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有酒有剑有佳人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征!

有酒有剑有佳人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征!

作者:罗大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文硕很认真,和进军之前完全相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健的像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也不是他无进取立功之心,而是他真的只会出剑,不会领军,实在想不通,这个差事为什么会落在自己头上。

想到这里,心里骂了刘烨几句,便是叹息一声,不觉得,对于营帐里那位大将军,也是多了几分敬佩之意。

李文硕知道自己一定会犯错,但是想着,还是要尽可能少犯些错误。

但是很快,他就会明白另一个道理,并且记忆深刻。

战场上,你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会失去一切。

……

正午时分,无惮的风在呼叫,各种叶子从树梢飘落在空中撞击和掉下的声响交杂在一起,构成了坝上秋冬季的主旋律。

校场上,枪戟如林,一万军士静默地立在晨风中,他们身边八头公牛并列拉着的大车上,沉重的巨盾堆叠成小山一样。

和草原乃至于边境大军相比,关中之地,骑兵则是要弱上不少,不是士兵的原因,而是战马的问题。

两百年前太祖开疆拓土的时候即是如此,到了现在,两百多年过去,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改变。

一万军士之中,骑兵只有两千,剩下的,基本上全是步兵,身上全甲,整整齐齐的站在秋风之中,一动都不动,一万人浑然一体,气势雄浑,所带来的压迫感几乎让人窒息。

看得身后那两千江湖侠客脸红的厉害,也是不再说话,安安静静的站着,心底想着,自己武功高强,怎么也不能比这群普通士卒还要不如。

可是即便他们再努力,所站出的队伍也是七歪八扭,看起来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没有丝毫气势可言,说起来,还真像山里来的土匪。

不过能做到这样,李文硕已经很满意了,起码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上一点。

但是还是有一些疑惑,刘烨为什么会允许这帮江湖人上战场,关中之地人口众多,虽然没有屯兵多少,但是真的需要的话,只要粮草足够,别说两千人,征夫十万都是不在话下。

风中扬着刀剑相交的黑色旗帜,只是在那刀剑之下斜陈着一柄长弓。

这是黎阳王朝大将军王离的旗帜。

这位名震中原草原,以军事才华和武艺名扬天下的大将军立马于大旗之下,血色的战衣随风飞扬,下面是狰狞的痴虎神甲。

他的左膀右臂被围困在大梁城,几万将士性命岌岌可危,在与三倍乃至五倍与自己的敌人僵持对战。

而他即将带着最后的精锐和辎重出发,他的战旗到达大梁城下的时候,这场战争的烈火将被正式点燃,而他则是火种。

他的身前是一同样立于高头大马之上的人,那人无比年轻,腰间按着华美的长剑,身上穿着镶着宝石的黄金铠甲,极为郑重的看着眼前的王离。

“大将军战无不克,平安归来。”马上的人躬身低头,态度公瑾,但是这一身装备,着实骚包,毫无疑问,这个时候,能够如此骚包的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烨。

他也不想这样,只是这是习俗,身上这套铠甲还是祖上传下来的,上面密布着刀剑的创痕。

不过效果还不错,起码将士看着他的眼神都是热切的厉害。

王离不答,就在马上躬身长拜。

刘烨面上没有什么激动的表情,实际上还有一些悲色,离得稍近一些的人都能感受的到,确实,上战场没有什么好高兴的。

即便他注定不会亲身踏上战场,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刘烨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子来自天子之家的威严气息,三军静默,皆能听到他的训话,各自垂头肃穆。

马上人抬头高声说道:“诸位将士都有父老妻儿,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征战,远在千里之外,莫要忘了,还有人在故乡等待,朕望诸位英勇作战,守卫手足至亲,凯旋而归。”

立刻有军士放声高呼:“陛下祈愿,诸位将士报答皇帝,必定手刃敌酋,凯旋而归!”

声震十里,一万大军放声齐呼。

“代三军谢陛下赐此恩典。”王离在鞍上躬身行礼。

天启三年八月,长安城城门大开,一万军士鱼贯而出,向着千里之外的北方急行军而去。

男人笼罩在一身漆黑的铁甲中,他安稳的坐在战马上,腰间束着一墨绿色的刀绳。

刀绳上系着一柄佩刀,刀装朴素,方头直身,是战场上常见的武器。

他的盔甲沉重,身材也并非很高大,烈日之下,闭着眼睛,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托在胸前,稍微有些不适应。

长安的精锐军中铠甲都是依照每人身量专门定制,少有这般不适合的,也难怪,一套铠甲打造花费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多的一年才能完工。

而江湖上的这些来自各地的侠客来的匆忙,即便武库里多的是用旧的铠甲,也很难每人都找到一副合身的。

这人姓李名昊文,是长安城里有名的拳师,不知心中作何想法,竟是放弃了城中的安逸生活,投到了军中。

一身本事也是颇为了得,但是战场上,拳脚对付铠甲长矛总要吃些亏,所以他又要了把军中制式的长刀。

如今是李文硕手底下的百夫长。

李文硕也是差不多的装束,只是比较合身,头顶系着骚包的红绳,腰间的长刀换上了背上沉重的宝剑。

一身行头,加上背上七十五斤的宝剑,足足有一百五十斤重,为了防止身下的战马过于劳累,李文硕甚至还动用了轻身之术。

隔着厚重的铁甲,他依然能够感受到背后那长剑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的嗡鸣,剑中的龙魂在低吟。

杀人的利剑是不能久藏于匣中,终要舔舐鲜血才能保持锋锐。

这只军队究竟能不能称之为利剑,还能不能杀人,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他们的领袖,但是归根究底,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虽然名义上,这只军队号称百军精锐,终日训练不曾懈怠,但是实际上,这里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不足一成。

江湖大义营中或许不少人都杀过人,却是没一个人上过战场。

旅途艰辛,单单是长途跋涉这一点就是让整日间随心所欲的江湖人叫苦连连,好在身边看着粮食堆,倒也心安。

“昊文啊,长安城里怎么还有拳馆这种东西,我来京城也很多回,怎么不知道。”李文硕随意的问着。

“回将军,您是真正的高手,我这京城里的拳馆主要是供一些附加子弟消遣之用,哪里入得了您的法眼。”

李昊文笑着说道,不卑不亢,倒也是实话。

实际上,他虽修为不高,但也是个习武之人,对于身边这位以武艺闻名于世的公子,也是崇敬的厉害。

只不过如今见到,朝夕相处了几天,这才发现,其实侯爷和常人也没什么不同,说的难听些,除了精神头要比他们足一些,平易近人的就像他的大侄子。

“精力过剩,不去宜春院里找姑娘,怎么有功夫去打拳了,这些京城公子哥儿,还真是让人猜不透啊。”

“将军,没什么猜不透的,京城里的公子有纨绔不懂事的,自然也有韬光养晦的。”

李昊文不仅是百夫长,还是李文硕的亲兵,不是看中了对方的武艺,以他那初境巅峰的本事,在这两千人中,能胜他的不下一百人。

不过他读过一些兵书,虽然只是纸上谈兵,却也比李文硕厉害的多,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自然显得极为重要。

虽然他们这两千人估摸着很难被投入到正面战场。

“北风急,北风凉,吹得小娘心惶惶……”

大军之中,不知有谁轻轻哼了起来,声音质朴,没什么调子,听着却是十分悦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