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港岛BOSS之路 > 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工智能的缺陷

港岛BOSS之路 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工智能的缺陷

作者:四管加农炮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4: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纵观蓝星工业发展史就可以发现,不管技术再怎么变化,生产方式再怎么革新,但有一点是全蓝星的玩家都公认了的。

想要扩大生产,推广新技术你就必须得有钱,所以一直以来工业发展的主流思路全都是看这些金主的喜好。

不然有技术没钱推广或者受到其他既得利益者打压还不是没用。

所以蓝星很多玩家都非常讨厌兔子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家伙,东方某大国的企业看着主流发展路线那一堵堵厚厚的专利墙,彻底死心之后,只能开辟新的路线,然后又大大的损害了老的利益集团,让手里的一堆专利成了废纸,这完全就是砸人饭碗的行为。

现在陈意与内地现在确实很有钱没错,最近几年的发展下来,小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但各个地方搞大建,上马高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真要按价钱计算,就算再也有钱也撑不住。

保守起见,内地在西部的投入折合成rmb的话,至少是五万亿,但东部人民却根本就没有感受到这三万亿对于物价的影响,物价现在依旧只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多而缓慢的上涨。

显然是哪里出现了违反常识的情况。

而陈意这边现在都不再去看新世界集团与马甲公司的财报了,对于自身产业到底每秒钟可以为他赚多少钱,他也不关心了。

现在不是他和内地有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有多少生产力的问题,当整个产业链上游都被掌控之后,成本只是一个需要对外界标定的一个数字而已。

甚至更极端的情况出现了。

军团、轩辕狗蛋、洛天依、羲、公输子这五个人工智能,每一位都能做到从有机高分子材料最上游开始一直到各种终端材料走下生产线不花一分钱。

整个体系包括种植皇竹草并提炼植物纤维进行加工——培养烷烃酵母菌发酵生产以皇竹草为原材料生产烷烃混合物进行分离——烷烃混合离物与植物纤维加工产物合成各种高端有机材料或溶剂——各种硅酸盐材料与各种有机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这一整套体系内地和陈意一共拥有的五个人工智能都能做到有机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维护两个方面完全的无人化,而制约生产规模上限的只不过是服务器的数量罢了。

这种与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完全脱钩的情况,陈意和内地想要生产有机高分子材料成本是多少?

只是为参与制造这些生产设备与一些备用零部件的工人与文职人员们所提供的工资与福利而已。

甚至很多生产线人工操作的部分没有被替换掉,陈意都当成是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所以现在陈意与内地看待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只有适不适合现在就推广的评价,而没有贵不贵说法。

但是人工智能有个最致命的缺点,或者在很多人看来是可以让他们松口气的优点。

那就是哪怕洛天依这个强人工智能的创新性非常的很差几乎为零,光这一点就让人工智能离不开人类,想要继续攀科技,就需要尽可能多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

很多人都认为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就会进行超速发展把人类给甩的连背影都看不到,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搞科研的时候。

人类通常都是给个自己猜测的假设结果,然后再做实验一步一步的往结果上面靠,最后使用各种方法达成这个结果,使整个体系进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苯分子的发现,1864年冬的某一天,汉斯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梦到六个碳原子呈现出一条衔尾蛇的形状,很快凯库勒醒了之后得到了灵感开始证明苯分子是一个环,然后苯分子就成了我们化学教科书上的那个六角形圈圈。

这就是典型的先给个假定的结果之后再去证明。

而洛天依这个强人工智能却不是这样,她想要确定苯分子结构的具体步骤如下:

经过大量实验确定苯是由若干个氢原子与碳原子组成。

然后再继续进行实验确定苯的摩尔质量,将所有氢原子可能的数量与碳原子可能的数量都列举出来。

然后将每一种组合可能出现的分子结构一一列出。

最后再对每一种结构一个一个去实验证明到底对不对。

这特么的一来二去至少得对几万几十万乃至于几百万种苯分子猜想结构进行一一验证,而且光是某一个结构可能都要做十几种不同的重复性实验。

假设洛天依不知道苯分子的结构,而现在青龙学习小组与内地又大方的把自身所有的科研资源与计算力资源都交给洛天依来使用,想让她来确定苯分子的结构,光完成这件事她都得耗时两三年才能得知苯分子的正确结构。

哪像凯库勒那样做个梦就得到了灵感,然后再去做一些实验直接就得到了苯分子的正确结构。

人类现有科学体系很多也都只是假设与猜想,所以肯定有很多东西与宇宙的真实情况大相径庭,洛天依这种铁头娃行为要是涉入一些非常有争议的理论之中,想要爬出这个坑估计得要很久很久。。。

洛天依有了自身的感情天天“哥哥”叫的那么亲热,然后又转头就把陈意给坑了,表现的非常活灵活现。

她对于很多事情都能灵活的随机应变,不像其他几个人工智能那样不会擅自改动人类输入的一些程序之中明显是错误的地方。

但她的思维模式却还是跳不出人类现有科学体系的限制,洛天依眼里的正确也只限于陈意为她灌输的理论体系中的正确,就算认定某条理论是错误的,也只会用穷举法试图将所有错误情况都一一进行排除,直到遇到正确的答案。

要是人类科学家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发现一条颠覆现有的某个经典理论的新猜想。

而洛天依则是不会去主动思考现有理论体系里为什么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只是简单的记录了下来这一种特殊情况把这当做一个含有未知参数的特例就不管了,这种前进速度简直是龟速。

所以暂时来说,使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还得靠人类,很多生产线都必须得有一定数量的工人群体进行维持就是这个道理。

一线生产中的一些细节在人工智能眼里只有对不对的评价,对的留下,错误的直接淘汰,就是这么简单。

而在一线工人眼里却是适与不适的区别,适合的话固然很好,但不适合的话工人们就会主动去研究要怎么改进才能变得适合,或者去寻找适合的环境。

甚至还会主动探究那些适合的地方还能不能继续改进,这是一种人工智能所缺乏的主观能动性。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新一代生产体系里的工人参与的不是生产过程,而是研发过程,工人的工资福利等一系列花费被内部记录的条目是“科研花费”,只不过这个“研发体系”的规模太过于庞大了,庞大到外人都不敢去想象。

正是这一个简单的概念转变,才使得所有人对于工人这个群体有了新的认知,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培养已经被列为重中之重了,“工人”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