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七个实验都成功,这怎么可能!

“对超导材料的研究没有兴趣?”

“因为混乱力场实验组的需要,才专门过来研发这种材料?”

“只想赶紧完成这个‘任务’?赶着去看引力飞船的试飞?”

“……”

温树茂站在那里,心情变得极为复杂,他感到愤怒、不解、失落,也有着深深的质疑。

这……是把研究当成什么了?!

超导材料的研究,哪有那么容易,他一辈子都致力于这项研究,最大的愿望就是研究出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的超导材料。

这正是毕生追求的事业。

然而,在张硕的眼里,这一切仿佛是随手就能做到的事情,甚至还在赶着去试飞引力飞船,不想再回来继续研究。

这太让人气愤了!

温树茂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扭曲,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脸色憋得通红,好半天才勉强挤出一句话,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肯定会全力配合你的!”

他带着愤怒和郁闷,然后转身离开了。

“额~~~”

张硕盯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意识到自己的说法可能过于直白了。

或许是因为长期处于高位,有时候,就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

有时候,某些方面不能说得那么直接?

……

“研究,哪有那么容易的!”

“122材料,临界温度要达到60k以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30k到60k,难度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十倍、百倍,甚至能否做到都不清楚……”

“张院士,竟然要赶工……”

温树茂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下去。

他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张院士才多大!

三十多岁!

这个年纪,绝大部分优秀的研究员,科研生涯才只刚刚起步,而张硕已经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说是现代的爱因斯坦都是谦虚了,他对于科研有信心,心里有傲气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跨行如隔山,材料的研究和数学、物理不同,和新物理也不同,有时候,不止是要靠才华和能力,经验和运气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了。”温树茂思考着摇了摇头。

他还是不相信研究能够轻易做到,更不用说短时间做到了。

那根本是天方夜谭。

但他无力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至于是否做到就和他无关了。

当天下午三点钟,温树茂的材料研究组,再包括超导实验室派来的其他研究员、工程师,都聚集在了小会议室里。

张硕已经拟定了实验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以及任务带来的灵感,他已经把控了实验中的‘有利的变量’,并在‘添加元素’上有一些想法。

这些都已经写在了方案里。

刘明昆给每个人组长、负责人分发了材料,随后走上会议室的讲台,拿着实验方案仔细讲解起来。

“我们要同时进行七项实验,都是材料制备。”

“七项实验,各有不同,其中三个和添加元素有关,一个是添加氧化镍……”

“另外……”

“还有实验操作上,1-6号实验继续采用固相反应法,1号实验在烧结过程中,利用……”

“2号实验……”

他针对每一个实验认真讲解起来。

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有些组长或负责人也开始认真记录。

同时进行七组实验,将使得实验组的每个成员都忙碌起来,工作强度也会变得很高,只是数据记录都是繁琐的工作,他们需要做的是保证每项实验都能顺利进行。

一个小时,会议结束了。

所有人都各自去做准备,温树茂和张硕沟通了一下基础材料的问题,材料制备初始研磨阶段,基础材料要运送出去经过‘神秘’团队的处理。

温树茂不知道具体处理是怎么进行的,但最初始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能够让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他心里还有个小想法,就是多运送一些材料过去。

等多个实验结束以后,他们还能使用那些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也许就可以以此研发出性能更好的超导材料。

“经过处理的原材料都很宝贵……”

“等张硕院士离开以后,就不可能再有了,除非能研发出性能非常好的材料。”

温树茂想想有些遗憾。

等和张硕沟通好了以后,温树茂没有多停留,就离开去交代其他工作。

他明显还对于张硕所说的‘赶着完成研究’有些愤慨,内心角度来讲完全不能接受,但也不能说什么。

在研究没有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说‘研究根本不可能完成’或者‘张硕太小看超导材料研究’之类的话。

当然,对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温树茂对其他人交代工作的时候,也忍不住抱怨一句,“张硕院士……天才是天才,但他太小看材料研发了。”

“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性能高的超导材料能很快研究出来,也不会十几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了。”

他抱怨的对象是胡雷,一个实验组的高级工程师。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胡雷就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听了温树茂的话,胡雷则是笑着的说了句,“主任,不是刚有大进展吗?”

“嗯?”

温树茂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胡雷道,“这个材料的临界温度已经提升到了30k以上了,应该只是多一道我们不知道的工序吧?”

“其他的性能也有提升。”

“我的意思是……我们觉得很难,也许张硕院士不觉得难。”

温树茂还真是找不到话语来反驳,他脸色憋的发黑,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你最后一句说的对,张硕院士确实觉得不难。”

“他想着几个实验结束,就能够直接研发出理想中的材料了,你觉得可能吗?!”

“额~~”

胡雷隐秘的看了温树茂一眼,最后说了句,“应该……不可能吧。”

他不知道该说可能还是不可能,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温树茂觉得不可能,他也就顺着说了下来,但实际上,他心里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张硕院士做出了那么多研究,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怎么就不能再创造个奇迹呢?

……

七项材料制备实验,同时开始了。

材料组、实验间都忙成了一团,超导实验室那边也有几个小组跟着忙碌,只是记录数据都非常繁琐。

胡雷带的小组直接负责好几个制备步骤的操作工作。

他本人都忙得晕头转向。

实际上,平日里胡雷的小组都是很清闲的,因为制备材料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也只是有计划以后才正式工作。

现在要一口气制备七种材料,每一种材料的每一个步骤,操作上都要非常的慎重,就需要耗费很大精力了。

材料制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实验室里的工作。

因为没有标准化流程器械的辅助,好多的操作都需要非常精细,温度不能有偏差、压力不能有偏差,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个的数据,完成过程也需要非常标准,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一个多星期。

胡雷小组的人忙到只能住在实验室里,有时候,连晚上都要加班,也需要随时留意设备上的数据。

一个星期的忙碌以后,七项材料制备实验终于结束。

最后就是快速冷却了。

在冷却的环节上,4号实验有修改,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冷却方式。

全新的方式,也就代表全新的操作,工作上也需要谨慎再谨慎,希望能够达到制备计划上的预期。

“全都完成了。”

“现在就等检测结果了。”

实验完成的时刻是在上午,工作完成以后,制备好的材料就被运送到了材料检测中心,忙碌的就变成薛长坤教授了。

温树茂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去休息,但多数人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继续留了下来。

有些人则干脆去了材料检测中心,希望能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过去的7天时间里,好多人也知道了张硕的预期目标,还知道张硕是希望利用这次大规模的实验,来完成既定目标的研究。

能做到呢?

温树茂并不看好,他小组的多数人也并不看好。

他们都一直专注于超导材料的研发,也知道研发难度有多高,并不是做大量‘存在变量’的实验,研究是能够有突破。

材料的研究很不容易,有时候真的是要靠运气。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学没有一个通用的原理,而超导也没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多时候靠的都是经验和运气。

现在制备好的材料,性能会怎么样?

温树茂也去了材料检测中心,他和薛长坤说了几句,然后就直接等在门口。

薛长坤你知道有很多人等结果,他也对于材料性能很感兴趣,马上就开始检测工作。

超导材料的检测不是那么容易,针对每一项关键性能都需要多次测试,一种材料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出结果。

好的方面是,多种材料可以同步测试,就像是去医院体检一样,一个检测项目可以排队轮流做。

一个多小时以后,1号材料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薛长坤第一时间走出来,把打印好的报告单交给了温树茂,并小道,“我知道这种材料的初始数据。”

“现在来看,临界温度提升了3k,提升的并不多,其他属性中,只是物理特性有些许提升,不过有提升就是好的……”

温树茂肯定的点头。

如果是放在平日里的研发中,把一种基础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提升3k,已经能算是很大的提升了。

但是,和预期目标相比……

3k,算得了什么呢?

温树茂继续认真的看报告,等看完以后还给旁边其他人看,其他人的看法也差不多,“有提升啊,很了不起。”

“一号实验很成功啊!”

“3k,也不小了,但是这个提升还不够……”

“不过单独拿出来也算是一项成果了。”

他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其他的材料检测报高也都出来了。

薛长坤是一起送出来的。

温树茂手里拿着一迭报告,并一一分发给其他人。

他手里只剩下一份报告,然后注意到上面的数据,“临界温度,提升1到2k?”

“这个数据……”

他还没有做完评价,就听到其他人的惊呼,“3号实验的材料,临界温度也有提升,而且物理特性还高了!”

“我这份也是,5号,临界温度有提升,虽然提升很小,但没有降低,应该就算成功吧!”

“6号,很了不起,大幅度提升!临界温度上涨5K!”

“7号,临界温度提升不大,但也没有降低,电流承载有上涨……”

所有人都说起了结果。

温树茂最开始还没什么感觉,有些就是小的提升而已,和预期目标差距太大了,但听完了所有结果以后,他顿时不淡定了。

所有材料的性能都有提升?大部分都是临界温度上涨,也就代表所有的实验都成功了。

这次进行的大规模实验,是对于材料制备过程进行变量操作,每一个实验的变量都不同,有的是添加元素,有的是单独改变制备操作过程,每一个实验都获得成功,也就代表每一个变量对于材料性能都是正收益。

一个正收益也不算什么,七个正收益呢?

如果把七个正收益的变量都放在一起,临界温度60k,似乎也不是不能完成?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七个实验都成功!

温树茂反应过来,直接惊到不能呼吸,他拿过旁边人的报告看了几眼,又拿过一份报告看了一下……

下一份。

再下一份!

每一份报告都是如此,还真是和说的一样,都是正收益。

“这……”

温树茂盯着手里的一大堆报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等了好半天,他才惊呼了一句,“还真是这样……”

“材料研究这么容易?”

“这么多年没有成果,难道是我的水平问题吗……”

最后一句的语气甚至带上了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