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萌萌哒的腾云-1型,两种方案,张硕:都不行!

一路上,刘志文说了一大堆小型飞船的缺点。

“要求可真高……”

张硕暗自感叹一句,“计划速度也快。小型飞船样机才刚刚建好,连试飞都没有过,就准备大型飞船计划了。”

在空军的飞行器研究来说,速度确实也是正常的。

比如,战斗机。

上一代的战斗机还在研发中,下一代战斗机已经开始设计了。

这才是正常情况。

不管是航天领域,还是军事领域,每一项技术都是这样的,计划要尽早的启动,才能一代又一代的更新。

但实际上,小型飞船的性能已经很好了。

腾云-1型可以搭载14枚导弹,刘志文说是数量少,但张硕却知道,挂弹数量就只是设计的原因而已。

飞行器挂弹能力,看的不是导弹数量,而是总重量。

张硕对于腾云-1型还不了解,但腾云-1型以孟志林团队的研究为基础,挂弹总重量应该会在40吨到70吨之间。

这个挂弹能力已经相当夸张了。

比如,B2轰炸机,挂弹重量也不过二十多吨而已。

腾云-1型只比B2轰炸机双翼展开宽度大一点,多出两倍、三倍的挂弹能力,绝对是相当惊人了。

所谓‘可携带14枚导弹’,也只不过是设计的原因,而导弹和导弹是不同的。

超爆炸弹的重量可以达到几吨,有些甚至达到十几吨;氢弹的重量在三十吨左右;普通的核弹、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重量在1到2吨之间。

战斗机,轰炸机都会携带各类的导弹。

腾云-1型也必定会携带各类导弹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核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肯定会在设计之列。

以腾云-1型的高空性能来说,所携带的一定都是超高端的导弹。

导弹越是高端,一般来说,导弹的重量就会越大。

‘14枚高端导弹’和‘14枚普通导弹’存在非常巨大的区别,也许其中有超高音速导弹也说不定。

当然,刘志文说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小型飞船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最主要体现的两点,一个是空间不足。

空间不足就无法装配超大型的设备,比如超高精度的雷达设备。

飞船的驾驶舱也需要高端设备来维持运转,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维持驾驶舱运转的设备都会差一些。

另一点更加重要,加速度,也就是飞船的灵活性。

腾云-1型依旧采用电动机的扇叶来推动,扇叶推动空气所产生的推力有限,再加上小型飞船100多吨的重量,飞船的灵敏性自然是有待提高。

加速度慢,也就是灵敏性差。

灵敏性,不仅仅是加速度的问题,也代表着安全性。

如果灵敏性足够高,也就是速度够快,就可以短暂的低空飞行,否则就只能长期徘徊在高空,再加上高空停留时间有限,作战能力就大大受到了限制。

另外,灵敏度不高也影响到自身的安全问题。

一些战斗机的对空导弹可能会产生威胁,尤其是带有追踪功能的导弹,飞船的加速度不够,就等于是一个活靶子,只能以所携带的武器来进行防护,但防护武器数量是有限的,就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他们一路说着,也来到了小型飞船的装配间。

张硕一进门就看到了颇有震撼力的场景,超大型的银白色环状管道出现在眼前,环状管道下方有好多支架撑着,最中心位置是银白色半球形状,半球的四周伸出了六个像蜘蛛腿一样的支撑,最下方还有几个伸出来的叶片,也就是下方的电动推力机。

这一幕看起来很有震撼力,充满了科幻色彩。

同时还有一些……萌萌的。

张硕整体的看了一下,感觉主要是中心环状管道太粗了,包括顶部的雷达,飞船也只有十几米高,中间环形管道的直径就超过四米,巨大的体积仿佛占据了大半空间,仿佛就是一个‘吃胖了’的飞碟。

他给刘志文说了一下。

刘志文琢磨着笑道,“吃胖了的飞碟?这个形容……还真是很形象。”

“一起上去吧!”

他们沿着楼梯口走到了二层。

二层就有十几米高了,已经在换装管道的上方。

从上方看过去,能很清晰的看到椭球型的驾驶舱,雷达以及其他设施则是安装在驾驶舱后贴近环状管道位置。

这样一看就知道,腾云-1型还是有明确方向的,而不是圆形,没有固定方向。

驾驶舱整体是椭球型的,但设计也考虑到了美观,和超大的环状管道搭配在一起,让人感觉很协调。

“设计的真不错啊!”

“了不起……”

张硕看了好半天,给了个肯定的评价。

刘志文也有些得意,“这是很多专家一起设计的,而且改了十几次。”

“各个位置都改过,就比如,看驾驶舱的舱盖。”他指着驾驶舱方向,道,“最开始是圆球的设计,在最中心位置,这是最完美的设计,和飞船能形成一个整体。”

“但是后来就考虑,驾驶员不能坐的那么靠后,还是在前面比较好,把设备都放后面。”

“后来就改成了椭球的设计,但问题是椭球和飞船不搭,之后又改了几次,看起来才顺眼一些。”

他继续说着,“整个飞船的设计,最开始的想法也很超前。”

“设计院的周鹏教授,提了一个非常有创新的方案,他说一切都采用环形设计,而且把引力系统和电池系统分开,然后让外面可以不断旋转,而且是快速旋转。”

“到时候,就像是传说中的飞碟一样,整个飞船能够不断的旋转。”

“在环中管道的外面添加几个拨动的翼,就可以在转动的过程中改变方向,那么就只需要一个固定方向的推力,就可以让整个飞船随意飞行,而且变得很灵活。”

刘志文说着遗憾的摇了摇头,“这个设计我们考虑过,最终放弃了。”

张硕插了一句,“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太多了吧?”

“张院士,你是看得出来啊!”

刘志文道,“那样的设计,听起来很完美,但要求太高、太超前。”

“平衡系统、电子系统,甚至是环状管道转动本身,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计算过,连电力都支持不了,环状管道太重了。”

“这个角度上来说,能转的飞碟……可能是骗人的啊……”

“也许是技术还没达到那种程度。”

张硕笑道,“这个设计确实很有意思,会让飞船很灵活,转向的时候,轨道和转速、高度都有关系,雷达也无法测定计算,而且,单向推力会让飞船更灵活。”

“最大的问题还是反重力系统太庞大,以后技术改善,也许就能支持了。”

“希望能看到那一天吧。”

刘志文说着忽然反应过来,看向张硕道,“张院士,引力技术就是你的研究,你觉得技术还能改善吗?”

“当然能了。”

张硕说的非常肯定,“引力技术才出现了几年,不管是基础理论、技术研究,都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以后技术肯定会提升。”

“那我可太期待了。”

刘志文笑道,“现在的腾云1肯定不行了,也许腾云2、腾云3,有希望吧。”

在参观完腾云-1型飞船以后,刘志文就带着张硕离开装配间,去了一公里外的基地,路上又说着大型飞船的设计问题。

“腾云-1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灵活性是个大问题。”

“引力飞船,这么高端的东西,我们肯定希望永远不会被击落。”他说着补充一句,“最少不会被常规武器击落,新物理科技不在其列。”

他是想到了离子炮。

普通人都知道离子对空武器,刘志文了解的更多。

离子炮发射出去以后,短短几秒内就能击中卫星。

换做是几万米高空,一秒肯定是足够了。

如此短的时间,任何飞行器都不可能反应过来,驾驶员还没意识到危险,飞行器就已经被击中了。

所以无法被击落,只能针对常规武器。

他继续说道,“大型飞船可以装载高功率的空压电机,就可以让飞船更加的灵活。”

“同时,还能装配高端的雷达设施、完善的防护作战设施,比如,激光武器。”

“单说灵活性,(飞船)太重了,肯定赶不上战斗机,但几万米的高空,也足以保证安全了。”

他们说着已经来到了基地。

说是基地,其实就是靠山的几排房子,其中有个两层的办公楼,看起来也很简陋。

基地有很多人进进出出的。

好多人见到刘志文打招呼,随后注意到张硕,顿时惊讶的喊一声,“张硕院士!”

“还真是……”

“张硕院士,欢迎啊,欢迎来我们这边参观、考察!”

每个人都表现的很热情。

在好多人心目中,张硕就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张硕也热情的回应了几句,随后就和刘志文以及其他几个研究员,一起进了一间大一点的房间。

刘志文拿出了好几份资料递给张硕,随后和其他人一起简单进行了讲解。

摆在桌上的资料,都是和大型飞船设计有关的内容。

他们对于大型飞轮的设计已经有研究了,主要的设计方案有两个。

一个是设计超大型球型飞船。

简单来理解,就是把腾云-1型变大,建造大型的引力装置,下方可以采用大型氢弹电池或是几个氢弹电池一起运转的设计。

第二个方案是长形的飞船设计。

长型设计,可以理解为把连续几个腾云-1型呈直线排列连接在一起。

比如,五个。

五个腾云-1型飞船连接,就有五台氢弹电池带动,不管是上方还是下方的空间,都会变得大很多。

氢弹电池的两侧,则可以装配几台大型空压电机。

刘志文解释道,“两个方案,我们都有研究。”

“五台氢弹电池,足够支持空压电机运转,上方的空间也足够装配高端雷达设备,并满足各种其他需求。”

“武器系统也会完善,挂弹能力超过200吨。”

“上方有足够大的空间,甚至可以携带大量的无人机,无人机可以高空投掷,也丰富了未来的作战手段……”

他连续说了很多。

其他人跟着想象一下,都觉得大型飞船很完美。

那将会是个天空堡垒般的存在。

张硕听着也不断点头,最后思考了一番,说道,“你们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对吧?”

“对。”

其他人都一起点头。

刘志文道,“所以我想问一下,引力技术是不是支持,我们主要考虑到引力场的稳定和协调的问题。”

“即便是同样强度制造的引力场,会不会有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强度存在微小的差别?又或者迭加会不会产生问题?”

“这些,我们不太清楚……”

刘志文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张硕,他是希望能得到肯定的答案。

他失望了。

“不行。”

张硕很明确的摇头,“至少暂时不行,这方面的研究还不透彻。”

他注意到其他人失望的眼神,解释道,“引力场迭加的研究还很少,但我可以明确的说,这样的设计会出问题。”

“为什么?”刘成文顿时问道。

张硕站了起来,开口道,“我们的研究发现,引力场边缘位置存在一层膜,这层膜是引力快速上升的位置。”

“这层膜对于物质是有作用的,而且对于金属,我的意思是说,金属长时间处在引力场边缘,有可能会快速疲劳。”

“这一点还没有实验证明,但是已经有团队在研究了。”

“所以目前来说,这个设计肯定不行,有很大风险。”

刘成文凝住眉头,其他人也都带着郁闷思考着。

他们是倾向于第二种方案的。

第二种长型飞船的设计,看起来安全又可靠,而且长型的飞船有很多技术、很多设计可以参考。

结果,不行?

那么只能选择第一种方案了?

“第一种方案也不行!”

张硕继续否定道,“腾云-1放大,也就是引力装置放大,理论和技术上都有问题。”

“管道增大会让磁场范围需求增大,但这并不能制造同样倍率覆盖范围的引力场。”

“腾云-1放大的设计,暂时根本不可能实现。”

“除非未来引力技术改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