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 第120章 红楼梦

开局推倒宰相千金,我被流放岭南 第120章 红楼梦

作者:魂空幽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让薛明将家人接来并非杨斐一时兴起,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

在众多的下属之中,薛明与韩勇是仅有的尚未将父母接至身边的,似齐良等人的父母,都被朝廷一块送来了,现在已经安置妥当。

萧景则是孑然一身,韩勇的父母杨斐喊不来。

唯独薛明父母,在长沙。

今年,岭南在自己的政策扶持下,谈不上富庶,顶多就是能吃饱饭的状态,而且岭南的基建也不行。

这些都需要时间。

明年,岭南将迎来白糖产量的提升,同时岭南玻璃也将正式上市,岭南白纸将开始量产,甚至岭南水泥也将走出岭南,采用与岭南玻璃相同的方式,招代理商在当地建工坊。

这些,都能为岭南民生集团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

钱捂着不花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毫无作用,杨斐这个穿越者肯定不会陷入这样的境地中。

他要花钱。

花在岭南的民生基建之上。

这些花出去的钱不会平白无故消失,反而会让资金在工人和相关产业中流转,带动更多人参与消费。

同时,随着他推动的商税改革,官府也将获得大量商税收入。

这些商税又会重新投入到民生基建中。

钱,一直在循环流动。

但中间呢,多了民生建设,多了百姓的富足生活,岭南的一切就会稳中向好。

这个时间点将薛明的父母接过来,薛明今年再努努力,生个大胖小子出来,他的父母直接就能在岭南颐养天年了。

诚然,杨斐此举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

将薛明绑在岭南。

之前在大兴城pUa薛明之时,杨斐曾对薛明许下承诺,只要薛明有意离开,便会推荐他进入中书省。

但杨斐不想放薛明离开。

有薛明在,杨斐只需要动动嘴,当个甩手掌柜就行,政务薛明会处理的妥妥当当。

这样的人才,杨斐脑子抽了才会放走。

将薛明父母接过来,再有个孩子作为牵挂,自己又给薛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薛明想走都难。

这也是杨斐让郡守府的官员去相亲大会的原因。

有了妻儿的牵挂,你想离开岭南去朝廷谋前程,除非你能舍得下妻儿父母。

倘若你真是那种人,杨斐也不介意你离开。

杨斐明白,这是他的私心,可作为岭南的掌权者,为了岭南百姓的生计,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留住人才。他希望几年之后,南海书院的学生们能够逐渐承担起责任,那时他就不必如此费尽心机了。

薛明略加思索后,点头认同:“明年臣会提前派人去接父母过来。”

他也有几年未曾见过父母了。

自从担任西平县县令以来,便一直未能回到长沙探望他们,就连南下岭南时,也因行程紧迫而无法回去。

王爷对自己关爱有加,深为信任,且在王爷的英明领导下,岭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薛明自然没有理由离开这片繁荣之地。

既然决心在岭南扎根,当然要将父母接过来,也好让家中二老能够颐养天年。

“好,明年咱们一起努力,争取将官道修好,也能让二老来的路上少受些颠簸。”杨斐高兴的拍掌说道。

搞定了薛明,杨斐心情大好。

左右无事,他便背着手返回王府。

是时候写红楼梦了。

红楼梦与三国演义相同,也是120章,不过红楼梦的120章并非都是曹雪芹所写,前80章才是曹雪芹所写,后40章则是由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

虽说两者风格迥异,但高鹗的续写也算是为红楼梦赋予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局。

红楼梦不如三国演义那样波澜壮阔,但其情感纠葛却深深吸引着古代的女子。

因此,当杨斐开讲红楼梦,听众绝大部分都是女子。

红楼梦这个悲剧故事,也让三女流了不知多少清泪,连孟蝉衣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神,埋怨王爷将故事讲得如此凄凉。

林黛玉无疑是贾宝玉的白月光。

而薛宝钗与贾宝玉也算是一对金玉良缘。

奈何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悲情故事往往比圆满结局更具吸引力。

尤其是红楼梦这等女子喜爱的读物。

林黛玉的香消玉殒,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凄凉结局,早已注定。

总而言之,红楼梦就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三个小侍女每次听杨斐讲述红楼梦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却又每日准时守在讲坛前,执着地听完每一个字句。

流着泪也要听完。

这个故事不出意外也传开了,这一次不再是小孩与男人们争论谁是赵子龙,而是城中的那些女子的泪水。

她们对红楼梦的结局感到深深的惋惜,觉得楚王实在太心狠,为何非要写出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成为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杨斐也花了一个月时间讲完。

期间,岭南白纸不出意外,量产成功。

其中就属木材制作的纸张质地最为细腻通透,连笔墨都无法渗透,是一等一的好纸,比起宣纸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竹纸与甘蔗纸则颇为柔软,颜色也不如木材纸白净,适合作为厕纸。

岭南白纸成功,薛明与齐良最为高兴。

岭南有自己的造纸厂,意义非凡。

纸张的便捷性毋庸置疑,胜过竹简无数倍,有了纸张,谁还愿意用又重又难用的竹简?

在短短几日之内,整个郡守府都迅速换上了洁白实用的岭南白纸,淘汰了笨重的竹简,办公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而齐良也开始计划编纂教材课本。

不过这显然不是一件轻松事,他召集了在册的老师,力求在明年开学之前,群策群力,将教材整理出来。

对于教材的选择。

自当以诗词歌赋为主,君子六艺为辅。

这个年代,儒学尚未完全走向畸形,君子六艺仍是儒学的必修课。

此时的文人,尚带武风,佩剑是常见的风采。

以诗仙李白为例,他不仅文采斐然,剑术亦是出众。虽不同于农药游戏中的刺客形象,真实的他,舞剑时宛如江湖侠客,风度翩翩。

能写出《侠客行》这种豪情万丈的诗篇,岂能不懂剑术?

为了教材一事,齐良甚至多次上门邀请杨斐这位多才多艺的王爷,希望他加入教材的编写当中。

王爷诗词双绝。

编纂教材岂可少了王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