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一章 看不见的膜?到底撞到了什么!

青山发电站是以新核能源为技术基础,投资的大型发电站。

发电设施的核心是主反应炉,反应炉内持续维持原子核核力拆分,也就是新核反应,反应炉释放的持续热能带动发电机组运转。

第一台发电机组制造完成,对外输出功率达到了500兆瓦以上。

从能量测定以及反应炉情况来看,还能够带动五个以上的发电机组,也就是最终的发电功率会超过3000兆瓦。

3000兆瓦,是相当惊人的数据。

做个对比来说,能顶得上二十个以上普通火力发电站,相当于最大的发电站,三侠水电站发电功率的八分之一以上。

到现在为止,青山发电站的投资规模也不小,达到了460亿人民币。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发电站以新核能源为基础,也是世界第一台新核能源发电站,先天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都可以围绕其打造一个科研基地。

新核能源制造电力,实用性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其需求燃料非常少,公开的资料表明,只需要铝、镁作为材料,几十斤、几百斤的需求,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污染性也很低。

新核能源反应放射性很低,制造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高温下迅速就会完成衰变,废物处理根本不是问题。

青山发电站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积累新核能源发电的经验,随后就可以帮助建造更多的发电站。

“有了新核能源后,火力发电站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新核能源发电建造费用不高,运转需求原材料极少,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并源源不断的制造电力,电力成本单价极低。”

“成本低、效率高、无污染,新核能源必定会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能源支撑……”

青山发电站以及项目组的消息,引起了国际舆论热议。

好多媒体争相进行报道,很多人都参与过讨论,“这种技术太厉害了,完全顶替了可控核聚变。”

“等于是提前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而且需求的成本更低,其放射性甚至比核聚变还要低。”

“核聚变也有一定的放射性,氚元素本来就有具有放射性,除非是实现了氘氘聚变,但短时间不太可能……”

“连氘氚都没有,氘氘……也只能想想了。”

“新核能源的建造费用不算低,但维持费用极低,而且不需要大量原材料,现在就可以取代大部分非清洁能源。”

“青山发电站成功以后,国内可以开始普及了……”

“我是在鹰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新核能源制造的电力……”

新核能源发电站很受期待。

国内还有很多的火力发电的,或者说,很大比例的电力都是火力发电站供应的。

火力发电站,原材料耗费多,污染性还比较高。

和新核能源发展相比,火力发电站几乎没有任何优势,被取代也是必然的,区别只在于时间问题而已。

新的技术要普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新的发电站建造需要大量成本投入。

替代过程,也只能一步步进行。

在国际舆论沸沸扬扬中,能源原料价格受到了重大影响,煤炭价格应声暴跌,而且是持续几天的暴跌。

火力发展,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煤炭。

如果新核能源发电开始普及,煤炭的使用量就会大幅下降,煤炭的未来预期自然变得非常惨淡。

石油、天然气等原料也迎来下跌,跌幅赶不上煤炭,也可以归在‘历史性’行列中了。

上一次石油、天然气的大跌,还是在新核能源信息发布的时候,有了新核能源以后,化石原料未来的预期都变得很差,后续也只能是跌跌不休了。

……

青山发电站项目组的成功,影响辐射了整个世界。

能源,就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能源科技研究带来的变化,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人类发展各个领域,都和科技研究是分不开的。

前沿的能源科技,能改变现有的能源格局。

其他科技也是如此。

引力技术研发,让全世界都认为引力飞行器才是未来的主流,国内则是已经试飞了引力飞行器,其飞行测试频频登上报道。

源点论研究中心的实验组,则专注于引力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其又代表了什么呢?

赵老师非常关注,新的实验是有风险的,有风险出问题自然要担责。

所以研究不止是研究,也是承担风险的一次赌注,他不懂什么理论、技术,唯一能做的就是监督张硕,不让他直接接触实验。

其他,已经管不了了。

实验当天,赵老师和张硕一起待在了苏东大学,或者说,是张硕在苏东大学,赵老师只是过来看着他。

这天的实验非常重要,但因为一切已经安排好,实验本身也无法插手,张硕干脆抽空履行了一下教学职责。

他开了一堂公开课,讲了下‘能量力场规范理论’。

‘能量力场规范理论’,是源点论的基础,是基础力关系模型构架的重要理论。

张硕的课程依然非常火爆,即便只是仓促做出准备,课堂依旧是人满为患。

“能量力场规范方程,是通过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推导出来的。”

“哪怕再精准的实验,检测数据是肯定是存在偏差的,更不用说以此总结出的方程、函数……”

“所以能量力场规范方程的解,也同样是不精准的,只是代表一种物理的规律,当然大多数人接触不到这些,因为方程的精确解是数学的一大难题……”

当无法求出精确解,自然也谈不上精准不精准了。

与此同时,源点论研究中心的实验组正在进行紧张的实验。

姚启明依旧负责实验工作。

薛柏坤、王强等人待在控制室做数据工作,等实验正式开始以后,他们又一次发现了上一次实验的情况——

中间引力测定设备有数据,其他的设备无数据。

同时,引力数值无规律跳转。

“和上一次情况一致啊,都是不断跳转。”

“这也是正常的吧,按照我们的分析,氚元素流动速度更快,引力场变化频率更高,一秒捕捉一次场力数据,不仅不精准,而且也不会有规律……”

“确实是这样。”

“但能看出什么呢?我们也没办法证明引力场强度是周期性波动的吧?”

当检测结果和上一次实验一致,因为检测设备的性能跟不上,想从数据上看到一些内容就很难。

主实验间。

姚启明正承受着巨大的决策压力,他一直盯着‘管道温度’检测的几个数据,尤其是不断上升的管道壁温度。

从数据上来说,管道壁温度不超过两百摄氏度就是安全的。

在超过两百摄氏度以后,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到实验,甚至是影响到安全的问题。

常规来说,只要温度上涨到100摄氏度,就会决定暂停试验,就像上次一样,不断上涨就感觉很有风险。

现在管道壁温度,已经上升到超过150摄氏度。

姚启明有心暂停实验,但又想让实验继续维持,因为他们还没有测定到有意义的数据,又或者,他们没有看到‘不同’的现象。

‘不同’的现象,也就代表有新的发现。

如果能测定到特殊的数据,比如,薛柏坤那边发来信息,说有什么数据和常规不一样,也同样代表有了新的发现。

现在什么都没有,暂停实验很可能代表实验没有任何发现。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实验就没有意义。

如果继续呢?

别说是发生爆炸之类的问题,即便只是设备出现故障也是大事情,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实验。

“现在怎么办?”

姚启明感觉到很大的压力。

所有人都等着他的指令,而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他凝住了眉头,盯着设备中心的引力测定装置看了很长时间,忽然脑子里出现了个念头,“你要不直接试一下引力场呢?”

这个念头出现以后,马上就被否定了,因为‘试一下’不在计划之内,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担责了。

当然,担责也不是大问题,最主要是出现了风险怎么办?

他还是在现场的。

其他还有好几个人也在现场。

姚启明犹豫了好半天,直到发现管道壁温度上升到160摄氏度……

“拼了!”

“就试一下!”

“常规来说,应该不会有问题。”他用力咬牙低头看到了一个塑料水杯。

“拿这个试试!”

姚启明拿起了水杯,递给旁边的实验员徐利,“把这个扔到中心位置,看看会发生什么!”

他说完指着环状管道的中心方向,也就是因为引力测定设备的位置。

那个位置有一块空旷区域。

引力场是在环状管道的中心位置,空旷区域内必定存在不断变化的场力。

“啊?”

徐利听罢有点懵,他接过塑料水杯愣愣的问道,“姚组长……这不在计划内吧?”

“总要试一下吧?要不然实验不是白做了,扔一下看看,应该不会有问题……”

“这个……”

徐利身上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手上也有厚重的手套,他拿起水杯笔画的对准中心位置试了试。

“不一定能扔的准,”

“试一下,看看,反正都是铁的东西,一个塑料水杯扔过去不会出什么问题。”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结束实验。”

姚启明说完还朝着所有人强调一句,“准备关闭电力。”

“等徐利扔过去,不管有什么情况,马上关闭……”

“好~~”

其他人回答的也都看向徐利。

“扔的准一点!”

“可别扔错地方,那个中间范围……”

“那么大地方呢!”

徐利顿时产生不少的压力,他倒是知道姚启明为什么让他来扔。

一个是年轻。

另一个是,他的位置距离场力位置最近,也只有四米多一点。

四米多,扔过去……

常规来说没有问题,但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对动作的影响是很大的。

徐利深吸了一口气,就像是姚启明说的,不管怎么也要试一下。

他下定了决心,认真盯着目标区域,右手抓着塑料水杯试了几次,一咬牙直接朝前扔了过去。

这次‘投杯’非常准。

塑料水杯划着一条小弧线,冲向了引力测定设备的边侧空旷区域。

空旷区域什么都没有。

按照正常情况,水杯必定会穿过空旷区域,并砸在后面的线路、设备上。

所有人都认真看着。

下一刻,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水杯没有能冲过空白区域,而像是撞上了一层透明的膜,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就直接转向撞到了引力测定设备边缘。

“彭!”

“哐当……”

水杯撞了几下设备后落地。

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再去关注水杯了,实验间内的所有人都带着惊讶盯着中心的空旷区域。

好多人的表情都僵在了脸上。

有些人张着的嘴,就一直维持没有再合拢,有些人则忘记了呼吸,就瞪大了眼看向那片空旷区域。

一秒、两秒……

好像是过了很长时间,又好像只过了一瞬,徐利第一个反应过来,忍不住大喊一声,“怎么回事!”

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水杯好像是撞上了一层膜?”

“看不见的膜?引力场不应该这样吧?”

“刚才怎么了?是撞上其他东西了吗?我怎么没看见?”

“不对劲!等会调监控……”

姚启明也反应过来,他也对看到的事情感到惊讶,但理智还是存在的,他马上大声提醒,“关闭电力!”

“结束实验!”

那喊声中带着惊讶和激动。

……

“什么?”

“实验中朝引力区域扔了个水杯,然后被弹开了?”

“好像存在透明的膜儿?”

“塑料水杯出现了损坏,碰撞位置产生撕裂变形……”

张硕是在课后听到的汇报。

姚启明说明了下实验情况,话语里都带着激动,他说完了发现的情况以后,还承认了错误,“主任,我是看实验没有发现,擅自决定扔个东西试一下……”

这种做法确实是违规的。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可能会发生风险。

不过张硕更重视结果,实验中什么都可能发生,实验人员突发奇想,想扔个东西试一下场力,也是一种科学性的探索。

这种行为不鼓励,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科学就需要探索精神。

姚启明还是一线坐镇实验间,直接负责实验相关的事务,出现风险可是直接面对的。

张硕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交代道,“调监控,把那段视频保存好,我马上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