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三十九章 鲨鱼号飞船,现场报喜,应斌:真的!真的!

引力飞船研究基地。

一辆双开门的军车开到了主干道的基地正门。

好多人早早的等在那里看到军车开了过来,确认一下,马上就迎了过去。

其中包括基地的负责人,引力飞船项目总工程师刘成文,也包括前来参加新型引力飞船试飞的几个老师以及随行官员、学者等人员。

新型引力飞船试飞工作非常重要,也得到了包括空军、航空集团、高层机构等多方面的关注,有几个老师都提前来到了基地。

好几个老师主动来迎接,换做是其他学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张硕才有这种待遇。

每个来迎接的人都非常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的和张硕握手,也帮着介绍一些没见过的人。

在礼节性的寒暄结束以后,老师们也没有抢占风头,而是让刘成文和张硕走在一起。

刘成文才是最欢迎张硕的,面对引力飞船的试飞,他心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他和张硕一起向前走着,满脸笑容的开口道,“张院士,你可要趁着时间,指点一下我们的工作啊!”

这并不是礼貌的寒暄,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新型引力飞船就是技术堆叠的产品,主核心的氢弹电池以及引力技术都是张硕研究出来的,张硕自然有资格来指导工作。

新一代引力飞行器有着这么多的关注,试飞也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出问题。

如果有什么问题,张硕能指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指点谈不上。”

张硕边走边笑道,“各项技术也就是这样了,刘工,我相信你们能做好。”

刘成文也很有信心,他只是压力太大而已。

张硕来到基地以后,他感觉心态稳定了一些,至少有什么问题有人可问。

新型飞船被命名为鲨鱼号。

这是一个再适合不过的名字,因为新飞船的外形就像是个大鲨鱼,鲨鱼号性能卓越,比前一代腾云号先进很多。

最大的升级来自于动力体系,腾云号还采用螺旋桨驱动,而鲨鱼号直接使用高引力为动力源泉。

引力本身作为动力好处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是飞船的灵活性不会受到重量影响。

航空发动机都是有最大推力的,其中推动的重量是有限制的,所以灵活性高的战斗机都是轻型战机,中型战机再到重型战机,灵活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灵活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加速度。

重型的战机就很难有高加速度。

比如,著名的B2轰炸机,因为本身的重量很高,加速度就很难和普通战机相比。

另外,最大速度也受到重量影响无法突破音速。

引力本身作为动力,加速度就和重量无关了,不管飞船本身有多重,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就直接解决了飞船灵活性的问题。

飞船灵活性确实是个大问题,因为飞船实在太重了,鲨鱼号采用全新的引力技术,不需要超大型的环状管道,比原来的腾云号小上一大圈,但整体重量也超过百吨。

这么重的飞行器,想要带动起来可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有高加速度了,常规航空动力技术根本不可能做到。

鲨鱼号另外一个优点是,外形设计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就让飞船横向飞行的速度大大提升,甚至可以接近音速。

一个超过百吨的飞行器,最高速度能接近音速就很可怕了。

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形,也让鲨鱼号更加灵敏。

虽然引力技术不需要考虑地球引力影响,但毕竟是在空气中飞行,飞行过程还是要受到空气的阻力影响,有了更符合科学的外形,性能自然就会更加卓越。

这是鲨鱼号第一次正式试飞,实际上之前已经进行过起降试验,甚至进行过高空实验。

“当飞船飞起来的时候,真像是鲨鱼在海里游泳。”

刘成文说起飞船,神色明显非常自豪,“飞船可快、可慢,快如闪电,慢的时候,可以停下来。”

“这方面来说,可能比鲨鱼更灵活,鲨鱼是无法在海底以外的环境停下来的。”

“在外形设计上,飞船左右和上方有三个摆动翼,就像是鲨鱼的鳍一样,让飞船在改变方向时更加灵活……”

在刘成文的介绍中,一群人已经走到了大型操作间,鲨鱼号飞船就停在中心位置。

张硕看到飞船眼前一亮,马上走过去围着转了一圈。

这艘新的飞船确实有个鲨鱼般的外形,看起来比原来的腾云号灵活,科技感也要强的多。

“还真不错呀,我都迫不及待看到它起飞了……”

张硕赞叹的说了一句,随后问道,“从这个外形来看,里面应该还有空间吧?有载人的设计吗?”

“还是张院士你了解技术啊!”刘成文感叹了一句,“一眼就能看出来里面有空间。”

“哈哈。”

张硕笑了笑说道,“中心应该是引力装置,但用不了那么大空间,我们做过很多实验,你们肯定又改进了技术,使用空间只能小不能大。”

刘成文认可的点头,“确实是这样。”

他继续道,“不过没有载人的设计,里面只留了单独的空间可以载物。”

“我们最开始考,在驾驶舱后面增加座位,但后来还是放弃了,就只设计了主副驾驶。”

“这样设计也对。”张硕肯定道,“先造出飞船,让技术稳定下来再去拓展其他需求。”

载人,并不是有空间就可以,还需要供养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这也是航空载人和运货的不同。

当然载人这设计也并不复杂,但因为飞船还在研究中,各项技术很难说成熟,暂时用不到的设计也就延后了。

张硕又问了一些飞船的事情,随后就离开操作间,和老师们到外面一起参观基地。

之后就去用餐了。

在餐厅的时候,张硕和几个老师坐在一起,旁边还有好多随行人员以及学者旁听。

几个老师都询问他的工作,他简单说了一下超导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以及混乱力场实验组的需求。

等张硕说完以后,邓老师好奇的问道,“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些研究的关系。”

“大型强子对撞基地刚修建好,混乱力场实验也变得更大型,但这种耗资巨大的实验到底有什么用?”

他补充了一句,“好像和技术什么的没有关系。”

这是在场很多人的疑问。

在场绝大部分都是外行人,外行人,再加上知道各项新物理的科技,就会感觉科技和混乱力场实验完全不相关。

包括离子炮、引力技术、黄金制造等,都是张硕自己带队研究出来的。

混乱力场实验,在其中做出什么贡献?

张硕解释道,“混乱力场实验是基础。”

“如果要去理解其中的作用,可以对照原来的粒子对撞实验,粒子对撞研究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的基础粒子,了解更多的微观物理,也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

“比如,中微子、希格斯粒子,包括现在宇宙射线的解析,还有一些天文解析,都和粒子对撞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混乱力场实验也是这样,研究的是力学转变的基础。”

“任何现有的新物理科技,最基础都是混乱力场的转变,就比如说引力,区别就在于引力是混乱力场的瞬时转变,其他也是一样的,都是瞬时转变。”

“瞬时转变,是无法进行测定研究的,而混乱力场实验中发生的力的转变,是一个能够测定到时间、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就能从中测定到很多的数据,并以此去完善基础的理论,增加对于新物理的理解。”

张硕简单解释了一下,让其他人都明白过来。

邓老师也思考着点点头,最后继续问道,“我来之前关注了一下混乱力场的研究,好像是在做装置改进,对吧?要测定量子纠缠?”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说的是最终目的,或者说,有个大致的方向吗?”

他们正说着的时候,其他人都围了过来,尤其是一些学者人群,更是对张硕讲解新物理、讲解混乱力场实验非常感兴趣。

新物理就是科技发展方向,是最主核心的研究方向,但绝大部分人对于新物理都不理解。

学者,也是如此。

这主要是因为新物理非常复杂,复杂到外行人根本理解不了,他们只知道一些笼统的内容,具体就搞不明白了。

面对邓老师的问题,张硕左右看了看,随后说了两个字,“弱力。”

“弱力?”

有人发出了疑问。

张硕点头,“准确的说,是研究弱力在混乱力场向其他力转变中的作用。”

有个叫曹启明的学者,顿时开口道,“张院士,我并不是专业的,但也知道,那些新技术好像和弱力没关系吧?”

“所以才要研究。”

张硕笑着说完,解释道,“研究弱力是有一个突破口的。”

“新物理方向的各项科技,也包括各项实验,有一个共同特性是,力场转变不稳定,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存在巨大的偏差。”

“黄金制造,体现的很明显,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强度,最终制造出的黄金甚至存在五成以上的偏差!”

“如果放在其他实验或基础上,这个级别的偏差直接可以肯定出了大问题。”

有了解的人,不由得跟着点头,“确实啊,偏差太大了,大到已经超出可接受范围。”

张硕道,“我们认为这就是弱力的影响,在混乱力场向其他力转变的过程中,弱力是存在直接影响的。”

“现在混乱力场实验的方向,就是研究出这种影响出现的原因,追溯其最底层的原理。”

张硕的解释简单直白,让在场众人都明白了一些。

他继续道,“如果了解了其根本性的原理,也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其中就有可能蕴含新的技术,新的物理逻辑。”

“所以,这项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最重视的方向。”

其他人都明白过来。

朱老师开口问道,“之前去超导实验室就是为了混乱力场实验改进问题吗?”

“对,需要一种超导材料。”

“找到材料了吗?”

“应该没有问题吧?”张硕的话语有些不确定,“我来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突破,并让温树茂教授负责最后的实验。”

“如果不出差错,现在已经有结果了。”

“额~~~”

其他人都听得面面相觑。

张硕很平淡的说出了他们感觉不可思议的内容。

超导材料需求?

应该……研究出来了?

他们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张硕会在超大实验室待这么久,原来是做一项超导材料的研究?

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仔细琢磨一下就发现问题了。

某一种实验需要一种超导材料,结果发现找不到符合性能的,然后就去超导实验室专门去研究?

这正常吗?

当然不正常!大大的不正常!

“也就是张硕了,换一个人,我绝对认为他在吹牛……”

好多人心里默默的想着。

有个对于超导材料有研究的教授,名字叫做You,他好奇的问道,“张院士,混乱力场实验组那边需求什么样的材料?”

“电流承载力强的,临界温度相对要高一些。”

张硕说的有些模糊。

应斌却直接道,“122材料的电流载力高,只是临界温度不高。现在最好的材料临界温度只有三十几k。”

他们说着的时候,其他人都并不在意。

一则是因为对于超导材料不了解,二则他们已经足够惊讶了。

反正是研究出来了,至于提升多少……

重要吗?

张硕只是在超导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作为一个外行人士,如此短的时间里,即便只是研究有小小的突破,让材料性能提升一点点,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了。

不过还是有人关心材料性能的提升。

应斌就很感兴趣,他直接问道,“混乱力场实验组那边需求的临界温度……”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有个人跑过来,还挤开了周围人来到张硕身边。

是王强。

王强凑过来对张硕惊呼道,“郭华那边有消息了!”

“达到预期了吗?”张硕待人的问了一句,明显表现的非常有信心。

王强很用力的点头,“达到了。”

“具体呢?”张硕问道。

王强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有这么多人在场,明显有些犹豫。

朱老师直接开口道,“有什么话直接说,没关系。”

“直接说吧。”邓老师也说了句。

王强又看见张硕,张硕也轻轻点了下头。

他这才带着激动的语调,说了一个数据,“83K!”

张硕愣了一下,追问道,“临界温度?”

“对!”

“多少?”

“83K!”

当听到再确认一遍的数据,张硕都直接愣住了。

应斌也反应够来,确认般大声问道,“83k?122材料?”

张硕也认真道,“你慢慢说,说清楚一些。”

王强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才开口道,“最新制造出的材料,临界温度为83k,电流载力比上次再提升百分之13。”

“这个性能远超预期,而且122材料,临界温度超过80K……”

他说的有些激动了。

应斌已经反应过来,他走过去抓住王强的肩膀,满是激动的追问,“真的吗?83k!122材料!”

“真的,真的!”

“那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应斌激动的连续说着。

周围有好多人都不了解情况,马上就有了解的人解释道,“临界温度超过80k的122材料,代表能够大规模进行工业应用。”

“如果制造成本不是太高,就可以顶替现有铌钛超导合金,并让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现在应用范围广的泥钛合金,临界温度不到10k,需要用液氯来冷却,使用成本非常高……”

“这可是完全顶替,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