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188章 对联的诸多种类

“王爷,那多音字联又是什么啊?”

孟蝉衣见识了回文联的神奇,对于其余几种对联越发好奇了。

杨斐继续叙述:“多音字联就是以同一个字为联,却能根据不同读音理解成不同的意思,多音字联的难度很高,轻易无法作出。”

“例如:海水潮潮潮潮潮潮潮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一联断句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尽相同,可以理解为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浮云长涨,长长涨,长长落。”

“也可以理解为:海水朝潮,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涨,长涨长涨,长消,”

“还可以理解为: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浮云涨,涨!涨!涨!长涨长消。”

“甚至你能理解为:海水朝朝潮,朝朝潮,朝落;浮云长长涨,长长涨,长消。”

这种对联整个华夏历史都没有几幅,但是它太经典,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孟蝉衣再度惊叹道:“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对联!只是这多音字联听起来便极难,作起来更是不易吧。”

杨斐笑了笑,说道:“的确如此,不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众多,总有人能够作出惊艳世人的多音字联。”

孟蝉衣小脑袋轻点,但口中却道:“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虽多,但在奴婢看来,却都不如王爷这般多才。”

杨斐捏了捏孟蝉衣粉嫩的脸颊:“还是我们蝉衣会说话。”

孟蝉衣脸颊微红,又询问其余的对联:“王爷,那谐音联与拆字联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杨斐说道:“谐音联往往是以物喻情。”

“譬如莲(连)子心中苦,梨(离)儿腹中酸。”

“当然了,若是对出火气,通常也能用于骂人,譬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

“只需拆字联,便是将字拆开,作出对联,这种对联想要对上,需同样为拆字联,且寓意相似,不可差距太大。”

“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这就是一个例子。”

孟蝉衣听得惊叹连连:“对联也能有如此多的玩法,感觉比吟诗作对还要好玩,也适合与好友一较高下。”

这就像围棋与五子棋,核心是一种东西,只是发展方向不同,玩法与乐趣自然也不同。

杨斐点头赞同:“对联用于消遣作乐比诗词更好,他可以很清楚的比拼文采高低,而诗词,则繁琐许多。”

诗词除非差距明显,否则很难比出个高低,对联不同,你对不上就是对不上,对的不合适也不行。

“王爷,还有一个诗联什么啊?难道用一首诗做成对联吗?”孟蝉衣又问道。

杨斐笑着道:“所谓诗联,便是个个上联能够衍生出一首诗,而对的下联,也需要能够衍生出一首诗。”

孟蝉衣瞪大了眼睛:“这太难了吧。”

作诗本就很难了,还需要以对联的形式,并且得能够对上上联,其难度可谓是难上加难。

“难归难,但也不是没有。”

说着,杨斐念出一句对联:“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秋点河边火,甜生舌后甘。”

“这一幅对联不仅是拆字联,还能并做一首诗。”

“但还有一种对联,上下联能够组合成一首诗。”

“就比如香荷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这一对上下联,便是一首诗,其诗如下:香荷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荷香!”

孟蝉衣听完,已经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红唇微张,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真是妙啊!”良久后,孟蝉衣才回过神来,由衷赞叹:“王爷,那这诗联是不是最厉害的对联了?”

杨斐摇摇头,微笑着说:“对联的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其独特之处,难以简单地断言哪种最厉害。而且,对联的优劣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如意境、对仗工整度、创意等。”

孟蝉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如此,那还有其他有趣的对联吗?”

她的眼中充满了好奇。

杨斐想了想,决定再给孟蝉衣讲讲叠字联,“叠字联也是一种常见的对联形式。它是指将同一个字或词重复使用,组成对联。例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样的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

孟蝉衣听得津津有味:“真有意思!王爷博学多才,奴婢佩服。”

“哈哈,这都是些皮毛。”杨斐哈哈大笑。

对联的种类太多太多,一时半会根本说不完,单单是经典影视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对联都够学上一阵子了。

对联这种玩法,入门简单,精通难。

不过自己开了这个头,他相信聪慧的华夏读书人会将这份华夏独有的浪漫传承下去。

王驾行驶在田间地头。

虽说水泥路并未铺设至乡间小路,但得益于王爷颁布的惠民三策以及甘蔗种植扶持,百姓们自发的将乡间道路整理平顺,期待有一日王爷来看望他们之时,不会受颠簸之苦。

而杨斐,今日顺民意。

下乡!

“草民恭迎楚王大驾!”

王驾刚停靠在村头的平地上,车厢外便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杨斐缓缓走出车厢,面带微笑地向众人挥手致意,他一边走,一边打量着村子内外的景象。

一侧田地里稻米金黄,硕果累累。

另一侧,则是节节高的甘蔗。

这些甘蔗很是粗壮,一看就汁水丰盈,用于榨汁是极好的材料。

杨斐走到一位老丈面前,亲切地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收成如何?”

老丈激动回道:“托王爷的福,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得甚好,甘蔗也能大获丰收,前不久官衙派人来看过,说是等我们将甘蔗收敛好,便叫人来拉走,给村里结账。”

杨斐点点头,甚感欣慰。

规模化种植甘蔗,以村和村为单位,一个村一个村的收,也是一个村一个村的结账,至于村里怎么分钱。

杨斐不管。

但倘若有冤屈,只管去当地官衙状告,王爷这位青天大老爷自会为民做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