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三十四章 这……完全无法理解啊!

在非常狭窄的环境下,制造超过3T以上的强磁场,就必须用到超导技术。

设备内部是强磁干涉超导衰变,超子运动以及衰变散热环境下,温度和粒子运动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而所构建的强磁场还需要和外在有接触,其温度就一定会受到影响,想要维持超低温太难了。

“现在使用的材料,临界温度很低,只有温度保持在9K以下的,才能保证所制造的强磁场维持稳定。”

“我们做了几次模拟实验,都失败了。”

“温度上升的太快,想维持几秒钟都不可能。”

“我们已经确定,强降温的手段是不可行的。”

问题主要在于温度传导。

温度传导是需要时间的,但问题在于超导所需的温度太低,只需要一点点的能量,就足以让超导状态瞬间脱离。

张硕听了好半天,才开口问道,“也就是说,需要一种临界温度高,电流承载能力强的材料?”

“对!”

于飞说的很用力,也马上解释了一句,“设计上也可能有做文章的空间,但无论考虑成本还是时间,,又或是复杂设计本身牵扯的其他问题,更换材料是最简单的。”

“你们没问过那些超导研究的机构或团队吗?”张硕追问道。

“都不合预期。”于飞道,“哪怕是实验室材料都已经看过了,大多数都是承载温度存在问题。”

“我们找到一种铜基材料,电流承载强度勉强符合要求,但临界温度不达标,有31K,太低了。”

张硕马上的问道,“需求有多高,算过吗?”

“60K以上。如果电流承载强,就可以略微低一些,但不能低于50K。”

“这个要求……太高了吧。”张硕苦笑的说了句。

他并不是超导领域的专家,但对于现有的超导材料技术也有一些了解。

于飞所说的材料要求,单独拿出来都不够,但是放在一起就很不一般了。

比如,60k以上的临界温度。

最近几年时间里,超导技术有很多的突破,也出现了不少临界温度高的超导材料。

60k,相对还是比较高,但却能找出一大堆材料。

电流承载上限的需求也不是太过分。

两者加在一起就不一样了。

那些临界温度高的超导材料,几乎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电流承载能力差。

电流承载能力强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则都相对较差。

这是绝大部分新型超导材料,研究出来以后,也只能放在实验室的原因。

现在问题明显解决不了。

张硕放下电话以后,仔细想了想材料的问题,最终还是决定跑一趟超导研究机构。

他选择的是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

……

科学院超导实验室位于首都。

张硕做出决定以后,马上联系了科学院物理所,随后就直接去了首都。

超导实验室提前接到消息,就有一大堆人等在门口。

其中有几个认识的人,包括王磊、高晓鹏,都是会议或项目中见过的。

超导实验室和混乱力场实验组有合作,在建造装置以及实验过程中,他们还特别派出队伍来参加工作。

张硕到了以后就被热情的接待。

一大群人迎着他赶过来,然后就进入实验室进行参观。

说是实验室,实际上是一个总部大楼。

张硕走在最前面,他旁边是实验室主任王磊以及研究员苏志国。

苏志国和张硕早就认识,研究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时候,他们就在网上有过交流,后来还在会议上见过。

一群人一路说了起来。

苏志国说起了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他们的团队一直都在利用对费米子哈伯德的求解,来探索超导状态中电子运动的机制。

“这个研究让我们对于超导机制更加了解。”

“电子运动很重要,超导最根本就是研究电子运动,而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计算,可以对于电子运动进行详细解析……”

苏志国连续说了一大堆,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了几句。

最近几年时间,超导机制研究方向大多都是以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求解展开。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求解,也是张硕的研究成果。

这等于是在吹捧张硕了。

张硕听着也是心情舒畅,毕竟确实是自己的研究,即便他根本就不在乎,但一个小研究能引导一个学科的研究方向,确实还是让人感觉很得意的。

他并没有沉浸在吹捧中,稍微寒暄了几句以后,就直接说起了来的目的。

“混乱力场的实验,需要进行一种全新的测定,要在设备内部小范围利用超导技术构建独立强磁场。”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需要一种电流承载能力强、临界温度高的超导材料。”

“我想了解一下你们这里的实验室材料……”

等说完了需求以后,超导实验室的人讨论了一下,马上推出了一个人——温树茂。

“在超导材料研究方面,温教授是绝对的专家!”

“最近两年,温教授的团队成果斐然,有好几种新型材料,有一种材料还登上了《自然》杂志,被国际所重视。”

“温教授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领域,研究非常规超导体机理、合成高温超的材料。”

王磊帮着介绍了温树茂。

温树茂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超导材料专家。

他的研究领域就是超导材料和相关物理问题,并利用多种手段研究新型非常规超导体机理和磁通态物理,等等。

张硕和温树茂认识以后,就详细的说起了超导材料需求。

温树茂凝住了眉头,摇了摇头直白道,“张院士,这个需求太高了。”

“我们实验室,或者说整个国内,都没有符合要求的材料。”

他说的非常肯定,显然对于超导材料领域非常了解。

等说完以后,还解释了一句,“我们团队最新的成果和你们的需求很接近,临界温度68K,但电流承载还是差一些。”

“那肯定不行。”

张硕也很直接的摇头,“电流承载是必须的。”

“这……”

温树茂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了。

张硕道,“温教授,去你的办公室,你帮我仔细讲讲有什么样的材料,我了解一下,可以吗?”

“当然,当然可以!”

温树茂马上站起来,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张硕就和他一起去了办公室。

王磊、苏志国等人,就都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了。

虽然没有能找到适合的材料,但张硕的表情还是很轻松的。

他本来就没抱希望。

若是能够有合适的材料,于飞团队早就找到了,他是过来找一种适合的材料,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

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

如果能以某种材料为基础,研究出适合的超导材料,就能够解决混乱力场实验团队的需求。

不能解决,就再想其他办法。

实际上,就像是于飞所说的,找不到适合的超导材料,技术设计的修改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只不过会让设计变得麻烦,又会占用很长时间并耗费更多的经费。

更换超导材料,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

……

等到了办公室里,温树茂就利用电脑讲解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

有些材料就是一带而过。

有些临界温度高的材料,就重点介绍一下,尤其是那些‘得意作品’,包括登上《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

温树茂介绍的过程中能看的出来,他和团队其他人更注重材料的临界温度。

在超导材料领域来说,临界温度也确实非常的重要,材料的临界温度不高就很难说是大成果。

有些材料缺点一大堆,根本不具实用性,但临界温度高就会被认为是技术突破。

张硕很耐心的听,对于每一种材料都有了基础了解。

绝大部分材料都不符合要求,但他也没有打断温树茂,而是继续耐心的听着,因为他对于超导材料的了解不多,尤其牵扯到深入的机制、制造等方面,更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温树茂介绍的非常详细,也让他能多了解一些内容。

电脑屏幕上又划过几张图片,是一种‘122体系’的超导材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研究成果了。

温树茂明显并不在意,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随后就准备介绍下一个。

“再说说这个。”

张硕忽然说了句,随后道,“这个材料的电流承载能力很强,是和其所属体系有关,对吧?”

“这种说法……也对。”

温树茂犹豫了一下,随后点头道,“超导材料分为好几种体系,其中‘122体系’材料,电流承载能力一般更强。”

“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晶体结构和电子态等内在特性,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能形成较高的超导电流。”

“另外,和制备工艺技术提升也有关系,我们以技术提升了材料的致密度,改善了晶粒连接性,等,这些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承载电流能力。”

“不过,122体系材料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临界温度低。”

“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研究的122体系材料,最高临界温度也只有21K。”

温树茂说着直摇头。

混乱力场实验需求临界温度超导60k的超导材料。

21K和60k的差距太大了!

张硕则是思考着点点头,他一直盯着电脑里的图片,盯着材料的化学方程式,好半天继续道,“这种材料,能不能介绍一下详细制备方法?”

“我想知道和材料制备以及底层理论机制的所有内容。”

温树茂没想到张硕会看中这种材料,他有一些惊讶的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又看上了电脑屏幕,确认般问道,“这个材料……为什么?”

他想知道答案。

张硕道,“化学方程式简单,组成元素简单,研究就有很多拓展的空间。”

“研究?”

“对。”

“什么研究?”

“我想在这种材料的基础上,研究能供混乱力场实验所用的超导材料。”

“额……”

温树茂愣愣的有些不理解,他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研究超导材料?

张硕?

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他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继续道,“要了解详细资料……我要申请一下。”

“好,我等等。”

张硕倒是不在意,即便是十几年前的研究,材料研发的底层机制以及制备技术,也肯定是保密资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