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七十一章冀州来信

虽然韩成远在并州,但冀州的事情,黄忠和韩业还是会以信的方式传递给韩成。

平均每三天小汇报一次;每七天大汇报一次。

军事上的事情,主要是由黄忠来汇报;而百姓生活上的事,则是由韩业来汇报。

可是,今天韩成收到这封来信,署名是韩业,却是从军事途径传递过来的。

这就说明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很紧急,黄忠都没有给自己写信的时间了;

二是黄忠不想让自己分心,毕竟并州这面也是一片平静下的风起云涌。

但不管那种情况,都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韩成打开信一看,先是满意的一笑,结果不出片刻,却是眉头微皱:

下令让站在门外的张凡将沮授等军中众将叫来。

......

这封紧急的信的上半部分,主要是韩业的信息:有一件事要禀告给韩成。

郑玄的门下高足—公孙方前来投奔韩成,韩业先将其收留,并任命为常山郡郡丞,辅助韩业处理郡内事务。

韩成看到这里,并没有什么表态,因为韩成不知道公孙方是谁?

也就是说,公孙方的投奔对象不是韩成,而是韩业。

只是因为自己是州牧,故韩业来信解释一番。韩成对韩业这个解释的做法非常满意。

韩业曾跟随着当代大儒郑玄学习了几年,和郑玄众多的门人弟子的关系都非常不错,其中和韩业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公孙方,崔琰二人。

此二人皆是冀州人士,和韩业有着同乡之情,再加上韩业虽贵为州牧之子,但待人平和,二人也愿意与之交往。

待韩业辞学从官之时,二人最是伤心,曾放言道:“若韩业任一郡之太守,必前来投奔,为之出力。”

最近几年,天下大乱,这二人也告别郑玄,准备履行当时对韩业的诺言-投奔韩业。

将自己的所学的才能发挥出来,治理一方之地,造福一方百姓。

公孙方出身寒门,无拘无束,便直接来到了常山郡,投在太守韩业的门下,直接被任命为常山郡郡丞。

而崔琰却是清河崔家之人,因家族安排,却只能投奔到邺城袁绍处,韩业知道后,内心颇为遗憾。

信接着往下,写的却是韩业请罪之事,也就是看到这里,让韩成满意的笑了笑。

韩业任命公孙方之后,便感到不妥,但任命令已发出,全郡各县都已知晓。

便赶紧写了下面这段话,表达了韩业对任命公孙方之事未经韩成同意向韩成请罪之意。

虽然韩成走之前曾下令:常山郡一切事务韩业皆可做主。

但这只是一句客气话,聪明的人能听明白,韩业属于聪明的人。

韩成看到这里,对韩业的心思有了一番揣摩:韩业为了笼络公孙方之心,只能用先任命为郡丞后禀告,然后再向自己请罪的方法。

其中可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但主要还是为了常山郡,也就是为了自己笼络人才。

虽然自己来自后世,但仍不知道公孙方的大名和事迹。

由于公孙方出自大儒郑玄门下,估计一般不会差了。

就像后世中的清华大学一样,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是精英,但能考上清华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至少在学习方面绝对是个人才。

对韩成来说,自己的手下的太守私自任命郡丞,虽说有点越权,但考虑到其他因素,韩成觉得还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太守收几个同门好友辅助自己处理事务,还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韩业却事无巨细的向自己禀告,看来韩业为了维护和自己的关系煞费苦心啊。

既然这样,自己更不能让韩业白费心机。”

韩成又想到自己的弟弟韩业每次在信中,态度诚恳,完全是一副下属向上峰报告的态度;

还有前几日情报营打探到,虽然韩业是韩成的唯一弟弟,但在自己离开冀州的这大半年的时间中,并不因为身份特殊而无法无天,反而克于律己,凡事以身作则,为常山郡的官僚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想到这里,韩成提笔写了一封短短的回信,主要表达对韩业的支持与鼓励,让其放下心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常山郡的事务处理上。

待韩成的回信将要写完之时,沮授带领军中众将也到了韩府。

韩成将他们请进会客厅,然后屏退下人,将信的下半部分,给每个人看一看。

信的下半部分很短,片刻功夫,每个人都看了一遍。

主要内容便是:袁绍令其外甥高干代替韩猛,率两万大军分三路进犯冀州。

一路五千人由韩猛率领,奔常山郡南高邑县而来;

一路五千人由手下大将蒋奇率领,奔常山郡北灵寿县而来;

还有一路一万人由高干亲自率领,奔常山郡东南部上艾县而来。

众将看完,各有想法,面色不一。急性子潘凤先发言:“袁绍小儿,杀前州牧在前,进犯我冀州在后。

来的正好,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主公请给我三千青龙营,我定杀的他片甲不留。”

韩成知道潘凤的性格和忠心,对于他的发言,自然而然的无视了。

众将见潘凤说完,韩成并没有表态,便继续思考应对之策。

长史沮授对着韩成说道:“主公,我认为潘凤校尉的方法可行。

冀州是我们的大本营,必须要救,而且要迅速。派出青龙营确实是个不错的做法。

只是对方分三路而来,这领军的人选,还请主公亲自定夺。”

沮授知道现在的情况,便将这个难题推给了主公韩成。

韩成也知道此时需自己定夺,便环顾厅内众将一番。

张郃和魏延要守卫娄烦关和雁门关两关;

长史沮授也要在并州坐镇大局,因为现在的长史沮授对南匈奴的威慑力可不下于当年的并州刺史丁原。

雁门郡郡丞徐邈还需一大将及一部分兵马稳住六县,故韩成手下能用的大将只有刚投奔的张辽和自己的小舅子刘虎两人。

这两人中,刘虎资历尚浅,不能独自领军一方;张辽只是在后世听说过其大名,自己还没见过其真正的领军实力。

管不得快人快语的长史沮授说话变得吞吞吐吐:愁啊,严重缺人。

韩成定了定心神,心道:“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对着一干将领说道:“潘凤,张郃,魏延三人各守其职,张辽,刘虎带领青龙营四千人马,随我回冀州。”

众人虽很担心冀州的局势,但实在走不开身。

听到韩成如此安排,便各自散去,回去守卫自己的地盘了。

韩成派人通知蔡昭姬一声,便带领张辽,刘虎回冀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