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200章 海上的财富

“恭迎王爷。”

李秉在前,身后则是一众士卒与渔民,齐齐朝坐在高头大马上的杨斐行礼。

“诸位无需多礼。”

杨斐优雅下马后,看着已经重建的渔村,朝李秉满意点头:“你做得很好。”

李秉立刻道:“幸赖将士用命。”

杨斐闻言,朝着一众士卒大声喊话:“此战歼灭众多海贼,众将士辛苦。”

一众士卒齐声回应:“剿贼杀敌,不辛苦!”

杨斐当众吩咐李秉:“此战将士的战功不可有任何遗漏,呈报上来后便论功行赏。”

李秉郑重道:“是,王爷!”

下方众将士皆露出激动的神色。

王爷从不贪墨战功,也不削减战功,这也是他们愿意效死命的缘故。

对于士卒而言,战功最有说服力。

“接下来这里的安全交由韩将军,尔等好好休息。”

安排完将士后,杨斐又对当地的渔民嘘寒问暖,让渔民们惶恐之余,也感受到这位王爷的亲民、爱民之心。

迎接结束,杨斐让李秉安排地方,他要了解此地现状。

“李秉,附近的地形勘测的如何?”

杨斐开门见山询问。

李秉拿出一张简易的地图,平铺在木桌上,指着其中一处介绍起来:“王爷,此处名避风湾,距此地十五里,四周开阔,地势平坦,且末将找渔民打听过,避风湾顾名思义位于避风处,常年风平浪静,十分适合做港口。”

“还有此处,名为大鱼湾,渔村正是处于大鱼湾内,也适合做港口,只不过渔民世代居住于此,相较于避风湾,多有不便。”

这两处是李秉很是看好的地方。

还有一处,便是海贼的巢穴,但那里地势高低落差较大,有众多礁石,相较于这两处,并没有那么完美,李秉只是一笔带过。

“去避风湾看看。”

如果没有避风湾,杨斐会考虑拆迁渔村。但如果避风湾这个选择符合预期,渔村就不用考虑了。

很快,三人与一队黑衣卫来到大鱼湾十五里外的避风湾。

杨斐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避风湾,心中暗自点头。

“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他转身对李秉说道,“派人在此地建立港口,修建通往海阳县的水泥路,同时招募士卒训练。”

李秉领命,但他思索了片刻后问道:“王爷,海上所用之船与河里的大船不同,我们并无这方面的工匠。”

杨斐当然知道海船和内陆船不同,海船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不是简单的造船就行。

“此事你无需担心,初期先募兵,本王会在岭南境内招募船匠,集思广益,打造出坚固的海船。”

杨斐声音落下,李秉放心了。

他担心王爷并不知道此事,既然王爷已经有所预知,那就不用担心。

王爷从不会让人失望。

杨斐看向远方海面,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打造强大的海师,就是要发展海上贸易,不仅可以增加岭南的财富,甚至还能够对外殖民。

这个时空的大航海时代,必须由自己开启。

回到渔村,李秉立刻行动起来。

李秉一走,便剩下韩勇跟在杨斐身后。

后者还是没忍住心中的困惑,询问道:“王爷,若说组建水师,末将没有疑惑,岭南多水路,水师是必备的,但海师,难不成海上有足以匹敌我大隋的敌人吗?”

杨斐闻言,笑了笑,接着摇头:“现在别说海上,陆地上能抗衡我大隋的国家都尚未出现,勉强称得上对手的,也就极西之地的阿拉伯、拜占庭以及查理曼三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比天竺肯定要强大的多,但各方面都比不过大隋。

纵观历史而言,在大航海时代以前,整个世界也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只不过这个超级大国。

是华夏。

这个时代的华夏思想尚未禁锢,辫子也未长出,无论是文化造诣亦或是科技水平,都处于绝对的世界之巅。

至于天竺?

连杨斐都打不过,更别提整个大隋了。

韩勇更疑惑了:“既然海上没有强大的敌人,王爷为何让李秉组建海师?”

就凭几个小毛贼,根本不值得啊。

杨斐意味深长的说道:“海上虽然没有强大的敌人,但却有取之不尽的财富。”

其他的不说,小日子那座银山。

杨斐就绝对不会忘记。

组建海师,就是为了去取回这些属于自己的钱,顺便开展美式自由贸易。

韩勇瞪大了眼睛:“海上有如此财富?”

杨斐微微点头:“等咱们的海师与海船做出来,本王带你去海上拉银子。”

末了,杨斐补充一句:“论船拉。”

韩勇如遭雷劈,当场呆愣在原地。

银子论船拉?

那得是多少钱啊!!!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王爷已经不知所踪。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兴城。

皇帝杨仪在御书房内单独召见了宰相顾渊。

“启明,看看这个。”

杨仪将一封奏报交给一旁的曹忠,曹忠则转交给顾渊。

顾渊看完奏报,眉头一皱:“这倭国遣隋使想去岭南面见楚王?”

大隋立朝一百五十余载,倭国一直都有派遣隋使来隋上贡称臣,不仅如此,这些遣隋使十分活跃。

他们热衷学习大隋的文化与工匠技术,称赞大隋的文化与工匠技术为明珠。

即便是顾渊,也曾被遣隋使求见。

只不过这群人求见都带着金银之物,有讨好之意,很可能不怀好心,被顾渊拒绝。

但顾渊知道,自己能拒绝。

别的大臣不一定能!

偏偏这种事情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能证明这些遣隋使有不轨之心,他们送金银只是为了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或是去工部学习。

小国寡民仰慕天朝文化,对皇帝而言也是长面子之事,杨仪自然不会有太多防备,一一允诺。

连皇帝都认可此事,顾渊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杨仪笑道:“这群遣隋使见到玻璃后惊为天人,便四处打听玻璃产自何处,一番刨根问底,知道了岭南,特意上折子想去岭南求见楚王。”

顾渊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难道他们是想学习玻璃制造工艺?”

也不对!

若是想学习玻璃制造工艺,根本无需去岭南,直接找大兴城的玻璃代理商洪复即可,这位商人凭借着独占大兴城的玻璃销售渠道,一年来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

遣隋使不可能不知道此人,那么,他们求见楚王必然有其他目的。

玻璃,或许只是一个借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