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工业城市化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一十一章 工业城市化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光荏苒。

在纷纷扰扰之中,时间来到了2028年的十一月初。

东南亚的洪沙瓦底东北部,即禅邦高原之中的东枝盆地,在该盆地边缘的西北35公里处。

一艘庞大的运输飞艇,将一大批物资卸载到地面的空地上。

这是一片位于山地的小台地,面积大概在0.5平方公里左右,本来是当地一个小山村的居住区,但现在被紫金矿业承包了下来。

准确来讲,是紫金矿业和当地合资成立的采矿企业:东枝汞矿公司。

九月份,洪沙瓦底加入新工业联合体之后,成为一级成员国,代价就是向赛里斯全面开放采矿、基础设施服务、通信和市场等。

紫金矿业租借了蓝鲸飞艇今年六月份研发的大地矿物勘测飞艇,对于成矿条件和云贵高原大同小异的禅邦高原,紫金矿业抱有极大的兴趣。

或许是运气来了。

也可能是洪沙瓦底的矿物勘探历史太短,加上内部长期混乱,导致很多埋藏深度超过二十米的矿物,当地并没有勘探出来。

紫金矿业租借的勘探飞艇,仅仅飞了一趟,就在禅邦高原的东枝盆地边缘山地,发现了一处埋藏深度在50米到80米左右的朱砂矿。

经过半个多月的钻探,他们基本可以确定,该朱砂矿的一部分储量,目前已经勘探出来的区域中,就储存了7万吨左右的汞。

而且根据勘探飞艇的遥感探测数据,这是一条长度绵延上百公里的成矿带。

其汞的远景储量,估计在20万吨到40万吨之间。

从钻探出来的岩层中,发现该矿的朱砂含量非常高,是一个妥妥的富矿。

因此紫金矿业迅速加大投资。

一方面和洪沙瓦底当地成立合资采矿企业。

另一方面则以这个矿的采矿权为抵押,向国内的银行贷款了50亿专项资金。

其实国内近期为了压制华元快速升值,已经全力开动了印钞机,这些国外的项目,90%都是通过贷款进行投资的。

包括海陆丰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外的产业布局,今年九月份就向四大行和几个地方银行,借了大约2000亿华元。

通过这种疯狂灌水,确实压制了华元进一步升值,目前华元已经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外币。

至于兑换美刀的汇率,还是3.5左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华元对美刀主动升值,而是美刀这大半年来在疯狂贬值。

所以看起来是华元升值。

但目前东南亚地区已经完成了外币替换,加上很多东南亚的华人富豪将资产转变为华元,以及东南亚各地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允许华元在当地自由流通,这让华元迅速冲入当地的市场。

比如此时东枝汞矿公司附近的那个小镇,就因为东枝汞矿的成立,当地的缅币迅速被挤出市场,华元成为主流的交易货币。

毕竟东南亚各国的本币已经崩溃了,有时候甚至出现价值一日跌百分几百的情况。

这个时候,要么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要么使用一种比较稳定的外币作为货币,这基本是平民和企业的唯二选择。

在美刀、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疯狂贬值的当下,依旧保持坚挺的华元,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

东枝汞矿的办公楼,就建设在这个名为和榜的小镇之中,而采矿基地则设立在距离小镇大约11公里的北面群山之中。

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和榜镇距离采矿基地之间,只有一条简易的山路。

之前勘探人员进去矿区勘探,和建设采矿基地,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各种设备和一体楼房,都是通过飞艇运输进去的。

当地居民则被当地强制迁移出来,安置在小镇之中。

不过东枝汞矿倒是没有将事情做绝,而是给了补偿,比如将这个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吸纳进采矿基地之中。

同时又安排给老人小孩和妇女,安排住房,一部分有劳动力的妇女,又安排了在小镇的附属服务机构之中工作。

这个矿区一共需要大约600名矿工,加上150名各类服务人员。

当然和榜镇此时并不仅仅只有东枝汞矿公司,还有三个企业,分别是东枝汞矿旗下的汞金属提炼厂、南部联合矿业(漠南联合矿业在当地的合资公司)、洪沙瓦底新资源集团(五矿集团和当地的合资企业)。

其中南部联合矿业主要是开发当地的磷矿,矿区就在和榜汞矿带的东北侧,距离和榜镇大约25公里左右,同样是在群山之中。

发现这个磷矿,还是因为之前紫金矿业租借过程的勘探飞艇,这些勘探飞艇的数据需要共享给蓝鲸飞艇,因此当地存在一个大型磷矿的信息,就第一时间被蓝鲸飞艇知道了。

反正紫金矿业也没有开采磷矿的想法,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同意联合矿业加入勘探和开采的行列之中。

不过目前这个磷矿还处于初步勘探之中。

而洪沙瓦底新资源集团,他们也是开发汞矿的,不过他们承包了和榜汞矿带的南部,目前同样处于初步勘探阶段。

三家集团的入驻,将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也被吸纳一空。

这也是资源型城市的普遍情况。

只要该地区的矿物储备还有开采价值,那这个城市就基本不会衰败,但如果资源开采殆尽了,那这个小镇很快就会衰败下去。

快速安装的办公楼内。

三家集团在当地的负责人,今天开了一个碰头会。

穿着短袖,皮肤黑黝的方脸中年男人,点燃了一根烟:“呼…老何,你们的动作好快呀?”

从紫金矿业派遣过来的何家强,喝了一口普洱茶:“以你们和海陆丰公司的关系,估计也很快可以完成矿区的建设。”

方脸中年人笑而不语,他们属于联合矿业,而联合矿业目前是海陆丰公司任命管理层的,因此要调动各种资源,自然畅通无阻。

身上带着一丝军人气息的另一个光头中年人,给两人添茶之后,平静地说道:“老何,周总,你们要的安全器械,明天就可以到位。”

“哦?有多少条?”

“一家100条,一条配备500颗花生米。”光头中年人拿起茶杯喝口普洱茶。

“可以,不过当地的证件?”

“也搞定了,到时候会发持枪证给你们,毕竟现在禅邦高原还有些不稳定因素,矿区和小镇不能只靠当地人,我提议先成立一个联合安保公司,对小镇和矿区进行联合布防。”

听到光头中年人的提议,老何与周总对视一眼,随即也点了点头。

“可以。”

“我同意。”

毕竟如果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而且还容易出现防御漏洞。

比如上个月,他们的勘探飞艇在禅邦高原一次勘测飞行任务之中,就遭到了不明武装分子的火箭弹袭击。

对方在山林之中,连续发射了5发火箭弹。

好在这些出国的飞艇,外面都安装了碳化硅纳米线编织的防护网,火箭弹只造成几片涂层掉漆,并没有打击到核心的气囊和探测设备。

但这个情况,也给赛里斯的出海企业提了一个醒。

以前大家要考虑当地的情绪,现在可不需要顾虑太多,很多出海的采矿企业都雇佣了国内的专业安保公司,或者自己组建安保公司,保护这些产业。

不过,这些企业也没有太过分,对于当地的其他事情没有指手画脚的想法,哪怕是华人在当地犯罪了,也尊重当地的处理,前提是合理的处置。

只是现在当地对于华人的管理,也不敢疏忽大意,为了避免激怒赛里斯,他们往往会邀请国内的相关部门派遣人员过来,进行联合审理华人相关的案件。

放下茶杯,周总想起一件事:“老何,你们的水银提炼工厂,环保标准是多少?”

老何信誓旦旦地回道:“放心吧!我们采用的标准和国内一样,而且工厂周围都是山地,我们还会建立隔离带,不会污染当地的土地和水源。”

“我这不是担心出问题吗!”周总对于这件事可是非常关心,毕竟他自己要在这里长期驻守,需要吃当地的食物和水,如果出现汞污染,那他一样要倒霉。

光头中年人也跟着附和道:“周总的担心确实有道理,我们未来三年都要在当地吃喝,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汞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两位大可放心,你们难道忘记了海陆丰公司八月份推出的新产品?”老何说起了另一个事情。

“八月份?”周总思考了一会,才想起来对方说的是什么:“你是说海绵电池的废弃物?”

“就是那个东西,我们在国内的重金属提炼工厂采购了一批废弃的海绵,这东西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非常好,基本可以过滤99%的重金属漂浮物。”

“原来是这个产品。”光头中年人也有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

由于海绵电池开始进入了报废回收阶段,因此国内每年会产生大批的废弃海绵电池。

废弃海绵电池的大豆油、氯化钾,可以拿去提炼生物柴油和做化肥,但真菌形成的海绵结构,如果只用在有机肥发酵上,似乎有点浪费。

因此不少科研机构都在研究这种真菌海绵结构的二次利用。

由于特殊的海绵结构,加上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几丁质,因此可以高效吸收环境之中的重金属。

虽然由于水污染处理可以使用碳化硅纳米管的特制净水器,将溶解在水体之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

但汞在提炼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汞蒸汽,这东西的毒性非常可怕,而且还会富集在周围的动植物体内,对生物产生遗传毒性,导致小孩发育不良、畸形、智力下降等危害。

比起传统的专业汞蒸汽吸附剂,真菌海绵的吸附效果差不多,成本却非常低,可以通过加大空气过滤的次数,确保厂区和采矿区域内的汞蒸气浓度,长期处于安全界限以内。

周总这才暗中松了一口气:“既然你们采用这种海绵滤芯,那我就放心了。”

毕竟这一次出海,国内的决心非常大,对于这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产业,官方是有专门要求的,那就是尽可能降低影响。

只要出海企业可以在当地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那其地位就会变得非常牢固。

包括招聘当地员工之类,明明很多岗位可以采用机器替代,为什么工厂还是坚持采用人力和机器结合的方式生产?

答案就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同时尽可能将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给吸干。

很多人都不知道,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药。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都有潜在的任务,那就是快速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避免当地的人口进一步膨胀。

而要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中一个策略自然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提高工人的待遇、推动城乡收入的差异化。

只要城市工人的收入是农民的几倍,那周边的农村人口自然而然会涌入城市之中。

这些出海企业要做的另一个事情,就是配合当地的农业系统,让其从以前的地主农场、自耕农组成的小农经济,彻底走向全面破产。

只要彻底控制其农业生产,那这些地区就永远不可能脱离控制。

海陆丰公司在东南亚的布局,就是大力发展各种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特别是木本经济作物,要成为当地的农业核心。

因为木本经济作物种植下去之后,如果要改种粮食作物,只能进行毁林开荒,难度会变得非常高,而且其中的代价,加上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形成的庞大利益群体,会疯狂阻止其他人改变种植模式。

只要将东南亚改造成为初级工业、采矿业、特色大农场的经济模式,当地只能乖乖成为赛里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现在这些出海企业,就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急先锋。

为了吸引当地人成为城市工人、采矿工人,这些出海企业开出的工资和待遇都非常不错,基本和国内的同类型工人待遇差不多。

比如普通的汞矿矿工,每个月基本工资7500块钱左右,加上各种补贴和福利,这待遇基本就是当地普通农民的十几倍。

这种情况下,周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必然趋之若鹜。

为了进一步推动当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海陆丰公司甚至打算将三分之二的麻布制品产业,转移到东南亚。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现在国内已经拿到了一部分国际铸币权,自然不用担心产业转移带来的反噬风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