“也不知道陆总兵如何,唉。”

稷山第一战看似跟陆离无关,实则关联甚密,解生敏锐察觉到倭人求战**十分低下,少了壬辰年的那股锐气。

就像先前的遭遇战,两千倭人纵使被炮火炸懵了,也不会轻易撤退,至少会组织两到三场反攻,见事不可为,才开始考虑转向。

事实正是这般。

唯有十倍于敌的战斗,倭人军团长才会踊跃杀敌,仿佛几万大军簇拥到一处,才能让他们不那么畏惧。

一旦势均力敌,或略占下风,便立刻开始叫苦连天,踟蹰不前。

战争很草率地中断了。

黑田家驻守天安城,没有任何动作,打定主意等援军;

解生乐得如此,他就是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而来,最多半个月李如梅等人就来了。

不过,陆离明显先李如梅一步,且更能够代表辽东军。

“汉江。”

入海口,一艘巨型龟船上,略显兴奋的声音响起。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