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第三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我准备邀请一些学者,共同来完成数论、代数几何与群论等数学分支的统一!

当徐川的话语传入众人的耳中时,办公室中一片寂静。

除了佩雷尔曼外,其他人都一脸惊诧的看了过来。

“数学大统一?!”

“你认真的吗?”

办公室中,沉重的呼吸声此伏彼起,终于,率先回过神来的陶哲轩忍不住打破了这份寂静,深吸了口气询问道。

徐川笑了笑,道:“当然。”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一圈,继续说道:“我初步研究过这个难题,如果是以我个人的看法,完成数学的统一,在数论、代数几何、群论这些分支中建立起不同领域的深层联系恐怕不是某一个学者能够单独做到的。”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我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闻言,陶哲轩有些好奇的问道:“那你现在都找了谁?”

徐川看向佩雷尔曼,笑着说道:“事实上我原本是准备在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一个个联系的。”

“至于目前,还只有佩雷尔曼同意加入了这项工程中。”

听到这话,陶哲轩轻咳了一声,眼神中带着一些期待,开口询问道:“那你的研究,还缺人吗?”

“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可以和说......”

徐川笑了笑,道:“当然!如果陶教授你愿意的话,我很高兴你加入到这个课题中来!”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落在其他几位数学界顶尖大牛的身上,开口询问道。

“你们的选择呢?”

办公室中,几名联袂而来的大牛陷入了选择纠结中。

一边是数学大统一这种跨时代的丰功伟绩,另一边则是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当然,更让他们难以做出抉择的是自己的年龄。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八十岁的学者,哪怕是最年轻的爱德华·威腾今年也已经75岁了。

尽管像他们这种搞学术理论的学者退休的年龄可能会比其他的科研人员要晚一点,很多七八十岁的数学家都还活跃在数学界。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的年龄已经到了无法高强度工作研究的地步了。

尽管内心很想参与进这项伟大的研究中,然而花白的头发和布满了皱纹的脸庞却让几人做出了共同的选择。

办公室中,深吸了口气做出了选择的德利涅看了看其他几人,对视了一眼后开口道。

“尽管你提出的计划的确很吸引人,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的时代了。”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已经老了,早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事实上,要不是之前被你所触动,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已经退休了,而不是直到两三年前才离开课堂.....”

“导师....”徐川轻喊了一声,有些意外。

德利涅的拒绝,的确是他没有想到的,毕竟前几年他还和威腾在共同研究强电统一理论来着。

德利涅摆了摆手,打断了徐川的话,笑着道:“无论是我还是朗兰兹,今年都已经八十多了,哪怕是威腾和费弗曼,也已经快八十了。”

“你要说让我们给外面的那些学生偶尔上两堂课或许还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数学大统一这种研究课题里面去。”

“我们的精力根本就无法支撑起来这种学术项目。”

“正如我刚刚所说的一样,现在和未来是你们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在上个世纪。”

笑了笑,德利涅继续说道:“当然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可以尽管和我们说。”

“或许我们已经没有了足够的精力再参与这种庞大的研究课题,但作为一群老家伙,说不定我们的经验能在你们迷茫的时候给上那么一点帮助。”

一旁,罗伯特·朗兰兹教授笑着开口道:“正如德利涅说的一样,我们已经老了,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相信作为新时代的学者,你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难题,带领数学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办公室中,一直窝在角落中没有说话的佩雷尔曼忍不住了开口道:“你们把我也算进年轻学者里面去了吗?”

站在他身旁,陶哲轩轻笑了一下,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年龄好像并没有大多少的样子。”

他是1975年出生的学者,今年51岁。

而佩雷尔曼是1966年出生的,今年60岁。

对于一名数学家来说,30-40岁属于青年天才型,菲尔兹奖的颁奖硬性条件就是四十岁以下。

而40-60岁的数学家属于中年突破型,这一阶段的数学家或许在精力与创造力上比不上青年学者,但他们的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却不是前者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比如张益唐在58岁时因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成名,65岁再次突破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

至于60岁以后的年龄段,则处于晚年持续贡献型状态。

比如现在仍然还算是活跃在数学界的皮埃尔·德利涅、依旧在普朗克数学研究所任职的法尔廷斯等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陶哲轩和佩雷尔曼相差还不到十岁,甚至勉强可以称得上同一个时代的学者。

但两人站到一起,光看外表的话,任谁来恐怕都无法相信两人是同辈学者,年龄相差仅仅不到十岁。

毕竟这两人的外貌年龄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今年51岁的陶哲轩看上去就像是四十岁出头的感觉,而佩雷尔曼,说他和爱德华·威腾同龄都有人信。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发型这东西实在太减龄了。

办公室中,几人闲聊着。

正在这时,一名助理敲了敲敞开的大门,轻声的汇报道。

“教授,还有一个小时,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就到时间了。”

徐川笑着点点头,看向办公室中的其他人,开口道:“各位,我们该过去了。”

......

与此同时,另一边。

举办第三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地点就北大楼斜对面新修建起来没几年的大礼堂内。

尽管距离开幕式还有一个小时,但这会大礼堂附近已经聚集了无数的学者。

这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穿着正装或聚在一起爽朗的交流着,或行走在这座古老的校园中,探索着那些遍布历史斑驳的建筑。

如果要说老校区最着名的建筑,那毫无疑问就是北大楼了。

这栋始建于1917年的钟楼,古朴与典雅并存,秀丽与端庄同在,那取自明代南京城的城砖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块砖上都打上府县及造砖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却仍能隐隐看出砖面上刻有文字。

而那西洋式钟楼的变体结构与十字形脊顶却又带着浓厚的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

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交融,仿佛让人穿越了时光,回到了一个世纪前。

尤其是今天聚集在这里的无数学者,更仿佛是民国时代那一抹国立大学巅峰时期的缩影。

在那个时代,无数的学者在这里为了新时代新中国而奋斗而读书。

而现在,就像是时代的轮回,同样有着无数的学者聚集在这里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站在北大楼前,看着那爬满了整个墙砖郁郁葱葱的爬山虎,从法国赶过来参加这场盛会的阿兰·孔涅教授轻声的感慨道。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了这里了。”

站在他的身旁,来自英国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笑了笑,道:“我这应该是....”算了一下,他补充道:“应该是第六次了。”

闻言,阿兰·孔涅教授扭过来头,笑着道:“看样子你来的次数远比我更多。”

怀尔斯笑了笑,道:“你知道的,那个人就在这里,而每一次他做出重大成果,几乎都会在这里举办报告会。”

阿兰·孔涅有些好奇的问道:“但值得你跑一趟的,恐怕应该不多吧。”

怀尔斯:“但对于那个人来说,几乎每年都有。就像今天,不仅仅是四年一度老朋友聚会的日子,更是黎曼猜想的报告会。”

阿兰·孔涅笑了笑,感慨着道:“每年都有.....他还真是个奇迹。”

听到这话,怀尔斯笑着开口:“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可能除了奇迹以外,很难再找到其他的词语来描述他了。”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来来往往的人潮上,继续说道:“毕竟我实在是很难想象,他到底是依靠着怎样的智慧做到现在这一切的。”

.....

另一边,大礼堂的后台。

南大的校领导和金陵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华国数学会的成员此刻正紧锣密鼓的做着召开大会前最后的准备。

虽然并不是第一次举办这种级别的盛会,即便是千禧年难题的证明报告会他们都已经承接了好几场了。

但国际数学家大会这种举世瞩目的盛会,却是他们第一次举办。

即便是算上华国过去几十年的时光,他们也才第二次作为旗手而已。

为了这一场盛会,他们已经准备了足足四年的时间,从2022年圣彼得堡那一声‘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举办的地点是‘金陵’!’开始,到现在南大数院已经成长为了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数学院系。

如今国际数学家大会如期召开,他们将站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代表华国数学界发出属于华国学者的声音!

......

上午九点,万众瞩目之下,第三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终于开始了。

即便这次举办大会的会场足够容纳下上万名学者,但因为到场的人实在太多,入场的学者们依旧是肩膀挨着肩膀,拥挤的过道几乎容不下落脚的地方。

不仅仅是那些慕名而来的国外学者,更有无数国内的数学家。

毕竟是在国内举办的盛会,如果说以往在其他国家举办的大会或许他们还受限于遥远的距离而无法参加。

那么这一次,几乎没有人会愿意错过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

与往届大会的流程一样,在国际数学家联盟秘书长发表了讲话之后,穿着一身定制华服的徐川脚步沉稳的走上了舞台。

在这一刻,偌大的礼堂中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

目光在明亮的会场中扫视了一圈,看着那些充满了兴奋、盼望、激动等各种情绪的与会者,徐川深吸了口气,压下激动的心跳和亢奋的血脉,脸上露出了一个标准的微笑,缓缓的开口了。

“欢迎各位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共同参加这场数学界以及人类文明的盛会。”

“数学,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语言,也是自然与真理的无声诗篇。它的使命正是用简洁的符号与逻辑,揭示宇宙最深层的规律。”

“从商周的《九章算术》到魏晋的割圆术,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吴文俊的机器证明,华国数学的智慧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与全球同行一道,探索数学的未知疆界,解答人类共同的科学命题.....”

“....最后,请允许我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国际数学联盟、大会组委会以及所有为本次会议付出努力的同仁致以衷心感谢!”

“让我们以数学之名,跨越山海,携手同行--因为在这里,没有国界的公式,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没有终点的探索,就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我宣布!第三十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正式开始!”

话音落下,台下猛烈的掌声如狂风暴雨般骤然响起,如雷动般的掌声几乎快要将报告厅的屋顶给掀飞。

台下无数参与大会的学者,激动的鼓着掌,尤其是那些跟随者导师前来‘见世面’开拓视野的华国学生们,更是将自己的手掌鼓舞的通红。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国际数学家大会,更是所有人为之自豪的时候!

......

ps:月底最后一天了,求个月票。

五一假期加更!依据月票来!每多一千月票多加一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