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古墓诡棺 > 第162章 进藏经阁

古墓诡棺 第162章 进藏经阁

作者:小巫见大巫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2: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看的是一个男人的雕像,看完之后,却有种奇怪的感觉。这雕像的面容竟然让我有种熟悉感,可是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一个人。

我向斜子招呼,让他过来看看认不认识这个人。斜子过来瞧了一会摇摇头,他说感觉很陌生,应该从来没有见过。

但我却非常确定我的印象,这个人我绝对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不知道这刻画雕像的人手法拙劣,还是我脑中缺失了某些记忆,我竟然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了。

我又看了另外几座雕像,其中有找到一座让我有些熟悉感的,仍然是一个男人,和刚才那个不同的,不过结果都一样,我无法想起在什么地方与他们交集过。

有两座雕像带给我那种熟悉的感觉,不过大部分的雕像都是陌生的。他们是按照真人比例的大小,想必他们想刻画的也肯定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不得不让我重视,这寺庙中不放佛陀菩萨法王等之类的雕像,却放着几个普通人的雕想,这算是怎么回事?而且这几个普通人中竟有两个让我有种熟悉的感觉,这也绝对不是偶然或者巧合。这其中肯定是有些联系的,只是在没有想起这两个人究竟是谁的时候。我无法勘破这种复杂而又细微的线索。

“咦,小皇爷,你看他们身上穿的像不像是中山装?”斜子突然说。

我仔细观察一会,果然,这几具雕像身上的衣服都是中山装制式的,虽然有些微区别,但大同小异。

这能证明一些问题,第一就是这几个人都不是藏人,他们很可能来自于繁华的地方,比如内地那里。第二就是这中山装只就行那一段时间,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这种行头了,所以,这几个人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就算现在活着,应该也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了。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几个人都穿差不多的衣服,很可能他们就是一起的。

我数了一下,雕像一共有七具,心中不由一震。小五手抄中写的明白,他们一起到达萨迦寺的人正好就是七个人,这是巧合?我有些不太相信这是巧合,小五描述的时代背景也跟这雕像非常吻合,不可能会这么巧的。

如果假设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将他们的形象刻画下来放在这里呢?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为什么会对其中的两人有种熟悉感?他们那个时代与我现在所处的时代,前后相差了至少有数十年,难道我还有那种能知道过去未来的神通本事?

狗屁,这种可能想想我自己都感到牙疼,所以,一定有某些东西早就在我身边发生但我却从来没有关注过。

虽然这些雕像非常特殊,但也并没有能长时间阻挡我们的脚步,我们绕过院子那些空旷的地方,从墙边的阴暗处向那些房舍摸过去。

这院子里还有一座小楼,是三层的,虽然这三层加起来最多只有十米高,但在这院子甚至整个寺庙中都算非常高大的建筑物了,我想那里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我和斜子一起来到了这座小楼前,小楼上面有字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一串藏文,我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斜子这时却提醒,那上面写的好像是藏经阁。我以为他懂藏文,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之前我们游览萨迦寺的时候经过藏经阁的门口,那上面的字迹跟这一模一样,斜子专门去问过人,才知道那是藏经阁。

我本来对藏经阁是没有多少兴趣的,毕竟我们都看不懂藏文,我想里面的经文之类的书面意料肯定都是用藏文写出来的,就算拿出去也不一定有用。再说,就算再珍贵的经文。也只对那些僧人有吸引力,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一点吸引力。

不过斜子还是劝我进去看看再说,毕竟这里是书面资料聚集的地方,兴许就能找到一点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我想了想,便点头头同意,但看了看手表,离与四眼他们约定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了。也都怪那些石雕耽误了我们太多的时间,现在如果再搜索这藏经阁,时间上恐怕是不够。

为此我和斜子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我进藏经阁去寻找有没有什么让人感兴趣的东西,斜子便将这院子里的各处搜寻一遍。藏经阁里面一般不会有人在,算是个安全的地方,斜子很放心的点头同意了。

藏经阁并没有上锁,很轻易的便打开了,看来他们对自己寺庙的僧人非常放心。人一走进去,便闻到一股古怪的味道,是霉味混合檀香散发出的味道。我能分辨出,霉味都是木头啊纸张啊之类长时间潮湿发霉散发出的味道,而檀香是佛门尤为喜欢用的香料之一,只是这两种味道结合起来,总让人想打喷嚏。

到了房间,手电筒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不过没敢直接打开,而是弄了一块布蒙住灯头,才敢推动开关,然后接着微弱的灯光去观察四周。

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我先将这藏经阁的第一层了解了一个大概。这房子的面积并不大,不过也就百平方左右,里面放了三个木头架子,但上面当的东西,却让我感到惊愕的同时又有些欣喜。

第一张架子上放的的确都是经文,大部分都是后现代纸张手抄写出来的,当然,还有一些看起来有些古老的,都被保护的非常严密,有专门盛放的盒子之类的器具,以保证它们不会发霉坏掉?

而第二张架子上,竟放了一些竹简之类的东西,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时间里非常著名的记录工具,其使用时代从先秦一直持续到晋朝,随后才逐渐被布料纸张所代替。但是这种工具是中原的一种特色,藏人基本上是不会使用的,中原地大物博,盛产竹子的地方不少,拥有先决条件,但藏地却没有竹子,所以他们也从不使用这种东西。那为什么这些竹简会出现在这里?

带着疑惑和好奇,我走过去拿起一卷打开观看,结果自然是苦笑着将其又放了下来。这的确是中原地带的文字,应该是很古老的了,但是我却认不出几个。这些文字有些像象形文字,但是有加了许多元素,绝对是秦朝没有统一之前的文字,在我严重算是一种很很古老很古老的一种文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