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手机交钥匙方案(6K)

周新来到这个年代之后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处处都是机会,机会如此多的时代很难再出现了。

技术集中在1990到2020年这三十年间井喷,让参与到经济全球化链条中的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红利,而这些国家的成员同样享受到了红利。

华国作为这三十年中后二十年的最大受益国,无数华国人靠着时代浪潮改变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那个年代努力和回报是有可能成正比的,而后来没有享受到红利的年轻人们会对自己付出努力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而感到不满。

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现在互联网领域被人们挖掘出来的需求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如果再算上移动互联网的话,十分之一都没有。

周新听到主持人的问题后,陷入了回忆,他很庆幸自己来到世纪之交这个时间点后,选择了出国创业。等在国外获得成功完成金身塑造后再回国经营事业,这是有效规避不必要扯皮的重要措施。

如果在国内创业,首先要面对监管的不确定性,其次要面对大量未知的风险,最后即便获得成功,同样体量的互联网企业,华国企业的估值可要比阿美利肯企业的估值低得多。

周新把跑偏的思绪找回来,然后说:“我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创业和解决问题是同样的逻辑。

一个问题它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解决方法之间底层逻辑可能是相同的。

你要达到目的,需要抓住核心的矛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从95年之后兴起的互联网浪潮中,同样是电子商务,华国兴起的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外贸类电子商务网站,而阿美利肯兴起的是ebay、亚马逊这样面对个人的电子商务网站?

这是因为两国的需求不同,华国绝大部分人没有电脑,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不相信网络购物,缺乏线上购物的需求,而外贸行业有这个需求。至于阿美利肯,阿美利肯最大的消费者是他们本国的国民,他们本土商品成本高昂,只有发达国家能够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

所以阿美利肯电子商务网站的目标用户是本国消费者,所以他们的业务形态是面向个人的B2C模式,而华国的电子商务集中在外贸领域,本国消费者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观念上都不支持电子购物,所以华国电子商务的业务形态是面向企业的B2B模式。

同样的问题,电子商务都需要连接消费端和制造端,消费端的不同导致了华国和阿美利肯之间电子商务业务形态的截然不同。

这是消费群体不同导致的差异,还有政策不同导致的差异,比如同样是问答社区,阿美利肯有电子支付,所以Quora能够做付费问答,国内没有电子支付,靠点卡的模式的话,付费问答没办法扩大规模。

所以在互联网上,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与其说我能够同时了解华国人和阿美利肯人在互联网领域的需求,不如说我知道一些底层逻辑,然后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华国的产品经理在经过训练后,能够达到和我一样的水平,在这几年华国也有企业陆续出海,像腾讯和阿里巴巴,他们都在硅谷做的不错,其中腾讯主要是做企业类即时通讯软件,我只是给了最初的创意。

他们在经过磨炼后在,从产品端对阿美利肯企业需求的把握比我精准多了,不仅比我精准,而且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们都打得找不着北,要知道同领域的竞争对手都是像微软、雅虎、AOL这样的巨头。

阿里巴巴也是如此,他们主要是帮阿美利肯的连锁商超做在线购物网站,做在线购物网站本身并不赚钱,但是阿里巴巴能够在做在线购物网站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和客户建立联系,为阿美利肯的连锁超市和华国的外贸商之间搭建起桥梁,把这些连锁超市变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业务的客户。

这点很厉害。

从阿里巴巴和腾讯出海的经历来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共通的,华国的互联网企业们在明确自己可以帮助海外的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后,是可以在海外实现和国内同等水平成功的。

当然我在这里也要给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们一个忠告,那就是出海很好,这是蓝海市场,可以享受到大量红利,但是最好是去法律法规健全的国家,一些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国家,去了也没办法把盈利带回来。”

这里说的就是阿三,赚钱了也带不回来,不仅华国企业如此,欧美巨头在阿三那也没讨着什么好。对外资来说,华国的营商环境是90分,那阿三的营商环境只有30分。

过去一年来,在支持阿里巴巴出海后,阿里巴巴也为周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阿里巴巴、新云配套打法。

阿美利肯有部分连锁超市品牌,他们在信息化上的实力相对薄弱,要想建立在线购物网站,还涉及用户线上支付、在线配送等高并发功能,对网络、带宽的需求都比较高。

新云的售前团队在这时候就会出场,给企业算一笔账,选择新云的公有云服务,能够实现目的的同时,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一。

并且随时支持你们根据需求动态扩张。

这同样为新云带来了第一批企业客户,之前新云的客户主要是个人开发者。

至于为什么腾讯无法为新云带来客户,那是因为腾讯做的企业qq,上面涉及大量企业的敏感信息,企业很难放心把这部分数据放在公有云上。

主持人继续问:“周先生您说的已经属于方法论的领域了,不仅仅是互联网产品领域,我们人生中也可以建立类似的解决方法,来应对人生中遇到的不同困难。

刚刚周先生有提到互联网企业出海,也举了两个在出海上卓有成效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

我们都知道这两家企业背后都有新兴投资,也就是周先生您的投资,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我想先问问您在投资企业的过程中,是如何取舍?

更加偏向于哪类企业?

当年第一届互联网大会召开的时候,您在燕京万豪酒店挨个和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见面,挨个定下投资额度和股份占比的事情到今天已经传为美谈,当年投资的企业中到了今天都活的很好,活的不错,甚至里面的百分之二十都已经成功上市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比例。

同时像盛大、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企业,估值比很多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还要更高。

而您拒绝掉的企业中,部分当年看上去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企业,两年时间过去,要么倒闭要么远没有当年的声势。

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这个问题更加感兴趣,您是如何选出想要投资的企业,更加看重企业的哪些特质?”

主持人见周新在思考,停顿片刻后继续说:“您刚刚有提到新兴投资是靠国内的经理人在运营,但是早期的投资项目都是您一个一个选出来的,您在这方面一定颇有经验,可以聊聊经验,或者聊聊当年的趣事都行。”

周新在1999年年底投资的企业里,搜狐和网易成功上市,而当年声势浩大的亿唐网已经倒闭了,而新浪活的也远不如之前。

宏观经济环境太差,在纳斯达克回暖到双子塔被撞中间只存在短暂的时间窗口能够让华国的互联网公司们上市,新浪错过了这一时间窗口,导致他们没有上市。

他们没有上市和周新没有投资,背后没有周新的认证不无关系。

而搜狐在问答社区和搜索引擎领域双重出击,网易则是在邮箱和门户网站上大肆宣传,导致新浪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黏性一直在降。

Mphone进入华国市场后,要推出的微博更是直接把新浪后世赖以生存的根基给挖了。

周新从公开资料来判断,新浪如果没有抓住机遇,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最多三年就要垮了。

对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没有盈利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上市至关重要,上市意味着你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能够撑到找到盈利模式。在增量时代亏损也能活下来,到了存量时代,再多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也无法容忍亏损。

连推特这个级别,可以说是海外国民级的应用,在被马斯克收购之后都能搞出限制用户浏览数,付费才能浏览更多的帖子来。

要是周新晚几年再来1998年,他估计会有种活久见的错觉。法兰西方面开始怪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带坏年轻人,推特开始带有强制性质的收费。

周新回答道:“我更多的是一种直觉,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来判断这家企业的产品我喜不喜欢,这是第一位。”

周新本来不想对这个问题多谈的,后来想想,多谈这个问题能够把海外的投资机构们带进坑里也不错。

“第二位是创始人团队,我会判断创始人团队怎么样,因为99年最后几天的时候,我在万豪酒店是挨个见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我们有比较长的时间闲聊,我会从闲聊中判断企业的创始人是否具备我所认为的创业者特质。

两点都满足之后,我再结合用户规模,当前情况和历史估值给一个估值,因为我比较有钱,所以会很任性。

当时那些企业里估值最多的也才两千万美元,我就算给个翻倍的估值,四千万美元也没有什么,我开的价格都比较高。

因为前一天在互联网大会上刚刚吹完牛逼,说要投资十亿美元给华国的互联网企业,所以在后面谈投资的时候,我甚至会故意给高一些的估值。”

访谈节目中,一般周新说完停顿超过三秒后,主持人才会继续问:“其实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投资的这批企业里,您是不太看他们在硅谷是否有对标企业?

因为据我了解,海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国内投资互联网企业的时候,最看重的其实是他们在硅谷有没有对标企业,他们在硅谷有对标企业的话,硅谷的对标企业有没有上市,估值是多少。

海外风险投资机构们几乎都是基于这个逻辑给的估值。”

周新摇头后说:“我不看重这个,硅谷的创业者也是人,华国的创业者并不比硅谷的创业者差,并不是硅谷有,华国才能有。

像企业类即时通讯软件,华国先有,然后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们才开始纷纷仿照自己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

我从来不参考这一指标。

前面我提到了国外和国内,存在共性的需求,这些需求我不认为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全部都挖掘完了。

过去即便把全球的互联网企业都算上,也只挖掘了人类需求的一小部分而已。华国企业同样可以大胆创新,你们有资金需求尽管来找新兴投资,我们不会因为你的业务模式在华国没有而不投资。”

主持人鼓掌,从刚才的对话中,主持人意识到周新自信满满对事情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坚持,从他过去采访对象来说,周新具备足够多的成功者潜质。

主持人说:“看得出来周先生在互联网领域非常自信,不仅在互联网领域,在您所涉足的领域都非常自信。”

周新说:“因为我一直是问题导向的创业者,一直在路上,一直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断努力。

像新芯科技,我们之前推出了蓝牙芯片和手机芯片,但是对于华国广大消费者来说,A系列的芯片太贵了,Mphone同样太贵了。

所以新芯科技即将推出一体化的芯片解决方案,TK系列的芯片。

采取这一模式,手机价格能够被打到千元以下。”

这属于是这次参加电视节目排名前二的目的了,要告诉华国的企业们,想做手机吗?想的话赶快来联系新芯科技,我们有最简单的解决方案,采取我们的方案可以以超低成本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

主持人显然很惊讶,即便之前在对问题的时候已经听周新提到过他们这套解决方案能够把手机成本打到千元的水平,他依然很惊讶。

要知道现在小灵通的价格在800元左右,如果选配电信套餐的话价格在300元,如果是卡机分离式的小灵通价格得**百rmb。

早期的小灵通电话卡是不能拆下来的,也叫做卡机一体。

如果手机的价格能够打到千元水平,那么小灵通的市场将极大程度的被挤压。

主持人问:“能详细说说TK系列的芯片,以及如何通过这套芯片把手机价格打到千元水平吗?”

千元都是保守估计,要是手机厂商没有底线,大打价格战的话价格最低能下探到500元左右。

周新说:“所谓TK全称是Turn-key,也就是交钥匙,我们把这套解决方案叫做交钥匙。

现在手机涉及到手机不同的开发流程,现在厂商在设计手机的时候,需先从芯片厂商手上拿到参考设计,一般是从ARM那里拿到公版设计。

然后基于自身需求进行改造,确定配件元器件。

其次是开发和调试驱动程序、产品主板设计、进一步调试软硬件的配合程度,最后才是定版。整套流程繁琐,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而我们采取的交钥匙方案,我们提供给手机厂商的不再是设计图纸,而是已经组装了主要元器件的主板和供参考的清单,手机厂商,只需要根据清单,选择采购与主板兼容的手机屏幕,麦克风,扬声器,以及外壳。

最后把这些外设以及主板组装起来,贴牌打包,即可上市销售。手机开发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极少数的研发人员。”

周新继续说:“当然这同样会存在问题,那就是靠这套解决方案的手机厂商,因为他们的成本只有主板、配件和组装成本,一定会大打价格战,很难诞生出高端的国产品牌。

短期内无法改变现在华国手机市场上高端品牌清一色的海外品牌的局面。”

现在的华国手机品牌主要有康佳、波导、科健等,基本都靠低价取胜,标准的中低端玩家。

国产手机的价格最低可以下探到一千五左右,而两千多的国产手机就能算高端了,国外品牌能够轻轻松松卖到三千元以上。

其中内置11款手机游戏的三星A288甚至能卖到七千多的高价。三星A288 2000年首次在华国市场推出的时候价格在7800元,后来跌到6080,到了2002年的时候价格跌到了3370元。

三星价格跳水也属于有传统了。

主持人显然能够意识到这玩意的威力所在,他问:“那这会导致国内产生大量手机品牌。

我个人观点,原本手机制造是有门槛的,有一定实力的厂商才能进入这一领域,新芯科技推出TK系列的芯片后,手机行业将没有门槛,这会导致一时间市面上冒出大量手机品牌。

这是不是会导致国产手机品牌停留在中低端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周新点头:“是存在这样的风险,但是和好处相比,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华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低价的产品,手机厂商们同样可以降低成本。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自然会诞生出足够有竞争力的品牌。

包括我旗下的Matrix也马上要进入华国市场,Matrix同样是华国品牌,我相信Matrix进入华国市场后,会改变现在手机高端品牌充斥着外国品牌的局面。”

周新的采访播出后,在华国引发了热议,媒体们会把周新的成功历史再翻出来然后结合这次的采访讨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找出现实意义。

而网络论坛上关于周新电视采访的讨论会更加细化,会围绕这次访谈中不同地方进行讨论。

“没想到周新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开始为自己的产品站台了,之前一直不接受电视采访,现在Mphone要进入国内市场之后才开始接受电视采访,这等于是隐性广告了。”

“啥隐性广告啊,这不明显是广告么,只是我不认为是为Mphone站台,更多是为新芯科技即将推出的手机芯片站台。

Mphone已经够出名了,作为手机领域划时代的产品,目标用户就没有不知道这玩意的。要知道三星手机在刚上市的时候能卖七千多的高价,不就是因为内置游戏加好看的外观么?

Mphone能从应用商店里下载数百款手机游戏,外观远比三星手机更符合男性审美,加上微博、功能,目标用户早就把钱准备好了,比如我。

倒是周新提到的手机芯片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应该是华国特制款产品了吧。”

“就是,从今年年初的时候,Matrix官网上公布即将进入华国开始,华国媒体早就帮Mphone免费宣传了多少回了?我现在就希望Mphone的价格能低一些,要是三千出头的话我肯定买。”

“三千出头是在开玩笑吧,Mphone在阿美利肯的定价是599美元,按照汇率怎么着也得5000起吧?不过Mphone最大的问题是网费太贵了,手机本身我觉得也就还好,但是这网费真心扛不住。GRPS网费10元30M,要是刷微博刷的多,随随便便就100元没了。”

“TK芯片还真是华国特供,纵观之前周新搞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面向阿美利肯用户,Mphone也是先在国外上市后再回华国上市。

TK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把手机成本降低到千元以下的芯片,明显是针对华国广大低收入又有手机需求的人群设计的。这还真是少见。”

“还不是搞芯片压力大,新芯科技全球几千号人等着周新养着,靠自己的钱能坚持多久?肯定得找到业务场景啊。手机这可是一块大蛋糕,换谁谁都得心动。”

这是天涯论坛上关于这次电视节目的一些讨论,在狐疑上关于这次电视访谈,讨论度最高的问题是:

“你认同周新在电视访谈节目上声称的Matrix是一个华国品牌吗?”

今天更了6K,明天继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