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提前截胡台积电(4K)

“你怎么知道采用ArF技术会造成更多的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

关于ArF技术路线,在IEEE的杂志上有,但是无论是尼康还是佳能的工程师发表在上面的论文,都只说了好处没有说缺陷。”林本坚惊讶地问。

周新说:“尼康和佳能为了误导竞争对手,故意不谈ArF技术路线的缺点。

为的就是让竞争对手也踩到这个坑里去。

他们已经投入了大笔研发经费到ArF技术路线,没有找到办法解决ArF光源带来的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其他竞争对手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林本坚默默点头:“没错。

就是这样。”

周新继续说:“在技术路线上误导竞争对手,这不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常规操作吗?”

林本坚还是很好奇,他知道ArF技术路线的缺陷,是因为他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超过二十年,他有大量的人脉。

由于保密协议的缘故,他的朋友无法直接告诉他,只能通过暗示的方式,向他透露ArF技术路线有重大缺陷。

他对此也只是猜测,没有证据的猜测。

为什么周新能够说得如此笃定,并且把ArF技术路线的缺陷也说得如此清楚。

要知道有资格进行ArF技术路线实验的实验室,也就那几家光刻机公司。

周新战术喝水之后说:“林伯,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是不是买通了尼康的技术人员,从他们那获得了技术机密。

实际上ArF技术路线的缺陷,这很容易就推理出来。

ArF光源的波长为193纳米,相较于KrF光源的248纳米波长更短。短波长光源在光刻过程中,显然会受到更严重的散射、衍射和光学近场效应的影响,导致图案传输过程中的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增加。

同时使用ArF光源的光刻技术用于更先进的制程节点中,这导致晶圆需要实现更高的分辨率。

随着尺寸的缩小,光刻过程中的图案边缘更容易受到光学近场效应、衍射和光刻胶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

这是基于物理知识的推论。”

林本坚鼓掌,“精彩的推演和敏锐的洞察力。

当时正明和我说他从燕大找到了天才学生的时候,我还在想到底有多天才,让他那么得意。

你在这方面的天赋比我猜测的还要更出色。

伱刚刚说的还差了两点。

一点是ArF光源的波长更容易被光刻胶吸收,这会导致光刻胶的曝光不均匀,进而影响成像质量。所以需要专门针对ArF光源设计专门的光刻胶。

但是专门针对ArF光源设计光刻胶,来减少吸收呢,新光刻胶又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造成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

另外采用ArF来构建先进制程,会采用多重曝光技术、相位移光掩膜技术和偏振光技术等。

这些技术一定程度上又会增加线边波动和不规则性。

所以造成线边波动的原因比你猜测的更多。”

周新问:“可是有这么多困难,为什么前辈你还是看好ArF路线?”

周新怎么知道林本坚看好ArF技术路线,因为林本坚这次在参加光学大会接受采访的时候自己说的。

“是帮光刻机公司打掩护吗?”

林本坚笑了:“我已经从IBM离职了,IBM这几年也几乎没有在光刻机领域继续投入了。

我又没有为尼康或者佳能工作,为什么要帮他们打掩护。

我当然是从我内心出发更加看好ArF技术路线。

我们刚刚说的是ArF的缺点,这些缺点只是暂时的。

在KrF光源代替g线和i线的过程中,同样有很多困难。”

g线是436nm波长的光源,i线是365nm波长的光源。

“相对于g线和i线,KrF需要新的光刻胶和抗反射涂层材料来适应KrF光源的特性。

同时KrF要求更高性能的光学系统和光掩膜材料。当时需要采用更先进的透镜和光学元件,以实现更高的数值孔径和分辨率。

此外,光掩膜材料也需要具有更低的散射和吸收特性。

KrF还需要优化曝光过程,以提高成像质量。我们当时主要采用了双重曝光和离焦曝光技术来降低光刻误差。

让我想想,对了,我们当时在研发KrF光源的时候还要对控制进行考虑,因为KrF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所以需要更严格的制程控制要求。

需要对光刻胶涂覆厚度、曝光剂量、显影过程等参数进行更精确的控制,以保证光刻成像质量和产量。

这么多困难,我们照样克服了,最终KrF光源代替了g线和i线,成为了今天的最先进的制程光源。

同样未来短波长的光源势必然会代替长波长的光源,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

我们刚刚讨论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困难。”

A**L、尼康和佳能只是暂缓了在ArF上的投入,而不是停止了在ArF技术路线上的投入。

后来A**L实现弯道超车,也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路线,ArF光源以水为介质,在光刻胶上面抹一层水。

水的介质折射率是1.44,193纳米÷1.44≈134纳米,ArF光源的波长进一步减少了。

A**L能够干掉尼康和佳能,垄断光刻机领域,他们在技术路线的两个关键节点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应该稳健的时候他们比尼康稳健,从而在光刻机市场站稳了脚跟。

应该激进的时候他们比尼康激进,从而占据了高端市场,把高额利润全部吃掉了,后续一直保持住了技术领先。

ArF技术路线突破之后,ArF的波长是193nm,他最多能够制造65nm的芯片。

如果要制造40nm制程以下的芯片,需要找到160nm以下的光源。

尼康和佳能等企业选择的是157nm的F2激光,而A**L找到了光源做介质直接一步到位了。

当然没有加一层水那么简单。

“我关于ArF技术路线一直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

首先是需要专门针对ArF光源设计对应的光刻胶,其次是研发抗反射涂层,然后是改进光刻机的光学系统,找蔡司定制更先进的透镜。

来实现更高的数值孔径和分辨率。

同时在曝光过程中进行优化。我专门针对ArF光源设计了一套分辨率增强技术。

包括辅助特征、离轴照明、双曝光技术等,用以改善图案传输质量和提高分辨率。”林本坚很兴奋,难得见到这么懂ArF技术的同行。

其他懂这玩意的都签了保密协议,林本坚和他们聊的很不尽兴。

华国差的不仅仅是光刻机,差的是整个高端制造业,即便能造出光刻机,光学镜头也能卡你脖子。

不过蔡司是德意志企业而且没上市,阿美利肯的长臂管辖管不到蔡司。

周新听完之后感慨对方不愧是大师级人物,还没有加入台积电已经有完整的计划了。

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是纸上谈兵,有的人是决胜千里之外。

华国价值观以结果为导向,周新知道林本坚未来的成就,更别说林本坚说的这些都是绝对的干货。

又和林本坚探讨了一番ArF技术路线的未来后,周新问:“林伯,我打算成立一家光刻机公司,我需要真正懂行的人来帮我。

你有没有意愿来帮我做事,我给你的职位是研发主观。

首批研发资金十亿美元,我给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是你加入之后需要签竞业协议,同时我们的光刻机公司会放在华国。”

林本坚听完前半句话想马上答应下来,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这是何等的信任,光是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这家企业也最少值10亿美元。

直接就是给你两个亿。

听完后半句他心一凉:“Newman,我知道你是华国人,希望帮助华国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发展。

我也是华裔,在有能力和有机会的前提下,我同样希望为华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光刻机的研发,非常依赖于和芯片制造厂商之间的合作。

华国没有什么成熟的芯片制造厂商,我们把研发基地放在华国,很难有所进展。

不管我是否答应你的条件,我都建议你放在弯弯或者阿美利肯。

弯弯有台积电,阿美利肯有英特尔的芯片代工厂。

在这两个地方,你才有机会把你的产品在生产环境中经过充分的实验。”

A**L的研发中心遍布全球。

周新说:“世大半导体的张汝京在筹备回华国成立芯片代工厂的事情。

他们的选址、资金和团队都已经就位了。

我们前期筹备阶段和实验室研发阶段,这个时期是不需要和代工厂合作的。

我们的进度会比张汝京那边的进度更慢,等到我们的实验室产物研发出来之后,正好可以送到他们那里去进行验证。

张汝京的芯片代工厂,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进去。

无论是台积电、英特尔还是三星,他们都很难给一家新成立的光刻机公司机会。

让我们的实验室产物介入他们的生产流程中。

反而在我看来,华国才是机会所在,我们需要借助华国的代工厂打出名气,然后才有机会和其他的芯片代工厂合作。

这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

为什么华国的光刻机是实验室产物,因为没有在生产环境中经过充分验证。

因此A**L对华国禁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事,如果不禁运,华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永远都不会有机会进入到生产流程中。

林本坚说:“你要成立的光刻机公司现在有多少人?”

周新说:“你是第一个,你负责把研发团队搭建起来,你是研发主管。

我会给你完全的信任和自主权。

我只会在研发方向上给我的建议和思考。”

林本坚听完有点无语,说白了只有钱没有人。

“我需要时间来思考。

Newman既然你邀请了我,那么我也不介意把话说得更直接。

对于一家光刻机公司来说,十亿美元可能只是前期研发的投入,如果我们不能早点实现盈亏平衡,不能制造出可以进入生产环境的光刻机。

那未来需要你不断投入研发费用,或者直接解散公司。

因此10亿美元只是入场券,靠产品实现盈亏平衡才代表这家光刻机公司活了下来。

其次即便我们成立公司,还是有很多无法绕过的专利需要向尼康、A**L、IBM、德州仪器这些公司买,购买专利使用权。

我们不可能所有技术都靠自己来研发。

当然未来我们研发出来的技术,他们要使用也需要向我们缴纳专利使用费。

另外你开的待遇很高,我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高待遇的offer。

从待遇的角度出发,绝对是能够让我满意的。

我成立的林创都快八年时间了,估值连五千万美元都没有。

只是我一个人主导这件事,我不确定自己能干好。

我其实没有太多管理的经验,我只管理过几个人的研发团队,管理一家光刻机公司的研发团队,这个规模的管理工作我没有做过。

负责一家光刻机公司所有研发人员从零开始的团队构建,我就更没有做过了。

我担心自己做不好。”

周新不担心,林本坚加入台积电之后最高做到了台积电的副总裁。

台积电这个体量的公司,副总裁可比他们要成立的光刻机公司要管的人多得多。

周新说:“我充分地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管几个人和管几十个人,其实差不多,你只需要把主管管好就行。

另外我会帮你找一个足够出色的帮手,他会和你一起负责公司的组建和管理。”

林本坚好奇问:“谁?我认识吗?正明吗?

你劝他也离开伯克利,来和你一起创业吗?

正明比我要好一些,思略半导体要比林创更有价值,估值也要高得多。

正明现在应该还没有另外再开始管一家公司的念头吧”

周新摇头:“不是胡教授,我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他是弯弯人,之前在加州那边的半导体公司做模拟IC设计。

关建英,你认识吗?”

林本坚说:“我好像有点印象,但是肯定不熟,最多是见过。”

是的,周新刚得知的消息,老关被人赶出来了。

这是补昨天的,今天更了1w,昨天的4k加今天的6k。

本来中间一度想摆烂,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即便周末,写一万字还是很累。

最后求个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