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零七章 机密文件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零七章 机密文件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进了实验室的办公区。

杜国建没有说什么套话,直接询问起他们搞出了什么新技术:“刘博士,给我介绍一下新技术的具体情况吧!”

“好,事情是这样的…”刘同信一边说,一边就整理好的文件递给对方。

听着刘同信的描述,杜国建接过文件,低头浏览起来。

十几分钟后,他才抬起头来,目光灼灼地看向方腾龙:“方研究员的成果确实涉及到战略安全,不过你放心,虽然可能需要严格保密技术,但是公司内部一定会记录好你的功劳,同时也不会亏待你的。”

“我理解公司的顾虑,也愿意接受公司的保密安排。”方腾龙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他成为海陆丰系的科研人员,就已经有了觉悟。

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欧美学术界还搞了很多次学术会议,邀请了海陆丰系的科研人员去欧美进行交流,结果同样被拒绝了。

特别是去年年底,诺贝尔奖提名江淼和林书雅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被两人直接拒绝之后,就代表着海陆丰系和欧美学术界彻底撕破脸皮了。

现在方腾龙搞出这种成果,他自己非常清楚这种技术背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拿诺贝尔奖的想法,不过国内的国家技术奖之类,估计是很容易拿到。

不过考虑到需要保密,他估计最近这几年肯定不会公开这个技术的。

一旁刘同信笑着拍了拍方腾龙的肩膀:“我非常看好阿龙的这个技术,目前主流的氘和氚的提炼技术,其需要的成本非常高,我们可以做到几乎白菜价,同时还可以助力可控核聚变的进一步发展。”

看完了文件的杜国建微微点头,他虽然没有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但他是西工大毕业的工科博士,基本的理科素养还是具备的。

而刘同信等人在整理报告的时候,也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因此只要浏览过文件,就基本知道这个技术的价值了。

在文件上,刘同信等人也采纳了一部分对比数据。

比如氚元素目前全球年产量仅约2到3公斤,成本高昂约每克20万华元。

没有看错,不是每吨20万华元,而是每克20万华元。

若通过此技术,每吨超重水可提取约272公斤氚,其提炼成本只需要每克1.83华元,将彻底解决聚变能源的燃料短缺问题,进一步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应用。

方腾龙倒没有志得意满,而是挠了挠鬓边说道:“杜总,目前就算是我们可以提供廉价的超重水,我估计可控核聚变要进入商业化阶段,还是比较困难的。”

他之所以选择泼冷水,就是担心公司的管理层盲目投资,对于这种情况,他想要提前打预防针,免得到时候被牵扯到。

刘同信也是这个想法,因此他补充道:“杜总,阿龙说得不错,目前就算是我们可以提供廉价的超重水,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仍然是任重道远。”

“哦?”杜国建随即也从兴奋之中冷静下来,他只是机械设备设计类型的工科博士,虽然知道一些核物理的简单概念,但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因此他希望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方研究员给我解解惑。”

“没问题…”方腾龙详细介绍了可控核聚变的一些问题。

听了十几分钟,杜国建也初步弄清楚了原因。

具体一点的原因,就是目前在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原材料中,氘和氚的反应要求是相对最低。

在所有核聚变反应中,氘-氚核聚变之所以是相对比较易于实现的类型,这是因为它们所带电荷较少,原子核间的静电斥力相对较小,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与其他核聚变反应相比,如氘-氦3、氦3 -氦3以及氕-硼等反应,氘-氚反应所需的点火温度仅需约1亿摄氏度左右。

而像氦3 -氦3聚变需要的点火温度至少是15亿摄氏度,氕-硼反应的最佳温度约为纯氢反应的10亿摄氏度,对能量约束的要求也比氘-氚反应严格500倍。

这看起来,不是好处吗?

毕竟氘-氚反应的温度要求低,只需要大约1亿摄氏度左右,目前很多托卡马克装置都可以实现1亿摄氏度的运行温度。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氘-氚反应的要求温度比较低,却会产生大量的中子,中子照射对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内壁材料损伤非常可怕,同时还会导致内壁材料产生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内壁材料处理难题,存在核泄漏、核污染的潜在风险。

而氦3-氦3反应的温度要求比较高,但好处就不会大量产生中子,这可以让反应装置的内壁材料要求进一步下降,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还没有核泄漏、核污染的风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杜国建倒是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虽然可控核聚变没有那么快,但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毕竟公司又没有可控核聚变项目。”

“杜总,具体技术如何开发利用上,就麻烦您和公司了。”刘同信对于这个结果同样比较满意。

“分内之事,这件事就交给我,不过你们的报告应该是今天刚刚整理好的吧?”

一旁的黄重义直接点了点头:“杜总慧眼如炬,我们也确实是今天刚刚整理完成。”

“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星期时间,你们重新整理一下,拿出一份完善的技术报告,毕竟我要说服其他管理层和董事长,另外你们再派一个懂技术的研究员过来辅助我,毕竟我没有参与技术研发,不清楚其中的一些细节。”

刘同信觉得这个时间比较充裕,便答应下来:“可以。”

“辅助说明的研究员你们推荐一下。”

刘同信、黄重义、方腾龙等人互相看了一眼。

最后还是刘同信拍板确定下来:“这样吧!我同样没有参与研究,本来阿龙作为技术的研发者,是最适合的人选,但阿龙需要进行后续的研究工作,因此我推荐重义给杜总做技术辅助。”

“我没有意见。”方腾龙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在接人待物上,肯定不如黄重义,加上后续确实需要他领导研发工作,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那我就接下这个任务。”黄重义心里面也暗中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功劳,但是至少有苦劳。

杜国建看到他们内部商量好,便定下基调:“那事不宜迟,我们就按这个安排推进吧!”

“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

大约在九天后。

在海陆丰公司总部的江淼,也收到了相关的内部保密文件,之所以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收到相关的信息。

那是因为这种涉及战略安全的技术,公司有专门的信息安全办公室进行信息移交,不能在公共网络、电话上随便交流这种内容。

因此这些信息才在九天之后,出现在江淼手上。

他看了详细的技术报告之后,觉得这个技术的潜力不错。

随即江淼写下来批阅意见:

【该类型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可以考虑进一步拓展,从水向其他其他物质进行拓展。

碳化硅纳米管可以耐受超28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加热物质,让其变成高温流体状态,再通过碳化硅纳米管的负压蒸发,从而实现物质的高效提纯。

2028.08.17—江淼】

将批阅内容移交给机密秘书胡思齐,让对方按时交给信息保密办公室那边。

江淼又拿起另一份文件。

同样是需要保密的1级机密文件。

看了一会之后,他眉头紧皱起来,这文件上的内容,主要是关系到一种武器的研发设计方案。

因为海陆丰公司没有军工相关的直接产业,因此民勤集团向他汇报了这件事。

这种武器的设想是基于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高强度网而设计的。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描述,就是将这种高强度材料编织成为又轻又薄的网,然后填塞在导弹弹头之中。

只要该导弹在目标区域上空爆开,就可以展开一大片阻拦网,将该目标区域笼罩起来。

根据实验室的测试,100公斤左右的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阻拦网,可以覆盖的面积大约在6到8平方公里左右。

只要被阻拦网覆盖,那被覆盖的区域内部,人员、导弹、炮弹和飞行器都没有办法进出。

而且这东西非常阴险,由于其非常细,如果肉眼不仔细观察,是很难一下子发现的。

同时碳化硅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其制造的阻拦网如果缠绕在电网上,会瞬间导致电网短路,这类似于石墨炸弹的效果。

该武器的研发实验室,进行过相关的测试,这东西不仅仅对于城市之类的固定设施有巨大的限制效果,对那些移动之中的目标,比如飞行器和船舶,同样有限制和杀伤效果。

毕竟碳化硅纳米管只能采用超高温的燃烧切割设备,才可以进行清除。

类似于剪刀、液压钳、金刚石玻璃刀等器械,或者炮弹之类的轰炸,没有办法清除碳化硅纳米管编织的阻拦网。

这会导致该材料制作的阻拦网,很难被快速清除。

比如航行之中的航空母舰,要是被这种东西覆盖了,上面的飞机和各种防空武器,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使用了。

而又轻又薄的阻拦网,一旦缠绕在航空母舰表面,对于甲板上的士兵也是一种威胁,毕竟这东西非常锋利,特别是在绷紧的情况下,或者肢体踩入网眼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切开肢体,越挣扎反而会越难以逃离。

其实该实验室之所以研发这种武器。

主要是之前蓝鲸飞艇有相关的设想,那就是这运输飞艇上布置阻拦网,从而阻挡外部的各种袭击。

现在只是将这种被动防御的应用,转变成为主动防御的应用。

江淼看了一会,同样写了批语。

不过考虑到这种技术涉及到军工领域,他便让该实验室和国内的相关军工企业合作,民勤集团提供原材料就可以了。

毕竟这种技术应用比较简单粗暴,估计国内的不少军工企业已经在研发相关的武器了,海陆丰公司没有必要再进入该领域。

紧接着他又拿起一份文件。

还是机密文件,不过这一次不是武器之类的研发项目了,而是关于南美洲枯叶病的相关研究,还有目前全球枯叶病的现状。

看了几分钟的内容梗概,江淼不由自主地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一下因为思考而发热的大脑,又拿起柠檬蜂蜜茶喝了一口:“呼…麻烦呀!”

从文件的描述来看,枯叶病已经通过国际航空运输,进入了管理相对薄弱的东南亚地区。

目前作为全球旅游大国的暹罗,在曼谷附近已经大规模爆发枯叶病,当地的水稻几乎全面感染。

既然东南亚已经出现枯叶病,那就意味着国内出现枯叶病的情况,已经近在咫尺了。

至于继续加大管理力度之类,江淼不觉得这种手段有效果。

毕竟你可以防守得住港口和机场,也防不住候鸟迁徙。

这也是官方通报给他的文件中,已经表明的想法,那就是亚洲地区的枯叶病,即将全面失控,希望他和海陆丰公司可以前提做好准备。

江淼内心沉重。

不过海陆丰公司该准备的事情,早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现在并不需要太着急。

但是一想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庞大人口,还有这些地区的主粮都是大米,他估计这两个地区将遭受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大饥荒就在眼前了。

对于这种可怕的未来,江淼也无能为力,毕竟现在的情况,主要是时间太急了,如果再给他半年时间,他有信心可以研发出新品种的抗枯叶病水稻,但现在枯叶病已经全面爆发了。

这些地区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果当地的管理者有脑子,就会提前强制要求改种木薯、番薯、土豆,这可以获得一部分粮食,勉强可以保证内部的粮食供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