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在月球上搞土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二号厂房中,徐川一边听着这名科研人员的介绍,一边打量着面前的大型轨道质量投射器。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内投资超过五千亿到几个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的项目上都是一件压力巨大的事情。

即便是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拥有着无限的能源的华国。

毕竟他们掌握这项技术也才五六年的时间而已,还不足以将这项技术带来的福利全面转变成工业生产力和社会优势。

不过幸运的是,率先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是他们。

而华国的体制也决定一旦他们开启这种堪称世纪工程的庞大项目,几乎不会出现朝令夕改的变故。

像那些在西方国家中下一任总统将上一任总统的政策全面推翻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在国内出现。

而对于星际空间开发这种前期投入巨大,且几乎看不到回报的项目,也就他们最适合了。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星际空间这种前期投入巨大的项目,谋求的也从来都不是短时间内的利益。

他们现在所投入的每一份资金,都将在未来转变成促使华国从地球文明走向太空文明的底蕴。

甚至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为他们带来收益。

就比如目前的这台由下蜀航天基地联合两大航天集团以及华科院东山泉城电磁橇项目等科研机构与单位共同完成研发的设备。

按照设计指标,在月球的真空环境中,它能够在两分钟内,将50吨的质量的设备或矿物加速到至少2.5千米\/秒。

而2.5千米\/秒足够在无后续动力的的情况下脱离月球的引力,成为环绕月球转动的卫星了。

等待它在月面上部署完成,那么他们就能够以最小的运输费用将从月球上开采的矿石或精炼后材料运送回地球。

当然,将矿石和材料运送回地球这并不是多么赚钱的事。

这一套大型轨道质量投射器的真正用途其实是向火星输送物质,以及为月球的大规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备条件。

是的。

在徐川的计划中,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的主要作用便是支撑后续的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

因为相对比从地球上直接运输各种物资到火星上来说,借助月球的超低重力以及中转站的性能,他们能够在火星改造的过程中节省大量的资金。

尤其是改造火星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大量框架性结构材料,如钢铁合金、钛合金等等,这些如果从地球上运输的话,需要大量的航天运力作为支撑。

下蜀航天基地目前的发展的确很快,甚至放到航天领域中可以称得上夸张了。

其具备的航天运力,其他国家加起来再乘以十,甚至乘一百倍都追不上。

但在面对一颗类型行星的改造这种庞大至极的工程时,这点航天运力依旧还远远不足。

所以徐川需要一边继续制造航天飞机的同时,一边想办法通过其他的手段节省航天运力。

至于为月球的大规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备条件,则是因为月球上的生活垃圾!

.....

遥远在距离地球近四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

“这里可真荒凉啊。”

穿着月面宇航服,一片灰茫茫的月壤上,透过头盔看着月面的一名叫邓意蕴的年轻男子感慨说道。

虽然说他并不是第一次来月球了,但每一次在离开月华台基地后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慨。

他是南大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受下蜀航天基地本身就建在金陵,以及徐川的影响,金陵这边的大学也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航天、天文、物理、材料等专业的人才都比其他省份的人才更具有应聘优势。

毕竟就算是如今华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迅猛无比,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有航天飞机从地球起飞前往月球或者是从月球返回地球。

但这种前往月球工作和搞科研的机会,也不是每个科研狗都能争取到的。

毕竟全国那么多大学,光是航天专业每年毕业的恐怕就超过了四位数。

前往月球刷履历的工作,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都可以说是非常吃香了。

而他这一次入选,则是上来开挖掘机推土机的。

咳,开挖掘机推土机算是玩笑,他这次上来是因为月球这边最近新动了一个修路的工程项目。

需要土木工程的人上来勘测、设计、建造等等。

不过话又说回来,开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这种设备,其实也是他的工作。

如果说在β乎上开一个在月球上搞土木工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毕竟他现在干的就是这事,而且还是土木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修路’!

“别感慨了,开始干活了。”

在他的身旁,另一名中年男子耸了耸肩,一边从月球车上下来,朝着不远处的一台看起来很像推土机的大型工程车辆走去。

他是月华台科研基地工程队的队长之一,名字叫做刘毅。

月华台科研基地的一期工程,便是他带队完成的。

而这一次他们的两个人的任务,便是修建一条从储蓄垃圾的陨石坑外沿出发前往另一个听说叫月面质量投射器工程区域的道路。

两者之间的距离大概在五十公里左右,后者依靠着一座叫做‘张钰哲陨石坑’的陨石撞击坑而修建。

如果是在地球上,修建一条五十公里的水泥道路,大概需要十来天左右的时间。

不过在月球上,这个时间恐怕要拉长到四到五个月左右。

不过好在在月球上修路不需要像地球上那么麻烦,甚至他们连水泥都不需要铺设。

唯一要做的,就是两人互相配合用推土机将规划出来的道路上的那些松软的泥土、碎石推到道路的旁边,然后再将道路压实就行。

如果在道路中遇到了推土机无法解决的崎岖不平的小山坡,就用炸药给炸开。而如果是凹陷的坑洼,就在附近取材找碎石填充起来。

这种道路就像是上个世纪的那种土泥巴路一样,最终的要求不高,能够尽量做到道路平整,能承担一定的压重就足够了。

反正月球上也没有雨水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泥巴路下雨后就泥泞不堪,无法通行。

“话说将这些垃圾粪便直接扔在这里不行么,还专门修条路将这些东西送回地球干啥。”

熟练的开着压路机,邓意蕴跟在领班刘毅的背后,一边反复的将路面碾压紧实,一边在通讯频道中闲聊着。

对于在月球上工作,尤其是干修路这种枯燥无畏事情的他们来说,聊天打屁几乎可以说是工作过程中唯一可以缓解情绪的娱乐方式了。

除非是在基地里,否则就是想偷懒想玩手机也玩不了。

道路前头,开着推土机拓展道路的刘毅耸了耸肩,道:“不运回去,难不成就这样丢在这里让它一直发臭吗?”

从22年正式启动月华台科研基地的建造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了。

四年的时间,常住在月球上的人口几乎是以指数级在增长。

第一年可能还只有个位数,但第二年就到了两位数,第三年三位数,如今月球上的常驻人口更是突破了一千。

如果是算上非常驻人口,比如各国的科研人员,以及一些项目如月面生物圈基地、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等工程的施工人员,月球上活动的人口数量直接突破了一千五百人。

不过月球上活动的人口数量,目前来说并不是没有极限的。

按照月华台科研基地中生态系统专家的评估,以华国目前的航天运力,将月球上活动的人口数量保持在两千以下是最合适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倒不完全是人们想象中的维持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成本太高,而是实在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原因很简单,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人员活动会带来的基础问题。

超过四位数的月面常住人口,对于地月航天的运力载荷可谓要求极大。

除去每一次前往月球执行各种任务的航天飞机会携带部分衣食住行方面的基础物资外,每周都有两架航天飞机从地球上启航,携带着大量的瓜果蔬菜,肉食米饭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前往月球。

而这还仅仅是物资的供应,还没有算月球基地产生的各种‘废物’运输的。

一千五百人的活动人口,就算是抛开科研活动,光是人员本身每天产生的排泄物,比如尿液、粪便,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理论上来说,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概在一公斤左右。

而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月华台科研基地几乎是没有办法完全处理的。

哪怕是人体的代谢物,每天都会堆积至少上千斤。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东西不是可以通过基地中的种植基地供种植物消化掉吗?

但事实是,月华台基地中的种植单元根本无法消化如此之多的代谢物,毕竟有限的植物也只能消耗有限的代谢垃圾。

如果一股脑的全堆给植物,结果只会‘烧死’植物。

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很清楚,畜禽与人类的粪便是不能够直接浇到种植的菜地或者田里的。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畜禽的排泄物里面存在非常多的细菌病毒一类的微生物。

另一方面是过量的‘肥料’会直接烧死植物的根茎。

所以即便月华台基地中的种植农作物能够消耗掉一部分排泄让其中的有机质重新进入循环,但也无法消耗掉所有的垃圾。

而且如此之多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目前要想通过航天飞机送回地球来处理也不太现实。

有限的航天飞机运力不应该浪费在这个上面。

所以目前月球那边的处理方式就是月华台基地的附近找了个地方专门用来暂时存储这些垃圾,等待后续有了更先进的解决方式后再来处理。

这种方法,其实和以前世界各国处理核废料类似。

在徐川完成了可以将核废料重新利用的技术前,各国的做法几乎是统一将其存储起来,安置在地下岩层或者是其他地方。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垃圾国家直接往大海里面丢。

而考虑到这些排泄物和生活垃圾可能会污染月球的是生态环境,里面的细菌可能会适应月面真空进而演化生存什么的,将这些生活垃圾运送到正在修建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那边,然后打回地球处理,算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了。

在火星细菌感染事件发生之前,还有人对这样大费周章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

毕竟月球上又没人,也没生命,垃圾什么的暂时先随便丢着不好么,未来再来处理就行。

但火星细菌感染事件发生后,各国的专业也对生命的顽强重新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月球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如果是厌氧菌,在有充足的营养物质面前也不是没机会生存下去。

安全起见,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率先走在太空开发道路上的大国,他们还是有必要处理好太空活动时造成的各种遗留问题的。

而且,处理好在太空和月球活动时造成的各种遗留问题,比如垃圾的处理,也是大规模移民的条件之一。

月球上目前活动的人数被相关领域的专家建议在两千人以下,不仅仅是因为衣食住行的物资运输压力。

也是因为活动人员过多会导致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

如果未来不想生活在垃圾里面的话,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或许等未来月球上的工业基地形成规模化后,建一座垃圾处理站是个很好的方式。

但现在还不行,他们没那么多的精力与航天载荷,也没那么多的各种分解处理资源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相对而言,直接打包送回地球反而更快捷一点。

当然,前提是那个正在修建快要完工的月面质量投射器真有那么给力,一次性可以将五十吨的物资直接打到太空上。

否则还不如先留在月球上等未来再来处理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