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又是导弹?又是故障?我真希望只是个巧合!

鲍勃所说的导弹拦截高度,确实足以让信息管理局重视了。

120公里以上,已经超过了国际默认的领空范围--100公里。

一个国家所属的领空,就是地面向上100公里的空间,100公里高度以下,都在地面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超出100公里就无权管辖了。

现在的太空技术非常先进,卫星高度动辄几百、上千公里,商用卫星则会高达两万六千公里,卫星轨道自然不会牵扯国家的领空权。

100公里以上,高度也已经足够了。

导弹飞行这个高度上,只有寥寥几个国家拥有拦截的能力,而且都是军事领域最先进的防空导弹,包括并不限于高编号的红旗系列、GMD陆基中段、标准3block2A、箭-3,等。

“120公里以上的拦截导弹,一定要重视。可他们可能是在实验全新型号的反导武器!”

乔希-阿博特站在鲍勃身后说道,“确定没有拦截导弹吗?”

“暂时不确定。”

鲍勃操作着电脑,连续浏览了好几张图片,一边说,“我只是查看了主要图像,上面没有。”

“一起找找!”

阿博特在旁边坐了下来,他还交代旁边几个人一起找。

他们边找边说着,“看图像好像是故障,并没有发生爆炸。”

“那么浓的烟雾,不是爆炸吗?”

“浓烟和爆炸是不一样的,光谱就能看得出来图像也能了解一些,这些图像很明显就只有烟雾。”

“难道真的是故障?不是什么防空导弹实验?”

他们边说边找着,还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最后只能一致得出结论,“应该是故障了。”

“发射一枚中程导弹,到100多公里高空发生故障,不觉得奇怪吗?”

“为什么要发射这枚导弹?去实验什么呢?他们明明有着更加可怕的导弹技术……”

“反正现在的数据就是这样的,也许有拦截导弹……或者是打偏了?”

“防空导弹打偏了,然后控制中程导弹在太空上发生故障?”

“好像也说得通……”

空间信息中心得到的数据上,并没有防空导弹相关的信息。

所谓防空导弹也只是猜测而已。

信息管理局还是把消息进行了上报,但相关内容肯定不会引起重视,因为就只是一个半空损坏的导弹而已。

这对于空间信息中心,甚至对于漂亮国来说,好像就成了一条舆论消息,因为其中没什么可保密的。

第二天的时候,消息甚至被推送到了舆论上,“在西北部上空,因为中程导弹在120公里高度发生了故障……”

“导弹冒出了浓烈的烟雾,自我损毁了!”

当消息被爆出来以后,不少人讨论起来,“他们也会发生这种事情吗?我以为只有印国。”

“很少见啊!”

“也许有很多只是没有爆出来,因为他们的实验都是保密的,只是这次被拍到了而已。”

“你是什么样的中程导弹?”

“估计只是一次常规实验?也许是实验导弹在高空自毁能力?”

国际舆论出现一些讨论的声音,但舆论并没有传播太广的范围,因为确实没什么可说的。

如果事情发生在印国,调侃的声音可能会更多一些,放在中国就没有什么大不了了,因为国内有国际最先进的洲际导弹。

相对于洲际导弹来说,一枚中程导弹算得了什么呢?

或许只是一次非常规的实验,又或者只是某种演练,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听起来没什么意思。

国内知道消息的上级部门,倒是对国际舆论重视了起来。

一些上级部门决策人也针对说了几句,“还是爆出来了啊。”

“虽然消息并不准,估计也只当做一次自毁或故障,但也说明能准确发现实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太空上都是卫星,哪怕是商用卫星,精确度也是很高的,军用卫星就更不用说。”

“只要进行太空上的实验,就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还是正常进行实验吧。”

这是没办法的。

只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就一定会被人发现,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他们也可以发现其他高空上的动向。

漂亮国拥有面对全球的空间监测体系。

这方面暂时还要领先国内。

所以只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就一定会被发现,推测出具体的实验内容,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测试必须要进行。

一个全新的武器技术,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只有到足够完善的程度,才能到制造和服役的阶段。

另外,被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掌握更高端的军事技术,就必须要让其他人知道,否则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现在的国际情况就是如此,国内拥有最高端的洲际导弹技术,为什么要公布出来呢?

为什么要进行发射的威慑呢?

这就是一种威慑。

现代人类掌握的军事技术来说,世界大战根本打不起来,打起来就可能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对外威慑才更加重要,有足够多的威慑才能让对手畏首畏尾,从而更加保证安全性。

……

源点论研究中心,中心主楼二层。

张硕和高晓明也在谈国际舆论上有关中程导弹的消息,他们了解佟智国团队的实验,也知道军方以实验技术研发了地面武器。

他们都第一时间想到了武器的测试,而在看了爆出来的图像以后,他们已经百分百确定是武器测试了。

导弹上的浓烟,和离子核力场‘腐蚀’地面非常类似。

高晓明就小声问了一句,“应该是那种武器的测试吧,120多公里的高度……”

他抿着嘴摇摇头,好奇的问道,“你觉得覆盖高度有多少?”

军方武器的研发是以佟智国团队实验为基础,但研发的武器对技术应用达到什么程度也不确定。

他们都没有准确消息。

“估计几百公里吧。”

张硕开玩笑的说了句,“从理论上来说,射程能直接覆盖到月球,但实际上,当然不会供给那么高的能量,而且离子团发射过程中能量会消减,差不多几秒就结束了。”

“几秒,是多远?”高晓明又追问问了句。

张硕倾向的摇了摇头,没有在话题上继续多说。

他心里是有估计的。

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发射初速度能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但因为越加速,需要的能量就越庞大,达到光速的几百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哪怕是光速的千分之一,每秒也高达300公里。

以常规来说,算上大气层中的衰减,离子团的能量能保持四到五秒。

从地面发射口到120公里的高度,最多也只需要一秒,而冲出大气层的过程中,离子团也会减速,但离子团不同于实体物质,受到大气层阻力强度并不高,能降低一半的速度就不错了。

所以,算下来,地面测试的武器打击范围,最低也能够覆盖1000公里高度。

张硕并没有和高晓明继续谈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原子核核力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高晓明的来意也在此,他希望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也希望能够得到张硕的指点。

比如,基础实验方向。

张硕也给了建议,“你们的研究要做很多基础实验,最好是从低温低活跃性的单元素离子起步。”

“先从锂元素开始,实际上我觉得以锂为基础材料也可以,缺点是释放能量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粒子活跃性强,内部能量平衡控制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能找到更适合的单元素物质就更好了。”

“我个人认为,不建议实验铁以上序号的元素,因为释放能量强度会非常高,控制会更加不容易。”

……

张硕和高晓明谈了以后,给了他一些基础理论的资料。

这些都和电磁力、强力的研究有关。

不过实际上,理论资料对实验帮助不大,拿回去也只能让项目组内的学者们,对理论更加的了解,可能会对他们确定实验方向带来帮助,当然前提是对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等高晓明离开以后,张硕倒是等到了一个和武器实验有关的消息,军方实验团队送来了一些数据。

这些就是实验数据了。

数据密密麻麻的放在一起根本让人看不懂,也只有张硕能够了解其中的信息,并和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

这些实验数据,能够帮助他了解电磁力干涉强力后,所产生的特殊力场对物质乃至于粒子带来的影响。

军方部门还就武器测试问题,专门咨询了一下张硕,主要问了一下离子团加速的偏差问题。

这牵扯到了离子团轨迹的精准度。

离子团是在设备内部进行加速的,因为加速是在环形加速器内,也就是个类似于圆形的轨迹,速度过快的时候就会有粒子撞击到加速器管道。

离子团轨迹不断变动并进入反应口的过程中,轨迹修整也会受到管道的影响,就会影响到发射瞬间的精准。

哪怕轨迹只有一点点偏差,甚至下意识觉得可以忽略不计,可到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外就不同了。

轨迹精准,可不仅仅牵扯到管道的问题,还牵扯到撞击带来的离子团变化,乃至以场力变化。

张硕了解问题以后,就根据实验数据做了一个计算。

因为问题牵扯的因素很多,他甚至建了一个C级难度任务,还在办公室里整整闷了三天,他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计算,给了军方方面一组稳定轨迹控制的可调范围。

这样就解决了武器的精准问题。

在解决了问题后,张硕就把所有相关计算的内容都销毁掉,随后又重新投入到理论研究中。

……

张硕默默做的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

军方武器团队根据数据对于设备进行了修正,随后就开始准备第二次测试,实际上,第二次测试是准备几个月以后才开始的,主要就牵扯到了轨迹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他们不确定发射出去的离子团,能在既定高度精准命中目标。

现在有了张硕提供的轨迹控制数据,直接对设备进行小幅修正就可以,然后就可以下一次的测试。

这次的测试,距离上一次有一个月左右,打击目标则变成了高度为500公里导弹。

500公里,已经处在外太空了,高度可以说是质的提升。

这一高度属于中段反导拦截技术,也是最为高端的反导拦截技术,因为导弹发射的初中段还处在自己国土范围,一般是无法进行拦截的。

如果是在末段进行拦截,导弹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几马赫以上,技术难度非常高,也可能会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远程导弹来说,拦截的最佳位置就是外太空飞行的中段。

这次的测试若是能够完成,那么新的武器技术就已经赶超国内掌握最高端的反导武器技术。

测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当把拦截高度提升到500公里以上,就连更上一级的决策人,都关心起了测试问题,也给武器研发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紧张的氛围中,还是迎来了测试的时刻。

导弹,已经发射升空。

在高度达到100公里的时候,导弹已经被雷达锁定,同时,地面测试武器开始启动、预测。

这个过程速度要非常快。

如果真正进入反导打击,根本不会留有多少准备时间,同时,也限制了离子团在环形装置中的加速时间,速度不可能提升到太高。

在进行了几分钟准备后,伴随着一声‘发射’的指令,离子团被成功发射出去。

好多测试人员都紧紧闭上眼,有些人还双手放在胸前进行祈祷。

没等多长时间,指挥中心就传来一声呼喊,“成功了!”

“成功命中目标已经被击落……”

“呼啦~~~”

指挥中心顿时沸腾起来。

地球的另一边。

空间信息中心,信息管理局的员工安德鲁-霍楚尔,忽然盯着一张即时传送的图片愣住了。

“上帝啊!”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喊了一声,“快来看看,你们绝对想不到发生了什么!”

旁边好几个人都围了过去。

乔希-阿博特也同样走了过去,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听到霍楚尔喊道,“好像又是一发中程导弹,517公里高度,西北部109xx区域,疑似发生故障冒出了大量的烟雾。”

“它正在快速下坠……和上次一模一样。”

“我希望,只是个巧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