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七十章落下帷幕

担任呼厨泉护卫任务的是大将赤牛灵。

此将经过雁门关一战后,稳重了许多。

要是以前,二话不说,早就带领一队人马和呼楚寒对向冲锋了,打仗的事,我赤牛灵必须冲在最前面。

现在却只是对着护卫军的将士们说道:

“列阵迎敌,现在他们已经不是我们的兄弟了,都是叛逆,不要让一个敌人过来。我们的援军一会就到了。”

随着刚才呼楚寒的一声令下后,胡楚寒的两千亲信紧紧地跟在呼楚寒身后,向着呼厨泉所在地冲去。

左王刘能对呼厨泉的怨恨,可是比胡楚寒还多。

在前后两次大战中,呼厨泉对他的算计最多。要说这两次大战谁吃亏最多?绝对是南匈奴左部的刘能。

刘能对着自己身后的五千士兵说道:“兄弟们跟我冲锋啊,我们左部的兄弟们的仇,今天就可以报了。我定手刃呼厨泉,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待刘能喊完,刚转过身,却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只见一柄利刃从胸口中穿了出来。

杀他者,正是刘豹,呼厨泉的另一个暗子。呼厨泉给他的命令是见机行事。

刘豹见刘能转过身就要往前冲,此时不动手,还待何时?便举枪刺出,将刘能斩于马上。

刘豹杀死了刘能,拦住想要冲锋的众人。杀气腾腾地说道:

“各位别在被刘能迷惑了。这是南匈奴中部的家事,我们左部插手干嘛?

刘能不知规矩,死了也就死了。以后的左部,我说的算。

呼厨泉大首领已经答应我了,只要我们呆在原地,就不会有性命之忧。至于想要冲锋者,刘能就是下场。”

左部众人见刘豹对刘能说杀就杀,一点都不犹豫,被刘豹的果断杀戮所震慑,再加上感觉刘豹说的很有道理,便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着不远处的胡楚寒和呼厨泉决出胜负。

而南匈奴北部的三千人马,都静静地站在原地。北王图安,可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出任何一点声音。

三千精锐对两千普通骑兵,结果可想而知。

况且正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右王乌骨和南王苏素带领着两万大军到来。

呼楚寒心中大惊,“若乌骨和苏素再加入战斗,那么自己就真的没有翻盘之力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斩杀呼厨泉,则有最后的可能挽回此局。”

遂对着呼厨泉大声喊道:“堂堂的南匈奴大首领,只会躲在士兵后面吗?”

呼厨泉给了赤牛灵一个眼色,赤牛灵会意,提着自己的镔铁狼牙棒便迎上了了呼楚寒。

说道:“想和大首领交战,看看我的狼牙棒同意不?”

赤牛灵的力量大,而胡楚寒的枪法精;两人锤来枪往的大战了三十多个回合,仍然不分胜负。

这时,乌骨和苏素的大军加入战斗,呼楚寒的亲信手下被斩杀的已经不到三百人了。

呼厨泉见胡楚寒仍然依靠自己的武力在负隅顽抗,大声对着胡楚寒说道:

“弟弟啊,你就认命吧。看看你费力联系的左部和北部,有几个人跟着你冲锋啊?”

胡楚寒本来内心就急,再看看左部和北部的人马均无动弹,内心大慌,这是为什么呀?不都说好的嘛?

正在思考时,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一拍,被赤牛灵一棒打于马下。

胡楚寒已经落马,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了。但仍然昂起头,对着天空大喊道:“我不服,我这么勇猛,怎么可能输呢?”

呼厨泉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对着胡楚寒说道:“行军打仗,脑子比武力更加重要。你是我的亲弟弟,我给你个体面的死法,你自裁吧。”

胡楚寒拿出自身携带的短刀,说道:“大哥,我输了,来世我不要在做你的弟弟。”

随着胡楚寒的自裁和刘能的死亡,匈奴五部中只剩大首领呼厨泉的一个声音了。

而奋武军得到这场叛乱的情报,已经是四月初了。

......

奋武军在普通士兵之上,有着两大精锐之营:全是骑兵组成的青龙营;全是善射者组成的强弓营。

强弓营是黄忠一手带出来的,各个精通箭术;而青龙营,却无精通之人训练。

虽然潘凤,张郃,魏延能带领青龙营作战,但让青龙营变成像“并州狼骑”一样的精锐之师,还是差点火候。

奋武军自从有了张辽的加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正好弥补了骑兵战术上的短板。

张辽出自有“并州狼骑”之称的并州军,对骑兵的战法,了解深刻。

韩成对张辽也是极其信任,让张辽任青龙营别部司马一职,全权训练青龙营。

张辽也不负所托,到了三月末的时候,青龙营的样貌焕然一新,每个士兵从原来的老实本分,变得像狼一样充满着野性,韩成对此大为满意。

...

与此同时,雁门郡四县之地的土地分配也已经接近了尾声,四县之地处处都是百姓开垦荒地,打理庄稼的身影。

韩成对徐邈的能力十分满意,升徐邈为雁门郡郡丞,主要掌管雁门郡的百姓之事。

...

韩成的岳父大人—蔡邕,不仅一次的提出想回长安,毕竟蔡邕还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出来几日散散心,看望家人是可以的,但一下子出来好几个月,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韩成不想蔡邕回去,一是自己在长安毫无势力,二是韩成隐约记得,就这一年,但具体不知道是几月,董卓死,长安乱。

这时的长安确实不是平静之地,这时回去,无异于找死的行为。

蔡邕以忠义著称,怎么可能是韩成所能拦住的,执意要走,韩成无可奈何。

正在韩成郁闷不已时,徐邈心生一计。

雁门郡四县内很多孩童不认字,很多学子出路无门,蔡邕学富五车,名扬天下,若出任雁门郡主薄,正好可以处理这件事情了。

这样蔡邕不但走不了了,还能帮上韩成的大忙。韩成一听,此计妙啊。

于是乎,蔡中郎摇身一变,成了蔡大主薄,而整个雁门郡的教育,都成了蔡邕的事。

蔡邕虽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但依然很快乐。充实的生活比在长安默默地受着冷板凳舒服的多。

正在雁门郡的一切都有序的进行之时,韩成收到了来自冀州的信,是喜,还是忧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