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灵异 > 如影随行 > 第一卷 第5章 他是凶手吗

如影随行 第一卷 第5章 他是凶手吗

作者:尹成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05 11:28: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方大学。

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熙来攘往的学生似乎对已经发生的凶杀案并没有更大的惊慌,只有掩隐在高大林木间的建筑,悲悯地看着眼前发生的罪恶。

第四个被谋杀的许丽住在校园A区506栋,领着老柴和皮德的校保卫部长介绍说:A区是学校的办公区,506栋是50年代专门为援华俄罗斯专家们修建的,虽然陈旧,却很讲究,深灰色的建筑,气派庄重,尽管日久失修,也还是掩饰不住其贵族的底色。

90年代,学校为了评优,想过要拆除它。经过几次讨论,考虑到它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以及所处地理和历史位置,学校又放弃了拆除,就打算修葺成小型的校史陈列馆。后来由于资金紧张和学生连续扩招,校舍不够,便经过简单维修,变成了生物系的女生宿舍楼,也是全校唯一一幢不在大学城的宿舍楼。

远看506栋,三层的灰色小楼,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四周被高大的白杨树环抱着,格外地幽静。进入大门,欧式的高举架屋顶使人感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威压,也平添了一丝阴冷之气。墙壁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到处是斑驳的痕迹,还有“文革”期间留下的标语。光滑的楼梯和结实的扶手仍然显示着它过去的与众不同,尤其是镀铜的扶手连接处,历经岁月的抚摸,散发着金子般诱人的光芒。

许丽住在三层靠近走廊尽头的房间,四个人一间的宿舍已经人去屋空,只有许丽的床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几乎全部为暖色的被褥、枕头、毛巾和窗帘,甚至几个大小布娃娃也都是淡粉色。

老柴站在窗前,透过隐约的白杨树,可见学校主楼的窗户。保卫部长站在老柴的背后说:很多学生都不愿住在这里,因为几十年前这幢楼里死过一个学生,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听来的,为此我们还专门增派了一个清洁工,担当晚上的门卫。

现在还有多少学生住在这里。老柴问。

基本没有了。一部分到校外租房住,你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不是万不得已,根本不稀得住宿舍,尤其是那些谈恋爱的。保卫部部长感叹着接着说,剩下的一部分在许丽出事后就搬到了大学城。

这是什么?原来没有。皮德看着一张书桌。

哦,是许丽的。考虑到一切为了破案,我们把她的书桌连同里面的东西,统统封存后搬到了这里。

你们想得很细。皮德说。

应该的。发生这样的事,再不破案,学校就完了。保卫部部长忧心忡忡地说。

里面的东西都没有动吧?皮德戴上手套。

没有。保卫部部长肯定地回答。

里面没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一个普通的牛仔包吸引了皮德。除了一件很前卫的紧身衣服外,皮德发现了一个黑色的日记本。皮德示意老柴,老柴打开一个无菌证据收集袋,把日记本装了进去。

从许丽宿舍出来后,他们又找了许丽的一些同学,所得的信息都没有什么更大的价值。甚至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许丽在前卫迪吧做领舞。

沙器教授是许丽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也是北方大学年轻教授里面的佼佼者。保卫部长在介绍沙器的时候,显得十分的敬佩,老柴和皮德便感到沙器一定有着过人的长处。

老柴和皮德第一眼看见沙器教授,就被沙器教授的温文儒雅所吸引。沙器教授30岁左右,高大俊朗,面庞白净,说话的声音很轻,语速也缓,但字字清晰。尤其是那双眼睛,看着就温暖,像一种安慰。

沙器教授的办公室很干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穿着普通,却十分得体大方,在某种程度上,沙器教授更像一个艺术家。尤其是沙器竟然如此年轻,不由得老柴和皮德更加刮目相看。

许丽是一个难得的好学生,我指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要知道,现在的时代,有许丽那样严谨自律健康向上的精神,实在难得。沙器教授把咖啡放在老柴和皮德面前的桌子上说。

谢谢。老柴一向很少说话,包括询问某些当事人,他往往是注意在倾听中寻找疑问。

您一定知道许丽在课外所从事的职业。皮德问。

我不觉得那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任何人在任何特定的时期或情况下,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沙器的话带有明显的书卷味道。当然,如果她不是被生活所逼迫,我相信她不会到那样一个危险的场所从事那样危险的工作。你们都是社会工作者,更清楚现在的社会。我们中国在急速转型以后,给她们这一代人预留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她们不得不立即投入到生活当中去,因为生活不会为某个人而止步。

您的思想一定会令你的学生们感到生活是公平的。皮德说。

我从来不和他们探讨这些问题。我今天之所以说,是因为我为许丽感到惋惜。她是个好学生。

皮德:您了解她吗?

沙器:也许有一点儿,毕竟我是她们的辅导员。

皮德:最近,她的情绪或精神是否有什么不一样?

沙器:没有,她是一个快活的女孩。

皮德:她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或特殊的异性朋友。

沙器:我从不过问她们的私生活,何况她们在这一点上也相互封闭。

皮德:谢谢您,也许我们还会麻烦您。

沙器:我很少和警察,特别是刑事警察打过交道,不过……你们给了我不一样的认识。

皮德:是的,警察在某些人的心里有疑问。

告别沙器教授,老柴很久才轻吐了口气说:沙器教授的城府很深,那么年轻的教授,本不该如此深不可测。皮德笑着说:不会吧,我觉得他很诚实,我倒担心他将来会变成一个迂腐的老学究,那可白瞎了。

他不会。老柴肯定地说。

皮德和老柴出校门时,看见带有《现场》字样的直播车进去。皮德回头看了一眼说:现在就算记者最牛逼了。

要不咋叫无冕之王呢!老柴感叹着。

{7}

中央大街。

高非明和苏汶看着儿子高小明在儿童广场坐穿梭机。高小明的头发被巨大的离心力抛向脑后,像一只棕毛倒立的狮子。看着过山车呼啸着旋转过去,又大头朝下掉落,苏汶不觉一阵晕眩,并不自觉地把头靠向了高非明。直到儿子从过山车上下来,悄悄地走到他们的身边,“嗷”了一声,才把他们惊醒。高非明佯装打人,苏汶却仿佛还在晕眩当中,望着高非明和高小明的嬉闹,无边的落寞突然袭上心头,结成大团大团的死结。

对于他们的婚姻,绝对是郎才女貌,无论在亲友间还是在各自的单位,他们都是公认的最完美的结合。在短暂的恋爱和结婚后没有孩子的那一段日子,她也确实深切地感受到某种隐秘的甜蜜,她一直认为那种甜蜜是隐秘的,是被人遗落或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偷来的,是用一会儿就要还给人家的。她像所有的幸福女人一样,独自守在灯光下,看着精心做好的一桌饭菜,耳朵灵敏地谛听着走廊里熟悉的脚步,甚至丈夫还在远远的街上,高非明还在车上边开车边打电话,以及高非明“砰”地关上车门和蹬蹬蹬上楼的声音,她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每天都要**着胶合而眠,枕着丈夫结实的胳膊,脸贴着丈夫光滑坚硬的胸膛,耳朵听着丈夫心脏有力地跳动,任凭丈夫有些粗粝的大手摩擦着自己柔软娇嫩的**,以及沉重的胳膊压在她的身上,沉重得她连喘息都非常吃力,可是,她就是觉得那样的幸福是如此实在和真切,就在她的手边、她的身边、她的眼前。只要她要,他就在。

可是,自从儿子出生后,丈夫就像一个影子,突然消失了,连个招呼也没打,连个婉转的告别也没有,他不仅消失了,甚至她都怀疑自己,她的生活里到底还有没有那样一个曾经令她魂不守舍,朝思暮想,连一秒钟也不想离开的男人。有时她不禁自问,或许那只是一个曾经有过的梦吧,在现实和现实交汇的地方。

此时,她每天忙碌的不再是高非明的饮食起居,而是另外一个叫高小明的小男人的吃喝拉撒。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扯着她内心里最薄脆的部分。她知道了什么是牵挂,什么是疼痛,什么是忘我,什么是全心全意。她再一次被一个从她身体里走出来的男人彻底地征服了,而他却对她毫不在意,甚至还经常地以各种无情的理由来折磨着她,总是大声地喊叫,自由地命令她:快来抱我。

高非明已经不再经常回来,即便回来,要么回来就直奔儿子,要么问她他的东西放在了哪里。她的存在已经不再吸引高非明的眼球。有一天早晨起来,看着一个男人离开后的空床和一个男人正在鼾睡的小床,苏汶突然厌倦了,厌倦婚姻、厌倦家庭、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甚至她和高非明那种机械的十几年毫无新意的性生活也令她难过。他们怎么能把性生活过成那样,像每隔几天就要洗个澡一样,根本不去享受洗澡的乐趣,而是把洗澡仅仅当成了不生虱子或不使皮肤瘙痒的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她相信他们谁也不愿意识到,夫妻间还必须有那样一道功课要做。

于是,她渴望某种改变,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一个哪怕是可怕的情节,危险的旅程,错误的方向,龌龊的对象,只要是新鲜的、刺激的、令人激动的、令人回味的,即使她会因此而丢掉更多赖以生活的部分和美好的记忆,而换来的也许是一生也无法抹去的痛苦和恶心的记忆,她也毫不足惜。

可是,在他们分居的两年来,她始终没有发现和找到她所期望的奇迹。她不得不对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如果一个35岁的成熟得可以诱发一场战争的女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爱她,哪怕只是对她进行一下小小的骚扰,那便已经不是可悲的问题了。

她很苦恼,也很绝望。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高非明的存在,她曾一度怀疑是高非明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身边的人,她因此也想和高非明好好谈一下。可是,每次话到嘴边,又突然感到毫无意义。为什么要谈?谈什么?向自己投降还是向高非明乞求?告诉高非明她要坏,要奇奇怪怪的男人来爱她?哪怕是在**中死亡,可是她从来没有和高非明以外的男人做过爱,即便是在她和高非明分居以来,也曾有很多的,甚至也有令她心猿意马的男人向她示爱,而她也并没有拒绝,甚至暧昧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她也曾一度沉浸在那种暧昧的幻想和美丽当中,然而,一旦哪个男人提出了以床的方式来加深他们的关系的时候,她会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咆哮着,冰冷地,决绝地拂袖而去,并在内心里以无比厌恶的腔调和她最陌生和最不相信的口气骂道:臭狗屎,他妈的臭狗屎!该死!

其实她已经不在乎高非明的看法和感受,对于她和高非明,她已经说不上爱还是不爱,也许仅仅是一种亲缘,可以很久不见,也可以互不关心。只要有儿子的出现,他们自然就亲密起来,像真正的一家人。

那个女人不错。苏汶迷离着眼睛,看着蹦蹦跳跳的儿子说。

哪个?高非明显然没明白苏汶的意思。

苏汶竟然轻轻地笑了,笑得极为妩媚。苏汶本身就属于那种妩媚型的女人,也更乐于在生活中扮演着小女人的角色。这在他们多年的夫妻生活里,苏汶一向如此,而她突然放弃小女人的角色,只是从儿子出生后才开始。当儿子第一次吮吸着她的**,那种与性无关,却令她内心一下子变得极为空虚,仿佛心被突然从身躯里被挖走,她已经游离了她的生命,她的生命中的某一部分突然死亡了。

你笑得很奇怪。高非明对苏汶的这种笑,在他们分居以后就十分熟悉,他还无法真正理解苏汶笑的最真实的含义。有时候高非明也感到很悲哀,一个专门研究心理的专家,竟然连妻子的笑的心理都没有研究明白。

是吗?苏汶歪着头。阳光正好照在苏汶的脸上,苏汶不得不眯起眼睛。苏汶的眼角有了浅浅的鱼尾纹,可那浅浅的鱼尾纹更增加了苏汶骨子里的妩媚。

我们要说什么,不应该这样……高非明拉了一下苏汶的胳膊。

不说了。苏汶的声音突然变得无比明亮,轻快得甚至像一个初中生。她跑向儿子,分享着儿子手里的玉米花,还转过身,一边倒着走路一边把玉米花递给高非明。

高非明摇摇头,没有接玉米花,却给了苏汶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可苏汶好像根本就没有看他的笑,只是和儿子一样,在洒满阳光的中央大街上,嬉笑着远去。

高非明把苏汶和儿子送回家的时候,已经中午。从苏汶的住处出来,刚到局门前,就看到已经退休几年的老队长胜山,在马路对面的树荫里招手。

高非明把车靠边,跳下车:老队长,您这是?

路过。胜山把手里的鱼竿和鱼兜一举,没钓着鱼,买了几条,请你吃鱼。

好啊,我还真是馋鱼了。

胜山的家就在市局对面的家属公寓。虽然退休时只是个副处级,可他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因此市局在分房的时候,按照局级待遇,给胜山分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公寓。资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胜山的业务水平在冰城市公安局,绝对前无古人。从肃修反特时的侦察员到成功侦破一系列大要案时的刑警队长,胜山的名头,在全国公安系统都有一定的名气。高非明在刚入警的时候,就在胜山的手底下干事。老头什么都好,就是较真儿,对业务要求严。他的说法是:我们那时候没文化,靠的是拼和磨。你们现在得依靠文化,用知识武装头脑。胜山那么说,其实他的理论水平还是很高的,在探索中学习,理论会更加扎实。

喝不喝点儿?胜山给自己倒了一盅药酒。

我可消受不起啊!下午还要研究案子。高非明边吃鱼边说。

顶不住了啊!胜山喝了一口酒。看着默默无语的高非明。他很喜欢高非明,在高非明第一天到他手底下工作,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寡言务实的年轻人。他说过,当一名好刑警,就要具备少说、多问、多听、多走、多思考的品质。

我早就想来请教您了,可是……高非明认真地看着胜山。

可是什么?要不是我找你,你才想不起我来,我可不喜欢说谎的人哦!

您总是明察秋毫,连说个谎都逃不过您的法眼。高非明放下筷子。

吃好了?胜山看着高非明。

饱了。这鱼要是您亲自钓的就更香了。

寒嗔我。胜山笑着,也撂了碗筷,拉高非明到书房。

我是无事不找你呀。胜山在书柜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我不知道是否把你引向歧途,可是我已经反复思考了很久,我相信你的辨别能力,但愿它与你的案子有关。

高非明打开文件夹,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是一具女性的尸体,照片非常模糊,尤其是脸,好像有很多的伤口,只剩下了轮廓,另有几张誊写的笔录。高非明疑惑地望着胜山:这是……

那是30年前的一桩谋杀案。死者名叫林玉,26岁,生前为北方大学进修学生。我们侦察了将近半年,可是,因为那时候正是大跃进刚刚开始,人们都忙着赶英超美,局里人力和物力又相对紧张,案子也就成了悬案,直到我退休后收拾东西,才发现了我当年留下来的这些东西。

她会和我们的案子有关系吗?高非明端详着照片中的那个死者,不知道那是一个如何漂亮的女人。

不知道,也许是我老了,有怀旧的情结,我一生破案无数,悬案也很多,可是,我还是记住了她。胜山用手拍着文件夹。但至少有一点,让我和你们要侦破的案子产生了联想。

什么?高非明急切地问。

死者也是穿着一件红色连衣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