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张硕是个神奇的人?姚启明:我就是这样!

学者,也是人。

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和普通人一样,都更加愿意选择自己所了解的事物。

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当前国际物理主流的粒子标准模型方向以及影响力最大的弦理论,就是众多高能物理、理论物理学者所了解的领域,他们自然更倾向于相信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外行人士,所持有的看法截然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张硕的理论。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并不做物理研究,也不了解什么理论物理、高能物理、量子物理,他们更不可能了解涵盖复杂数学的弦理论,甚至说,他们完全不相信存在‘高维度描述问题’的弦理论。

相比来说,张硕的理论则要有趣多了,他认为四大力存在基础关联,那么就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这样的理论听起来比‘高维度’要靠谱一些。

只是,科研部门以及决策人士当然会相信专业学者的判断,而专业学者更愿意相信自己了解的事物,有些专业学者即便对张硕的理论有兴趣,他们也不会去主动推崇,因为在新领域中,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完全没有任何的优势。

受到庞大知识体系带来的思维逻辑限制,新理论领域方向上的研究,他们甚至赶不上一无所知,刚步入科研圈的博士生。

所以国外的科研部门、上级决策部门,都更倾向于迈克-约尔的《混乱场论》以及《高维暗物质理论》。

当然,世界并非非黑即白。

迈克-约尔的理论也好,张硕的理论也罢,都没有达到让所有人认可的程度。

有些学者干脆全都不认可,他们以能量力场规范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其他的理论方向,还把一些成果发表在了物理期刊上,并得到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认可。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

张硕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前世也是如此,有了一项理论基础之后,国际上就会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有些研究甚至是直接冲突的,《源点论》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随着时间过去,《源点论》不断的完善发展,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研究中,才慢慢占据了主流地位。

这一世,研究才刚刚开始,而且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理论物理还没有停滞太长时间,还有更多人寄希望于粒子标准模型的完善。

这也是他带来的影响。

时间太短暂,短到无法让学术界主流人士转变思维,他们依旧希望能延续原来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去接受一个全新的体系。

当然,也根本无所谓。

这一直到现在理论的发展已经远超前世,因为他已经带领团队对《源点论》基础进行了验证。

另外,张硕也没有大力推广理论的想法。

实际上,想要对理论进行推广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说公布所有的实验数据,邀请其他机构顶尖学者来项目团队参观,和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实验的共享,等等。

这样一来,其他科研机构也可以做同样的实验,他们也能检测到明确的引力信号,自然就投入到了新理论的怀抱。

但是,不行。

研究不只是关系到理论,还关系到技术应用,而现在他们正在研究的就是可应用的技术。

“继续积累实验数据,必须要做更多的基础实验。”

“想要得到明确的结果,就要做更多的实验,而按照现在的速度,差不多还需要两个月吧?”

张硕粗略估计个时间。

两個月,时间并不算长,但相对于找一个数学模型的解组来说,其实已经很长了。

这也说明研究的困难程度。

……

迈克-约尔的《高维暗物质理论》影响力确实很大。

最重要的是,理论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同时也帮助确立了研究方向。

当新方向确定了以后,马上有很多学者参与进来,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

暗物质相关的理论研究,就出现了一大堆的论文,还有一系列其他相关的数学以及理论研究内容,只是其中没有更加杰出的了。

《高维暗物质理论》、《混乱场论》,好似已经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顶点。

当然,时间也是重要原因,两个月还是太短了一些。

这么短的时间里,核子组织也有了大动作,他们频繁组织理论专题会议,主要研究就是实验方向。

他们确立了迈克-约尔研究的方向,但具体要怎么实验还需要讨论,而主方向就是改进粒子对撞机,重点是在内部添加混乱力场相关的检测,一个是检测粒子的质量损耗,第二就是检测是否存在特殊现象。

特殊现象,可能就是‘暗物质’的信号。

这就是他们寻找的实验方向。

在做出了决定以后,核子组织马上进行了方案设计,然后就是申请经费了。

经费,也就是向各个合作方要赞助经费,初期的经费预计就会达到40亿欧元。

虽然新实验方向刚确定下来,粒子对撞机的改进也刚刚出台方案,预算也只刚做好,经费还没有审批……但最重要的是,核子组织重新成为了高能物理领域的焦点,重新成为了相关研究的领军人物。

高能所,则变得无人在意,他们发现了混乱力场,似乎也已经成为了过往的荣誉,也只是被记录在物理发展史上。

关于这一点,高能所的人当然是非常在意的。

比如,吴建宁、高洪利、于飞,等等。

于飞和张硕一直有联系,他对于核子组织的动作也有些担心,“他们已经准备要改进粒子对撞机了,而且初期预算就达到40亿欧元,那么他们的研究是不是很快就能超过我们?”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张硕看到消息都有些好笑,“我个人认为,他们什么也研究不出来,投资四十亿、四百亿,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就像是你们曾经寻找的重子cp信号,根本不可能检测到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你可以自己想想,混乱力场,在什么实验表现最明显?当然是强子干事超子衰变实验。”

“粒子对撞实验的混乱力场,还需要那么复杂的分析才能发现,想要依靠检测去做研究,难以想象,可以说是需求高、信号弱,投资高、回报低……”

“另外,粒子对撞实验中出现的混乱力场和暗物质完全没有关联,他们根本不可能检测到什么暗物质信号,或者是发现什么新的现象。”

“这个方向完全是错误的!”

张硕做出了评价以后,对于飞继续道,“你们就安心的研究混乱力场,不要管核子组织做什么,他们现在做的越多,将来就会越后悔,而且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

……

两个月的时间,张硕的项目团队完成了很多技术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在有了数据支持以后,张硕带领理论组做了很多的分析,任务进度也得到大大增加。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电磁力、引力关系模型近似求解(难度评估:B)。】

(循环任务。)

【进度:80.113%。】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140。)

“百分之八十了……”

“再来一些更细化的数据,以及细化的计算,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差的就是精细数据以及相信计算,而后续的研究计算已经一路畅通,张硕甚至已经可以找到既定解组的磁场强度需求区间。

“在0.5T到1.3T之间……”张硕做出了粗略计算以后,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个强度相当低了。

常规导体可以制造出2T以下的磁场,磁场强度需求在1T以下,应用上就会变得非常的广泛。

这也是张硕感到满意的地方。

现在有点像是开彩票,研究的是“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解组”,但没有确定解组前,根本无法确定具体的情况。

如果解组需求高一些,也能勉强转化为应用技术,区别就在于覆盖的范围。

比如,磁场强度需求高。

这就需要超大功率的电源支持,而单独的电力能源供给是有限的,也许能支持制造一架引力飞行器的,但就像是概念性的飞行器,制造出来也只能勉强飞行五分钟。

反之,解组的实际需求低,可以制造常规能源供给的引力飞行器,应用范围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广泛。

等等。

当然,研究完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应用,后续还需要很多技术性的研发,但已经没有不存在无法突破的技术壁垒了。

理论中心再次召开实验会议,张硕在会议上拿出了一份方案,细化了几个区间的基础实验。

在实验会议结束以后,赵信成、薛柏坤一起走着,也聊起了实验方案问题。

“实验好像是被细化了,之前只要一个大致的参数,而现在需要具体的参数。”

“张硕教授好像是圈了一个范围……”

“是啊。”

薛柏坤点头道,“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那些实验需要这么细化吗?”

“还是说,实验分析有了发现?”

“可能吧。”

赵信成拧着眉头,还是点了点头。

他来到理论中心工作以后,就一直没有理解实验工作,直白来说,就是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基础实验。

当然,基础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求解关联模型,但问题是,为什么是这些实验?

如果把关联模型求解的实验需求,底座是一个大型的宇宙,宇宙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可以做的基础实验也是无穷无尽的。

张硕则是直接圈定了一个范围,是想要在圈定的范围内找到目标位置,但其他人都无法确定范围内,就存在目标位置。

现在团队所做的基础实验,则是帮助不断计算出目标位置,但真的能计算出来吗?

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点位?

这些都是问题。

现在进一步的细化实验,可以初步推断是分析有了发现,但因为对原来都不了解,到现在就更加不了解了。

赵信成思考着摇了摇头。

姚启明从身后走了过来,他昂着头满脸笑容,显然是心情很不错,他只是和两人打个招呼,就打算直接过去了。

薛柏坤一把拉住了姚启明,开口道,“姚主任,你对张硕教授刚说的方案怎么看?”

“你指的是什么?”姚启明有些疑惑。

“为什么做这些实验?”薛柏坤迫不及待的问出来,他们都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即便是做实验工作,也希望能知道原理,希望能追根究底的问一下为什么。

姚启明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他甚至完全没有研究过理论,也不直接参与实验工作。

平日里,他也很少和这些‘外来’研究员们接触。

所以项目团队里,好多人和姚启明还是不熟悉。

薛柏坤和姚启明没说过几次话,私下里没有任何的接触,否则他不会问姚启明。

姚启明当然不会承认自己不知道,他脸上的表情不变,快速的消耗脑细胞,马上道,“我觉得你没有必要纠结这个。”

“哦?”

赵信成、薛柏坤都支起了耳朵。

姚启明道,“既然张硕教授布置了工作,就按照他说的去做就好了,追究为什么有什么意义?”

他说完一转话音,道,“张硕教授可是个神奇的人,神奇的你永远可以相信他。”

“我就是这样。”

姚启明伸手指着自己,“伱们可能不知道,我以前是电磁学实验室的主任,也是唯一的研究员。”

“当时电磁学实验室就是个校级的研究机构,甚至不能说是研究机构,是教学辅助实验室,主要工作就是让学生们上课,管理一些基础的设备,等等。”

“后来有一天,张硕教授和我说他要以电磁学实验室的名义申请一个过亿的科研项目。”

“换位思考,你们是我,会相信吗?”

赵信成、薛柏坤对视眼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一个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校级实验室,去申请一个过亿的科研项目?天方夜谭啊!

当然,现在早已经做到了,但当时肯定不会相信。

姚启明乐呵呵的大声道,“我就相信!”

“张硕说了、我就信了,为什么呢?我一直都知道,张硕教授是一个神奇的人,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他完成了那么多成果,包括数学,包括物理,在完成之前有人相信吗?”

“谁能想到一个20多岁的学者能解决NS方程问题?谁能想到他博士毕业一年就能拿到菲尔兹?”

“这些就是奇迹,所以我相信他。”

“现在也一样!”

“虽然我仔细的去想想,也能知道张硕教授为什么会布置这样的实验工作,但我根本不会去想、不会去研究,因为那就是浪费脑细胞,根本没有意义。”

“我要做的就是相信张硕教授就好了!”

姚启明说完带着坚定而自信的步伐离开了。

赵信成、薛柏坤再次对视。

薛柏坤不由感叹,“姚主任也真的是看的通透!”

“是啊……”

赵信成深有同感。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