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一十章 大举出海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一十章 大举出海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暹罗,曼谷。

海陆丰公司的第一个海外分公司,就建立在这里,同时还有之前通过壳公司,在香江收购的投资银行,也在今年九月份完成股权的转移。

江淼成为该银行的最大股东,个人占股比例达到80%,剩下的股份中,林书雅持股10%,江氏投资公司占比10%。

江氏投资公司也是江淼个人绝对控股的企业,不过这个公司的股份之中,还有一部分是在江淼父母和林书雅手上。

反正江淼是独生子,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银行目前已经改名为“江氏商业投资银行”。

其实该银行在这几年,通过江淼的布局,加上很多内幕消息,已经在全球获得了大量的收益,不过江氏银行的主要投资区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

毕竟国际市场的主要收益是美刀、欧元、日元,因此江氏银行除了留下一部分作为投资储备金和流动资金之外,剩下的外币都迅速投入股市之中。

比如去年孙正义将软银集团持有的全部阿里股份抛售掉,江氏银行就趁机吃下了很大一部分,加上其他渠道获得的股份,目前江氏银行持有阿里集团大约4.3%的股份。

同样被趁虚而入的企业,还有南高丽的三星集团、东瀛的东京电子等。

之前海陆丰公司还偷偷摸摸,现在连演都不演了,直接撕开马甲,开始在东南亚、东北亚大肆扩张和投资。

至于这些投资会不会打水漂。

以现在赛里斯在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如果还有人敢搞盘外招对付海陆丰公司和江氏银行,估计不用江淼开口,就有人会主动请缨,将这些不识抬举的家伙给体面了。

曼谷。

海陆丰公司一进来,动作就非常大。

“招聘农业技术员…”

“招聘建筑工人…”

大街小巷都是海陆丰公司暹罗分公司的招聘传单。

不仅仅是海陆丰公司,包括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国企民企都杀入了暹罗之中,他们同样在大规模招聘本地员工。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机械加工企业也过来建立工厂,好在暹罗的教育产业发展得不错,加上本身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积累了不少的产业工人,这一次分配到了不在少数的机械加工产业。

这些机械加工产业都是亚洲路桥计划、南极洲太阳能开发计划延伸出来的零部件加工产业。

比如生产螺丝钉、生产各类五金件等,这些产业的建立,将带来庞大的就业。

当然,国内对于这些低端产业,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的,而是有全盘的考虑和规划。

第一,要确保这些小势力都没有办法获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避免到时候尾大不掉。

第二,要确保国内有可以替代,或者备份的相关产业布局。

第三,要让这些国外的企业彻底融入国内的产业链之中,避免其脱离控制。

只要将其经济和粮食,彻底控制起来,到时候这些小势力,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别看海陆丰公司跑过来暹罗开设分公司,但海陆丰公司是不会在当地推广粮食作物,那些拥有战略价值的农作物同样不会在这些地区推广。

那海陆丰公司过来投资什么?

答案自然是热带水果、矿产资源、垃圾回收、电力服务等。

比如电力服务,这并不是海陆丰公司自己过来投资,而是民勤集团过来投资。

民勤集团打算在曼谷周边布置大批光伏薄膜牵引飞艇,既实现太阳能发电,同时也可以牢牢控制住当地的电力产业。

这可比在当地建立火电站、水电站之类好得多。

毕竟光伏飞艇随时可以飞回国内,哪怕出现紧急情况,还可以考虑启动飞艇的自爆系统,瞬间毁灭暹罗的光伏发电能力。

而火电站、水电站都是固定资产,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摧毁的,反而会白白便宜了当地的势力。

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企业出口投资的潜规则之一。

比如电力系统,要么采用从国内搭建特高压线路过来;要么采用光伏飞艇发电。

而类似于水电站这一类的固定资产,还有基础属性的产业,是不允许在国外建立的。

当然,储能系统不在限制范围内。

毕竟要采用光伏发电,那储存系统肯定要建立在当地,不然光伏发电产生的电力可没有办法调控和使用。海陆丰公司的暹罗分公司就打算在曼谷建立一座大型储能站。

员工招聘和培训中心内。

此时大门口几乎是人满为患,哪怕外面烈日炎炎,过来排队应聘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一个忐忑不安的本地年轻人,拿着中文和泰文的双语简历来到分流点。

分流点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用泰语直接问道:“应聘什么岗位?”

“我应聘电工…”

工作人员直接打印了一张排队票:“拿着这张排队票,到207室排队。”

“萨卡迪瓦…”年轻人赶紧道谢。

“别磨磨蹭蹭,后面还有人。”

“抱歉,我马上离开…”年轻人小跑着上了二楼。

很快他就找到了207室。

207室的门口座位已经坐满了人,他只能在门口附近的走廊站着,好在走廊的空调冷气非常足,缓解了他身体的燥热。

后面上来的应聘者中,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个年轻人,便靠过去,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也想去电力公司工作?”

“额…”年轻人转过头来,看到了穿着工装的中年人,有些紧张地问道:“是的,我来应聘电工,我叫郑安民。”

“华人?”中年人眉头一挑。

“不是,我只有四分之一华人血统,我外祖父是华人。”郑安民腼腆地挠了挠头。

“那你的中文如何?”

“可以听得懂一些,看倒是没有大问题。”郑安民老实地回道。

中年人摇摇头:“那你干嘛应聘电工?应聘技术员助理不是更好?”

“啊?这可以吗?我的中文不太好。”

中年人一副你是不是傻了的表情:“呵呵,现在暹罗会中文和泰语的人,都被那些赛里斯公司招聘了,你有基础,晚上上夜校突击学习一两个月就可以了,何必做电工这种辛苦活?”

郑安民惊疑不定起来:“这样吗?可是我已经投了简历…”

“直接和面试官说一下就可以了,毕竟你这种人才现在可是非常抢手的。”中年人建议道。

“谢谢,大叔。”郑安民连忙道谢。

“不用谢,我们算半个老乡,我有一半华人血统,而且我那死鬼老爹以前逼着我学了中文,现在遇到了好时机,要不是我都四十五了,还真的打算再拼一把。”中年人感叹起来了风云突变的人生。

“原来如此。”郑安民突然想起来,还没有问对方的名字,赶紧询问道:“大叔尊姓大名?”

“我叫林海斌,祖籍在福省福州。”

“福省?我倒是听说过,我外祖父他家好像也是从福省迁移过来的,不过具体在哪,我忘记了。”

“你的郑姓是跟你外祖父的吧?”

“呃?是的。”郑安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对于这种情况,林海斌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因为现在暹罗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和华人扯上关系,其中血缘攀附就成为了一条捷径。

类似于郑安民这种祖上有华人血统的人,在暹罗内部那是一抓一大把。

以前是因为暹罗官方的压制,这些人才不提起自己的华人血统,现在暹罗官方已经压不住了,因此很多人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华裔。

就在这个月,暹罗的户籍管理部门,收到的改名申请,一下子激增了几十倍之多。

由此可见,暹罗内部关于华人血统的攀附之风,已经形成了一股浪潮。

毕竟暹罗人和华人在历史上,真的进行过非常普遍的通婚,加上都是黄种人,如果有本地人真要硬扯,那很大一部分本地人确实或多或少有华人血统。

这就是超级大国带来另一个影响。

特别是这个超级大国的人种和自己差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有人会想方设法攀附身份。

如果是阿美丽卡,那暹罗人哪怕是扯到祖宗十八代身上,阿美丽卡的白人都不会承认这些人的身份。

但如果这个超级大国是赛里斯,暹罗人还真的非常容易混入其中。

暹罗进行几个世纪的去华化改造,也挡不住赛里斯变成超级大国的影响力。

估计接下来的十几年内,暹罗的“华人”群体,会快速飙升。

要知道,哪怕是暹罗官方持之以恒的进行同化,暹罗境内还有12%到14%的华人华裔,这还是明确身份的。

如果有一点华人血统的人都算华人华裔,那估计这个占比会达到80%以上,毕竟连暹罗王室也有华人血统。

因此林海斌并没有觉得郑安民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华人身份对自己有帮助,他们自然会自己捡起来。

包括林海斌自己,他以前就不愿意学习中文,还是他过世的老父亲,用棍棒教育下,才勉勉强强学会了中文。

这也是很多暹罗的二三代华裔,以前比较常见的情况。

回过神来,林海斌笑着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外祖父应该是福省泉州人,和南明的郑成功是老乡。”

“原来如此。”

林海斌提醒道:“如果你真想用华人身份,那就去问下你母亲,她应该知道一点,然后你找机会去一趟你外祖父的老家认祖归宗,到时候有族谱了,你就不用担心被人说了。”

“多谢,林叔提醒。”

不知不觉中,两人聊了一个多小时。

“46号…”

郑安民看了一下手上的排队票,发现就是自己的号码,便麻利地走进207室内。

三个面试官低头看着简历。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面试官,只看了简历的个人简介,便抬起头来问道:

“你会中文?”

“会看,不过口语不太好。”

“没有关系,我写一段中文,你用泰语翻译一下。”戴眼镜的中年面试官迅速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上一句话,然后递给郑安民。

郑安民看了一会,同时在心里面快速组织了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毕业的学校叫什么?”

“没有错,翻译得很好,看来你的中文读写能力不错。”

另一个女面试官则询问道:“你想应聘电工?”

郑安民赶紧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我之前不知道贵公司招聘技术员助理的条件,刚才了解了一下,我现在想应聘技术员助理。”

最后一个地中海面试官,听到这个回答后,缓缓说道:“技术员助理?你虽然是技术学校毕业的,不过有中文基础,在培训中心培训几个月,应该可以做这个工作。”

经过三个面试官的讨论,郑安民的面试获得通过。

地中海面试官将一份文件递给他:“这是面试通过书,你明天带着过来,到隔壁的员工培训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谢谢。”

“好了,你出去的时候,叫47号进来。”

“好的。”郑安民微微点头,带着东西离开了207室。

一出来,他就大声喊道:“47号进去吧!”

47号应聘者推门而入。

而林海斌则看着笑容满面的郑安民:“小民,你成功了?”

“是的,林叔,我明天过来培训中心参加培训,也祝你顺利通过。”

“承你吉言。”

“我就先走了。”

“你路上注意安全。”

“谢谢。”

看着郑安民离开的背影,不少人露出羡慕的表情。

同时心里面也思考着,要不要去报一个中文学习班。

毕竟刚才林海斌和郑安民两人的谈话虽然小声,但周围的几个人还是听到了。

虽然海陆丰公司招聘的人数非常多,但不代表所有的应聘者都可以通过面试,目前海陆丰公司在暹罗招聘的员工人数为2.4万人,大概相当于海陆丰公司在国内员工总量的5.2%左右。

也就是说,海陆丰公司在国内大约有46万名员工。

其他赛里斯企业这几个月在暹罗,也计划招聘大约15万人左右。

不过暹罗今年的失业率太高了,加上农业遭到了天灾**的打击,以及海陆丰公司的竞争,他们国内目前的失业人口已经达到了近400万左右。

因此海陆丰公司在当地只招聘2.4万人,就收到了大约60万份简历。

由此可见,暹罗的失业率有多可怕。

不过好在随着后期的工业联合体计划推进,加上海陆丰公司等农业集团过来发展热带水果产业,当地的失业率很快会下降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