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卡项目?相信没人会这么做!

汪进,副院长,项目评议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是粒子标准模型以及量子场力。

在检验标准模型以及夸克模型塑造方向上,研究成果还是很显著的,但相关的研究都是十几年前了。

今年汪进已经56岁了。

56岁的年纪,在院士群体中还算年轻,有些正在担任大项目的负责人,他的手里也有学术研究项目,但实际上,科研工作已经不是重点了。

原因之一,就是领域限制。

自上帝粒子被发现以来,粒子标准模型领域陷入了理论和实验的瓶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值得重视的发现。

欧洲核子组织一直在增强实验设备强度,但新发现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各个高能物理机构才会重视cp破坏的研究,才会重视其他一些附带的研究。

近年来,粒子物理突破主要体现在量子物理或是粒子物理的应用上。

比如说,量子计算机、医疗等。

实验是这样,理论研究也是如此。

在粒子物理领域中,理论的突破往往和实验密切相关,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实验发现才会有理论的突破,有理论突破再去以实验进行验证。

当实验研究停滞不前,理论方向想要有突破就太难了。

这种大环境下,汪进这类学者就会很尴尬,他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年纪,想去研究新的方向,或者去做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晚了,而从事原本的研究也很难有突破。

汪进才会专注于其他的工作,希望能从个人职位上进行提升。

当注重个人职位,而不单纯是学术提升时,学术圈、舆论圈的名声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汪进非常重视名声。

当网络舆论把他的名字和‘一文不值’联系在一起,他有多愤怒就可想而知了。

这就是要毁掉他啊!

汪进感觉非常的愤怒,愤怒是对吴建宁,是对张硕,是对网络舆论跟风的网友……

但是,他没什么办法。

吴建宁是高能所的所长,和他可不是上下级的关系,甚至说要面对面掰手腕,他可能会直接处在下风,毕竟吴建宁管着一个超大型的科研机构。

他对张硕更没办法。

张硕早就不是一个雏鹰了,他完成了那么多研究,在国际上也非常有名气,并得到了国内高层的重视。

他还知道张硕即将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

那可是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内科研的最高奖项,也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最高肯定!

这是比‘院士头衔’还珍贵无数倍的奖项。

张硕是苏东大学的研究员,和他也没什么直接的关联,而且对方非常年轻,很有可能获得明年的菲尔兹。

如果不是闹到这种地步,汪进觉得自己可能会选择退让。

他是有些暗暗后悔的。

但是没有选择了。

低头,根本是不可能的!

对方的论文被爱德华-威腾肯定,再加上网络舆论上的事情,他就直接让cp组的项目通过……

那成什么了?

他已经被架上来了。

选择退让,评议委员会的人也不会服他,以后的工作就没办法展开,可能到了明年,连副院长职位都保不住。

前途,会因此而断送。

……

另一边,苏东大学的高院楼已经热闹起来。

一大堆物理学院的人过来恭喜张硕。

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论文不算什么,物理学院每年都会有几篇PRL论文,重要的是,理论物理的研究得到了爱德华-威腾的推崇。

这要比发一篇PRL论文重要多了。

新世纪最优秀的研究!

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开创一个物理学科!

这三个点评,其他人说出来是吹捧,爱德华-威腾说出来就是极度的肯定,含金量十足。

有了爱德华威腾的点评,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们,都会对于这篇论文感兴趣。

一群人围着张硕不断说着,“真是了不起,我看论文时就觉得很厉害,那些数学美轮美奂啊!”

“构架太完美了,能包容很多东西,好像是从基础力出发进行的论证,对吧?”

“威腾可是说,未来能创造一个学科啊?我正想着是不是让那些年轻的学者或者博士生们,朝着你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张硕表现的很谦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个审稿人的点评而已。”

“实际上,暂时只是个数学框架,还达不到创造学科的程度。我只是希望能论证未知物理现象到底是什么,是从基础力的角度进行论证……”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并不是他自己的,只是拿出源点论一部分框架内容而已。

罗勇军、孙兴利都站在门口。

罗勇军听到张硕的话,扭过头说道,“张硕为人还是太谦虚了。”

“换做是我,一定找个名人挂个牌匾上去,把点评的那句话直接写上,然后去找爱德华-威腾要个签名。”

“以后就可以挂在客厅里,随时随刻的欣赏。”

罗勇军想象着那种场面,嘴角都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

孙兴利吐槽了一句,“还找个名人写上,是找书法家吗?让书法家用毛笔写英文?来了人,你就介绍这是爱德华-威腾亲手写的?”

“——滚!”

罗勇军对于拆台的孙兴利很嫌弃。

等物理学院的人离开后,罗勇军走进办公室问向张硕,“所以,你要开始研究理论物理了?”

“暂时只是做一些研究。”张硕道,“最少未来一年时间,我主要还是研究NS方程。”

罗勇军听到NS方程都感觉头疼,他赶紧摇摇头点评一句,“做做其他研究,换换脑子也挺好”,

随后马上找了个新话题,“我看网上都在说cp组的项目,现在有了威腾的点评,项目已经没问题了吧?”

“他们不是说,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国际认可吗?爱德华-威腾的认可,应该就算是国际认可了吧。”

“这个很难说。”

张硕不确定的摇了摇头。

高等研究院的其他人也为张硕感到高兴,因为张硕现在就是研究院的排面人物。

一楼办公室。

王辉、齐志详以及谭友铭就在讨论张硕,王辉说道,“我刚才去楼上看了一眼,物理学院的人真是很激动,围住张硕一直说个不停。”

“那可是爱德华-威腾,影响力那么大。”

“不过张硕好像不怎么兴奋,表现的很淡定,可能他早就知道了。”齐志详猜测说道。

“张硕应该也刚知道。”

谭友铭道,“他知道消息的时候也很惊讶,以我对张硕的了解,他应该不会特别这样做。”

他说完忽然笑了笑,“有个消息,你们肯定不知道。”

齐志祥和王辉一起看过来。

谭友铭笑道,“这可是很少人知道的消息,估计到现在,苏东大学,就只有有限几个人知道,可能张硕自己也知道。”

齐志祥和王辉继续盯着谭友铭,眼神里差点就写上几个字——你倒是说啊!

谭友铭继续笑着,拿捏了好半天才开口道,“告诉你们吧。今年的科技奖励大会,张硕获奖了,而且是自然科学一等奖。”

齐志祥和王辉听罢愣了一下。

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的喊道,“一等奖?”

“没错!”

谭友铭解释道,“我找老朋友确认了好几次,确实是自然科学一等奖,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啊!”

王辉听的直咽口水。

齐志祥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半张着嘴好半天才吐出一句,“拿了这个奖,能躺赢一辈子了吧?以后,张硕就是苏东大学的排面人物了。”

“是啊,比我都重要多了。”

谭友铭感叹。

那可是自然科学一等奖!

国家每年年底都会召开科技学技术奖励大会,也会颁发很多的自然科学奖,但一等奖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最近几年,评一等奖越来越难,两年有一个项目能评上就很不错了。

这是要比院士头衔还重要的多的荣誉。

国内每年都会增加几十个院士,但自然科学一等奖两年才评一个,数学领域的自然科学奖非常稀少,以个人的研究拿到自然科学一等奖,上一个还要追溯到陈景润先生,再往前就是华罗庚了。

华罗庚、陈景润……

这都是教材上的名人啊!

现在张硕即将拿到和历史名人一样的荣誉,想想就知道有多了不起了。

等拿到了这个奖项以后,张硕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而是会成为苏东大学镇校之宝般的人物,也会成为学校和各类会议宣传的排面。

简单举个例子。

谭友铭和张硕一起参加某个会议,媒体对会议的报道上就会说,“参会的有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张硕教授,以及谭友铭、某某某等院士。”

院士,会放在后面宣传了。

……

于此同时,网络上好多人还在关心cp组项目的评议问题。

这很有舆论色彩。

Cp组定下的新实验方向以张硕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果遭到了项目评议委员会的否定,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国际认同。

爱德华-威腾对张硕的研究如此赞叹,也能说明研究得到了国际认同了吧?

Cp组新方向,也应该不用继续评议了吧?

很多人都这么想。

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但就连一些学者都这么想,评议被撤回只是时间问题,评议委员会给的理由已经被否定了,还能怎么办呢?

难道还有人能否定爱德华-威腾的点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于飞和张硕联系说起了情况,“我问过吴所长了,他说评议委员会根本没有撤回的意思,大概也不太可能撤回了。”

“应该还是因为汪进。”

“现在汪进以及评议委员会都是骑虎难下,没有闹到舆论上还好,舆论上闹得这么厉害,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撤回的。”

于飞继续道,“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有了爱德华-威腾的肯定,基础理论的影响力很大,通过年后评议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硕点头道,“只要暂时不影响就好。”他对cp组的实验工作还是很期待的,说完关心了一下cp组的设备改造问题。

于飞说了一些情况。

Cp组的设备改造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大部分改造工作就是按照整体设计完成的,但是细节上碰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检测和超子控制的矛盾。

他们需要更多的分析,还需要一些小的实验辅助才能确定要怎么去设计。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张硕打开系统查看了一下任务进度——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强电磁干涉超子衰变研究寻找混乱力场(难度评估:D)。】

【实验装置完成度:98.7%(难度评估:A)。】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40。)

【进度:0.003%。】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10。)

(任务可取消,目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98.7%了……”

“这个进度应该快完成了,确实只是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

张硕思考着还是决定去一趟cp组。

强磁干涉超子衰变的研究,可是关系到未知物理现象的确认,甚至和源点论的验证有关联。

上一世,也有团队进行过强制干涉超子衰变的研究,但实验和实验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高能所cp组所拥有的探针技术是全世界精度最高的。

探针技术,可以理解为‘增强信号的检测技术’。

虽然是针对超子衰变信号的检测,但可能也会有其他发现也说不定。

另外,cp组项目的评议还没通过。

吴建宁、于飞都认为,理论基础被爱德华-威腾认可,也等于是得到了国际方面的认可,项目评议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

但是,这并不是确定的。

张硕觉得还是要更保险一些,尽量在年前,也就是在项目评议会之前进行实验,也就能完成‘寻找混乱力场’的研究任务。

到时候,实验已经出了新发现,根本不需要再进行评议了。

如果评议委员还是故意卡着项目不通过,那都可以归在‘故意阻碍国家科技发展’的行列。

相信,没人会这么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