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赤心巡天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岁月之远,自有后来

“洪君琰你血口喷人!”

身为明伦书院的院长,宋国在观河台的最高代表,慎希元虽然被燕春回惊得六神无主,却不可能在这时候还沉默。

燕春回替名辰燕寻,夺宋国气运,宋国虽有不察之责,却也是受害者。

但宋皇若是被定为平等国神侠,于大宋则是倾覆之祸!

他在台下跳起来,指着洪君琰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与人魔同流合污,天下所见,若非姜君果毅,何能惩其罪?今燕春回决道而死,你掉个头就要把自己甩得一干二净,将脏水泼到我国头上吗?你找错人了!冻昏了头的老东西!老子们不怕你!”

说不怕是假的,但姓洪的都要他毁家覆国了,还能如何!他慎希元死前指着黎皇骂一通,也算可以名垂青史,为国壮烈,是大宋名士了!

洪君琰就算是要撒泼骂街,那也是蹭着霸国天子们,不可能放下身段找慎希元。因而听如未闻,只是看着姜望,面不改色:“敢问姜真君,在燕春回飞剑决道前,今世有谁最不想看到他安安稳稳的超脱?”

他也不需要姜望配合,自答道:“已经站出来的,一个是姜真君你,一个是剧匮剧真君。”

“还有一个没有站出来,或者并不在在台前的……是平等国。”

他的旒珠轻轻摇颤,而声似寒川,令人惊醒:“这些人费尽心机,邀请不成就转胁迫,诱引于燕春回,不是为了看他跟台面上的诸位媾和,摇身一变,成为扫荡平等国的先锋的!”

慎希元还在那里跳脚大骂,历数洪君琰从道历初启之年,一直到今日的龌龊种种。

洪君琰全然当做配乐了,云淡风轻:“燕春回是何等样人?他或者不择手段,或者有时痴呆,但绝非蠢货。他知道什么碰不得。所以即便跟平等国有合作,也都浮于表面,不会真正合于道途。”

这既是替燕春回解释,也是替他自己。

他顿了顿,使听者充分理解,然后道:“朕不否认,燕春回找上门来,说他愿以超脱之飞剑,为人族荡孽海、平神霄时,朕没有反对。”

接着便话锋一转:“但宋皇显然才是他更信任的人,他把自己的魔胎,养在了宋国,而非雪原。他跟宋皇的合作是更深入的!”

他看向旁边的魏玄彻:“宋魏邻也!宋皇的才能魏皇应当知晓,他可不是酒囊饭袋吧?”

这个问题显然不会有别的答案。

赵弘意若是酒囊饭袋,那么曾经宋魏并驾齐驱那么多年……是怎么做到的呢?

魏玄彻语气平淡,显得很客观:“宋皇宽仁明睿,有宋一朝,居庙堂者无出其右。”

“就是这样一位宋皇!燕春回寄予厚望的宋皇。才重德昭之君,听说他号‘成德天子’,朕还知道有位‘怀德真人’。儒道两家不愧显学,在敕号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洪君琰似笑非笑地说到这里,陡然冷下来:“同样作为盟友,朕在台上为燕春回担风雪,与之合作更为紧密的宋皇,又在做什么?”

“让辰氏满门皆空,让孤零零一个辰巳午来到了观河台,将燕春回的危险,置于台上!迫使这一战不得不发生!”

“朕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故意!”

他看向姜望:“姜真君如何看呢?”

他这话像是说宋皇没有保护好辰家,也像是说辰家就是宋皇所灭。聪明人自然知道他的表达。

但更关键的问题是……

洪君琰提出了一个宋皇就是神侠的猜疑,提供了很大的疑点,但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能够证明宋皇就是神侠。

倘若宋皇确定了神侠的身份,那还好办一些。楚、魏兵临城下便是,西秦中景也有机会分一杯羹,亦或是书山行动及时,也就提前“禅让”了。

恰恰是有这么大的疑点,却又没有确凿证据,你镇河真君去不去管,要不要问呢?

宋皇有可能是神侠,神侠有可能牵扯卫郡之屠。

若是连这都不问,那“肆意为恶者,不可走在白日之下”,莫非空谈?

可若是今天你连宋皇都敢管。宋国已是霸国之下数得着的强国。

那有朝一日事涉霸国,你是不是也要管?

你姜望的手,伸得好长!

过界的手是会被斩掉的。

并非决道胜利就万事大吉,立碑立言是另一场道争。

所以燕春回那时说“君之道犹高远!”

对于这一点,姜望自己也是清醒的,所以他有“三论生死”之言。

洪君琰只是把问题撕开来,让现实更清晰。交情是没法再聊了,但可以聊合作——你要实现你的理想,黎国或者可以是沃土。你需不需要黎皇的帮助呢?

无论是燕春回的无所不用其极,还是姜望的“肆意为恶者,不可以走在白日之下”,对洪君琰这样的君王来说,其实没有区别。

他并不在乎善恶的定义,只在乎成功的可能。

“吾皇仁德,岂容你在这里污蔑!”慎希元气得手抖,指头颤出残影:“我大宋社稷正统,传承有序,我皇是正朔成德天子!他怎么可能是神侠,宋国又如何会牵扯平等国?!”

“按理来说,国家体制里的君王,不可能是国家体制最大的反对者。”

洪君琰慢吞吞地道:“但平等国的首领,有没有可能并不真的反对国家体制呢?”

“而是以反对国家体制为名,先反对那些在他之上的国家和君王!”

“六大霸国若除名,黎、魏必争,盛国难逃关注,日渐名衰的宋国可不就脱颖而出?”

“作为平等国的首领,在天下定鼎之时,回过头来扫灭平等国,也比其它霸国要方便得多。”

他的食指在扶手上轻轻叩响:“宋皇垂拱多年,在时间上也更从容嘛!”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思路!

身为一国天子,以身入局平等国,确然非常危险,也非堂皇正道。但也收益之高,清晰可见!

很多在国家层面不方便推动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平等国来做。还可以左右平等国的方向,将之对本国的损害降到最低。

“不,不是这样的……”辰巳午自被带到观河台来,指证燕春回后,就再未言语。

此时悲怆出声:“我朝国君——”

“辰巳午,你是个可怜人!”洪君琰打断了他。

“这世界,恶人可以颠倒黑白,奸人可以文过饰非,蠢人可以不管不顾……”

他的声音并不严厉,可异常残酷:“就是没有可怜人说话的份。”

“什么时候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可以选择来黎国。若是永远想不明白,就永远可怜下去。”

辰巳午沉默了。

世人都说他是端方君子,但洪君琰说他是一个可怜人。

他明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以他的身份和立场,在观河台上说任何话都没有意义。不会让宋皇失去嫌疑,也不会让宋皇更有嫌疑。

姜望道:“黎皇的猜测并非无由,至于为何会是辰巳午孤零零来台上……我想三刑宫会查清楚。”

洪君琰毫不客气:“如果宋皇没有问题,那朕就要怀疑吴宗师了!”

‘略懂拳脚’的吴病已,面无表情:“法无二门,我自当避嫌疑。”

他并不搬弄口角,反攻洪君琰,而是严格按照法的秩序,将自己也置于法的监察,这真是一个严格到苛刻的人,于人于己,皆是如此。

吴病已要避嫌,公孙不害亦然如此,那这件事情还是要落到姜望身上。

“姜君现在后悔了么?”洪君琰看着姜望:“你若不立这块白日碑,不将其挪来观河台,找不找神侠,什么时候找神侠,都是你的自由——现在你要说声不管,很多人就要骂你了。”

洪君琰是一个随时随地能跟你推心置腹的人。哪怕前一刻他还跟你刀剑相向,这一刻你仍能感觉到他的真诚。

你很容易觉得过往的一切都是误会——倘若不是误会了很多次。

“世间事就是这样,你要做事,就别怪别人对你有要求。我理解,也接受。”姜望淡声道:“燕春回之事,辰燕寻之名,黄河之会的确需要宋国的交代——我将亲往商丘。”

洪君琰悠然道:“姜君这样一心求道的人,也在乎别人的看法吗?”

姜望道:“我在乎自己的事情做得怎么样。”

“这块碑立得很好,但早晚有一天碰上你管不了的事情……此燕春回之所言,星汉非乘槎可上。”

洪君琰叹息一声:“朕不免为你感伤。”

“阁下不必为我忧虑。山河之阔,鱼龙不绝;岁月之远,自有后来。”姜望再次提剑,对暮扶摇点了一下头,将内府魁决之事交予,便即转身,自往台外去。

“天下知我道者,皆在我身后。阻我道者,皆在我剑前。”

“人力有穷时。或有一日,白日碑裂,长相思折——但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至少是多出一份对付我的代价。”

“不妨以乾天镜相照,以为天下审视。姜某去去就回。”

就此跃空而走,自去商丘。

只留下平静的话语,如游电经天,令得满室生白。

试以景国为例。

用小国天才养龟,可以!

但下一个制定用佑国天才养龟之计划的人,需要掌控的不止是佑国高层,还需要拿出对付姜望的办法。

不妨用这份成本,再掂量是否值得!

秦帝的声音落下来,一语双关:“提到你们景国了。”

中央天子只回以高渺一声:“荡魔天君既然有此请——但启乾天镜,为他照去路。”

“说起来——”洪君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在朕的印象中,姜真君一直都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惜命惜福,明白进退。为何今日决道后,仍有这不惜死的样子?”

“因为以前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因为以前就算是死了,也没意义。”

看台上的博望侯,双手拢住袖子,笑眯眯地接话:“现在没人可以让他死得没意义了。”

……

姜望的商丘之行非常顺利,从观河台直落大宋国都,没有遇到半点阻碍——

倘若宋皇赵弘意不给面子,开启护国大阵,国境紧锁,他也很难说就这么打进商丘去。

但赵弘意太给面子了,他不仅没有开护国大阵对抗,还把皇宫都让了出来,让出整个商丘……其人不在宋国。

只有那位缝补宰相涂惟俭,苦涩地站在姜望身前:“姜真君!”

他的声音十分恭切,腰也折成了弓:“燕春回的事情,确实是辰氏家主辰清川利欲熏心,与之合谋。刑察院正在整理相关卷宗,之后会奉于观河台,给天下交代。赛事组该取消成绩就取消成绩,该禁止登台就禁止登台,对于宋国的任何赛事处罚,宋国都接受。此苦酒自酿,苦果自尝也。”

他又拜:“而辰氏之厄,已查明是平等国手段,与吾皇交战的,正是神侠。他们为了逼迫燕春回显于台上,以生死之斗,夺天下注意,以成其不轨……”

他谨慎地提出怀疑:“盛国惜月园之战虎头蛇尾,是否本有大布局?”

姜望将他搀住:“涂相说给天下交代,但就拿出这些,恐怕很难交代得过去。”

只此一句,便道:“国伐无道,兵临城下;刑宫惩罪,明正典刑;书山诫恶,诛以三尺。”

“姜某只身非国也,不是法家之人,亦不掌儒家之教,只掌观河台上白日碑,问神侠之嫌疑……与君无伤,于宋无妨!”

他行了一礼:“还请告知,宋皇何在?”

两人相对行礼,涂惟俭却自觉刀割!

他长叹一声:“陛下去了书山,奉经祭祖!”

又恳切地解释了一句:“此德教之事,吾皇往时也常亲赴。”

“我相信宋皇非为避我。不过涂相说的往时……是二十年前吗?”

姜望深深地看他一眼,而便转身:“卷宗送往观河台吧,黎国沈明世善治狱,想来会给你一个公正的回答。”

其人徒然留影,其剑仍在鞘中。

但涂惟俭弓在殿前,却久久不起身。

只有那单薄的影子,随着日头高升,也越折越薄。

宋皇赵弘意躲到了书山!

书山乃儒家圣地,天下书院共敬,天下儒生共尊。积累雄厚,强者如云。仅摆在明面上的强者,就有当代封圣的“子先生”,还有礼孝二老,说不清数量的穷经老儒!

那么在并无铁证的情况下,移镇白日碑的荡魔天君,还要“问嫌疑”吗?

观河台上所有人,都通过乾天镜的鉴照,注视着那个按剑而行的人。

现世所有观战黄河之会者,也都因此以目光追寻黄河主裁的背影……

他没有回来。

他走上了书山。

感谢书友“夜路撒泠”成为本书盟主,是为赤心巡天第907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