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试验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一十七章 试验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哪怕是临近过年,海陆丰公司的管理层仍然全部在岗,反倒是普通员工开始分批放假了。

人事部刚刚从鹏城挖了一个电池企业的管理团队。

雷波和江淼见了面。

他随即站起来:“你好,江总,非常荣幸受邀。”

“坐吧!”江淼看起对方和其团队的资料:“雷先生,之前所在的公司也是业内的领头羊之一,为什么不继续留在那边?”

“也没有什么,就是觉得理念不合。”雷波没有详细解释。

“理念不合?雷先生应该知道我们公司的条件吧?我们的条件可比不上那家龙头企业。”

“江总说笑了,其实我收入也没有多少,比较好的年份,一年就五十万左右,这几年大概二十多万。”

雷波之前是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属于中层管理人员,他整个团队八个人都和质量管理相关的人员。

海陆丰公司给他的条件表面确实一般般,入职给c2待遇,即月薪1.05万;其他团队成员给c1待遇,即月薪8500块钱。

但是雷波等人在过来之前,显然是研究过海陆丰公司的内部待遇情况。

他们发现海陆丰公司的待遇之中,工资占比其实不算高,绩效、奖金、分红,加起来可以达到工资的1∽3倍,加上其他福利,整体待遇还是不错的。

如果干得好,年入百万也不是问题。

特别是海陆丰公司的晋升渠道是相对透明的,年限到了、贡献积累足够了,自然就会自动提升员工等级。

在上一家企业干了十几年的雷波,一直都是工厂的质量主管,在这个职位上待了近十年,还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加上年龄也四十多了,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也感到压力,这才有了跳槽的想法。

选来选去,雷波还是挑中了海陆丰公司。

其实他挑中海陆丰公司,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陆丰公司在漠南有3000万亩土地,又是搞农业的大企业,这种公司很难突然暴毙。

而在电池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雷波,非常清楚当前国内电池行业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一旦稍有不慎,整个企业都要破产,他这是在给自己提前找一个方便养老的地方。

特别是随着这几年电池行业开始从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电池,试图向全固态电池跨越的关键时期。

加上国内近十年来的电池行业,经过了十几年的野蛮生长,即将进入老电池更换的阶段,很多电池企业能不能度过这一关,还是一个未知数。

江淼看出雷波的想法,估计就是想来海陆丰公司混日子,不过没有关系,他这个人最不怕下属佛系,就怕下属心比天高。

反正他招聘电池事业部的经理,目的就是为了建厂和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由科技事业部研发和管理;销售工作交给销售部。

这种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心思简单一点,反而更加放心。

江淼放下简历:“我看了雷先生的履历,你有管理工厂的经验,你的团队也有相关工作经验,那就先试岗三个月吧!”

“没有问题。”

走马上任海陆丰电池事业部的雷波和其团队,加上其他几个海陆丰公司本来就一直在培训的储备干部,一共20人,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

不过他们运气比较好,新总部有一大堆空办公室,不像之前的部门那样,需要在南湖村挤自建房。

等他们办理好相关手续后,已经是年初一了。

雷波过年没有回家,而是将老婆孩子从鹏城接过来汕美。

对于接待员工家属一点,公司的人性化安排,还是让雷波等人非常满意的。

公司将总部对面的员工小区,其中两栋楼,改造成为可以临时入住的员工公寓楼,雷波和几个同事的家属就暂时住在员工小区过年。

整个员工小区目前入住了1300户左右,都是公司的员工和其家属。

年初一、年初二热闹了一下子。

年初三,雷波就带着几个同事前往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

来到公平镇生物燃料基地。

“好多奶牛…”透过车窗玻璃,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张望着。

公路两侧的山坡草地上,是成群结队的黑白奶牛,这些奶牛是出来活动和晒太阳。

过了奶牛养殖基地,隔壁就是生物燃料基地。

生物燃料事业部的负责人张海涛过年期间也在这边值班,他听到来访的雷波一行人过来,便出来迎接。

“雷经理,你们过来看实验车间是吧?”

雷波前几天已经看过相关的内部资料,也对于凝胶电池的数据感到非常震惊,连年都不过了,直接带着人过来核查数据:“是呀!电池事业部刚刚成立,我就来了解一下子咱们公司的电池技术。”

“雷经理要去实验车间先,还是去办公室?”

“去车间吧!”

来到临时实验车间。里面被分为两个区域。

一个严密隔绝外部的菌体培育室,一个是电池加工车间。

菌体培育室雷波就没有进去了,而是先看电池加工车间的情况。

这个电池生产车间给雷波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条件非常简陋,八个工人也没有做严格防护。

雷波心里面已经在想,等正式建立工厂之后,绝对不能如此马虎了事,他看着一大块刚刚经过灭活、消毒、脱水的灰色正方体:“这就是电池的主体成分吗?”

张海涛拍了拍宛如海绵的灰色正方体:“这就是蓄电海绵,是发电菌繁殖过程中形成的蜂窝状态结构,其形态和海绵很像,因此我们都叫这东西蓄电海绵。”

“一般如何处理?”

“非常简单,先灭活消毒,然后甩干水分,再进行三次深度干燥,将其游离水分含量降低到0.1%以下,接下来就可以使用了。”

看到工人直接使用线切割器,将蓄电海绵切割成为一个个长方体后,直接塞入氮化铝陶瓷内胆之中,然后将一排提前做绝缘隔热层的led灯光,插入长方体蓄电海绵之中。

紧接着将带有正负极、加热管的玻璃钢盖子,加上绝缘密封垫后,安装在内胆上面。

再套上一个玻璃钢网格外壳,则是为了加强整体强度,也是为了避免电池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

送入下一个工位,工人将提前调制好的大豆油电池液注入蓄电海绵之中,直到称重器显示重量达线,才停下来。

“这就好了?”

“是的,不过这只是实验性产品,真正大规模生产,肯定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同时做出厂质检。”

雷波看着眼前这些电池,真的很难想象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竟然可以生产出如此高性能的电池。

不过他跟着这些电池,进入了隔壁的临时检测车间之后,在这里看了十几个小时,雷波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大的机遇了。

这些电池的测试结果非常好,充电五小时,放电同样是五小时。

一立方米的内胆,五个小时用90千瓦的功率充电450千瓦时,放电五个小时则释放出409.5千瓦时电量。

仿照比亚迪k7电池箱结构的电池,将重量837公斤的电池,装入了k7公交车的电池箱之中。

由于k7的电机极限功率为180千瓦,额定功率为150千瓦,因此海绵电池被分为两组,通过并联的方式,将其极限功率提升到180千瓦。

而且其电池管理系统,也被工作人员更换成新的系统,就是为了适应新电池。

从公交公司开过来的十几辆k7,已经被拆掉了原装电池,幸好这些k7都是老型号,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系统限制之类。

被调过来帮忙测试新电池的老刘和林火林,此时正开着公交车,行驶在海丰县公路上。

雷波也带着几个同事在公交车上。

他座位旁边还安装了临时的一个自动售货机,自动售货机里面是卖水、饮料、冰淇淋、雪糕、甜筒之类的东西。

开着开着,刚好看到在路边有人在公交亭等车,老刘便停下来,张开大嗓门喊道:“有没有要去城区的,12块钱。”

“我。”

“这不是19路吗?也去城区?”

“可能改了吧?”

几个乘客一头雾水,不过倒是没有说什么,直接上车,通过微信付款给了车钱。

一个提着红袋子的年轻人,刚坐下来,他刚好坐在雷波对面,一眼就看到那台自动售货机。

“这公交车还卖水?”

刚好感到有些口渴的年轻人,选了一瓶矿泉水,价格倒是和便利店一样。

雷波笑着问道:“小伙子,你觉得这个自动售货机如何?”

“呃?这个自动售货机还不错,阿叔是公交公司的?”

“是的,公司在搞创新,大过年就来测试了。”雷波点了点头。

“创意不错。”

其实雷波之前就问过老刘等人,这一次改造过程中,不仅仅有这种普遍的饮料自动售货机,还有专门定制的游客型、学生型。

游客型公交车除了卖饮料,还卖本地和海陆丰公司的特产。

学生型公交车同样有饮料自动售货机,还有专门的学生营养快餐出售。

显然江淼非常清楚,单凭公交车那一点车费,哪怕是就载客量提升一倍,都无济于事,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车上的空间资源,比如卖东西,就是一个方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