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点将至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二十七章 拐点将至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新造船的董事长代棋国一行人,很快就拿到了海陆丰公司物流事业部的30条内河运输船、10条海洋散集运输船的订单。

这些船只都是电动运输船。

其中内河运输船订单中,1000吨级散集运输船10条、2000吨级散集运输船10条、5000吨级散集运输船10条。

10条海洋散集运输船,1万吨级5条,2万吨级5条。

除此之外,还让江新造船公司研发生产两款电池补给船。

一款内河使用的电池补给船,上面可以运载电池,还有快速更换电池集装箱的调装设备。

另一款则是在近海使用的电池补给船,设计和内河那一款大同小异。

之所以设计电池补给船,主要担心电动运输船在途中电量不足,或者附近港口没有办法停泊该级别的船只,只能在外海或者途中进行补给。

这就类似于燃油补给船。

对于不太景气的造船行业而言,这么多订单,至少可以让江新造船厂干大半年了。

毕竟传统运输船不仅仅利润低,而且非常内卷,造船行业的各类船型之中,也就建造天然气运输船比较赚钱。

就在江淼送走了代棋国一行人后。

南电集团总经理刘山河再次来访,而且不仅仅他们一起过来,还有国家电网、招商国际、中远海运、国家电投、三峡集团、中广核、华电重工等企业。

这些企业分为三个类型,电网、港务、发电。

显然比起民营企业,这些国企的消息更加灵通。

他们其实在一个多月以前,就收到了海陆丰公司研发出海绵电池的相关消息,这一个多月不是在研究海绵电池的性能,就在讨论如何利用海绵电池。

电网的想法是利用海绵电池进行调控供电波动。

港务则偏向于利用海绵电池发展换电服务。

新能源发电企业则偏向于利用海绵电池,调控浪费掉的电力,让其回本周期变得更加短。

结果就是各家讨论之后,又发现海陆丰公司自己在布局内河电动运输船、换电码头,他们觉得干脆四方合作。

听了刘山河等人的描述。

江淼倒是没有意见:“你们的想法我了解了。”

他们三方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改造港口,在港口建立换电站,这个换电站可以实现填谷削峰、出售电力。

只要可以实现这一点,那新能源的大局就会被彻底盘活过来。

江淼说出了海陆丰公司的规划:“我们公司打算采用租赁电池的方式进行营运。”

“租赁电池?”招商国际的赵总还第一次听到租赁电池的说法,便好奇地问道:“不知道江总要如何出租电池?”

江淼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非常简单,一立方米的电芯的全寿命使用周期,租金一万块钱,外加一万块钱保证金。”

国家电网的一个副总笔算了起来:“贵公司的电池使用寿命是600次循环…单次放电400度,全寿命是24万度电,1/24≈0.0416,一度电的电池成本大约四分钱?”

刘山河摇了摇头:“不能这么算,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电芯组合,尽可能让单个电芯的放电功率维持在60千瓦以下,这样一来,电池循环次数就可以达到800次左右,全寿命就是32万度,一度电的电池成本为三分钱左右。”

“有道理。”

“加上基建、电损、维护和人工,一度电会增加的成本大概在六七分钱左右。”

这个成本在他们接受范围内。

毕竟现在磷酸锂铁电池的电芯出厂价在每吨3.3万元左右。

一吨磷酸锂铁在比较好的出厂状况怎么样,蓄电量为160度,可以循环2000∽3000次,按不衰竭循环2500次计算,全寿命内储电40万度,电损10%左右,即全寿命放电36万度。

平均每度电的电池成本为九分钱左右。

实际上,这个电池成本肯定要到每度一毛二,甚至更加高。

加上其他成本,一整套蓄电系统的成本都来到了每度电一毛五左右。

要知道,目前电网给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价,才一度三毛多到四毛多,一个蓄电系统就吞噬了三分之一,甚至接近二分之一,用来摊平其他成本的费用就更加少了。

以大型陆上风电为例。

目前陆上风电项目的综合投资成本,已经被内卷到了每千瓦装机容量1200∽1500块钱左右。

按照这个成本,如果一度卖0.45元,需要全功率发电2666∽3330个小时左右,才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然而,如果建设上配套的蓄电系统,加上日常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每度电的成本会达到0.26元左右。恰好遇到一个低上网电价,一度电只剩下一毛左右的营收,可以用来摊平投资风机和建设的成本,这就需要全功率发电1.2∽1.5万个小时才可以回本。

看起来不错呀!

毕竟风电项目的建设区域,平均每年可以发电3000个小时左右,也就4∽5年左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发电量不等于上网电量。

很多时候,风电发电了,但是电网刚好不需要那么多电,而风电企业本身又没有大型蓄电系统,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些电。

理想状态下,陆风项目可以在10年左右回本。

而更加可怕的海风项目,目前海风项目的每千瓦装机容量综合成本为3000块钱,理想状态下,需要20年才可以回本。

海风项目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尤其是东南沿海的海风项目,一旦遇到台风,运气不好,可能会整个风机都被台风干掉,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体成本。

因此风电项目,这几年没有了官方补贴之后,就变得半死不活了。

现在使用海绵电池,可以压低50%左右的电池综合成本,又可以提升电网消纳能力,从而让发出去的电力获得充分利用。

这些新能源企业的老总们,已经在不断计算着成本。

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使用海绵电池,陆风项目回本周期可以压缩到5∽6年左右,海风项目回本周期可以压缩到10∽12年左右。

如果运气好,又遇到连接几年的平稳高效发电,甚至这些风电项目甚至可以进一步压缩回本周期。

比起之前动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回本周期,他们已经觉得非常不错了。

虽然他们知道海陆丰公司肯定凭借海绵电池赚了不少,但他们明白这是人家技术厉害,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乖乖交钱。

很快这些国企老总借了海陆丰公司的办公室,在这边开会讨论进一步合作的事情。

讨论结果就是成立两个运行公司,分别是南方蓄电、北方蓄电。

各家新能源企业都拿出了压箱底的资金,这边通过投资南方蓄电和北方蓄电,赶紧回一口血。

讨论完成合资的新公司之后,南方蓄电、北方蓄电就向海陆丰公司下了多达20万立方米的海绵电芯租赁合同。

计划沿着沿海地区的港口,先建设一批换电站,这些换电站建好之后,就算是没有电动船需要换电,每年通过调控电网的电力,也可以赚到不少钱。

讨论这些事情,前前后后磨牙了一个多星期,才计划汕美城区召开一次发布会。

这个时候,海陆丰公司的海绵电池终于藏不住了。

不仅仅其他国企收到了消息。

国内那些新能源企业也收到了消息。

其中风电、光伏、电动机、造船相关的概念股快速飙升,几乎是一天一个涨停板。

而锂电池概念股则猛然暴跌。

就在这种冰火两重天下,新闻发布会在汕美城区的品清湖政务中心正式召开。

江淼并没有出席,而是林书雅和电池事业部经理刘海涛代表海陆丰公司出席。

会场上,除了国内外的新闻媒体,还有很多新能源企业的相关从业者,有技术研发人员,也有企业老总和企业高管。

他们或激动不已,或愁眉苦脸,或交头接耳,整个现场宛如菜市场一般嘈杂。

京能国际的卢镇威也在现场,他前几天已经和江淼谈好了合作,双方合资搞一个电池生产公司,这个合资企业海陆丰公司占股49%,京能国际占股51%,管理由京能负责,海陆丰公司只做财务监督,公司名字叫京能电池公司。

而且还有另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每生产一立方米海绵电芯,要给海陆丰公司交3000块钱专利费。

虽然被海陆丰公司吃了80%的利润,但对于京能国际而言,这是可以接受的条件。

除此之外,国家电投也以同样的条件,和海陆丰公司合作,成立了另一个电池合资企业—国电电池公司。

刚刚过来的电池企业,已经打听到了海陆丰公司和京能、国家电投的合作情况,这让他们大吃一惊,同时也非常懊恼和着急。

虽然海陆丰公司还没有进入核心的汽车电池、手机电池,但仅仅是他们打听到的换电项目,就可以将国内各个海港给包圆了。

可是着急也没有用,现在他们只能祈祷,海陆丰公司会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不然国内电池企业要完蛋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