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1: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红草镇探路之后。

张大山又打电话询问几个在海陆丰公司工作的族人,在对方的指点下,他们一行人又来到了马宫镇的南湖村。

农业种植事业部的办公区域内。

找到了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工作的农技办公室,张大山向农技办公室说明来意。

农技办公室负责人朱孝杰听完后,笑着说道:“老哥是想带石洲村合作社使用三季方案?又担心技术和土地承受能力?”

“是的!我们以前没有这样种过,担心农田会承受不了。”张大山点了点头。

朱孝杰一边站起来,一边说道:“不用担心,你们只要按照我们的技术指导,不仅仅农田不会贫瘠,还会变得越来越肥沃。”

他打开后面的铁柜子,从中拿出一份详细的岭南地区三季种植方案。

然后他向众人仔细解答了各种问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解答,张大山等人终于弄明白了情况,也放下悬着的心。

他们决定将那300亩大豆田,改造成为三季田,毕竟这些大豆田的地势比较高,以前作为水稻田的用水比较困难,又属于基本农田,不能随便改为菜地果园。

现在改为三季田,一年可以收一季大豆、一季青储玉米大豆、一季小麦大豆和干草,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每亩每年可以营收6000块钱,毛利为4000块钱左右。

虽然还是不太赚钱。

但至少比单纯种植水稻赚钱多了。

就算未来大豆、粮食作物价格下降,只要价格不腰斩,那每亩每年仍然有2000元左右的利润。

而且这种三季种植方案还有大好处,那就是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如果每三年进行轮耕,将粮田改为菜地,将菜地改为粮田,将可以长期维持土壤的肥力平衡,从而减少肥料的使用。

张大山一行人准备回去开会,和社员讨论推行三季方案。

等他们在马宫镇吃了午餐,再回到石洲村的时候,他们石洲农业合作社下属的300亩大豆已经被割完了,一共收了391860元的海陆丰商票。

下午,外面烈日炎炎。

高温加上高湿,让人的体感非常不好。

石洲村农业合作社的小办公楼内。

张大山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

听完他的想法,众人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其中一个比较刺头的年轻人,第一个站起来:“社长,咱们村就一千多亩田,还不如改为稻基鱼塘,现在埃及鱼更加赚钱。”

“放屁!北陇那片地比最近的河面高了一米多,怎么改?要不你出钱请挖机?”另一个老头敲了敲烟杆。

“呃…”那刺头年轻人一听到出钱,一下子就哑口无言了。

老黄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社长的方案还是不够,我认为三季田太少了。”

“还少?”

“你该不会想动菜地吧?”

老黄毫不客气:“不动菜地,怎么动稻田?”

“老黄,你是什么想法?”

“咱们村人口大概1600人,全村耕地1500亩,1000亩是基本农田,400亩菜地,100亩鱼塘,我说得没有错吧?”

张大山脸上非常平静:“老黄,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别藏着掖着。”

“基本农田动不得,但不代表不能更换。”老黄的小眼睛滴溜转。

“更换?”

张凡反应过来:“老黄你是说,将300亩菜地变成基本农田,再从基本农田之中的稻田,拿出300亩作为鱼塘?”

老黄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反正上面只要保证我们有1000亩基本农田,至于这些基本农田是不是种植水稻,根本不重要。”

其他人此时也恍然大悟。

比起种菜,他们确实更加喜欢养鱼,毕竟种菜的利润不高,而且种菜太费人了。

他们村里面的在册人口是1600人,然而实际上,村里的常住人口只剩下700~800人左右,还都是中老年为主。

种菜的高强度劳动,很多都是没有办法使用机械化设备取代的,比如除草、移植、浇水、打药、采收、出售都是人力支出。

每天起早贪黑的干。

收入却不见得多好。

养鱼的劳动强度比较低,每天还有大把空闲时间来管理农田。

在没有太多年轻劳动力的情况下,石洲农业合作社要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模式,尽可能减少一些没有机械化的种菜品类。

老黄提出的耕地置换,就是为了打破以前水稻田只能种植水稻,不能种植经济作物的事情。

要知道,他们梅陇镇的莲藕种植产业也不错,可惜他们石洲的农田中,水田占比比较低,又基本都是红线内的基本农田,没有办法种植经济作物。

“我同意。”

“我也同意。”

“可以,改为鱼塘的稻田,可以种植莲藕,同时养殖埃及鱼,每户都可以收到上万块钱。”

“是呀!我看这思路不错。”

看到众人都同意了,张大山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得意:“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就安排一下。”

来到一面黑板前,这是废弃小学留下来的设施之一,张大山快速用粉笔画了下石洲村的轮廓图,又在上面细划出旱地、水田、鱼塘、河流、村道和居民区。

“靠近南洼地的水稻田全部改为莲藕鱼塘,加上本来就在这附近的鱼塘,一共是400亩,挖出来的泥土,全部填在附近的水稻田上,将这些水稻田改为三季田,一共是1000亩;菜地100亩。”

“老叔,不留菜地吗?”一个张氏的中年人有些不解。

“你小子怎么这么笨?”张大山解释起来:“我们的基本农田以前是怎么利用的?冬季我们种蔬菜呀!”

“也是…”那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眉毛。

张大山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安排方案,包括:

春大豆—夏大豆 (青椒、番茄、茄子、辣椒)—冬大豆 冬小麦。

春大豆—夏大豆 夏玉米—冬大豆 (青椒、番茄、茄子、辣椒)。

而那100亩菜地则作为育苗地、自用菜地。

也就是说,以后石洲村不种水稻了。

毕竟大豆、玉米、小麦也是粮食作物,每年只要维持1000亩的粮食种植规模,那就不会触线。

紧接着张大山看向众人说道:“为了发展经济,我还有另一个方案,那就是购买一批喷淋水管,减少大家以后浇水的难题,包括挖掘鱼塘的钱,这些钱都从今年卖大豆的钱出,要赚钱这些投入是必须的,大家不分红一年,给社里购置设备,以后也是方便大家。”

虽然有些人心疼分红,可面对大势所趋的局面,他们也只能随大流。

穷则思变的石洲村农业合作社,迈出了农业结构改革的第一步。

而同样在梅陇镇的新城渔村。

此时也在收割着水稻。

由于今年的水稻受到旱情影响,收割时间比往年晚了十几天。

收割了水稻之后的农田,迅速被跟在后面的拖拉机犁开,翻过来的泥土将水稻根茬和粉碎的水稻秸秆掩埋在土里,深度达到了近15公分。

这些水稻田就通过自然沤肥的方式,发酵半个月左右,到九月初就会种植仙豆大豆,年底可以收割大豆,明年1∽4月份则可以放水养殖埃及塘虱。

眼前这些水稻田已经经过了改造,不仅仅整齐划一,而且周围都是一条条堤坝,形成了一个个大型鱼塘。

当然,考虑到合理安排每一个月的产量,这些稻基鱼塘的种植周期都是分片错开一定的时间。为了避免耽误农时,海陆丰公司的农业种植事业部农技办公室,专门派了一个农技小组在当地进行技术指导。

这并不是简单的指导,而是要根据季节,合理挑选比较适合的水稻品种,要知道有一些水稻品种是不适应冬天生长的,有些的生长周期又偏长质量,都需要考虑到。

去年投入使用的新城渔村饲料厂,吃下了当地每个月生产1.4万吨的埃及塘虱供应量。

这些埃及塘虱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直接作为鱼粉鱼油的原材料,然后进一步深加工成为饲料,或者精炼鱼油。

一部分则拉回马宫镇的埃及鱼养殖基地,通过调养去除土腥味,然后做成鱼肉制品,或者直接出售**埃及塘虱。

整个产业链还没有达到极致,但已经开始改变梅陇镇的经济结构。

近半年内,梅陇镇新开了15家大大小小的鱼肉制品加工厂。

这些鱼肉制品加工厂,并不使用鱼塘里的普通埃及塘虱作为原材料,而是直接向海陆丰公司或者国泰食品厂采购埃及塘虱鱼糜,然后使用鱼糜加工成为各种各样的鱼肉制品。

比如鱼肉肉松、鱼饼、猫粮狗粮、鱼肉香肠、鱼丸鱼蛋、鱼皮饺等。

当然,考虑到行业影响的问题。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为了避免小作坊败坏汕美鱼肉制品的名声,海陆丰公司、国泰食品厂已经联合起来,成立了汕美鱼肉制品协会,专门管控和监督那些加入协会的小企业。

至于不加入协会的工厂,那海陆丰公司和国泰食品厂会直接拒绝供应鱼糜。

而这些加入协会的小工厂,也不是万事大吉了,海陆丰公司会随机抽查他们的产品,如果不合格,会警告该企业整改。

不整改的企业,会被踢出合作名单。

则是避免劣币逐良币的必要手段。

不然那些小厂分分钟会干翻整个行业,海陆丰公司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埃及塘虱鱼肉制品市场,会被带着走向崩溃。

而海丰县的食安局对海陆丰公司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因为他们也害怕。

要知道现在梅陇镇的埃及塘虱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上万亩,还有好多通过稻基鱼塘、莲藕鱼塘养殖的,涉及几万人的生计。

加上海陆丰公司要求严控,食安局自然会加大监控力度,避免小厂将整个产业给拉下水。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地虽然增加了15家鱼肉制品的小厂,但在海陆丰公司、食安局的双重压制下,这些小厂只能乖乖按规矩来。

其实那些小厂老板也知道严重性。

毕竟他们很多都是本地人。

要是因为自己的工厂,影响到埃及塘虱的养殖产业,那些养殖户估计杀人的心都会冒出来,特别是那些动辄几十亩养殖规模的大户,肯定会发动村民去找事情。

这其中涉及的利益太大了。

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可以摆平的事情,而是几十个亿的事情。

那些小厂的老板不仅仅常驻工厂,还会付费对于产品进行检测,好在江淼没有打算在产品检测上赚他们的钱,一般的检测项目,都是在检测综合成本上溢价10%左右收费。

其实10%的溢价,对于检测行业而言,基本就等同于不赚钱。

海陆丰公司是不想增加这些小厂的运行成本,毕竟已经在鱼糜上,赚了这些小厂一大笔钱,而这些鱼肉制品小厂的利润并不高。

其中经营得最好的企业,是一家做宠物饲料的企业,每个月差不多有两三百万毛利。

饲料事业部的负责人方易,这大半年都在梅陇镇这边办公,刚刚处理好工厂的鱼油软胶囊生产线问题,他刚坐下来,就发现汕美市鱼肉制品协会那边,发了几份会员申请书过来。

他看了一会,眉头紧皱起来,随即打电话,让汕美鱼肉制品协会的秘书长林大东过来一趟。

半个小时后。

林大东急匆匆敲门进来。

“经理。”

“大东,这三家企业的申请加入协会,他们的工厂呢?”

“还没有建,不过他们保证不会违反协会的规定。”林大东赶紧解释起来。

然而方易并没有同意:“不行,规矩就是规矩,让他们建好厂,做好相关准备和手续,不然谁知道他们是真投资,还是卖壳的?”

两个月前他就被坑了一把,有一个小厂偷偷将协会的会员资格出售给一家外地的鱼肉制品企业,导致海陆丰公司无法监控到该企业的加工情况。

迫不得已,海陆丰公司只能开掉这个会员,然后停掉给那家公司的鱼糜供应。

显然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准备玩卖壳的鬼把戏。

而方易可不怕这帮家伙:“大东,如果有人暗示你什么,直接让他来找我,或者直接去找老板,只要老板同意了,那我马上给他们批。”

“…”林大东冷汗直冒。

过来几秒,林大东才讪笑着点了点头:“好的,我这就让他们先建厂。”

“嗯,你下去吧!”

看着林大东离开的背影,方易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然后直接打了一个电话给监察部负责人,让他们调查一下林大东。

然后又给江淼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对面的江淼,听完了方易的汇报,不由的冷笑起来。

“有点意思,小聪明太多,有时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你那边一切照常,这件事就交给我。”

“好的,老板。”

江淼挂了电话,直接打了几个电话。

而方易也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毕竟在汕美本地,可以威胁到海陆丰公司的人,基本是不存在的。

这种倒卖资质的事情,大概率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小角色,在暗中谋划。

毕竟类似于之前江淼接触过的李建明等人,他们可知道江淼此时的能量,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反倒是那些小鬼,因为无知无畏,才敢摸海陆丰公司的虎须。

方易又拿起研发文件,那是关于发展宠物饲料的提议,因为市场调研部发现国内的高级宠物狗粮利润非常大。

而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城市养猫养狗的群体增加,宠物饲料的市场规模逐年在提升,因此市场调研部建议饲料事业部要重视起这个产业。

看完这份报告,方易又想起梅陇镇里的那家宠物饲料企业,他们只是靠卖廉价的宠物饲料,就每个月就有两三百万的毛利润,这个产业确实大有可为。

不过方易可没有想生产低端宠物饲料,这种辛苦钱,还是交给那些小厂去做好了。

他看着那些进口品牌的宠物饲料,比如abcd的子公司,就在这方面有布局,其中adm和路易达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狗粮为例子:素力高阿美丽卡原装进口宠物增肌高蛋白全价犬粮:每公斤58.6元。

卡比四种肉进口狗粮泰迪通用全犬粮:每公斤22.79元。

爱肯拿海洋盛宴犬粮:每公斤65.87元。

或许这样看不直观。

如果转变为吨,再对比一下普通的猪饲料,就知道两者的天壤之别。

全价猪饲料目前是每吨3300块钱左右,而这些进口狗粮中,最便宜的一家,也是每吨2.2万元;最高的一家,达到了每吨6.5万元。

根据市场调研部的分析报告,目前国内每年费在进口宠物食品上的金额为35亿元。

方易一边查看市场调研部的报告和其他资料,一边写报告。

他的想法是先成立一个宠物食品实验室,用于研发高端宠物食品,再推出一些宠物食品。

至于江淼那边,他不会反对这件事,但也不会出手去研发宠物食品,因为区区宠物食品,没有资格让他亲自出手的必要,他现在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科研项目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