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微环境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四章 微环境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淼看了今天的飞艇测试。

离开之前,他向飞艇公司负责人万高峰吩咐道:“高峰,虽然安全设计可以避免氢气气囊爆炸,但是必要的安全测试还是必须进行的。”

听懂了老板的吩咐,万高峰点了点头:“我明白,不过陆丰飞艇测试基地不适合做测试,我建议等九月份民勤基地建设完成,在民勤周围的沙漠设立一个安全测试中心。”

“可以,你们看着办吧!”

为了保证安全,估计全尺寸的飞艇要炸上十几艘,才可以弄清楚遇到突发状况时,飞艇的真实安全性。

这些测试费用大概需要几个亿。

不过这些投入是必须的成本。

江淼回来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

在路上,晚风轻轻吹拂,给燥热的七月,带来一丝丝凉爽。

从陆丰返回城区的公路上,他时不时可以看到路边有很多车辆在运输荔枝木和龙眼木。

从五月份开始,由于海陆丰公司的新技术榴莲大获成功,本地很多农户都开始寻求合作。

这些龙眼木、荔枝木都是改种榴莲的农户,将老果园的荔枝龙眼砍掉了,然后将木头卖给木材收购商,一般这些荔枝木龙眼木都转卖给一些木炭厂做木炭,或者直接卖给做烧鹅烧猪之类的餐饮作坊使用。

当然,海陆丰一般不和小农户合作种植榴莲,主要是不好管理。

通常情况下,公司会和当地的合作社、农业公司、大户合作。

其实现在农村也没有什么人了,很多家庭都搬迁到了城镇居住,这对于合并管理的工作比较有利。

很多农户找搬去城市的亲朋好友租借果园和坡地,凑一凑就可以达到签约合作的最低标准,即10亩。

毕竟以前那种种植模式,实在是太难管理了,地块非常小,又非常分散,海陆丰公司要派指导的农业技术员都要浪费很多人力物力。

公司的农业合作事业部对于汕美和琼州两个榴莲种植区域,进行了非常详细划分。

比如汕美本地,根据季度和地域进行了划分,划分为:

夏区(5—9月份):城区和公平镇、陆河县。

秋冬区(8—12月份):海丰地区。

冬春区(1—5月份):陆丰地区。

这些种植区可以通过特殊的药剂调节,让榴莲定期进行开结果,保证本地一年四季都有榴莲产出。

其实本地这些荔枝龙眼砍掉也好,江淼家里以前也种植荔枝龙眼,荔枝龙眼有大小年,而且采摘非常费时费力,基本只能靠人力采摘。

而且汕美本地的荔枝龙眼品种没有竞争力。

比如丰年的时候,一部分品种的荔枝收购价格就几毛钱;而到了小年,荔枝虽然收购价格有几块钱,可产量也不多,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老一辈干不动了,年轻人又觉得种植荔枝龙眼没有赚头,本地很多荔枝龙眼果园其实都是处于半野生状态。

刚好这几年外面经济形式不好,不少年轻人被逼回来,现在本地农业改种植榴莲了,吸纳了不在少数的返乡年轻人。

江淼看到这些荔枝木龙眼木,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在今年四月份立项了荔枝转基因砧木项目、龙眼转基因砧木项目。

转基因砧木技术可以通过人工设置,让转基因砧木具备极强的耐旱耐低温特性,同时有特殊的养分储存根块,可以支持果树、经济树木一年四季开结果。

特别是在岭南这种全年基本没有零度的地区,基本可以实现一年十二个月都有收获。

这个技术非常有用。

以荔枝为例子,如果不通过转基因砧木人为调节开结果的时间,那国内的荔枝每年都会集中在夏季上市。

这种季节性水果,会带来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集中上市带来踩踏风险,特别是到了丰年,果农面临收购商的压价,根本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风险集中,国内的荔枝主产区在岭南、桂省、福省、琼州,即华南f4地区,该区域是台风高发区,夏季荔枝上市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台风,导致果农损失惨重。

通过转基因砧木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只要开结果的季节分散,风险同样会被分散。

同时荔枝的市场价格也会被拉平,不会出现太严重的波动。

这既有利于种植者,也有利于消费者。

江淼并没有深入参与荔枝转基因砧木、龙眼转基因砧木的开发,主要做技术指导工作,毕竟转基因砧木技术在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只要借助女娲系统,加上江淼的指点,一般搞两三年就可以获得相对成熟的转基因砧木。

目前江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培育新品种上,以及开心果转基因砧木、樱桃转基因砧木上。

其中培育新品种的工作,除了他一直在培育的橡胶草、仙豆大豆之外,还有之前研究过的甘蔗、木薯。

另外他还给转基因砧木实验室下了几个任务,其中就包括利用成熟的异木转基因砧木为基础,研究嫁接木;研究油茶转基因砧木;研究柑橘转基因砧木。

这些育种科研项目中,有些还在步履蹒跚,有些则已经硕果累累。

比如甘蔗育种项目。

由于是江淼亲自主导的项目,这个项目的进度非常快,从去年的第一代甘蔗品种开始,目前已经通过基因定向筛选,培育出了第四代甘蔗品种。

其中三个甘蔗品种已经在进行实验性种植。

这三个品种分别被命名为:木蔗1号、木蔗2号、木蔗3号。

起木蔗这个名字,自然是有原因的。

理论上甘蔗的含量极限大概在30%,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甘蔗品种中,比如云蔗081609,最高含量可以达到19.2%。

那为什么甘蔗无法突破含量30%的界限,原因就在于含量太高,会导致细胞脱水,生物本能抗拒含量超过30%的进化,因为这是不符合生物生存的进化趋势。

江淼自然清楚这一点。

因此他的解决方案三个方向,高产、结果、特化。

结果在一系列培育过程中,江淼发现甘蔗的亩产是存在上限,哪怕是水肥光热都非常充足,甘蔗亩产就18吨左右,很难突破这个上限。

结果组的培育中,同样没有没有办法,哪怕是他采用很多野生甘蔗的原始种,仍然没有办法培养出含量高,同时果实亩产高的品种。

反倒是特化组,在一系列诱导突变过程中,出现一个特殊的芽变,这个特殊芽变,就是木蔗系列母本起源。

木蔗系列一改甘蔗的禾本科本色,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飙升,其木质素几乎和禾本科的另一个巨头—竹子差不多。

这种进化方式,让木蔗茎杆也变得和竹子差不多,在茎杆内部形成一节节的中空结构。

但是和竹子不一样的一点,那就是木蔗的蔗节内部,并不真正的空心,而是变成了储存分和水分的结构。

而且特化的木蔗,其茎杆直径会不断生长,目前实验种植的1500亩实验田中,种植了半年的木蔗,茎杆直径普遍生长到了7厘米左右,还在继续生长之中。

另外木蔗的根系和叶子也会竹子一样,根系变得异常发达,几乎是牢牢扎根在土壤之中;叶子变变小了,也变密集了。

那木蔗要如何收割?

答案是不需要收割。

而是采用类似于北方收集枫水那样,只需要在木蔗下面的蔗节中钻孔,安装上不锈钢密封接口,再使用抽水设备,就可以源源不断从木蔗体内抽取含溶液。

平均每个月可以抽一次,每次抽3天左右,目前每亩木蔗每一次可以抽液600公斤左右,这些液含量为24%左右。

目前每亩木蔗每年可以抽7200公斤液,提炼出1728公斤左右的蔗。而根据实验种植基地的管技术员每月测产,木蔗亩产液是呈现出递增趋势的。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观察到,木蔗的茎杆直径普遍可以生长到15厘米左右,到时候每年亩产液可能会达到2万公斤左右。

而利用液提炼蔗,比使用甘蔗压榨容易,既不需要进行脱色,也不需要过滤杂质,直接送进生产线进行浓缩,然后就可以生产白了。

只要前期布置好不锈钢接口,每个月定期抽液即可,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砍甘蔗的人力成本。

从鉴定面板获得的数据来看,木蔗高产可以持续15年到20年左右,进入后期,更换新种的时候,还可以卖木材,毕竟木蔗的结构和竹子相差无几,而且茎杆还非常粗大,完全可以作为竹子使用。

种植木蔗还有另三个好处。

其一,就是木蔗比较适合坡地和山地,因为木蔗不需要收割,只需要使用塑料软管连接不锈钢接头,利用坡地和山地的高度差,还可以节约抽液的电力。

其二,则有利于厂的生产,毕竟木蔗在华南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可以生产,厂不需要纠结榨季节的问题。

其三,则是有利于运输,固态的甘蔗运输过程中,需要人力或者机械吊装,液体的液直接用抽水泵抽,然后使用罐车运输到厂。

加上木蔗亩产的白,比甘蔗高很多。

比如作为国内蔗主产区的桂省,每年种植蔗1130万亩左右,年产蔗600万吨到700万吨之间。

如果改种植木蔗,1130万亩初期理论上可以生产大约1900万吨蔗,到了高产期,理论上则可以生产大约5424万吨蔗。

要知道,这几年国内的蔗年产量才八百多万吨。

改种木蔗的优势太大了。

估计以后传统甘蔗只能做水果,在料作物上的地位,大概率要一落千丈。

木蔗的好处太多,不过考虑到风险的问题,肯定要在华南f4都布置一两个种植区,避免被台风或者极端天气一锅端。

但是桂省肯定是主种植区。

目前虽然还在实验种植阶段,可是海陆丰公司已经建立了负责制的子公司,即南国业。

南国液已经在雷州半岛、桂省布局,预计今年年底会种植几十万亩作为实验,制工厂也在建设之中。

随着转瞬即逝的路边景色闪过。

江淼的车队回到了马宫镇。

刚刚回来,书雅抱着女儿正和她师兄罗玉麟在客厅聊天。

他一边将换上拖鞋,一边问道:“玉麟,最近怎样?”

罗玉麟随即站起来:“老板,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汇报一下一个事情。”

“坐,别客气。”江淼坐下去,拿起李文娜倒的凤凰单丛茶喝了一口。

入座的罗玉麟没有拖拖拉拉,先递过来一份文件,直接说明来意:“去年开始研究的那种新型抗生素,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产菌种的培育和抗生素提取生产工艺,临床试验实验室那边也完成了动物实验,目前正在申请进行人体试验。”

放下茶杯,江淼拿起文件翻看了一会。

看到临床试验的报告时,突然他眉头一挑,随即抬起头来问道:“玉麟,这个3047组的动物实验,你了解过吗?”

“老板,这也是我过来汇报的原因之一。”罗玉麟指着那一页报告:“临床试验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药物可以破坏肿瘤微环境,让小白鼠体内的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从而将肿瘤细胞杀死。”

“这应该不是新型抗生素的功劳吧?”江淼边说边看。

罗玉麟点头回道:“老板料事如神,我们联合临床试验实验室重复进行了很多次实验,最后发现是该细菌的一种副产物,对于一部分肿瘤微环境产生了破坏。”

此时江淼已经翻到了罗玉麟说的那一部分内容。

这种化合物是该细菌在高温情况下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突变的蛋白质。

其作用机理是和一部分细胞结合,让这一部分细胞变成“异物”,进而导致生物的免疫系统对这些“异化细胞”发起进攻,最后通过身体本身的免疫力消灭这些“异化细胞”。

而该特变蛋白质并不是对于所有细胞都有感染特性。

从报告之中,罗玉麟团队详细研究了这种突变蛋白的情况,他们发现这种突变蛋白的产生机制非常特殊,和细菌的培养基原材料有很大关系。

他们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生物培育基,发现只要采用类似于海拉细胞的原材料作为培养基,就可以产生专门感染癌细胞的突变蛋白。

这种定制版本是突变蛋白,通过静脉注射之后,很快就会感染生物体内的癌细胞,但不会感染正常的细胞,被感染之后的癌细胞,会迅速被“异化”,然后被免疫系统识别到。

而且突变蛋白感染癌细胞后,还会干扰癌细胞的自我复制,从而让癌细胞无法快速增殖。

报告中也提到,罗玉麟团队尝试过使用正常的小白鼠细胞作为培养基,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特变蛋白质,通过静脉注射回小白鼠之后,虽然会感染正常细胞,但是由于这种蛋白质没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只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实验室那边也做了很多实验。

比如使用外科手术辅助的方式,直接向肿瘤区域注射这种蛋白质,可以高效利用这种蛋白质的特性。

对于一部分内脏型的肿瘤,使用外科手术辅助注射,可以高效的快速感染肿瘤细胞。

特别是大脑之中的肿瘤,比如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一般情况下,静脉注射的突变蛋白是没有办法进入大脑内部的,这会导致突变蛋白无法有效感染脑内肿瘤,必须借助外科手术辅助注射。

江淼仔细看着报告上,对于各种肿瘤的感染和治疗效果。

哪怕是号称绝症的胰腺癌和弥漫性胶质瘤,面对介入注射的突变蛋白,在被感染之后,这些癌细胞都会在两三周内被体内的免疫系统灭杀。

实验使用的小白鼠,患癌存活率高达93%。

如果辅助外科切除手术,可以极大增加存活率。

特别是那些比较大的肿瘤,必须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才可以更好治疗。

有突变蛋白的存在,反而不需要担心癌细胞向全身扩散,因离开肿瘤核心的癌细胞,反而更容易被突变蛋白感染。

那些超大的肿瘤,如果不使用外科手术切除,虽然突变蛋白会快速感染肿瘤内部,但免疫系统在疯狂进攻肿瘤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出现脓血在体内爆开的情况。

那一部分在实验中死亡的小白鼠,就是因为肿瘤脓血泄露,进入了内脏之中,导致严重的休克和感染。

江淼放下文件,吩咐道:“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玉麟。”

“老板,请吩咐。”

“你们和临床试验实验室加紧研究,另外尽快做好人体实验的申请工作,我会出面推动人体实验的审批。”

“好的。”罗玉麟面露喜色:“老板,请您给这个突变蛋白命名吧!”

“既然是你们团队发现的,你们自己决定吧!”江淼并不在乎这种事情。

不过罗玉麟还是非常坚持:“老板,我们团队都希望老板可以给这种突变蛋白进行命名。”

“这样吗?”江淼想了想:“就叫玉麟蛋白吧!”

“这不好吧?”罗玉麟连忙摆手。

江淼直接说道:“就这样定下来吧!国外很多时候也是使用发明人发现人的名字作为名字,你就别客气了。”

“感谢老板的栽培。”罗玉麟非常激动,心里面也对江淼非常感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