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港岛BOSS之路 > 第七百三十章 升级

港岛BOSS之路 第七百三十章 升级

作者:四管加农炮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2:04: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现在内地相关制造业从业人员怎么说呢。

就和陈意说的那样,相比欧美与日韩国家的企业,技术不是问题,但态度却是个大问题。

但陈意也理解他们,毕竟内地的工业体系因为一些原因有过一段时间的断代,所以有些东西就没有被这些人给继承下来。

别的不说,内地的核潜艇下水之后没多久化肥就量产了,然后大家就再也没有饿过肚子。

为什么?

因为核潜艇外壳的相关材料研发成功之后,第一时间就应用到了合成氨领域。

而氨又是化肥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而这之间的联系就很清晰了,不用过多赘述大家也都能懂。

可是现在坐在下面的一些人明显是和内地的第一代工人形成了一个断代,一些本该成体系的东西却没有很好的传承下来,所以现在还需要陈意来提醒他们一个工业体系想要前进到底该怎么做。

他们所忽视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而时间一长更多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那时候所有人只能面对着这些难题愁眉苦脸的手足无措。

而现在终于有人将一个产业升级的完整理论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了,为所有人展现出了一副直观的全局画面。

“你们工厂里那些被当成宝贝疙瘩一样的老师傅,甚至那些八级工水平以上的国宝都你们给捂的死死的生怕被其他人给挖走了,我想要借用一下你们一个个都跟防贼一样的防着我。

他们都是万金不换的宝贝不错,而我也承认他们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因为这些老师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手感,能让人工的加工精度要比机器高的多,甚至很多含有复杂异型曲面的零部件都只能靠这些老师傅操控各种非数控机床加工出来。

PLA的一些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你们加工不出来,但那些国宝们却能轻而易举的加工出来。

这都因为现在的数控机床自动进行平面加工比较简单,但加工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就力有未逮了。

但是,你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思维还是太狭隘了,简直就是抱着金饭碗讨饭!

你们也仅仅只是看中这些老师傅加工精度要比机器加工精度高而已。

但我却认为他们在智能化时代作用更加的大!

随着机器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能加功的零部件形状也越来越复杂,你们是不是就认为老师傅没有用了?

就因为这个略带争议的话题,让内地的很多企业老板包括你们在内的一些都在思考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去培养一个以后注定要被机器给淘汰的老师傅到底值不值得?

我想说这种思想非常的荒谬,你们还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我到底看上了这些老师傅哪一点。

送你们一句话:人菜瘾还大!

想着这些老师傅都会被机器淘汰的人肯定都是坐在办公室脱离一线生产现场很久的人!

星环科技和芯片联盟的各个企业对于这种老师傅的渴求不仅没有随着生产设备智能化而减少,甚至还大大的增加了!

格力以前的生产线只需要不低于四级工的水平的一线工人就可以了正常的运转了,这种要求,只要是个熟练工人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现在没有六级水平别想在一线主刀,六级以下的全部都是在打下手!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厂也是和格力差不多,而且他们的设计岗的招聘要求对于工人等级与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年限都有严格的规定。

你们之中很多都是格力与比亚迪的上游供应商,我不相信你们没注意过这一点。

可能有些老师傅确实理论水平确实不如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设计人员高。

但是当现场机器出问题的时候,很多设计人员都还得把机器给大卸八块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才能知道哪出了问题,而这些老师傅只需要看一眼生产线上出来的成品,或者对着机器听一听摸一摸就能知道大概是哪个地方出问题了。

这些老师傅的经验是那些坐办公室里的设计人员再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也换不来的,智能化生产并不会对他们的地位造成冲击,甚至还会使他们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

在座的人都若有所思的看着陈意,而脑袋转的快点已经想通了这一点,他们都是内地金属制造以及加工行业的头部玩家,很简单就能理解陈意所要表达的意思。

智能化生产表面看起来是替代了大量的人工,但实际上想要改进智能化生产线所需要的工人数量也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老师傅看似地位受到威胁,可他们却是最稳如泰山的一个群体,只有那些读书少的文盲老板才会嫌这个群体是累赘。

智能化生产设备到底需要怎么设计,原材料又该怎么加工,甚至机床上的工具具该往哪几个角度下手。

这一切的标准都是根据这些老师傅的经验而制定的,到了产业升级的时候整个生产体系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么改进,还是这些老师傅能最快的发现,一切都依托他们那丰富的经验。

其实陈意认为,所谓的智能化生产,不过就是把这些老师傅的经验给转化成一个个可以量化的数据,再把这些数据写进程序里,让机器按照程序固定的执行而已。

甚至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对于下一代工人的培养可以更加的轻松,因为越来越多有利于一线生产的标准被制定或替换,下一代工人就只需要按照新一代最先进的标准流程操作就行了。

同时这也让很多理论水平不高的工人能得到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理论知识补充学习,这样就能补齐他们的短板,使自己能尽快的独自进行新工艺的设计与研发。

现场大部分人心里都在想着:难道陈意想要通过这次产业升级,来优化金属制造与加工行业的生产结构?

果然,接下来他们就听着陈意继续说道:“当然,更新生产线的时候也有个问题,部分初级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够长,所以他们也失去了能够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没用了。

新的生产线意味着新的标准,同时老师傅也会总结出更加高效的生产条例,这些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速度也会同步增加。

以前一个老师傅毫无保留的将自身的吃饭本事教给一个学徒大概只需要两年,两年后学徒就能出师独当一面。

而现在根据西部职业工人技术协会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一年半之内,而且他们学习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时间比重相比以前也大大的增加了。

所以,我给你们多宽限一倍的时间。

三年!

从现在开始你们最多只有三年的时间,三年之后有机高分子材料产量将会达到五亿吨!”

嘶——

听了这个数字之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可陈意还没等他们陷入恐怖如斯的时候又接着给了所有人一记更加沉重的暴击。

“你们别忘了,钢铁的密度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四到六倍。

也就是说是三年之之后五亿吨有机高分子材料可替代二十至三十亿吨的钢铁材料!”

轰的一下,所有人再也忍不住了,而那些钢铁巨头更是全都露出了一副惶恐的表情。

这尼玛合着以后钢铁被炼出来之后不进行深加工还真就成废铁了?!

拿质量轻强度高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代表——玻璃钢来对比普通钢材的各项指标。

在耐腐蚀、阻燃、密封性、耐老化、设计塑形、抗震、抗磁、耐低温方面要比普通钢材好太多太多了。

唯一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就是现在十几种型号的通用玻璃钢最高工作温度不能超过三百度。

但这个缺点也只是相对的,在钢铁消耗最多的建筑、桥梁、交通、化工管道、机械等行业温度变化最多只超过室温近一百度左右,玻璃钢胜任这些任务简直是绰绰有余。

也就是说,三年之后,普通钢材将会变成废铁!

不过不同于这群打铁的,那些采矿的却只是无所谓的耸耸肩,反正国内七成以上的铁矿石都是进口。

要真钢铁产能大减,最先享受到冲击的事是奥拓、必拓以及淡水河谷这蓝星三大铁矿石巨头,对三大矿山巨头来说这是个灾难,但是对内地本土的铁矿采伐行业却是一个利好。

反正他们每年提供的份额刚好够那些特种钢了,再怎么受到冲击他们的损失有蓝星三大矿山巨头作为肉盾也不怎么大。

可是其他人就不能这么淡定了,这是要他们死啊!

“陈总,陈总!

我叫你爷,我叫你爷爷总该行了吧,求求你给次机会吧!”

“陈总,我想当个好人,给次机会行不行?”

“陈长老啊,我求求你了,你就收了神通吧!”

现场各种奇葩又凝重的哀求话语把陈意都给逗乐了。

看着一群钢铁巨头们哀求的表情,陈意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其实并不取决于我,也不取决于你们,而是取决于他们。”

陈意伸手指了指那群搞金属加工的人,这群小透明一脸懵逼,他们来这也只当是陈意想要让他们主动去联动钢铁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毕竟钢铁的质量同样也关系到他们自家产品的质量,可没想到陈意的意思却有点不大对劲。

想要让钢铁不变成废铁,他们可能还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陈总,虽然我们也不希望华国的钢铁企业就此衰落,但是我们最多也就只是敲敲边鼓,具体的还得看他们自己,我们这些人又能帮他们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