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零三章 《引力飞行器疑似再度升空!》

引力飞行器,综合性能测试大获成功。

老师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兴奋和激动,他们讨论着测试过程,说着技术的高端和先进,谈着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革新,等等。

实际上,测试过程,可以说已经出乎意料,

孟志林团队的研发任务,是把氢弹电池和引力技术结合在一起,测试所验证的也是两者结合的技术,而不是做什么高端飞行测试。

测试过程,不需要有多么惊艳的画面,多么震撼人心的场面,只要飞行器可以正常起降,正常飞行就足够了。

这是因为飞行本身和引力技术以及能源装置无关。

飞行测试验证的是氢弹电池、引力技术相结合的性能,也就是验证氢弹电池可以供应开启引力技术,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团队所做的飞行测试,已经大大超出了基本要求。

不少人都在说着,“我来之前还以为只能正常起降,没想到真正可以飞行了。”

“这样的飞行还是有些冒险的,连外形都没有,速度快一些,可是要损坏设备的。”

“不过成功了,也就不能说什么了,孟志林做的还是很好的。”

“我估计,大概率还是张硕院士的工作,听说好多工作都要听张硕院士的。”

“说起张硕院士,真是上天的恩赐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已经了不起到无法形容了。”

“反正成功了,很好啊,以后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逻辑,真是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了!”

“有了技术基础以后,可应用的方向就太多了……”

一大群人都去了会议室。

老师们亲自主持总结性会议,但并不是总结技术,而是肯定研发团队的工作。

第一个被肯定的就是张建新三人组,他们全程操纵飞行器的起降、飞行,承受着其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全程能不失误的完成任务就很了不起。

下一个被肯定的就是孟志林,他是研究团队的负责人。

即便很多人说张硕的功劳更大,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孟志林还是做了不少工作。

后续又有好多研究人员的工作被肯定,会议进行到后来也失去了严肃,老师分别和每一个参与研究的人员交谈,并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

高级老师还宣布要给每一个参与研发的人员记上一功。

这可就很重要了。

记功,会成为个人履历上重重的一笔,未来升迁、申请项目,又或者是做其他研究,申请或参与都容易很多。

功劳还要记在个人档案上,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像是孟志林,对记功的好处就更大了,他是项目的负责人,几个功劳记下来,到退休以后,也许还能混个勋章。

整个团队唯一没有受到直接性嘉奖的就只有张硕,大概是因为他的功劳,根本不需要用嘉奖来肯定。

张硕一直和老师们坐在一起,他们聊着引力飞行器的研发工作,聊着后续技术的应用问题,主要针对的就是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领域,最优先的当然是军用研究,也就是制造军用的引力飞行器。

“第一台肯定是要建军用的,性能要好,设计相对要完善,要有高端的雷达体系,还要挂弹……”

有老师说道,“第一台也很重要,可能会成为未来技术应用的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你们航空的研究上,一定要重视……”

他是对航空领域的几个专家说的,其中还有个著名的战斗机设计师。

在谈着技术、外形等问题时,有老师还问起了张硕。

张硕也简单说了一下看法,“技术上来说,起飞,或者说,向上飞行,其实不一定要用电动机,强引力更好一些。”

“我们能制造的引力场,强度超过1.1倍地球引力,本身就可以让飞行机起飞。”

“现在的飞行器是为了稳定,平衡了地球引力的关系。”

“如果以引力技术本身带动向上飞行,就不会受到空气密度的限制,也就是飞行高度没有限制,别说超过3万米,只要情况允许,超过10万米也没有问题。”

几个航空专家听了顿时眼前一亮。

航空领域来说,飞行高度是个重大问题,各类飞行器来说,飞的越高越安全、优势也越大。

一些预警机、侦察机,飞行高度本身就是安全保证之一。

一般战斗机装载的对空武器,作战高度都在3万米以下,甚至说,超过2万5千米,就很难再对目标造成威胁。

若是飞行高度没有限制,优势实在太大了。

张硕继续说道,“我认为动力系统,应该采用灵活的引力技术,再配合大功率的电动机就足够了。”

“灵活的引力技术,也就是引力的方向是可变的。”

“这方面,有设计就可以,技术上也并不复杂,从技术逻辑上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就是大功率的电动机,也就是扇叶带动,低空时就会更加灵活。”

他说完了动力技术,又说起了飞行器的设计上,“整个飞行器可以设计成一个竖立的椭球,中心位置再加上一个大圆环。”

“大圆环,也就是引力制造装置,氢弹电池位于椭球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是载人舱室和其他设备,包括雷达系统、载人所需的设备,等等。”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是,飞行器会更灵活。”

“把大功率的电动机安装在最下方,可以利用让飞行器倾斜的方式,再配合引力场方向变化,来让飞行器横向加速,又或者是转向。”

“当然,也有缺点,这样的设计,对平衡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高……”

在张硕讲解的过程中,好几个航空体系的人员都已经做起了记录,尤其是战斗机设计专家沈福林,更是记下了一句话,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主动提问。

沈福林想的很明白,他是飞机设计专家,放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但有了引力飞行器以后,航空航天的技术逻辑改变了。

技术逻辑改变,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他的主要研究是设计战斗机、运输机,问题在于,以后也许不再需求新型战斗机、运输机。

这样一来,他就处在了‘半失业’的状态。

要么就是在飞机设计所混到退休,要要么就是重新学习,理解新的技术、理解技术革新内容,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需求。

新技术,肯定是要有新设计的。

依靠原来的知识体系,原来的工作经验,最终大概率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必须要跟上技术,跟上时代。

……

当天下午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离开了。

好多航空以及军事方向的人员,还会继续留在基地了解技术,有的则会长时间留下来,参与后续的研究工作。

张硕则是跟着大部队离开了,他的工作已经结束,根本没有必要留在基地了。

他也不想留下来。

技术性研究,到这一步可以结束了,后续没什么难点,就只是收尾性的总结或者改良,不会有什么创新性的内容。

张硕直接返回了苏东,重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生活,不代表全无收获,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弱力,研究突破点则是S级任务--混乱力场实验波动偏差原理。

实际上,研究本身也只是展示出新物理方向弱力的一个特性。

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部分部位,也只能对一部分有了解,并不能够直接了解全貌。

但研究就是这样的,对弱力的理解要一步步来,慢慢构建出新物理方向的弱力体系。

“弱力的作用,在各类实验和研究中都有体现。”

“如果能弄清弱力的作用,对其进行完善的解析,里面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宝藏……”

“那可能是想不到的科技,甚至可能在现有体系下,进一步进行理论革新、技术革新……”

张硕还是非常期待的。

现在只能想一想,因为弱力研究的实验设计还无从着手,未来进行控制就更难。

单单是理论的解析,都非常的深奥、复杂。

有时候,一部分数学解析写出来,连他自己都不是很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很难联系原本的物理体系,好像都是新的东西。

既然都是新的东西,正确与否就不不好判断了。

张硕也为此有些头疼,暂时只能期待S级任务有进展,任务完成以后,也能带来对弱力影响新层面的理解。

……

飞行综合性测试结束一周,公众上忽然出现了有关‘引力飞行器’的舆论。

舆论,还非常火热。

当追本溯源的时候,就发现舆论来源于几天前,是一个普通账号发布的视频。

视频是用普通手机拍摄的,总长只有短短的15秒,拍摄到的是空中的一个小黑点。

能看得出来,视频拍摄人距离小黑点很远。

中间有几秒钟,镜头被拉近后,也只能大致看到小黑点的形状,似乎是一个大的圆环,上下结构就显得很模糊了。

这则视频发布出来,最开始根本没有人关注。

一则是因为视频发布人只是个普通账号。

另外,视频内容还很模糊,不仔细看都不知道是什么,即便是仔细的看,也很难知道具体情况。

后来,才慢慢火热起来。

评论的人越来越多,转发的人越来越多,视频也渐渐火热起来。

当讨论变多以后,就有不少媒体进行了转发,主要是因为其中牵扯了一个舆论焦点——

引力技术!

当打开原始视频的评论区,就能看到一些网友的评论,“好像是引力飞行器吧?”

“看起来和上次神秘飞碟也就是引力飞行器很相似,中间都是有一个大圆环,只不过太模糊了,下面好像很乱……”

“拍的太不清晰了,谁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

“真的是引力飞行器?不太可能吧,据说引力技术,常规电力支持不了啊!”

“应该就是引力飞行器!这么远,拍的当然不清晰!”

“不是引力飞行器,还能是什么?或者是AI制造?”

“这个视频不是AI……”

诸多的媒体转发消息,报道标题则都是——

《引力飞行器疑似再度升空!》

《神秘飞碟再现!引力飞行器Or-UFO?》

《国内引力飞行器疑似已进入试飞阶段!》

《引力…》

各类的报道都带有‘疑似’,明显是非常不确定,主要还是因为视频太不清晰了。

之所以猜测是引力飞行器,还是因为镜头拉近以后,能看到中间一个大圆环。

这也就让其整体看起来,和过国内爆出的‘引力飞行装置’有些相似。

有网友还把报道过的‘引力飞行装置’,拿过来和视频中的‘黑影’形状进行对比。

结果可以总结为——整体类似。

主要是中间都有个大圆环,下方结构则都一片混乱。

虽然消息非常不确定,各类报道都用的‘疑似’,公众舆论有同意也有反对,还有人认为是炒作,但牵扯到引力飞行器,假消息都能引发大量讨论。

国内相关的舆论,很快就被国外媒体注意到。

地球另一边,信息中心也知道了消息,他们也是通过舆论知道的,区别是进行了专业性的分析。

信息中心负责处理事务的团队,找了很多专家进行分析。

视频专家——

“视频不是AI,没有造假的痕迹,从画面的信息来看,是一款名为XXX的手机……”

引力技术专家——

“如果视频没有问题,上面的很可能是引力技术支持制造的飞行器,大圆环的结构就是明证。”

“但问题在于,引力技术需求非常高的电力供给。”

“即便他们掌握的引力技术更高端,但依旧需求超高电力。”

“这是必须的。”

“场力制造,也必定要遵循能量守恒……”

军用电力专家——

“如果引力制造需要那么高的电力供给,现有的技术根本做不到。”

“那些大型无人机,大型电池、重油发动机,不管是什么样的能源,能供给的电力,要差上几百倍甚至及更多……”

飞机专家——

“从视频上来看,飞行器并没有连接地面的线路,也就是说能源是独立的。”

“它有上升、有转向,看转向似乎有些飘忽,可能是扇叶带动的,有点儿类似于直升机。”

“下面一大堆黑影看不懂,但不出意外应该是能源装置,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