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规模开发月球的前奏~

在魔都这座国际化的超级城市中,隐藏着的形形色色的情报人员与被国外势力所诱惑的人员可谓是过江之鲫。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地下活动提供了便利。外国情报人员可轻易伪装成商人、顾问或教师等活动。

而魔都的金融中心地位也使它成为收集经济情报的重要地点,一些投资机构的分析报告中可能包含非正常渠道获取的数据。

曲兴勇的案例并不是个例。

尽管他是这次行动中抓到的较大的一条鱼,但比他更大的鱼仍然有。

为了这一次的行动,郭安的人几乎是倾巢出动,甚至还联系了各地的武警,以增加人手辅助。

就比如胶东。

作为北海舰队的所在地,胶东在东亚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而伪藏在这里的各国情报人员数量丝毫不比魔都这样国际城市少。

当然,相对比魔都海纳百川,几乎各国的人员都有,胶东这边的伪装人员主要以他们的领域为主。

沙俄、南韩、樱花国....

就在曲兴勇被戴上手铐关押带走的同时,胶东某个国企安置小区中,荷枪实弹的囯安人员与武警正将一个个头戴黑色头套的男女从小区中里面押了出来,送上了警车。

小区中,居住在这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不远处某个国企的家属,面对这种状况虽然有些摸不清鼻眼,但都很清楚要么是某个大佬出了事,要么则是某个团体作案了。

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居住在这个小区中的人来说,今天发生的事绝对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对于负责抓捕的囯安人员来说,如此大张旗鼓的动作,也有着警示这个小区中的其他人的意味。

毕竟这些人都是最容易接触到国家安全秘密的人员,也是各国情报人员盯梢和收买的重点。

光明正大在大部分人的面前将嫌疑犯带走,至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人都会记住这个教训。

而对于高层来说,这一次雷厉风行的行动,借助无极量子芯片对传统加密手段的克制,不说能够全面掌握所有的潜伏伪装人员,也能够掌握住百分之**十以上的国内情报人员。

虽然说短时间内他们不可能将所有人都连根拔起,总要留下一批人用于‘钓鱼’或者是的做其他的事情。

但这一次过后,恐怕其他国家对国内的情报机密获取的渠道将会降低到有史以来最低。

即便是未来依旧避免不了这类事件,但至少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中,这些潜伏着的情报机构的影响力将降低到几近没有影响的程度。

......

在有关部门的联合行动之下,多个潜伏在境内的情报机构以及相关的情报人员被连根拔起。

这无论是对境内还是境外来说都是一场狂风暴雨,就如同夏日的午后,天空中突然被乌云笼罩一般,迅猛而又快捷。

在国内迎来迎来一场大地震的时候,国外也因为无数情报人员的失联而鸡飞狗跳。

就比如远在太平洋对岸的弗吉尼亚州的中情局总部,当确认这场针对间牒与情报人员的行动真实发生后,几乎整个cIA的核心高层全都懵圈了。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情报机构之一,他们以擅长秘密行动为名,以严密防御和高科技着称,拥有着全球通讯网络、特工训练体系及多领域专家团队。

而作为一个情报机构,cIA在设立之初就考虑过其他国家的情报人员和雇佣人员被查到,泄密之类的可能。

从1947年成立至今,他们就早完善好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做好了足够应付所有危机的应急预案。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所有应急预案和相关的保密措施似乎全都失去了作用。

对岸那个国家这一次的行动迅猛无比,而且异常的精确,突然。

甚至因为这次的行动过于快速,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对方早就已经知晓他们安排过去的人员存在的信息一样。

只等待今天,然后一网打尽。

而基于这样的推测基础,cIA的核心高层愈发的头疼了起来。

如果对岸真的早就已经知道了他们安排过去的人员信息,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还是更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一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中,cIA总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与情报,还能相信吗?

毕竟如果对方早就知道了他们的存在,那么反情报手段最好用的方式之一便是借助他们的人输送过来提前伪装好的情报信息。

cIA总部的会议室中,一众核心高层脸上的表情都像是死了爹妈一样,难看至极。

不管太平洋对岸那个国家到底是如何知道他们的情报人员的,总之,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与行动,几乎完全清空他们在那个国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情报组织。

这是一场损失无比惨重的失败,甚至可以说远超1961年的古巴事件。

毕竟就算是那一次的失败差点导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但cIA的境外人员也从未如此损失惨重过。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次他们的境外人员损失数量,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然而让所有人都头大的是,即便是古巴的失败,他们也多多少少能够找到一些原因,从失败中分析出一些痕迹。

但这一次,他们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的线索。

对方的手段,就像是策反了cIA的局长和所有的局长,乃至负责对接的工作组长一样,将他们几十年部署下来的所有情报机构与相关的人员全都提前打包发给了对面一样。

这种事情,简直比米国总统是条狗都还要荒诞。

对于cIA这样的情报机构来说,这种找不到任何问题的事故,几乎是致命的。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总得有人为此而承担责任。

而且如此大的事故,恐怕除了当局的高层也没有其他人能够承担的起了。

而对于cIA的高层来说,掌握了众多国家机密与情报信息的他们,一旦接受调查,恐怕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这或许很符合那位再次上任的总统先生的利益。

毕竟早在他还没重新上任的时候,就已经喊出来要要大规模裁员,以降低政府支出的口号。

而对于一个现如今光是米国境内任职人数就超过了两万人的庞大组织,大规模的砍掉他们的人员和经费,无疑符合那位重新上任的总统的想法。

.....

就在太平洋对岸在东亚的情报系统几近陷入瘫痪的时候,另一边,金陵。

抽身从数学大统一这个宏伟的命题中走出来的徐川,将有关于莱夫谢茨标准猜想的研究扔给了佩雷尔曼后来到了下蜀航天基地中。

在装备了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与空天发动机的新型航天飞机面世后,这里已然成为了整个华国航天领域的心脏。

从第一架新型航天飞机星海号的面世,再到首次载人登月、月华台前哨科研站基地的建造、首次载人登火、二代航天飞机瀚海号、扶摇号等航天飞机的生产制造.....

如今整个华国,或者可以说整个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前往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带等地外星球的航天器,几乎都来自这里。

如果说仅仅是这样可能还远远无法形容这座占地面积庞大的基地的价值。

那么围绕着它而建设的航天产业,包括两大老牌航天集团,以及超过两位数的民营航天企业,使得这里从华国航天的心脏进一步成长为了遍布整个华国航天领域的血脉。

由这里而泵出的航天力量,输送到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国。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下蜀航天基地就已经进行了超过三位数,正在快速接近四位数的远距离航天活动。

这里的远距离是指离开地球轨道,前往月球、火星等遥远轨道星球的航天活动。

至于单纯的在地球轨道内的航天活动,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与行程。

对于如今的华国来说,载人登月乃至登火,甚至是前往金星轨道和小行星带都已经不再是什么值得骄傲需要航天员拼命的事情了。

从南大赶过来的徐川,在航天科工集团的一位副总裁以及华科院东山泉城电磁橇项目的总工程师的陪同下,站在了二号大型厂区的门口。

如果说一号工厂负责生产的是航天飞机与组装相关的零部件,比如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空天发动机、航天飞机的外壳等等。

那么二号大型厂区则负责的是各种地外工程需要的设备研发,各种太空开发需要的设备都是从这里提出具体要求,然后开发的。

比如月面南极的大型全自动化采矿机 自动化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装置,就是从这里运送到月球的。

尽管这些设备并不全是下蜀航天基地这边研发的,或者说大部分都不是,而是通过与航天集团、有色矿业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多家企业机构联合研发的。

大部分需要的零部件也都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这边只负责组装和进行性能测试实验。

但对于这样的一个厂区来说,说它是太空发展的大脑也不足为过。

.....

站在厂房前,徐川眺望着不远处的狭长轨道,那是华国正式大规模开发月球的前奏设备。

身旁,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从航天科工那边调过来的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年研究员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主动开口介绍道。

“这便是我们研发出来的大型轨道质量投射器,设计长度32公里,可通过月面轨道加速装置在两分钟内,将50吨的质量的设备或矿物加速到至少2.5千米\/秒。”

“理论上来说,它已经足够将月球表面上的货物直接投送到月球近地轨道上的中转空间站了。”

事实上,下蜀航天基地这里的大型轨道质量投射器只不过是动力与磁道系统。

早在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已经选好了地址的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项目就已经在动工了。

当然,那边的动工是指修建配套的转运工厂、支撑磁道系统的大型钢架、提供能源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等等。

毕竟早在项目成立初,相关的理论就已经完成了。

而且在国内国外也有相关类似的‘火箭橇’工程做基础数据支撑。

比如,早些年的‘月桂1号’实验型质量投射器通过超导线圈和核聚变供电,可将20-30吨货物加速至2.4公里\/秒110。

理论上来说,780米长的轨道即可将1吨货物加速至1.32公里\/秒,使其脱离月球引力成为卫星。

而这项技术之所以一直没有运用到月球上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以前的航天技术根本就没有足够支持月球开发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部分技术与经济成本限制。

比如能源。

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是通过电磁轨道或线圈加速载荷,利用超导材料降低能耗,在月面真空环境中无需克服大气阻力,从而将物质从月球表面直接‘打’上月轨。

但通过电磁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大量的能源。

理论上来说,支撑足够投射物资的质量投射器峰值功率可达数万兆瓦,这种级别的能源依赖依赖大型变电站或混合储能技术。

而以前在月面上活动,能源全靠太阳能发电板。

要支撑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那么则需要以平方公里为单位面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这也意味着单条质量投射器的建设成本预估达数百至上千亿元。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航天技术没突破前,单独主持如此庞大的月面工程几乎都是不切实际的。

但对于现在的华国来说,别说是一个千亿级的工程了。

光是在月球上,他们就砸进入了整整三个千亿级工程,月面生物圈工程、月球前哨科研基地、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项目。

尽管短时间内这些庞大的项目几乎看不到经济效应,但光是在航天领域的促进作用,就已经让华国在朝着地外文明蜕变了。

毕竟真要想移民月球或火星等地外星球的话,航天技术与太空开发技术是绕不开的。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