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零四章 一点点,也是巨大进展!

信息中心找了一大堆专家,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包括‘视频真实’、‘确定为引力飞行器’、‘推动依靠扇叶带动’、‘能源系统不确定’。

最后一点让信息中心,再包括上级人士都开始担心了。

人为制造引力技术,是新物理方向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引力技术也是第一个被爆出来的新技术,而研发的方向是确定的。

有确定的方向,再加上技术非常吸引人,自然就有很多研究团队投入其中。

全世界研究引力技术的团队i已经有几十个,包括各个国家的支持团队,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同样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研发。

这方面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提升速度是非常可观的。

有团队已经能在实验室内制造出0.4倍以上地球引力,只不过制造需求非常的高,包括对于强磁场的需求,也包括对离子态媒介材料的控制需求。

这么多的研究团队,自然出现了很多引力技术方向的专家。

不管任何一个引力的专家,非常确定的一件事是,引力制造需求极高的电能支持。

电能的功率需求,比最高水平的重油发动机所能提供的电能,可能还要高上几十、几百倍,甚至可能是过千倍。

所谓的倍率,对比的是国内所掌握的技术。

如果是其他团队的技术,就不是几百、上千倍的需求,最低也是几千倍以上,就相当于中型以上的发电机组了。

“电力需求必定是兆瓦级别,常规电池,包括重油发动机根本无法支持。”

“如果是超大型的重油发动机,也有可能带动起来,但也只是理论上的。”

“视频上的能源系统规模,显然不支持这样的动力……”

问题在于,视频上的引力飞行器怎么支持的运转?

什么样的能源系统,才能够为引力飞行器提供足够多的电能支持?

有人当即提出,可能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叠加‘核转电’技术支持的电力能源供给。

又马上有人反对,因为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传导性极高,不可能支持实现‘核转电’技术。

然后,有人提出‘会不会是低温核聚变’?

一句话让好多人沉默了。

……

麻省理工大学,托卡马克核反应堆研究组。

大型实验间。

丹尼斯-怀特正站在二楼,俯视着实验间中心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装置有两层楼高,庞大的块头再包括外围连接的管道设备,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

丹尼斯-怀特心里则是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装置就是他带队完成的制造,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设备在包括中心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他的心血了。

当然,其他人也有参与,但他是主要负责人。

“又可以做实验了!”

一楼有工作人员正忙于检测超导装置。

丹尼斯-怀特认真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又能进行实验了,我们下一步要精细控制高温等离子体。”

“管道新材料装配好以后,应该能控制超过四百秒,也许要考虑进行新的设计?”

“泰勒,你怎么看?”

泰勒-威尔逊就站在一旁,他的脸上没什么喜悦,而是有些凝重和担忧,“丹尼斯,真的要这样做吗?我们的经费是用于研究低温核聚变……”

“你说过很多次的了,泰勒!”

丹尼斯-怀特把‘泰勒’的名字咬的很重,明显是有些不满,“我也解释过很多次。我们的研究,当然是我们说了算。”

“可是我觉得……低温核聚变也有前景。”

泰勒-威尔逊有些犹豫,因为他不确定是否有前景,但感觉总比继续研究核聚变有意义。

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也就是新核能源,已经能够顶替核聚变,源源不断的制造清洁能源。

根据可靠消息,新核能源的控制成本非常低廉,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哪怕是研究出来,最开始成本肯定非常高,和传统能源竞争的劣势都非常大,短期内根本没有实现应用的价值。

和新核能源,更是不具可比性。

丹尼斯-怀特可不这么想,他认为泰勒-威尔逊太天真了,总是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新核能源?只是说有这种技术,你见过吗?”

“那些媒体报道再多有什么用?以前还有过常温超导材料,不止一次,是很多次,某某团队研究出常温超导材料……”

“结果呢?什么都没有,假的,要么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低温核聚变?不用我再说了吧?我们一直从事核聚变研究,你真的相信低温核聚变存在吗?”

“额~~~”

威尔逊当然不敢肯定了,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极力的反对丹尼斯-怀特的决定。

丹尼斯-怀特感觉再一次说服了威尔逊,有些得意的继续道,“而且我们就是在研究低温核聚变。”

“研究低温核聚变,不应该先研究高温吗?”

“我们正在做相关的研究,看看,我们准备的实验——高温等离子体控制。”

“我们设定的温度是8000万摄氏度,不高于一亿摄氏度,算不算低温核聚变控制技术?”

威尔逊沉默许久,弱弱嘟囔了句,“研究低温核聚变,不应该从确认其存在开始吗?”

“当然不是,它本来就是存在的。”丹尼斯-怀特讽刺的说道,“能源部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才能获得经费支持。”

“难道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威尔逊小声说了个建议,“或者,可以从测定低温核聚变产生‘核转电’效应开始?”

“复刻实验,有什么意义!”

丹尼斯-怀特根本不在意,“好几个团队已经证实‘核转电’是存在的,再做同样的实验,验证了又怎么样呢?”

威尔逊不知该说什么了。

现在他已经明白无法说服丹尼斯-怀特,怀特根本不相信低温核聚变存在,甚至直接否定新核能源技术,坚持继续研究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

再说什么,也没意义了。

“如果项目是我主导……就好了。”

“唉~~”

威尔逊长叹一口气。

有个研究员快步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指着屏幕说道,“Boss,看看这个!”

“引力飞行器,底下是能源装置,信息中心已经确定了,他们发来消息询问技术情况……”

“根据他们猜测,下面很可能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技术的发电装置。”

威尔顿马上凑了过去。

丹尼斯-怀特也皱着眉头看了过去。

按照对核聚变的专业理解进行分析,说飞行器下方是个核聚变装置……

真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最少,外形相似!

至于是否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制造的装置,就谁也不敢肯定了。

“如果只是外形分析,可能是。”

丹尼斯-怀特开口道,“但是,理智告诉我,不可能……”

“低温核聚变,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那边说的非常确定。”

那名研究员说道,“Boss,他们发来信息是问能不能参照这个外形进行研究……”

“他们还说会派团队过来参与项目。”

“换句话说,后续的实验计划可能要重新制定了……”

……

信息中心分析出了‘低温核聚变’以及‘核转电’技术。

他们不是百分之百确定。

信息分析就是这样,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匪夷所思也是可能的。

国际学术界也是如此。

引力飞行器的画面被曝出来后,好多学者进行专业性的分析,就发现常规的解释都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技术,才能支持制造引力场所需的电能。

当然,也有一大堆反对的声音。

好多专业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学者,和丹尼斯-怀特的想法一样,他们都认为低温核聚变的存在荒谬可笑。

“要么就是视频有问题,要么就是有其他新的技术。”

“又或者,根本不是引力飞行器。”

同时,也有一大堆相信的声音。

国内外舆论顿时从‘引力飞行器再度出现’,转到了‘低温核聚变’技术上。

大型新闻发布会也受到了影响。

有国外记者直接问及引力飞行器的问题,问及到舆论中心的视频问题,甚至直接问是否掌握了低温核聚变控制技术。

新闻官的说法是,“我们也希望能掌握你们所说的高端技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完美的能源技术……”

“但是,我们暂时没有收到相关技术突破的信息。”

一项技术研究出来以后,当然不能直接曝出去,外界讨论归讨论,但没有人能确定下来。

实际上,老师们已经针对曝光问题做过讨论了。

孟志林团队的研究不能停,后续还会进行飞行测试。

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的研究人员,要设计全新的飞行器,也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持,飞行测试也是必须的。

只要不断进行飞行测试,完全保密根本无从谈起。

一次测试画面爆出去,就被猜到是引力飞行器,猜到是低温核聚变结合核转电作为能源装置。

多次?

那就不是猜测,而是确定下来了。

现在就是能拖就拖,拖不了再公布消息也没什么。

舆论并没有影响到张硕。

张硕依旧安稳的待在源点论研究中心,每天都很耐心的在做理论研究。

伴随着混乱力场的实验次数增多,基础数据积累量也变得庞大,也给了理论研究很多支持。

有数据,就是进行分析;有分析就能支持理论的展开。

张硕研究的重心是‘弱力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而伴随着S级任务进度不断提升,他再次实现了理论上的跨越。

有一点,已经被肯定了。

“弱力,能够对其他三大类的作用进行干扰。”

“不只是干扰,也可能有促进作用,并会大大影响实验结果。”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如何控制影响,或者说,弱化弱力在实验中的作用呢?”

其研究基础就要构建数学体系,解析弱力和其他三大力产生关联的特性了。

如果能完成弱力和其他力之间关联特性的解析,就可以着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首先,当然是混乱力场实验,并研究弱力关联的基础力——强力。

弱力和强力的关联,研究相对最容易,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提升S级任务进度,就能有很大的收获。

S级任务,研究的是‘混乱力场实验波动偏差原理’。

波动偏差,大部分都是弱力带来的影响。

研究自然和弱力相关。

弱力和强力数学关联的构建工作非常复杂。

张硕花费了大量科研币,再加上理解性的研究、解析,才终于弄懂了一点点。

一点点,进展也是很大的。

以基础数学关联,联系到了特定区间混乱力场实验,就知道该怎么去着手设计实验,去验证弱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终于有收获了!”

做完了一部分解析,看着草纸上一行行的列式,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兴奋。

弱力研究太复杂了,复杂到花费这么多时间,才终于有了明确的进展。

现在可以根据稿纸上的东西,去着手修正混乱力场实验,到时候,就可以对于理论进行验证。

这对于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

……

高能所对撞机实验基地,混乱力场研究组。

自混乱力场实验重启以后,混乱力场研究组一直都是国际物理界的焦点。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研究组产出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包括高能物理方向,包括混乱力场方向,甚至还有强力的理论研究。

实验结果偏差问题的分析,也有很多相关的理论出台,好多理论内容看起来很惊艳,只可惜,再惊艳依旧只是理论,不能给实验带来什么支持。

国际合作组办公室,于飞、廖振宇都在,还有几个国际学者,他们正针对新一次实验进行讨论。

“我们是不是应该增加强度?可以试着增加一些,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实验也应该有变化,大量基础数据只能支持常规的分析。”

“但是,变化是有风险的,即便没有风险,又有什么理论支持呢?”

大量的讨论也让于飞感到头疼。

他同样的希望实验有变化,但该怎么变化呢?

会不会有新发现放在一边?但风险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也让他根本无法做出决定。

“我们可以讨论增加强度,也可以讨论其他的变化方式,但最终还是要开会决定……”

于飞说道。

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必须要问问张硕院士。”

助理忽然把电话交给于飞,提醒了句,“是张硕院士。”

于飞马上拿起电话,就听对面说道,“于教授?”

“张院士!”

“我打电话过来是说,下一次实验先不着急确定。实验需要一些变化!”

“我明天就过去谈一下实验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