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备份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备份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同样是在元宵节这一天。

张信诚代表海陆丰公司来赣西的昭萍市高坑镇。

高坑煤矿内部被废弃了好几年的楼房,在半个月以来,陆陆续续进行了重新整理。

这个煤矿已经被废弃封存了十年,今年一月份这个煤矿和其配套设施被秘密移交给海陆丰公司。

春节之后,赣南分公司就陆续组织人力物力接管高坑煤矿的配套设施,并进行整理、翻新。

张信诚一路过来,昭萍市的情况非常萧条,或者说是落寞。

因为当地所有的煤矿,在2025年年底之前,已经全部关停,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剩下的一点资源又不允许开采,落寞那是注定的结局。

当地也知道这个结果,试图进行产业转型,只可惜现在大环境是向北向西发展,处于江南腹地的昭萍市,一时间也很难起死回生。

而海陆丰公司获得高坑煤矿的遗产,还拿到了每年1000万元的生产补贴,也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在高坑煤矿建立一个发电菌生产车间,除此之外,还要求储备好相关原材料和相关技术,包括陶瓷内胆生产技术、电线生产技术、正负极板生产技术等,都要有车间。

对于这件事,海陆丰公司官网没有一点提及,当地官网也没有一点消息。

改造工程都是从中铁调派过来的保密工程队。

这里就秘密恢复了一点人气。

但为了避免引起关注,整个矿区的建筑物只能翻新和内部加固,不允许增加,也不允许在屋顶和空地铺设光伏板之类。

之前铺设在附近的光伏板也要逐步被清退。

不过高坑煤矿的矿区不小,如果只搞一个功能齐全,又规模不大的技术备份点,这里的建筑物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海陆丰公司没有浪费这里的土地资源,既然不能搞工程建设,那就将土地改造成为苗圃和蜂场。

刚好海陆丰公司也需要种苗种植基地,这种偏僻地区,还有大批空地的地方,刚好改造成为种苗资源保护点。

同时也发电菌菌种繁育车间隐藏在其中,陶瓷内胆生产车间平常还可以用来生产盆。

通过这种明暗结合的方式,让这里变成一个苗圃基地,至少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根本看不出这内部还隐藏着一个发电菌菌种繁育车间。

之所以如此重视发电菌,原因是这东西的生产条件非常简单,只要有简单的培育实验室,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大规模培育出获得菌种。

而发电菌衍生出来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如果去掉氧气浓度、温度之类的条件,在没有太多工业材料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发电的,就是发电效率没有那么高。

江淼做过相关的研究,在简单环境下,如果只要不是冬天零度以下,每立方米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有机质泥汤,平稳发电功率为80瓦,持续发电时间为680个小时,理论上可以发电54.4度,实际大概发电48.96度。

别小看这几十度电。

要知道一旦出现末日级别的危机,人类在城市的工业能力被毁灭了,绝大部分明显的工业基地肯定无法幸存。

到时候核电站、火电站、水电站、大面积光电场、供电系统都会被摧毁,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矿的设备,都有可能无法使用。

或许小范围的光伏板、小型风力发电机有可能幸存下来,可惜这东西必须配套电池才可以稳定使用,永远比不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稳定和隐蔽。

毕竟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但凡有一架无人机在附近观察一遍,都可以发现这些设施的存在,根本隐藏不了。

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

海绵电池蓄电。

只要是在草木繁茂的地区,一个万人级别的小型社区,其内部用电问题都可以依靠这一套系统来维持,随着按照储备的技术,快速实现文明重启。

这也是高坑基地每年会获得1000万补贴的原因。

由于昭萍市的煤矿资源已经枯竭了,本身又是工业城市,未来偏向于旅游和农业城市,这里不会成为敌人的重点打击目标。

而且官方批给海陆丰公司的土地又不止高坑煤矿这一个地方,在西南地区、晋省、吉省也有好几个相类似的废弃矿区。

这些废弃矿区都是矿业小镇,周围有大片草木的地方。

海陆丰公司有空会陆续将这些地方改造成为苗圃基地,反正一个基地每年补贴一千万,已经覆盖了很大一部分人力成本了。

张信诚在高坑基地内部转了一圈,便笑着对助理说道:

“这地方适合养老。”

“张总,您还别说,这地方的配套设施修复一下,有医院、电影院、学校、菜市场,生活五六万人不是问题。”

基地长姜耀华摇摇头:“五六万人肯定不行,当地粮食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张信诚看了一眼正在拆除潜在风险建筑的工程,转过头来又说道:“高坑煤矿矿区有11平方公里,就是1.7万亩左右,除了道路和建筑物,剩下的耕地其实不多。”

姜耀华小声说道:“可以将一部分建筑物利用起来,作为大豆和大豆油储备仓库,反正这些东西可以直接作为原材料,同时还可以储备一些粮食,如果遇到突发状况,至少要保证这里的人可以稳定生活2∽3年。”

紧接着他继续提议道:“张总,医院这个设施如果一开始没有准备,遇到突发状况可能会很难运行,我的想法是搞一个疗养院,咱们公司北方的员工每年可以过来这里疗养一个星期,就当放假了,顺便可以维持一下这里的医疗能力。”

“建议不错,对于高坑煤矿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可以修复之后,改为博物馆和图书馆,就当发展旅游。”张信诚也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张总高见远识。”助理拍马屁起来。

“少拍马屁。”张信诚摇摇头。

姜耀华又问道:“张总,那咱们这的微生物发电站要建设吗?”

“要,而且要建一个山地黄牛养殖场和山羊养殖场,这地方周围都是山地,以后改种油茶之后,林下可以种植苜蓿和牧草,毕竟是上万亩土地,搞一个养殖场问题不大,刚好可以用这些牛粪羊粪发电产气。”

“好。”

虽然有官方补贴,但张信诚并没有坐吃山空的想法,毕竟补贴这东西是会出现变化的。

这种基地最好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产出一些收益,才可以长期维持下去。

无论是养殖牛羊,还是养殖蜜蜂,或者是种植油茶,以及搞种苗保护基地,这些东西弄得好,都是一个个小产业。

另外疗养和旅游也是可以发展的小产业。

同时当地还有不少高坑煤矿的老矿工留下来,这些老矿工的退休金不少,可以发展一下老人经济。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行人不知不觉来到了矿井入口附近。

看着被铁链锁起来的大门,透过铁门间隙,可以看到斜着向下的矿井和锈迹斑斑的铁轨。

“这个井内部的情况如何?”

姜耀华小声回道:“一月份做了一次重新勘探,主要矿道还没有倒塌,但是底部积水上涨了很多。”

“要做好雨季储水工作,高坑镇周边都是山区,没有大型河流和湖泊,要搞好农业灌溉,肯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姜耀华先是一愣,随即眉头一皱:“张总,这个煤矿矿井可不能作为地下水库,这会导致地下矿井的结构出现变化,而且下面还有很多残留的煤矿和煤矸石,会污染水体的,根本不能作为灌溉和生活用水。”

“结构可以加强,你安排人员考察一下,加强矿井的结构,至于水体污染的问题,公司会解决。”

张信诚对于江淼夫妻俩的技术研发能力太清楚了,这种处理水体污染的事情,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好吧!”姜耀华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其实这也是技术实验的一部分。

毕竟如果真的爆发末日危机,地表水可不可以喝,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此一来,地下水就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高坑煤矿累计开采了5000万吨左右,哪怕是使用煤矸石和其他岩石进行回填了一部分,也至少还有4000万立方米的地下空间。

这些地下矿井改造之后,完全可以作为地下水库使用。

4000万立方米水,加上水循环系统,至少可以满足1万人生存十几年。

虽然这只是技术验证和技术储备,但是有备无患,总比临时抱佛脚要好。

每年可以借助暴雨季节,将镇里面的雨水通过渠道收集起来,然后集中灌入矿井之中储备。

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从矿井抽起来,通过水体净化系统净化。

当天中午,张信诚吃午饭之后,就完成了考察工作,便低调地带着人离开高坑基地,悄无声息前往赣北的新建农场进行视察。

赣北地区新建农场,主要种植番茄、人参果,这些产品专门供应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城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