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帝国再临 > 第十三节 越少的医疗就是越好的医疗

帝国再临 第十三节 越少的医疗就是越好的医疗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5:51 来源:蚂蚁文学

佩克什的圣伊斯特凡大教堂前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他们腰间绑着红白黑三种不同颜色的布带,穿着黑衣的神甫在身前画着十字不断宽慰安抚着他们。

站在最外侧的是手持长矛和长戟的德意志雇佣兵,斯维因穿着胸甲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身边是几个手持德意志双手剑的军士。

地区主教纳吉和教士们已经将城中的情况登统完毕,并且全部带到了圣伊斯特凡大教堂前的广场上。

“我们大概还有一千三百多个男人,妇女和儿童加一起只有九百多人,面包师只有五个人,泥瓦匠十二个还有八个铁匠,医生和药剂师一个都没有。”

霍尔蒂听到这个数字摇了摇头,这和他印象里的佩克什城有所出入。

从秦汉时代就开始的户口统计这年头在欧洲世界还是个高端技术,只有威尼斯等意大利的商业城邦玩得起类似的统计学。

因为传统的西欧君主主要的关心对象是自己的收入,而不是自己领下有多少人民,在封建时代那些都是封臣圈子里的人,跟君主本身没有什么联系。

男子多,妇女和儿童少,这并不符合佩克什正常的人口比例,也和霍尔蒂印象里的佩克什城规模不对等,霍尔蒂估计这都是因为战争的影响,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经逃难走了。

药剂师和医生的数量比较少,估计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算是赚得比较多的中产阶级,在奥斯曼大军的兵锋下提前跑路也是非常合理的。

而且留下来也没什么用,霍尔蒂穿越过来三年,虽然从来没有生过病,但是对这些人的治疗手段那是门清。

动不动就放个血,有病没病放点血,不知道的还以为一个个是吸血鬼变得。

当然吹上天的阿拉伯医术也强的非常有限,如果说欧洲大夫是吸血鬼,阿拉伯大夫就是吸血鬼的祖宗食尸鬼,因为放血疗法就是他们教给欧洲人的。

当然比起放血,阿拉伯大夫最擅长开的万能药就是木乃伊的粉末,吃上一口包治百病。

努力学习阿拉伯先进医学的欧洲大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起了发明创造,木乃伊骨灰加红酒可以调制成壮阳药,木乃伊骨灰加蜂蜜可以治肺结核。木乃伊头部的骨头粉末加入巧克力热饮能够治疗中风。

阿拉伯药典《回回药方》中关于木乃伊粉末“木蜜纳亦”包治百病的先进技术还跟着蒙古人一起进入了中原,被收入了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强如李时珍也在自己的《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这个药方。

当然李时珍还是如实记录说“陶氏所载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识。”意思是我只是从老陶的书里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是真的有没有,那就不知道了,还请各位见闻广博的来说明。

李时珍也就是抖了个段子,皮了一下。

不过当时的中国人也是没机会享受阿拉伯医学的科研成果了。

因为万幸我们离阿拉伯够远,离埃及更远,挖出来的古埃及木乃伊不仅要供应整个绿教世界,还要供给给阿拉伯先进医学的徒弟那些欧洲的白痴大夫,造假都供不应求,更别说原道而来到中国了。

然而不幸的是今天沙特还在用的放血被些智障引入中国,开始收取智商税,终于轮到现在的中国人来享受阿拉伯古代医学的先进成果了。

少几个大夫反而能够提高伤兵的存活率,这个时代越少的医疗就是越好的医疗,本着这个基本理念,霍尔蒂顿时心情开朗起来。

“兵器也不够,”老卡萨如是说道:“军械库里有差不多九百多根步兵用的长矛,刀剑只有一两百把,还有些长柄大刀,重斧之类的,铠甲也很少,只有七十副步兵半身甲,以及些更老的扎甲,最少的还是火药,只有六十多磅。”

铠甲本身就是门槛很高的手工业产品,比如板甲匈牙利就无法自产,需要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进口,火药也是如此,这种东西一不留神就会爆炸,而且硝石和硫磺都是很难获得的大宗产品,基本上都依赖意大利的城邦供给,即便是拥有丰富硝石矿产的奥斯曼帝国也需要从欧洲进口火药以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

(奥斯曼一直都是西方武器的进口大户,十七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在达达尼尔海峡拦截的一艘英国货船上包括了三千多根用来制造燧发枪的枪管,两百多领盔甲以及八百多桶火药,某个意义上说奥斯曼在制造业上根本无法和当时飞速发展的欧洲制造业媲美。)

“把火药留给佣兵们,然后给市民们分发长矛。”霍尔蒂抱着胳膊,右手的中指不断地轻轻敲打自己的大臂。

“民兵是靠不住的,霍尔蒂。”老卡萨说道:“让他们排队还没问题,上了城墙土耳其人的火炮一响他们就要崩了。”

“我们不上城墙。”霍尔蒂摇了摇头:“苏丹大军的火炮这么强大,在城墙上就是变成靶子,浪费我们宝贵的兵力。”

“那你准备怎么做?在街道上巷战,他们溃败的更快,那就是屠杀。”卡萨说道:“民兵不能近身肉搏,你给他们火枪让他们放枪还没问题,一旦贴身肉搏很快就会崩溃,给他们发长矛他们也未必能扛住多久。”

卡萨根本就不信任平民,在这个匈牙利骑士看来,战争从来就是应该相信贵族,就连雇佣兵也要往后稍稍。

“巴黎。”

“什么巴黎?”卡萨不明白守卫佩克什城跟法兰西人的首都有什么关系。

“街垒是巴黎的皇冠,卡萨,我们要修筑街垒。”

纳吉、卡萨都有些懵,什么是街垒,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过这个词。

卡萨估计是法国人发明的一种新的防御技术,类似意大利人发明的棱堡。

“用家具,木头还有砖头,沙袋堆成比人稍微矮一点的墙。然后让民兵拿着长矛站在墙后面。如果可以,还要在另一面挖道浅一点的壕沟,目的就是不让对方爬过来。”

霍尔蒂示意神甫们拿来墨水,纸张和羽毛笔,很快就有人连桌子都搬过来了。霍尔蒂很快就画出了一个大概的示意图,一群手持长枪的小人站在一道矮墙后面,用长枪刺杀一个拿着刀盾站在矮墙顶上的小人。

“不去守高高的城墙,去守这道矮墙?”

卡萨若有所思,但是纳吉皱起眉头,他根本听不懂霍尔蒂的话。

“战争的一个本质上是个数学游戏。”霍尔蒂在纸上画了一个正方形,这大概就是佩克什城的样子。“我们只有五百多名佣兵,还有一千三百多名民兵,我们就是平均把他们分配到四个城墙上,一座城墙能有多少人?”

很好,纳吉和卡萨开始板着指头数数了,数学在现在还是个高端学科。

“只有四百多人,四百多人守一面墙,而任何一座城墙都有可能面对数千奥斯曼人的攻击,他们还有大炮,可以轻松轰破我们的城墙。同样因为我们缺乏预备队,如果他们着重攻击我们随便一个方向,我们就会彻底陷入被动。”

“那我们如果留下德国人作预备队呢?”

“那民兵就是送菜。”卡萨已经稍微有点明白霍尔蒂的意思了。

“在城墙上,我们是一个虚弱的宽大正面,无法防御土耳其人的重点攻击,不仅仅是火力上处于弱势,而且人力上也是。”

“在攻城重炮面前,墙高还是矮不是重点因素,奥斯曼大军远比我们人数众多,在城墙上防御是他们占据优势。”

霍尔蒂在街上画了几个小点:“但是在街道上,大家能展开的面积都差不多,因为街就那么宽,这样我们就从防守一条线变成防守若干个点,可以集中兵力形成局部的优势。”

“奥斯曼人就是有五万人,也不可能都挤到街上来,就算都进来了了,在我们的墙面前也只有那么几个人。”卡萨已经领悟了霍尔蒂的意思。

霍尔蒂接着说道:“我们还有内线作战的优势,我们都是本乡本土,熟悉每一条街道,奥斯曼人进来就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只要民兵们能够守住这堵矮墙,我们就能守住佩克什吗?”

纳吉作为地区主教,做梦都在想着成为基督之盾的事情,如果能够在佩克什城挡住奥斯曼人,他在教会的地方将一跃千里。

“奥斯曼人的炮都是重炮,他们拉不进城里来,等他们将小炮拉进来,这矮墙也就废了。”卡萨接着指出了霍尔蒂战术的一个重要缺点。“如果奥斯曼人放火焚城,那就全都完了。”

和绝大多数欧洲城市一样,石制建筑和砖筑建筑在佩克什城内都是少数,占绝对多数的是木质建筑,只要奥斯曼人下了狠心放火烧城那个时候一切都会陷入火海,什么街垒都不好使了。

“这也只能寄希望于奥斯曼人了,他们毕竟是来劫掠的,放火烧城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霍尔蒂如是说道。

“接下来重点就是发动妇女和儿童,从所有民居中搜集建材,然后发动大家在城市的重点节点修筑街垒,我已经想好了位置,基本上都围绕我家和教堂展开。我们速度要快,奥斯曼人很快就会杀过来,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