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零七章 都使用清洁能源,地球才会有未来!

“这不是学术崇拜,是基于理智的分析……”

廖振宇说的非常认真,“一直到现在,新物理的主流理论都是张硕院士的研究。”

“在新物理方向上,源点论研究上,可能有人比张硕院士的研究更深入。”

“我不行,你不行,其他人也都不行。”

“知道的多,研究的深入,他基于理论的推断,对实验的把控,自然就会非常深入。”

“所以张硕院士的判断不需要怀疑,因为里面有我们搞不清的理论逻辑……”

一席话让石秀玲有点发懵,又觉得根本无从去反驳。

在新物理领域上,张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没有任何人能和他相比,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张硕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验研究出的技术,引领了新物理科技的发展。

好多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出现了。

引力技术、黄金制造、新核能源……

当然也包括舆论沸沸扬扬说起的未知能源技术,谈的最多的还是低温核聚变,但也只是猜测而已,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

那肯定也是张硕院士的研究之一。

现在的实验也一样,张硕院士说了一些新的东西,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调整,也许理论原理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管怎么样,原理肯定是没有公开的。

他们费心思去讨论也没意义,认真做实验工作就好了。

……

新实验正式开始,物理中心变得热闹起来。

实验当天,科技处的王老师亲自坐镇,他不是来关心实验,而是来坐镇监督张硕。

实验方案是全新的,也就代表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王老师非常担心张硕去一线进行实验,坐下来以后不断强调着,“一定不能去,不管什么理论之类的,反正必须要留在这里。”

他说的非常严肃认真。

张硕也坐下来,脸上带着苦笑,“我肯定不会去实验基地,研究让我最注重安全了,放心吧。”

“我真不放心啊!”王老师的表情很生动,他语重心长的道,“张硕啊,我知道你,对待理论狂热的态度,对科学,对实验,只要是研究都似乎如此。”

“这次实验方案调整,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就可能带来风险,我实在是担心……”

王老师还在不断强调着,他觉得张硕就是那种不顾个人安全,勇于冲在实验一线的科学家。

为了新的研究、新的科技,甚至会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

这种精神值得敬佩,但绝对不是不鼓励的,尤其是放在张硕身上,他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张硕也只能苦笑了,他总不能说自己是胆小鬼,担心一线实验会出现问题,肯定不会去实验间。

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注重安全问题,因为他有过一次经历,回想一下都非常的可怕。

现在就连侥幸心理都没有,只要有风险就不会接近。

就像是有人想不开跳楼,第一次跳下来侥幸平安,真正面对过一次死亡,心里就会产生恐惧,再到楼上就可能有些恐高了。

当然,有精神类疾病的人是例外。

实验已经正式开始了。

粒子对撞实验,再包括混乱力场实验都是一起进行的,用了大概有半天时间。

到下午的时候,数据就已经出来了。

实验基地开始忙碌,物理中心开始忙碌。

张硕则是相对清闲,他负责的工作并不多,最主要还是查看数据汇总信息,并完成后续的实验研究总结工作。

前几次实验,张硕都没有来参加。

原来属于他的工作已经安排给其他人,于飞、廖振宇、石秋玲,还有几个国际学者,都分别负责一部分。

再来参加实验,即便是有新的实验方案,大部分工作还是类似的,他也就没有再插手。

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学校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了。

新的实验和原来相差不大,最终的数据分析只是要排除氚元素的衰变。

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做了好多次强磁环境氚元素衰变放射性检测,抛开基础测定数据后,就可以在剩下的数据中,查找氚元素衰变对于混乱力场变化的影响。

当然,听起来很简单,分析确实非常复杂的。

其中牵扯到数据筛分问题,而混乱力场特定数值的实验,结果本来就存在很大波动,想要找出影响是很难的。

一大堆的学者做分析,连续一个星期的努力,基础数据工作很快完成。

从最终的数据能看得出来,混乱力场转化强力的影响大大弱化。

这是分析得出的结论。

混乱力场转化强力影响本身是存在巨大波动的,而新一次实验让波动低于原本实验的下限。

“结果也许是巧合,但更大可能是氚元素衰变带来的影响。”

“我们的分析是基于原来十几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最终结果比第七次实验,强度数据评估还要低30个点以上……”

于飞做出总结说道。

在强磁干涉超子衰变的特异数据实验中,混乱力场会向强力进行转化,转化也能测定出强度。

强度大,对于外在保护层‘混合稀有气体’的影响就大,会有一定比例的稀有气体元素发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

这个数据是能准确测定的。

强度小,发生反应的稀有气体元素自然就少。

原来进行了十几次实验中,强度最小的是第七次实验,而现在仅仅是一次实验,强度就再降低30%以上,意思并不能百分百推断是氚元素的影响,但可以得出‘大概率是氚元素影响’的结论。

如果再进行几次实验,都发表强力转化变低的情况,自然就能确定下来了。

现在的结果就可以归在新发现中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结果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都是非常期待,有新发现代表有新的研究方向,最差也可以以此来写个理论论文。

总结会议结束以后,于飞、廖振宇、石秋玲等一群人,围着张硕问起了结论的意义。

张硕摇头道,“说实话,我也不清楚。”

“唯一能确定的是,氚元素衰变影响了弱力,而弱力的变化影响到混乱力场向强力的转化。”

“有关弱力的研究,到现在还很少,具体有什么物理上的关联,暂时还搞不清楚。”

“我们需要更多理论方面的研究。”

“我近来所做的最主要工作是,以新物理理论来对弱力进行数学描述,并希望能把弱力和其他三种力关联在一起……”

张硕平淡的说着,心里却是有些激动的。

他本来觉得几次实验才能有结果,没想到第一次实验就发现了数据差异问题。

氚元素衰变影响了混乱力场转化。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

以结论为基础就可以去研究其更明确的新物理技术,包括原子核核力拆分、引力制造,都可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

然后就能侧面验证弱力的作用,盲人摸象也能‘摸到’更多东西了。

其他人听了张硕的话,心里也被震撼所充满。

他们想到了物理学的重大问题--四大力的统一。

牛顿物理、爱因斯坦理论、量子物理等等,都没有能实现四大类的统一,唯一被人有机会统一四大力的是弦理论,但弦理论也只是进行模糊的数据描述,并不能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

四大力的统一,也被认为是物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新物理方向,电磁力、引力以及强力已经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连通,甚至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如果再加上一个弱力,构建弱力和其他三种力的联系……

四大力能放在一个数学理论框架下,还能以实验进行直接性的关联验证。

岂不是实现了四大力的统一?

……

新一次实验结束。

实验数据、总结以及研究论文,被放在了数据平台上,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大关注。

好多研究论文都认为,造成混乱力场转化强力偏差的是弱力的作用。

有些研究还以实验数据在基础力关系模型下,对于弱力进行了数学描述,引起了众多物理学家们的讨论。

物理学界弱力的研究突破是很少的。

原来对于弱力的描述也只是基于一些实验发现,以弱力的存在来解析物理问题,是研究弱力的传统方式。

有些实验都被归为弱力作用,但基础也只是一些理论阐述。

现在混乱力场实验发现了‘弱力的作用’,即便只是分析也非常了不起

这还是弱力第一次明确出现在新物理方向的实验研究上。

好多学者都认为,“实验发现是基础力研究的重大突破!”

“是新物理的重大突破!”

“对于基础力关系模型的构建,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甚至提出,“弱力作用的发现,有望在新物理方向解决四大力的统一问题。”

四大力,分别是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

微观物理解决了强力、弱力以及电磁力的统一,引力却无法带入其中。

新物理方向有些不一样,电磁力、引力和强力频频出现,弱力作用却一直都没有发现。

很明显,两种物理的‘统一’方式不同。

当新物理研究牵扯到了弱力,若是能构建弱力和其他三种力的关系,就完成了四大力在新物理方向的统一。

弱力的构建,顿时成为了新物理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好多物理学家都变得疯狂起来,他们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新物理方向弱力的研究中,即便是以理论把弱力和其他三大力关系在一起,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当然,研究非常困难。

现在只有新一次混乱力场实验发现了弱力的作用,而且还不是百分百确定的,甚至有可能分析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但只是‘有可能正确’,也足以让物理学家们疯狂了。

……

基础物理研究,也只是得到物理学家们的重视。

普通人是搞不懂实验,看不懂研究的,他们对混乱力场实验不感兴趣。

那些更注重技术的部门和机构也同样如此,他们更注重真正的技术,弱力的研究就像是镜花水月,研究的再透彻想转化为应用也非常困难。

低温核聚变,才更真实。

引力飞行器被报道以后,好多国家都开始支持低温核聚变研究,而研究多数都是从复刻‘核转电实验’开始。

很明确的一点是,核转电技术和低温核聚变的实现无关。

低温核聚变,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理论,没有实验方向,更不用谈研究什么技术。

混乱力场实验吸引众多的关注,也只是期待实验能有什么新发现,结果是……弱力?

弱力有什么用!

哪怕是四大力实现统一,又和技术有什么关系!

有研究技术的学者,则想到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是弱力的影响致使核聚变能在低温运行?”

这只是一种技术推断,并没有真实的理论支持。

地球另一边,注重技术的机构一直在讨论相关问题,他们也必须要做研究,因为新物理方向的技术差距,已经带来了深呼海啸般的影响。

国内已经制造出了引力飞行器,上面还有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能支持引力体系持续运转。

他们就连能源的技术原理都不知道,只能以‘推断’的方式,认为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技术实现的完善能源’。

引力技术,相差也非常大。

国内已经掌握高于地球引力的引力制造技术,而他们的机构最高只能制造出0.4倍地球引力,还只能在实验室实现。

更不用说新物理方向的其他技术。

离子武器、黄金制造、新核能源,等等。

这种差距的影响,已经不是高端技术层面,而是辐射到了方方面面,金融、经济、军事,再包括未来的发展潜力……

后者很重要。

好多国际大资本都来国内进行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国内引导新物理的研究,未来会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

于此同时,大量资本的流逝也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并导致发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是重中之重。

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他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当舆论依旧围绕‘引力飞行器’发酵的时候,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呼吁,“基础物理研究应该共享给全世界!”

“物理理论公开,是国际-共-识,任何国家、任何学者不应该违背基础物理公开原则!”

甚至有人直接呼吁,“应该公开引力飞行器上的能源技术!”

“新核能源、低温核聚变技术,是完善的清洁能源,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发展、人类的未来,必须要公开技术。”

“人类都使用清洁能源,地球才会有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