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兴投资的战略转型

难道在新芯之前华国国资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不知道国资企业的短板吗?难道在新芯之前没有国有企业做过类似探索吗?

显然不是。

国资企业的管理部门里有相当一部分老爷在下面的企业里任职过,甚至直接参与过大型国有企业的创办,大家对国企弊病属于是门清。

尤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集中当时华国超过20亿rmb的投资搞的908工程,投产首月单月产能仅800片晶圆,投产当年亏损2.4亿元,可以说出道即失败。

908工程的主体就是华晶,华晶惨遭失败之后,不管是企业自身还是主管部门,又或者更上级以及外界媒体都做过各种解读。

在那个时代,把问题归结为体*制*原*因的不在少数,甚至不少老爷都这样认为。

因此国有企业出钱出生产线出人力,然后其他资本主体负责管理的案例其实有很多,只是这些案例鲜有成功的。

比如华晶在失败之后,就和香江的一家叫上华的公司合资成立了无锡华晶上华半导体的公司,华晶出生产线股份占比49%,上华占比51%。

很遗憾的是,这些案例在早期有成功的,在遭遇世纪之交的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之后,随着泡沫破裂全球半导体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这帮合资企业有一个算一个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导致现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搞市场化的半导体企业时间太短,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周期。

而且现在的三星还不是之后存储半导体领域的巨头,那套越是低潮期越是要举债扩张产能,降价把竞争对手挤压死的玩法还没有炉火纯青,更没有获得太多值得称道的战绩。

对于华国企业和指导部门来说没有石头让他们摸着过河,亏损期多久、亏损金额多少大家心里没有底。

之前全球半导体产能不景气的时候,想搞合资企业都没有人接盘,除了新芯之外其他半导体企业避之不及,现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复苏,倒是有不少企业试图来谈合作,想以低价接手华国这些生产线。

华国没有高端生产线,中端生产线还是有不少,在当下这也具有大量价值。

企业想这样干,即便他们认为在自己手里也许盈利会更多,但是赚钱也不是帮自己赚钱,还不如把企业丢出去,不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不香吗?

职能部门也是类似的想法,但是有大佬不想让他们这样干,大佬还是想锻炼自己的队伍和人才。

即便是新芯这样的民营资本,那也不是自己人,更别说海外资本了。

“华国要想发展半导体产业,国有资本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把一部分企业交给民营资本、海外资本或者是其他资本,但是把这部分企业交给他们管理,并不代表着要把全部的半导体企业都放出去。

交出去是让你们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你不能学来学去就只学会了一套我们不行,我们得把企业丢给他们!

这不扯淡吗!

我还分管国资国企,我就坚决不会同意这样的模式,除非你们找到什么强有力的理由说服我。

我们最新出的管理办法里,已经明确了不会对企业经营的亏损行为进行追责,允许半导体企业探索经营模式和具体经营中出现亏损,已经给伱们松绑了,我要看到效果,别拿之前那一套过来扯淡!”

大佬只管制定方向,底下的人就要跑断腿,下面的人充满了腹诽,大家没能力把事情给有能力的人来做不好吗?

周新回到申海的消息就像湖面上落下一颗石头,余波在不断往外传导。

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申海方面,从最上面到分管张江的副市长轮番来找周新吃饭,态度用讨好来形容毫不夸张。

“新总,欢迎您选择申海作为您回国之后的落脚点,相信申海这座城市不会让您失望。”

周新不太习惯这样的场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遇到这种场合,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你会是在场所有人的中心,你说什么大家都得认真听,无论在想什么,表情要做出全神贯注的样子。

你要是开玩笑,即便不好笑,所有人也要做出被逗乐的样子,周新总是会觉得大家都是演员,戴着面具在演戏,但是这就是社会的运行规则,无论是谁想要把面具摘下来都不太可能。

比如说周新,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他都有随心所欲的资本,但是当他真的在这个场合随心所欲了,其他人并不会认为他是随心所欲,而会认为这是他的另外一副面具罢了。

周新说:“申海的营商环境很好,大量高校聚集在这里,人力资源也足够充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好地方。

之前新芯选址在这里,也是因为申海同时可以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密集水域、广阔人口和大量人才,让芯片能形成集群效应。

根据现在的结果来看,申海在芯片产业上的发展符合了我们当时的预期。

我那时候和胡教授沟通,我们当时做选址,申海、鹏城、燕京甚至香江我们都考虑过,最后还是选在了申海。”

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是不同的效果,周新作为此时的全球首富,说申海是好地方,在场申海的公务人员们内心颇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申海在半导体产业上发展很快,和国内其他地区都拉开了至少一个身位。”

“不不不,至少两个身位,像投资最多的燕京半导体产业来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比我们要差得远。

上次我们去燕京调研,发现燕京的半导体产业良品率有限,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无法和申海的半导体企业相比,更别提新芯了。”

“申海的半导体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好,还是仰仗于新芯科技落户在申海,新芯科技带来的虹吸效应和规模效应让外企的半导体产业落地第一选择永远是申海。”

这是事实,如果没有新芯,台积电在国内的第一座工厂会选址在金陵,因为金陵是弯弯旧都,而现在台积电选择在申海,因为申海各方面的优势太大。

这顿饭明面上是申海方面面向新芯的招商引资,私下通过胡正明给周新的说法是,这是专门针对他回国的接风宴。

周新说一句,大家会群起响应,会上有人提出是不是要喝点,周新说不用,也没人说一定要喝,反而主动提出上点饮料,甚至连以茶代酒都没有提,因为晚上喝茶怕睡不着。

所以酒桌文化还是看身份,当你的身份足够,你是可以完全无视这些规则的。

周新说:“申海有自己天然的优势,新芯落地在申海只是帮助申海把这种天然优势进一步强化了。

我们双方是天作之合。”

“还是要欢迎新总回国,后续申海的发展还要多多仰仗您。

刚刚我们提到高新技术,申海在芯片产业上做的不错,但是在互联网产业上就差得远。

别说和中关村比,就连和鹏城比都要被甩出好几条街。

您作为硅谷之王,回来可要给我们支支招。”

因为周新的到来,带着阿里和腾讯出去卷,导致国内的互联网局面几乎是面目全非。

新浪网被网易全资收购了,因为新浪冲击纳斯达克失败,然后又面临其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抢占市场,无论是市占率还是营收都一再降低,投资人失去耐心后新浪的管理层接受了网易的收购请求,网易现在是国内排名第二的门户网站,仅次于搜狐。

搜狐则是取代了原本腾讯的地位,成为了国内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在不同的互联网产品上抄袭、借助流量优势抢夺客户、做游戏,腾讯之前怎么发展的,搜狐就是怎么发展。

腾讯大部分精力在海外市场,国内只守住了即时通讯软件的市场,周新有预感,Pony精力放回国内之后,和搜狐会有一场龙争虎斗。

申海唯一有点名气的互联网企业是盛大,靠做游戏发家致富的盛大,远没有原时空那么暴利,因为拳头进入国内太快,有NewPay加持的拳头游戏进入国内后迅速本土化,引入了大量霓虹和高丽的网络游戏,并且这些网络游戏都是他们自己运营。

霓虹和高丽企业自己负责运营的优势在于,他们更能知道华国玩家的喜好,在需求识别和转化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失真,同时没有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间插手,竭泽而渔的行为更少。

这导致盛大的传奇利润很高,但是很快和传奇的开发商闹翻,开发商直接进入华国进行运营,相当于市面上有两个传奇,另外就是大量竞争对手。

至于电商领域,阿里是B2B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势力范围席卷全球,是上市市值最高的华国企业,但是他们没有做淘宝,没有进军B2C市场,因为B2B的利润已经够可观了。

在当下,华国的网民数量有限,电子支付用户就更少了,B2C其实是个非常小众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快递这种基础设施同样不太成熟。

因此国内目前在B2C领域的电商主要就三家京东、趣加和卓越,其中趣加被ebay收购了,卓越在雷君去硅谷之后被亚马逊收购了,目前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态势。

当然阿里在和京东沟通,试图收购京东,虽然这个市场很小,但是周新关于互联网生态的论述深入人心,但凡有野心的互联网企业都想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

这也导致搜狐在所有领域的频频出击没有像原时空的腾讯那样引来大量非议,因为构建生态就是要大而全,这很正常。

回到申海,上面提到的互联网企业里几乎都在中关村,申海在互联网领域的声量和它在华国城市里的地位完全不符。

申海方面寄希望于周新和新兴投资,希望能够借助周新的能力培育一些申海本土的互联网公司。

周新说:“申海有土壤,有人才,有政策扶持,之所以还没看到结果是因为时间还不够长,等时间到了自然会开花结果。”

这话还真没错,后世申海也跑出来了饿了么、B站、米哈游一系列二线大厂,当然和申海、鹏城、杭城还是没得比。

“新总,有您这话我们就放心了,每次严领导问起来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回答,现在我有底气了。”

严领导就是在场除了周新外申海方面最大的官员,他同时是副市长和张江高新技术园区开发组的组长。

“你小子还真会顺着杆子往上爬,新总都这么说了,那到时候申海的互联网企业没有起色,那全是你们招商引资和培育企业的工作不够到位。”严领导同样是开玩笑,在这种场合大家谈工作也是隐晦的一笔带过。

在饭局结束之后的座谈环节上,话题要相对严肃一些。

周新率先做出承诺:“申海是好地方,我之前说过,所以后续新兴投资的总部会搬到申海,搬到陆家嘴来。

我们目前的投资规模在500亿rmb左右,这个数字还不够,我们后续会追加。

在一些互联网领域赚到的钱会陆续退出,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源往半导体企业上倾斜。

我对这方面的思考是,互联网企业不缺钱,新兴不给他们投钱,红杉、软银、汇丰、高盛他们都会投,现在已经度过了互联网寒冬,现在是春天,市场上不缺钱缺好项目。

新兴会把重心从这上面转移出来。

芯片产业不同,华国在芯片产业上面临着很大的限制,有历史原因,有现实条件,瓦森纳协定对华国的芯片产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资本不爱投芯片产业,新兴来投,我们做长线生意,不仅仅是投钱,同时也给资源、给扶持,陪企业一起成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