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关键的引力隔层处理,迫不及待,马上拿去检验!

温树茂所说的‘申请’,就是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说明要透露的材料信息,当然也包括要信息的对象。

打报告申请,是正规的流程。

即便是非常小的研究项目或者是材料信息,也不能随意地将其公开,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审批流程。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繁琐,但走正规流程才能确保透露信息没什么问题,通过了审批再出问题也和研究团队无关了。

这种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在当下,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研究并不会引起关注,甚至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几十年甚至更久以后,有些研究可能会显现出其巨大的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都是在最初被忽视的小研究中孕育而来的。

特别是在材料学领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材料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材料的改进,更多的是探索和开发全新的材料。

有些制造出来的材料在最初可能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被认为是多余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有些材料可能会突然变得极具价值。

比如,曾经被认为无用的某些复合材料,在现代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的碳纤维,早期的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汽车、建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被用于制造飞机机翼、自行车车架、鱼竿等。

聚酰亚胺,也同样是上个世纪50年代被合成,具有耐高温、耐辐射、高强度等优良性能。,后来在电子、航空航天、高端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材料学研究领域,保密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当然,温树茂的申请就是走个流程,上级负责人甚至都不会看内容,就会直接给予通过,因为透露信息的对象是张硕。

温树茂则一直想着张硕说的话,他对于张硕要了解一种‘122’型超导材料感到非常好奇,他满脑子都是困惑,纠结了好半天还是忍不住,勉强开口道:“张院士……能不能问一下,为什么?”

“这个材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超导材料分为好几个类型,‘122’是其中之一,属于一个超导材料的大类。

张硕所选中的材料,则是‘122’大类中的基础,临界温度、电流承载能力,在一种‘122’材料中都不是很突出。

不是有性能更好的吗?

为什么选这个?

张硕则是指着材料的分子式,笑道,“因为它简单啊。”

“简单?”温树茂很不理解。

张硕解释道,“简单,更基础,意味着可塑性就很强。”

“其他有更好、性能更突出的,但太复杂,包括制造流程,也包括分子组成,可塑性就差很多。”

“基础,意味着有更多可能。”

温树茂有些理解了,但还是追问了一句,“然后呢?”

张硕直白道,“我打算以这个为基础,希望能研究出一种符合混乱力场实验要求的超导材料。”

“……”

温树茂听的沉默了。

他实在无法理解张硕的想法,创造材料的研究哪有那么容易。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张硕都是超导材料里的外行人,就他要以某种材料为基础,去研究性能更好的材料?

这简直无法理解。

科学领域跨行如隔山,更不用说从理论物理跨越到超导材料研发。

两者根本不相关。

另外,混乱力场实验组对于超导材料的要求太高了,需要高电流承载能力,又需要临界温度60K以上。

他们找不出适合的材料,国际上也没有类似的材料实现应用。

而研究,哪有那么简单!

……

张硕和温树茂说完以后,就去定好的酒店休息了,他和温树茂说的话却让好多实验室的人知道了。

好多研究员都私下讨论这件事,“张院士说要研究超导材料!”

“好像是说研究一种122材料,以An型为基础……”

“那不是最初的材料吗?应该不先进了吧,已经被淘汰了。”

“所以是基础啊。”

“张院士懂超导材料研发吗?还是122型,可不简单。”

“也许懂吧,我觉得张院士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得到。”

“不要搞个人崇拜啊!”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知道消息的人就更多了,好多人私下里讨论着。

温树茂继续热情接待张硕,还拍着胸脯表示,“报告已经通过了,张院士,有什么需求,我们全力支持!”

他是在傍晚提交的申请,但只过了一个多小时就获得了批准。

有个高级别的老师,还特别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让他们团队以及整个超导实验室全力配合张硕的工作。

张硕倒是并不意外,他已经建立好了研究任务——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以An型122材料为基础制备临界温度超过70k的超导材料(难度评估:B)。】

【进度:0.981%。】

(任务可取消,当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300。)

需求三百科研币的B级任务,研发难度相对还是偏高的。

张硕倒是觉得可以接受了,他甚至做好了不能研发的准备,又或者是研发难度太高,B级任务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温树茂带着张硕一起去了材料实验室,随后就讲解起了基础的An型材料。

他讲的内容中有材料的制备过程,讲了每一个步骤对于材料制备的作用,甚至还附带说了一些底层的技术和理论逻辑,也包括材料性能的一些分析。

一说,就是一上午。

其他跟着一起的人,都能听出温树茂在超导材料研发领域的专业性,也能听出他研究的深入,以及单独领域的博学。

张硕也跟着不断的点头,满心赞叹,“温教授,你对于这种材料,对于超导材料的制备,对于固相反应法的理解确实很深入啊。”

“夸奖了,夸奖了。”

温树茂被夸了一句,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实际心里想的是,幸好准备了好几个小时,还去看了很多原来的资料,否则不一定能讲的这么清晰。

现在得到张硕的一个赞叹,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那可是张硕啊!

有多少人能得到张硕的肯定?这都可以说是荣誉了。

张硕听的非常认真,中途也会针对不懂的地方发问,就像是个吸收知识的海绵,只要内容讲出来就能吸收进去。

实际上也是如此。

温树茂讲的一些关键内容,都能帮助提升任务进度。

一上午过去,温树茂都口干舌燥了,任务进度提升到了19%。

张硕盯着任务进度,还是感到有些不满意,19%看起来很多,但要知道,材料制备流程、每个流程对应的作用,再包括底层的一些理论逻辑、想法等,都已经说完了。

换句话说,研究基础内容都加在一起,也只把任务进度推到五分之一。

在一起用餐的时候,张硕和温树茂面对面坐着,忍不住感叹一句,“以这种材料为基础,短时间要研发出符合混乱力场研究组需求的材料……不容易啊!”

“额~~”

温树茂闻言,不禁嘴角抽搐。

什么容易不容易的,根本就做不到!

最少,他以及他的团队,再扩展到材料室,肯定是做不到的。

……

短时间要做到很困难,但并不代表做不到。

张硕甚至可以一口气‘氪币’到任务完成,但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材料的研究不像是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不止是问题本身,研发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研发过程发现的某个点,比得到材料本身还要重要。

张硕认为,任务进度不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需要改进的点比较多。

另外,理论机制也不完善。

后面一点是当然的,若是有完善的理论机制,材料的研究就会变得很容易。

现实是,大部分材料研究都要靠经验积累,甚至是靠运气。

到了下午的时候,他继续让人帮忙讲解,不止是温树茂一个人了,团队的其他人也帮忙说了很多内容。

固相反应法以及和其他制备材料方法的对比;制备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详解;研发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分析,等等。

整个材料组的人都发现,张硕不是要简单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的去理解,甚至去理解材料研发背后的想法。

“但是,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

“这个材料研发有孟工,好像其中一个关键步骤还是孟工的提议,但只是运气吧?”

“还能有什么科学支持?材料研究要是有完善的科学支持,就用不上我们了……”

“……”

张硕可不是要探究科学理论,他主要想找一些关键的点,可能会对于材料性能有促进的点。

他发现了一个有改进空间的位置,马上对温树茂说道,“你们的制备方法中,前期的准备都是为了让配料分布更均匀,对吧?”

“可以这么理解。”

温树茂点头道,“在固相反应法中,前期材料混合、研磨过程非常重要,混合的越均匀、越充分,所制造的材料性能越好。”

“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希望能以单质原料来称重混合,但成本太高了,后来还是选择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以及碳酸盐等原料,按照固定的配比……”

“在玛瑙研钵中,进行混合并充分的研磨……”

“这种方法……”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表达材料混合研磨过程的重要性。

张硕仔细想了想,说道,“你们能不能再制备一次这个材料?”

“经费方面不用担心,直接打报告申请就可以,填上我的名字。”

“这不是问题。”温树茂马上道,“上级要求我们全力配合,经费早就考虑到了。”

他继续问道,“是重新制备一次?”

张硕说道,“到混合研磨的步骤就停下来,然后把材料真空封装,我会让人把材料取走,到另外一个机构处理。”

温树茂有些不理解,但还是马上交代了下去。

张硕想到了朱贵团队。

朱贵团队是研究周期性引力隔层,‘无形的门’可以对材料进行分子式拆分。

若是让制备好的材料通过‘无形的门’,就可以达到原子级别的混合程度,比单质材料混合研磨效果还要好。

有了这一步骤,所制造出的材料性能肯定会得到提升。

具体提升多少,还是要实验来检测。

这也算是另一项实验了。

温树茂团队以及材料实验室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制备材料的工作交代下去以后,仅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初步的准备。

相关部门配合拉走了封装好的材料,并直接运送去了朱贵团队的实验基地。

朱贵团队对材料的处理,只需要大概一天时间,因为他们的团队也在首都,而第二天就要进行新一次实验。

大概到第二天下午,处理好的材料就能运回来了。

在材料运送回来以后,温树茂团队马上进行后续制备流程。

张硕全程参与整个制备过程。

在材料制备的过程中,会帮助对于材料制备理解更深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步骤,并现场把其和理论、口头上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同样可以让任务进度获得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氪币’带来的灵感效果,知道哪一个步骤有需求改进的地方。

整个制备过程耗费了大概五天左右。

温树茂团队的实验室并不是一直在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主要是一些过程的等待,以及材料晾晒或其他处理需要耗费时间。

最后一天上午,伴随着材料烧结完成,随炉冷后,就得到了最终的材料样品。

“拿去检验!”

温树茂马上交代说道,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

如果是常规的制备流程,他对于材料性能根本没什么期待。

但是,过程中有了‘其他机构处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机构,但运回来的材料看起来‘更精细’了。

温树茂对于这个过程很好奇,可也知道其中牵扯到一些保密性的问题,就只能把疑惑憋在心里。

现在对于最终得到的材料进行检验,也能帮助了解一下‘新处理过程’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