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一十四章 这简直就是唯心主义呀!

电磁力、引力关联验证实验,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寻找引力的明确性。

什么是明确信号呢?

简而言之,发现不同寻常的现象,同时认定现象是由引力造成的。

现在所发现的现象是环状管道内上层离子密度异常,也就是说,管道内的锂离子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单向力的影响。

单向力,可能是风力,可能是某种推动力,或者是单侧电磁力,等等。

这种现象可能性很多,但考虑到真空管道、单向受力以及外在磁场持续稳定,绝大部分可能性就被排除了。

张硕快步走进了数据室,第一时间查看了分析后的数据。

薛柏坤非常兴奋的解释起来,“我们发现上层离子的密度,甚至比下层还要多一些,多出的数值是0.531%。”

“之前做的设备测试,再加上计算,常规范围应该在2:5。”

“现在最低也是1:1。”

“实验开始十秒后,检测到锂离子活跃度的降低的,管道内部磁场强度也有所降低。”

“异常出现的时间,具体是在8.3到13.1秒,持续了4.8秒……”

“……”

薛柏坤激动的说完了主要数据。

等他全部说完以后,姚启明就迫不及待的做出了总结,“管道内磁场还有所降低,里面是真空环境,锂离子活跃度降低,但并没有出现温度异常,也就表示没有其他热量反应。”

“所以其他可能都可以排除,那么就一定是引力……”

张硕用力的点了点头。

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庆祝了,“一定是引力!一定是引力!”

“我们制造出了引力?不可思议了吧。”

“这就是事实啊!”

“我真不敢相信,这一定是在做梦,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所有人都很激动。

虽然结果暂时只是推断性的,但他们的目标就是发现产生引力的明确信号,而现在发现的可能性最低也超过了95%。

很多人甚至已经百分之百肯定就是引力。

这可是人为制造出引力!

如果成果发表出去一定会震撼世界,同时也会让国际物理界产生剧烈的震动,物理界对于引力的理解都会被颠覆。

同时,很多人看向张硕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实际上,即便是实验开始前也没有几个人对研究有信心,张硕说他们的目标是制造引力,但是想想就感觉不可能。

引力,怎么能人为制造呢?

更不用说,只是第一次做类似于测试的实验,所有人都认为不会有什么发现。

现在则是感觉很震撼。

张硕也非常的兴奋和激动,他完成了前世的梦想--验证源点论,现在的明确信号就证明了电磁力和引力之间存在关联。

基础力的关联,是支撑源点论的核心。

他甚至激动的眼眶通红,一直死死盯着数据,好半天才冷静下来,马上交代起了工作,“把所有数据保存下来,不能有一丝遗漏。”

“打一份数据总结报告出来,主要实验数据暂时保密封存,实验结果暂时不要透露出去。”

“各部分梳理一下实验流程,每一部分都要梳理的更细致,还要对设备进行逐一测定,看是否有其他数据遗留。”

在连续交代了一系列的工作以后,张硕则是返回了办公室,开始写起了给科技工业局的报告。

科技处也要提交一份报告,但提交的只是实验结果,不会有具体的数据。

科技工业局,就要提交详细的报告了。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张硕仔细梳理了一下实验,也对于电磁力、引力共通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实验可以这样去理解。

电磁力和引力以中介离子为纽带,完成了单向的转化快,同时,也出现了能量损耗。

能量损耗,也就是管道内锂离子的活跃性降低。

电磁力的损耗,则表现为管道内的磁场强度的降低。

这次实验不只是找到了产生引力的明确信号,同时也对于基础计算数据研究是一个补充。

实验基础是研究电磁力、引力关联数学模型求出的一组近似解,而放在实验中得到明确数据以后,近似解则变得‘更接近精确解’,因为他们以实验的方式直接进行了结果验证。

现在得出更近似的结果也符合理论研究分析出的参数规律。

“引力持续时间只有不到五秒钟,是因为锂离子的活跃性降低出了实验需求数值。”

“想让制造的引力持续,就必须要在环状管道内,给锂离子进行持续加热,又或者改变环状结果,让离子速度持续增加,一直保持整体活跃性的稳定。”

“问题是,其产生的引力作用是场力,还是只对锂离子有效?”

这就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的实验,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

高能所,物理中心。

吴建宁、高洪利、于飞等人齐聚一堂,认真听着台上院士的报告。

院士,就是谭志明。

在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项目失败以后,谭志明着实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偶尔来物理中心打个卡,和其他人说笑个几声,不关心物理中心的研究,也不再参与高能所的事务。

物理中心的人都觉得,谭志明是不打算继续投入工作中,就只是挂个职准备退休了。

这种做法也是能理解的,毕竟cp组工作证明失败,组织个算法项目也是虎头蛇尾,也根本没办法再参与其他工作了。

实际上,谭志明并不甘心,他觉得自己的年纪并不大,也只有不到60岁而已,很多学者都会工作到七十以上。他,可不服老!

谭志明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而现在就感觉等到了机会,cp组的强制干涉超级衰变实验要找新的方向,同时,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这和cp组初建情况一样。

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研究,理论以及技术方向都需要向国外去借鉴,他率领团队去核子组织进行了考察,也频频参加各类国际会议,最后终于找到了方向,开始了cp组的研究。

这次谭志明主动申请去和核子组织谈合作,并一起探索cp组强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的下一步方向,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强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已经明确发现了混乱力场,我们要做的是对混乱力场进行研究,而之前,并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都需要一点点的探索。”

“现在不一样了,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迈克-约尔,研究出了《混乱场论》,我们要组织学者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并进行验证实验。”

“这方面,核子组织暂时走在了前面,上个星期,我去了一趟瑞士,和阿图尔-卡斯特谈了一下实验问题,他认为下一步方向就是寻找混乱力场是高维场力的证据。”

“他说了很多,包括高维场力的一些特性,比如,干扰无效。”

“我们对场力的干扰,都是没有意义的,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另外,可能会有一些奇妙的现象,比如说,高维场力影响下的粒子消失,这方面我们需要更精细的实验检测,看是否有实验之外的质量损失。”

“新方向要求更高,我们也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使其检测精度更高,或者是修正原来的探针技术,当然,我们还需要很多小的实验,一步步慢慢的积累,才能够……”

谭志明连续说了很多,他表现出了斗志昂扬和坚定,实际上,他并不是cp组的负责人,甚至和cp组没什么关系,最多能说上一句‘前负责人’。

但是,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他想到了张硕。

张硕和cp组也没什么关系,但因为其个人影响力和理论,被cp组邀请担任特聘专家,而cp组的实验也是他主导进行的。

他不是负责人,却胜于负责人。

最主要还是因为于飞的水平有限,也没有什么号召力、影响力。

现在cp组找不到下一步方向,他这个前负责人站出来,为下一步实验指明了方向,即便无法再担任负责人,但只要cp组都对自己服气,他也能成为‘胜过负责人’的专家。

谭志明说完了实验大方向以后,又谈起了其他工作,“我已经给科学院打了报告,会以迈克-约尔的《混乱场论》为理论指导方向,联合核子组织的专家进行理论解析。”

“核子组织那边已经准备启动,我还邀请了迈克-约尔来物理中心参观考察……”

“到时候……”

谭志明兴致勃勃又说了一大堆。

会议室里大部分人都只是听着,因为有关下一步方向的讨论还没有结果。

有人觉得应该去沿着张硕的方向继续进行研究,因为强磁干涉超子衰变实验就是以张硕的理论为基础的,张硕带领他们有了混乱力场的发现,后续研究也应该沿着原本的方向进行。

当然,这就要张硕来指导方向了。

有些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国际上并不认可张硕的理论,迈克-约尔的《混乱场论》则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谭志明,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在内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吴建宁、高洪利等人也无法拍板决定。

于飞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和物理中心的院士们相比还是差太多了,毕竟cp总能有新发现,和张硕直接相关,和他的关系并不大。

他是有职权,但无法用出来,因为他向科学院打的申请不会直接通过,大方向上就无法做出决策。

在做完了报告以后,会议室的人还是礼貌的鼓了掌。

虽然掌声并不很激烈,但也让谭志明感到满意了,他觉得这只是个开始,早晚有一天,他会重新担任重要职责。

他扫视了一眼于飞,眼神露出了一抹轻蔑。

就在这时,赵春华院士忽然走了进来,他才一进门就开口喊道,“科学院那边儿发来了消息,我和朱鹏聊了几句。”

“说什么?”吴建宁连忙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了过去。

赵春华看向谭志明,开口道,“谭院士的报告被否了。”

谭志明听的一愣,“为什么?”他只是打了个报告说明一下方向,差不多可以理解为,给科学院方面做一个报告,让他们了解‘可能的研究方向’。

若是后续有明确的方向,项目经费申请也有个准备。

这样的报告怎么会被否呢?

赵春华道,“我也不明白,所以才和朱鹏聊了聊,他很明确的说,科学院不认可迈克-约尔的理论。”他说完补充一句,“只认可张硕教授的理论。”

“怎么能这样呢!”

谭志明听罢感到不可思议,他满是不理解的惊呼,“科学没有国界啊!”

“张硕确实是中国人,他的理论也是独一无二的,但不能因为他是中国人,就只相信他的理论啊。”

“国际上,迈克-约尔的理论可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就连爱德华-威腾也赞扬了《混乱场论》,科学理论、实验支持,这么重大的工作,怎么能被政-治色彩所影响呢!”

谭志明少有喊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否怎么能被政-治色彩所影响呢?

不可能因为张硕是中国人,就相信他的理论;迈克-约尔不是中国人,就不被认可吧?

这简直就是唯心主义呀!

现实世界是唯物的,科学,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

吴建宁都有些不理解,他满头雾水的问向赵春华,“朱院士是怎么说的?怎么就只认可张硕的理论?《混乱场论》影响也很大,而且不只是国外,国内也是普遍认可的。”

赵春华摇了摇头,“我也不理解,所以才和他聊了聊。他没说清楚原因,但内容很明确,所有有关迈克-约尔《混乱场论》相关的研究,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验,都不可能通过。”

“科学基金会不会给常规项目,科学院、科技处也不会批,我们所也不可能申请到理论方向和实验。”

“如果是张硕教授的理论,不管是能量力场规范理论,还是基础力关系模型,总之,有相关性的都可以进行研究,实验申请也会给通过。”

他说完看见了谭志明,“谭院士,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找朱鹏去说。”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具体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