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去旧金山前

华虹的代表内心对肉食者们的不切实际感到愕然,愕然后又是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一线的情况才需要调研。

现在不是二十年后,华虹企业性质的隐藏属性稳定在民营企业的待遇面前不值得一提。

他内心无奈,表面不动声色的说道:“这个方案我们也考虑过,同时新芯在不同场合也表示过愿意和我们在研发领域进行合作,合作可以,但是人才培养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这里的问题和狮城、霓虹、高丽等国家对我们培养出来的集成电路领域人才虹吸作用类似,在知道新芯给出的待遇后,去新芯接受培训和工作的员工,很难不萌生出跳槽的念头。

加上他们在新芯培训至少也是半年起,表现不好培养的价值有限,对华虹的价值同样有限,而一旦表现优秀,这种有价值的人才新芯也会看上。

一旦形成机制,这种培训机制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在未来源源不断的被新芯所吸引走。”

现实世界的引力永远比理想主义的光芒要来的直接,更何况二十年前理想主义比现在还要黯淡。

“我们今年一季度结束的时候,华虹和新芯成立了合资企业,原本申海这边一座8英寸芯片生产工厂员工的组织关系都调动到了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中去了。”华虹的代表说完停顿了一下。

对方果然接话道:“我知道这件事,这在我们国家引发了大量讨论,国资在和民营资本或者海外资本合作的过程中,同股不同权的合作模式是否涉及到资产流失。”

华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保守又进步的国家,在资本运作方面同样如此,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但是在某些领域又格外保守。

华虹和新芯的合作模式让地方蠢蠢欲动,因为现在不是十年前,银联上线后对地方国企的资金管控力度空前。

在这种形式下,和民营资本合作,依然维持国企的控股权,但是把企业实际经营权交给民间的企业家,这样的话是否可以规避银联的管控?继续从新型合作模式中的国有企业中为个人牟利。

申海在同股不同权的合作模式上迈出了第一步后,很快有其他地方跟上,至于上面提到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也有确实是想把一些不那么好的资产盘活的地方。

因此这种模式到底好不好,只有通过时间来检验了。

调研代表说完后,华虹的代表说:“对于我们来说,和新芯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理念。

因为华虹不仅只有申海这一条8英寸的生产线,华虹NEC那边还有两条8英寸的生产线,所以新芯接管华虹的生产线之后,我们派了一些工程师去新芯接管的生产线学习。

新芯的一线工程师大多来自德州仪器、IBM、英特尔这些地方,他们的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和霓虹有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但是一旦去过新芯生产线学习过的工程师,回来之后都会各种打听能不能调到新芯和华虹成立的合资公司去,这种意愿特别强烈。

为什么?因为新芯给基层工程师的待遇是华虹的两倍,给中级工程师的待遇是华虹的三倍,给高级工程师的待遇是华虹的五倍。

换做是任何一个工程师听到大家做的工作差不多,在新芯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新芯会给表现优秀的工程师公费出国学习的机会,不一定是去高校,也有去德州仪器、英特尔这些企业学习的。

从各种待遇上,华虹都没办法和新芯比,所以我们如果派人去新芯学习,大概率他们会萌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IBM现在还有芯片代工业务,他们自己有芯片代工业务的同时,还靠出售芯片制造领域的先进专利盈利。

等到IBM在芯片代工领域落后之后,他们倒贴了15亿美元把芯片代工业务转手给了格芯。

如果联想几年之后再去买ThinkPad,说不定IBM要白送。

“我理解了,根本问题都在于企业没有利润,企业没有利润就导致企业无法给员工开出和市场价格相匹配的工资,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很难实现突破。”调研代表总结道,随后他又问:

“那关于这个问题华虹打算怎么解决?

问题是暂时的,我们不可能一直看着这个问题不去解决?

华虹和新芯的合作有很多人在看,很多人在关注,关注这种合作模式是否能够走得通。

从现状来看,新芯和华虹合并之后的生产线能够有如此亮眼的数据,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新芯的芯片设计能力足够强大,他们能够设计出在某一领域有着绝对技术优势的芯片,通过技术优势把芯片卖出去。

也就是说我们未来采取类似模式和其他半导体企业合作,也需要该半导体企业有足够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

由于新芯背后站着周新,周新之前提议的银联影响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很多人都在盯着新芯和华虹的合作,如果这次合作失败,那么他们能够找到大量攻讦的理由和借口。

当然即便新芯和华虹的合作大获成功,也能找到攻击的理由,最典型的就是资产流失了:不找新芯合作,也能做到,为什么要把控制权拱手相让。

华虹的代表说:“这很难,因为有这个芯片实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他们不会想着收购芯片代工企业。

因为现在芯片设计、芯片代工、芯片封测和芯片销售分开是趋势,越来越少的企业执着于要把所有的事情一手包揽。

如果是最开始就专注于芯片设计的企业,他们有着长期合作伙伴,有稳定的芯片代工来源,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进入芯片代工领域。

而像三星这种垂直芯片制造企业,也就是所谓的一手包办的芯片制造企业,他们和华虹合作,交给华虹的芯片代工订单有限,他们肯定会优先供应三星自己的芯片工厂,然后三星自己不愿意做的,利润率低的订单才会轮到合资企业。

所以现在这种模式,我们内部也做过研判,几乎只有新芯能够开出这种合作条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华虹的芯片生产线技术只能说是相对领先,比最先进的芯片制程要落后一代。”

外部可能会认为新芯(华虹)的成功很轻易,好像随手可得,换个合作对象也能够做到。

但是华虹内部做过多次研判,随便换个合作方来,都没办法做到新芯这个程度。

新芯不仅研发能力超强,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在硅谷有着广阔的资源,能够把芯片卖给索尼、苹果这些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

换做其他合作伙伴,他们拥有技术上的优势,把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需要时间的,对于新芯来说这个时间极短。

也正因如此,华虹和新芯3月末确定合作,5月就见效,换三星来,他们得把自己的业务砍掉,从左手挪到右手给华虹做。

一季度末尾除了华虹和新芯达成合作外,雷君也踏上了前往旧金山的飞机,他在反复思考后,最终还是决定接下周新给的offer。

周新给了他两个月的时间做工作交接,毕竟作为金山软件的总裁以及卓越网的创始人,他手上要交接的工作非常多。

“从公司的角度,我是很不想你走的,金山软件缺了你等于少了最重要的大将,无论是后续的工作开展还是wps后续的开发,包括金山后续的上市计划,少了你整个时间进度都需要重新评估。

本来我都打算陆续把手里的事情全部交给你,现在我在管剑侠情缘,你在管其他业务,我可以只做游戏本身,这比办公软件更有意思。

你要是去硅谷了,我就只有又重新干回老本行了。”求伯君说。

雷君在做决定前和求伯君好好聊了一次,求伯君作为雷君的引路人,把他带进金山软件,给予了雷君极大的信任。

包括卓越网的创业,也获得了金山软件的投资。雷君要是离开金山接下周新的offer无论如何也要获得求伯君的同意。

如果对方不同意或者表现出想挽留的意思,雷君会选择留下。

金山软件此时局面大好,同时有三条产品线,一条是办公软件,另外一条是金山毒霸,千禧年推出的金山毒霸在国内也有着大量市场,最后一条就是游戏,他们之前推出的《剑侠情缘》广受好评。

在受到去年《传奇》的冲击后,金山软件决定也要做《剑侠情缘》的网游版,求伯君就在负责这个事。

雷君见状马上说:“我并没有说要走,而是和你商量,其实我内心也下不了这个决心,离开金山说起来容易,但是我在金山度过了我一半的青年时光,我23岁的时候加入金山,现在33岁了。

我从情感上并不想离开金山。”

后来雷君即便创办小米,也一直担任着金山软件的职位。

求伯君打断道:“我从金山软件的层面不希望你走,但是从我们两个人的私交上,我认为去Matrix是你难得的机会。

甚至有可能是你这一生中最宝贵的机会,我从个人情感上绝对支持你去硅谷闯一闯。

金山软件再怎么发展也不过几亿的估值,估值单位还是rmb,而去硅谷闯,发展的好,那估值是以美元来计算,像和你同辈的马芸、马画藤都在硅谷混的风生水起。

包括前不久百度上市后,李彦红一跃成为第二富的华国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在去硅谷打拼前都得到了周新的帮助。

周新不仅自己创业的能力极强,他看人的眼光和挑项目的眼光也特别准,既然他看中了你,他后续一定会给你足够的资源。

你在Matrix做的同时,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周新肯定会给你一些资源。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更别说Matrix是一家改变了手机行业格局的企业,去Matrix肯定要比在金山软件跟着微软,微软的office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要更有意思。

你相当于从跟随者变成了行业的引领者,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你去绝对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更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知道你肯定心动了,我们都是程序员出身,也都用过Mphone,Mphone的潜力我们都清楚。

它绝对不只是手机那么简单,尤其在搭载了应用商店之后,它完全可以看做是搭载了通话功能的掌上电脑,甚至自由度比掌上电脑还要更高。

按照这个定义,未来手机领域同样会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诞生。”

很多人都有眼光,能够一定程度上看到未来,但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未来并且坚持去做的人是极少数。

雷君听完后有些沉默,因为求伯君说的没错,他确实心动了,要是没有心动,他压根就不会找求伯君聊。

找对方聊一来是想征求对方意见,二来是为了让自己离开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我确实想去,但是我没有信心,我不确定我能干好。我从三色公司到金山,这两家企业都是做办公软件的,其实不需要什么适应。

做卓越网,卓越网也是软件,是互联网应用,而且有亚马逊的模式可以借鉴,同样没有什么难的。

我们之前都是搞软件,而Matrix是一家硬件公司,相当于跳槽去戴尔,我在很多地方都不了解。

包括Mphone这种形态,它是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但是具体要怎么发展?我没有概念。

把所有电脑上的应用搬过来吗?

而且我们是用过Mphone,由于地域限制,我并没有真正体验到Mphone所有的精妙之处。去Matrix没有借鉴,我完全不知道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没有指引。

我需要补的课有很多,我缺乏信心,包括我的英语不太好。”

求伯君拍了拍对方:“怕什么?周新既然会找你,说明他对你有信心,我对你也有信心,你肯定能干好的。

至于英语不好,找人教就好了,去了新的环境很容易就锻炼出来。

至于方向就更不用担心了,有周新在,你压根不需要担心Mphone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