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二百零二章 研究完成!张硕的时间观和普通人完全不同!

NS方程论证办公室。

罗勇军正翘着腿悠闲的喝茶,李伟华则在对面低着头刷着手机,两人都表现出一副悠闲的样子。

这已经是近来的日常了。

在加入NS方程论证项目以后,他们都是非常有动力的,但动力不可能一直持续,即便每天都感觉研究有进展,还是需要适当的休息,否则精力也跟不上。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每天的研究都有进展已经成为了习惯,就让他们的心态变得很淡定了。

等有空闲的时候,他们就淡定喝茶、闲聊八卦,当然,工作也不能耽误,每天还会花费很多时间在研究上,只不过比不上最开始自觉加班儿的奋斗了。

李伟华刷完了手机,也给自己倒了杯茶,感叹的开口道,“最近几天,张硕闷在办公室好像是做什么研究,他真是很努力啊,怪不得能达到这种程度。”

“努力是其次。”

罗勇军摇了摇头,“我带了三个博士生,,说实话,刘成杰是最努力的,每天都花费很多时间去看论文、做研究,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也会很努力。”

“但是,你看看……”

他说的都感觉很郁闷,数学这个东西真的是需要天赋,努力不能说没用,但必须有天赋,努力才会有价值。”

“是啊。”

李伟华也跟着感慨,“我就是缺少那么一点点的天赋。”

“运气也很重要!”

罗勇军道,“你看看其他人,想有点儿经费都很难,我们直接加入了大项目,这就是运气呀!”

李伟华深有同感的点头,回想一年前自己的尴尬情况,还去科技工程研究所蹭经费,做了好多的工作,只能拿到一点点的补贴。

他甚至准备申请加课,因为每堂课会有课时费,但课时费也是少的可怜,就只有几十块钱而已。

现在的境遇真是想都不敢想。

李伟华道,“不过张硕好像对理论物理更感兴趣,他最近都没有关心研究。”

“是啊。”

罗勇军无奈的摇了摇头,“这种天才我作为老师也看不懂,早就超出了常规标准,有很多天才都对理论物理感兴趣,张硕也很特殊,他研究的理论已经被国际认可了。”

当谈起这个话题,两个人就有说不完的内容了。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上都有很多的报道。

能量力场规范理论、基础力关系模型,都成为了被国际物理界热捧的理论,国内外好多的学者,都准备加入到研究中。

只需要几年时间,相关领域就会有大量的成果,也会促进基础力关系模型(源点论)得到完善和更深入的研究解析。

“也许,张硕就是另一个爱德华-威腾,不应该说比爱德华-威腾更加成功。”

“这个我相信,他塑造的源点论,我觉得有可能赶超弦理论。”

“不敢想、不敢想……”

爱德华-威腾是什么人物?

那是物理学界的数学家,是菲尔兹奖得主他塑造的超弦理论,统一了弦理论,其中的数学内容被用在方方面面的解析中。

即便是粒子标准模型相关的理论,都用到了超限理论阐述的数学逻辑,更不用说前沿的暗物质、超对称问题等领域,数学逻辑都和弦理论直接相关。

这些助推了爱德华-威腾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张硕比爱德华-威腾还要厉害,因为他是自己创造了一个理论。

若是能发展到弦理论的程度,就可以说是超越了爱德华-威腾。

这种,怎么敢想呢?

反正他们两个人是不到那种级别的,也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评价的资格。

最后话题还是说起了研究的事情,罗勇军道,“论证完成是肯定能完成,只是时间问题了。”

李伟华点头道,“最近,感觉进度很稳,但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反正就是按照大方向去做。”

“希望最终能完成吧。”

两人正说着的时候,谭友铭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他带着笑走进来,开口道,“罗教授、李教授,研究做的怎么样了?你们觉得这个论证能完成吗?”

谭友铭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顿时让罗勇军感到很不满,“谭院士,你这就是质疑我们了。这个项目就是论证NS方程,张硕是负责人,我和李伟华也一直在研究……”

“论证,必定是能完成的!”

他说的非常有信心,随后补充道,“我刚才还和李伟华讨论,感觉吧,三年之内必定能完成!”

谭友铭开始听的还正常,他在张硕那里听到说要在华人数学家大会之前完成,罗勇军又表达了信心,就感觉已经没问题了。

最后一句,三年?

谭友铭带着疑惑看向了李伟华。

李伟华心里吐槽罗勇军的大嘴巴真是不靠谱,跟着道,“如果三年完不成,五年也肯定完成了,反正在项目支持时间内,就争取能够完成论证。”

谭友铭用力抿了抿嘴,满是疑惑的问了一句,“你们两个是真参与这个研究了吗?难道所有都是张硕做的?”

“……”

罗勇军和李伟华对视了一眼,有点儿不理解谭友铭的意思。

谭友铭则是很无奈的摇了摇头,小声嘟囔一句,“两个混子啊!”

然后就走出了办公室。

罗勇军、李伟华都感觉莫名其妙,怎么就问了句研究是否能完成就走了?

“谭院士是不相信我们?”

“可能是吧,毕竟是NS方程的论证,前几年七大数学猜想啊!”

“也对……”

两人讨论一番,决定要好好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完成研究,否则真让人看扁了。

他们的斗志维持了一天。

第二天的时候,王辉过来转了一圈儿,话语间的闲谈也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谭友铭会表情怪怪的了。

“张硕说,华人数学家大会之前完成?”

“这怎么可能!”

“张硕是怎么判断的?我们一直做研究,怎么不知道……”

他们懵懵的去找了张硕。

张硕正闷头待在办公室里,一般是不让人打扰的,有时候,李刘双悦就是守在门口,罗勇军、李伟华显然是例外。

罗勇军和李刘双悦打了个招呼,就直接走进了办公室,发现张硕并没有在工作,马上说起了他们的来意。

“没错,是我说的。”

“该很好判断吧?我们不是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论证吗?后续就是做收尾,把逻辑进行完善。”

“比如说,级数证明的部分,还包括多参数的分析。”

“只要再减参数,就能够完善证明了。”

张硕联连续说了很多都是和后续论证方向有关的问题,也牵扯到已经完成的论证。

罗勇军、李伟华自然是听得懂的,但他们依旧感觉有些发懵,后续的论证从张硕嘴里说出来,就好像能够轻松的完成。

但这不是小学的数学题,不是肯定有答案的题目。

有些想好的论证方向也许就会走不通,即便是能走通,有些关键点想不到还是想不到。

罗勇军、李伟华听了张硕的说法,最后带着疑惑走出了办公室。

他们在楼梯口停住了脚步。

李伟华感叹了句,“是不是因为差距太大?”

“张硕好像已经把握了全局,知道怎么去研究就能够完成论证,而我们……完全不知道,所做的研究都不知道是否有意义。”

罗勇军也摇了摇头。

实际上,他们的情况才是正常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论证,很难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证明。

即便是有研究方向,并确定是正确的方向,但具体研究会持续多久很难说。

这就好像是从一个点起始画一条线,线可以随意的弯曲,顺着线一直往前走,很快就会迷失方向,更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原点。

张硕就不一样了,任务系统清晰的说明研究的进度。

现在已经达到了87.362%,距离完成研究已经很接近了。

……

NS方程论证的研究只差十几点进度,但因为每一点进度需要70个科研币,进展相对还是有些慢的。

另一个研究,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理论论证,相对就容易太多了。

任务刚建立的时候,进度就已经达到了40%。

张硕闷在办公室里,一直在做研究,有足够多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氪币带来的快速增长,大概花费一个月时间,任务进度也增长到百分之百。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理论论证(难度评估:B)。】

【进度:100%。】

(任务已完成,可提交。)

等任务完成以后,张硕感觉浑身轻松了很多,他马上提交了任务,获得了任务奖励的100个科研币。

之后就是总结归纳了。

这个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

原子核核力拆分的需求比基础粒子的强力拆分低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和电磁力的共性问题,直白来说,就是制造混乱力场所需要的磁场强度低。

准确的说,最低需求不到2T。

这已经是可以用常规导体制造出来的磁场强度了。

虽然对于磁场的需求低了一些,但理论研究还是发现了一些需求高的特性,比如说粒子制造微观场力的传导效应问题,还有,理论研究无法解决不同元素(原子核不同)的需求差异,以及会在核力拆分中的表现。

此外,还牵扯到了无法做研究的原子排列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实验来解决。

理论研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没有任何实验支持下,就以理论推导出一切。

张硕对于理论内容进行组的总结,并找出了最关键的实验方法,“首先,选择一种元素,并使其进入到离子状态。”

“只需要极少的离子态元素,就能够瞬间制造出微观的场力。”

“因为场力传导的延时性,当场力接触到实体物质时,可能就会爆发出来,但不同元素表现是不同的。”

“这些都需要实验。”

张硕思考着做出了总结,然后把内容打包进行了提交。

这些都是要用实验进行验证的。

上一次陈伟、佟智国等人来的时候,他是建议暂停实验,因为实验的风险非常大,而现在理论研究有了一些进展,并且发现了场力传导的延时性问题,就能让实验变得安全很多。

他希望科技工业局能继续支持进行实验,并对各个元素的核力拆分表现进行测定。

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针对每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实验测定,就能以此对照各个元素,来研究原子核组成与核力拆分的关系。

同时,也能让理论联系现实物质,补足理论物质解析方向的缺失。

其他理论是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来阐述四大力的作用和变化,并对四大力进行解析。

源点论,则正好相反,是以四大力为基础,以力的关系进行论述,就要反过来去连通能量和物质,才能够让理论完善起来。

……

科技工业局。

张硕提交的资料内容,直接就被送到了科技工业局。

第一个看到内容的就是李老师,他简单看了一下内容以后,马上找了两个理论物理方向的专家,然后又找了陈伟过来。

在进行了一通分析后,他们对于资料内容也有了基本了解,“张硕是完成了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理论研究。”

“原子核核力,指的是质子、中子结合的力,也是一种强力。”

“从内容上来看,最重要的有两点,一点就是需求的磁场强度不高,但是控制也不容易,因为需要考虑‘离子态物质’内部粒子的排列问题。”

“第二就是延时性。”

陈伟说道,“如果场里扩散具有延时性,按照资料上所说就可以打出去。”

“这样就能最大化实验的安全性。”

“换句话说,实验是可以做的,想有更多的发现也必须去做实验。”

“唯一就是,安全性能保证吗?”

陈伟连续说了一大通。

李老师疑惑的问道,“上次张硕不是建议不要做实验,把资料保密封存吗?”

“怎么又支持实验了?感觉变动速度也太快了吧……”

“可能是因为有新的研究。”

陈伟道,“其实已经不一样了,这个看起来相对安全的多,只是控制必须精准。”

“我当然知道是因为新的研究,问题是速度太快了。”

李老师说着都有些好笑,“资料保密封存才刚提交,第二个研究就完成了,感觉吧,张硕的时间观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他所谓的暂时保密封存,真的只是暂时,三、四个月而已。”

“我所理解的暂时保密封存,时间跨度怎么也十年,二十年吧?”

陈伟一听还真是这样。

某个资料保密封存,肯定要持续个十年以上,否则还封存干什么?

他们的时间观还真的是差很多,或者理解为,张硕的研究速度真是快到让人反应不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