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三百零六章阳谋与董昭

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三百零六章阳谋与董昭

作者:妙时尊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战争中,受伤害的人,总是老百姓。

无论是夺位之战,地盘之战,还是名声之战......

公元二零四年,因为持续两年的‘袁氏夺位内战’,导致冀州和青州的百姓不断逃亡。

对于冀州的百姓来说,逃亡的方向只有两个,北上或者是南下。因为冀州西面,有太行山脉挡着,过不去的;东面,就是青州了,那是一个比冀州还惨烈的地方,逃到哪里干什么?

北上的冀州逃亡者,或去幽州,或去常山郡;南下的冀州逃亡者,或去兖州,或去司州河内郡。

相对于他们来说,青州的逃亡百姓就有点惨了。供他们选择的,只有东莱郡和徐州了。

选择的地方越少,逃走的机会就越小。

随着时间的加长,逃亡的人数越来越多。韩成意识到了—出兵的机会来了。

目标共有冀州和青州这两州之地,对手除了袁绍之外,还有曹操。

当然,这对手的顺序是按照地理位置距离远近排的。

若正儿八经的说,对手只有曹操。失了民心的袁绍,有没有的无所谓了。

虽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都要,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

条件不允许啊!

自己手中的兵力有限,若打冀州,则无力在占青州;若打青州,则无力在占冀州。

到底要出兵哪一州?好难啊!

与此同时,这两州又各有优缺点。

冀州人多产粮多,占领之后,能为奋武军提供大量的军粮;但同时,冀州世家众多,不利于韩成的稳定统治。

青州人口少一些,粮食的产粮也少一些,但同时,世家也少一些,利于韩成的稳定统治。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冀州好处多一点,但无论是前期的战争,还是后期的统治,都相对困难一些。

青州的好处少一些,但前期的战争,和后期的统治,都相对简单一些。

是而,韩成便将自己的四大谋士叫到一起,商谈出兵方向。

经过了三个时辰的讨论,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出兵冀州。

这一次出兵之举,非同儿戏,决定着以后十几年的战争走向。

冀州之地,韩成方势在必得!

好处有两点:一,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冀州,幽州,并州三州之地相连。

韩成已经拥有幽州和并州,若再得到冀州,便能形成一块‘铁板区域’。

只要守住并州和冀州的南端战略要地,则无‘后顾之忧’。

只等发展实力,便可铁骑南下,一统中原。

说白了,就是在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用重兵守住战略要地,你打不进来,但我可以随时去打你!

二,从人口和产粮方面来看,冀州的大量人口和巨大的产粮能力,让每个诸侯都颇为心动。

袁绍最强盛之时,拥有四十五万多的正规军。

但袁绍的地盘只有幽州,冀州和青州。

幽州和青州的产粮能力有限,能养起十五万大军就是这两州的极限了。

也就是说,冀州一州的产粮之量,就能承担起三十万大军的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就算大力改革的韩成,奋武军也不过二十五万左右。

不是没人,是没粮!

而此时的曹操,大军也不过二十四万左右。

为了供给这些军队的粮食需要,曹操还要让兖州,徐州,豫州,司州四州之地和一个诺大的南阳郡全部实行‘屯田制’,才将将能够收支平衡。

万一有战事,还是会相形见绌的。

由此可见,冀州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定下了出兵方向,剩下的,便是策略了。

毕竟冀州这个地方,你想要,曹操也想要!

不用点小手段,凭什么给你?

凭你长得帅?曹操也不丑啊!

......

并州太原郡太原县,大将军府书房中

这里,已经成为了韩成方的秘密之地,只要是重大决议,定然是出自于这里的。

上首,韩成眉头紧皱的说道:“诸位,你们说用什么方法,就能让曹操不出兵攻打冀州了?”

书房内寂静无声。

四大谋士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韩成,心中暗道:“曹操又不是个傻子。无论用什么方法,他都要出兵冀州。

而且,曹操手下还有极其精明的贾诩和郭嘉,就算骗得了曹操,也骗不了这俩人啊!”

韩成无奈,又见四人看着自己,问道:“你们不想策略,都看我干吗?”

心腹谋士皆是亲密之人,李儒和韩成的关系又十分好。

故而李儒‘出头’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好不好!”

韩成一脸尴尬之色,心中暗骂:“李文优,你真敢说!下个月,扣你俸禄!”

若李儒知道韩成心中所想,定然会大骂自己:“嘴贱的玩意!”

韩成听道李儒的话后,知道李儒在提醒自己—别做无用功。便对着众人问道:“既然让曹操不出兵不行,那么诸位考虑一下,如何让曹操少出兵?”

这个问题,可就简单了许多。

一时间,众人才思泉涌,提出了多条优秀的建议。

韩成听后,选择了徐庶的建议—用阳谋,实打实的来。

随后,韩成便派人将董昭叫到书房。

董昭,刚刚归顺的‘袁绍手下能臣’。

腹中有有宰相之才,既能领兵作战一方,又能治理地方。

最主要的优点是:懂大义,而且善于利用大义。

不一会儿,董昭应召前来。

韩成对着这个的文质彬彬的男子说道:“公仁,经过我们的一天研究之后,决定出兵冀州了。”

说完这句话,韩成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接着说道:“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一人去兖州出使曹操。

要求此人有勇有谋,并且能说善道。

我思前想后,觉得你非常合适。故而我现在便任命你作为使者,出使许昌县。

当然,我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待你归来之后,我必上禀献帝陛下,封你为太原尹。”

太原尹,就是太原郡太守,因为皇帝的缘故,改名为太原尹。

董昭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恭恭敬敬地回道:“属下刚刚归顺主公,主公便如此信任属下,属下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定不负主公所托,完成此番重任。”

韩成听后,满意的一笑,说道:“好!回去准备吧!”

与此同时,屏风后的四位谋士,也相互的看了一眼,并满意的点了点头。

待董昭走后,四人从屏风后出来。

李儒对着韩成说道:“主公真乃神人也。这个董昭,心思敏捷,做事冷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原来,刚刚韩成的这番话,是一个‘考验’。

这些话,对于一个刚刚的归顺者来说,有点不近人情。

因为韩成的第一句话,就明显的把董昭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这也是董昭‘先是一愣’的原因—这也太直接了!

年轻人,有几个不气盛的?

想让我干活,却明显的不信任我,这是什么意思?

听了韩成的第一句话后,能心平气和地回答的年轻人已经很不错了,不管能力怎么样,至少智商在这里。

在韩成的地盘,给韩成‘甩脸子’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冲动是魔鬼!”

但是很多‘所谓’的读书人,为了这点点‘信任’。

打着‘士可杀不可辱’的旗号,放出这个‘魔鬼’。

而听了韩成的第一句话后,能恭恭敬敬地回答的年轻人,就是十分优秀了。

能冷静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

当然了,这种‘考验’只能用一次。

因为主公多次不信任属下,属下怎能全心全意地回报主公的恩情?

......

三日之后,董昭带着韩成的‘使命’,来到了兖州许昌县。

许昌县,曹操议事的大殿。

曹操看着一表人才的董昭,不自觉地生出一丝爱才之意。

故而想看看这个董昭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啊!

曹操对着董昭严肃地问道:“你是韩成的使者,还是汉献帝的使者啊?”

这话,不太好回答。

若承认了是韩成的使者,好像再说韩成是个叛变了汉献帝的‘乱臣贼子’一样;

若承认了是汉献帝的使者,传到韩成的耳朵中,又好像叛变了韩成一样!

曹操这个坑,有点深啊!

却见董昭微微一笑,风轻云淡地回道:“大将军是朝廷的大将军,自然代表朝廷,故而我即是大将军的使者,也是朝廷的使者。”

曹操双眼一眯,这回答,就两个字—漂亮。

便接着发问道:“那你来干什么的?”

董昭毫不客气的说道:“代表我家主公,告诉曹州牧点事!”

曹操给身边的许诸使了个眼色。

许诸会意,立即出声道:“大胆!你什么身份?敢如此和我家州牧大人说话不想活了?”

许诸只忠于曹操一人,曹操让他杀谁,他绝对不会皱一皱眉头的。

许诸的突然发动,董昭倒是没什么,但曹操手下的一些文臣,却明显有点瑟瑟发抖的样子。

董昭将这些都看在眼中,对着许诸回道:“放肆,你又是什么身份?敢如此和我说话?”

曹操双眼再眯,这胆识,就两个字—优秀。

曹操见许诸并没有吓到董昭,便对着董昭出言问道:“何事?”

毕竟韩成是大将军,官职在这。

说是来给曹操传达命令,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董昭听到曹操的话后,立即回道:“袁绍放任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冀州牧之位而大大出手,已经征战两年。

冀州的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我家主公不忍百姓受苦,决定出兵冀州!”

在座众人,皆是饱读诗书之人。

听到董昭的话,心中一惊,这么简单的就说出来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