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CNC苍蓝暮光V2 > 犬狼传说 机动警察:台风眼 OR8A-EP2:三分时(10)

OR8A-EP2:三分时(10)

迈克尔·麦克尼尔一丝不苟地在地图上画着各种颜色的线,他不时地停下来和身旁的孟加拉人交流几句,希望能让这些业余人士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想法。第二轮大规模渗透行动即将开始,驻印德军总司令部严令执行任务的各部一定要在东孟加拉边境地带取得坚固的立足点,这个硬性要求给包括第9空降师在内的诸多德军部队和印军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上次提出的补给问题,我军打算在西孟加拉东部和东孟加拉西部发起一次特殊行动以维持你们在敌军控制区作战的正常物资需求。”麦克尼尔和谢里夫·罗易交换了眼神,他要确认对方理解了他的描述,“为了掩护这些【德印小道】,我们将会在边境地区频繁地实施炮击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请你们在接收补给物资时千万不要被误伤了。”

“编制情况如何?”谢里夫·罗易仍然记得他们上一次在德国人的命令下如无头苍蝇一般一头撞进达卡的场面。虽然德国人当时没说,罗易猜测不给孟加拉人部队设立由孟加拉人执掌的统一指挥机构是为了防止孟加拉人失控。“上一次下放自主行动权,结果战斗开始之后局势混乱到了极点……”

后方的约阿希姆·汗走上前来,把德军指挥机构的几条命令逐一念给这些孟加拉人听。按照德国人和印度人的要求,此次渗透计划将从东孟加拉的西侧、北侧、东侧三个方向同时进行,而参与行动的孟加拉人被编入三个不同的集团、受到这些作战单位中的原孟加拉人巴基斯坦军官们的指挥。

“我们第9空降师负责的是Z集团,总兵力大约有一千多人。”麦克尼尔插话补充道,“别看你们的规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没什么明显的增长,等你们回到东孟加拉并真正重新扎根之后,几千万孟加拉人都会成为你们最可靠的战友。有这几千万人作为后盾,巴基斯坦人的十万大军不堪一击。”

谢里夫·罗易分得清麦克尼尔的哪些称赞和夸奖是徒有其表的场面话、哪些又代表着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些孟加拉人的真实情报。就在两天以前,聚集在东孟加拉的游击队员还有踊跃参加战斗的平民试图破坏从达卡通向吉大港的交通线,双方经过一昼夜的战斗各自死伤惨重,以残酷镇压孟加拉人闻名的巴基斯坦游骑兵也在这场混战中损兵折将。

虽然基地里的孟加拉人多少都从小道消息中听说过巴基斯坦军队正在逐步失去对东孟加拉的控制,他们还万万不至于设想敌人连最关键的命脉都险些被一群非正规军的游击队切断。因此而欢欣鼓舞的孟加拉人相信这场斗争不会持续太久,他们很快就能从那群不承认自己为殖民者的殖民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家园和祖国。

但他们并没有机会看到报刊上越来越多的鼓励东孟加拉回归印度怀抱的言论。

“以下是最近的训练要求。第一,由于东孟加拉路况最近持续恶化,上级指挥部门经过和东孟加拉相关情报人员协商后认为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既高效又安全,因此在接下来一个星期之内你们所有人都必须学会骑自行车。货车司机请自行掌握驾驶三轮车的相关技能。”把Z集团的编制情况告诉了罗易等人的麦克尼尔并不打算让孟加拉人在出发奔赴新的血肉磨坊之前多休息片刻,“第二点,本周内将开展一次丛林生存挑战赛,希望各位的作战单位积极参加;第三,施密特中校组织了以伏击敌军救援交通线之游骑兵部队为主题的另一场训练,之前被他点名的人都要去参加……”

“各位,胜利离我们不远了。”约阿希姆·汗鼓励他的孟加拉人战友们继续奋战,“唉,几个月之前他们部署在孟加拉的十万军队也让我十分畏惧,然而这十万大军现在顾此失彼、被分割包围在互相失去联系的基地和城市之中。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功劳,而我也相信你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将孟加拉从秉承着他们的英国人主子那套思维的新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

麦克尼尔也说了一些鼓励战友们的话,他真心实意地希望孟加拉人能够自行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而不是严重依赖德国人和印度人的力量。冲突规模扩大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或许麦克尼尔会在拥有更多权限的情况下尝试着从更大规模的冲突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现在他仍然不愿见到德国人或美国人以更强的力度介入。

由于德军无法从叛逃到印度的孟加拉人巴基斯坦军官中找到级别足够高的指挥官,他们只能从为数不多的校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以指挥三个方向上的渗透集团。尽管德军给这些人做了些培训,这些缺乏相关经验的军官和他们的手下一样忐忑不安,有些人甚至主动要求把指挥权交给德军的上校或将军,但正为孟加拉人内部传出的某些谣言而困扰的德军并不打算横加干涉。

外面仍有数千名孟加拉人热火朝天地训练着,他们在接近40℃的气温下挥汗如雨、为自己和家园的未来而奋战。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这些人也将成为【自由孟加拉军】当中的一员,他们手中的步枪也将指向那些仍不愿离开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人。

“最近的工作多得吓人哪。”和麦克尼尔一同离开帐篷的约阿希姆·汗穿过在路旁的行道树下训练的人群,向着另一处训练场前进,“但只要他们能在东孟加拉稳住阵地,后面的任务也会方便许多。”

“这并不简单,长官。”麦克尼尔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士兵最近来找我,他们都是些今年就要退役的老兵了……这些人哪,和我说,他们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所以主动来请求参加战斗。”

“哦?还有这种事。”约阿希姆惊讶地赞叹了几句,“虽然我猜这也许只是他们临时想出来的继续留在军队内的办法,这份勇气值得鼓励。”

就连麦克尼尔自己也觉得他在和孟加拉人相处的过程中对这些可怜人的事业多了些支持。每个人都有争取自由生活的资格,他对孟加拉人的援助也是践行GDI理念的一部分。惨剧近在眼前,有成千上万人在这片土地上被杀害,稍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麦克尼尔自然没心思去为孟加拉人塑造一种完美的无罪受害者形象。这是为了合众国,他对自己这样说——孟加拉人更配得上合众国盟友的资格。

身体里流淌着一半印度人血统的约阿希姆滔滔不绝地同麦克尼尔诉说着他对未来的孟加拉的设想,从父母在德国相遇的经历中找到了许多共同点的混血少校觉得也许可以让其中一部分孟加拉人难民在德国重获新生,即便德国不愿接收这些人也没关系(德国的盟友或许会愿意的)。他又走出了一百多米才发现麦克尼尔突然变得沉默起来,料想麦克尼尔在思考些战术问题的约阿希姆便停下了话头、向麦克尼尔请教对孟加拉人问题的看法。

“抱歉,长官,我刚才在考虑的是和作战计划无关的事情。”麦克尼尔咧开嘴笑了,“……每次和这些孟加拉人打交道的时候,我都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和平又强大的国度,不然落到他们那个下场的可能就是我了。”

“怎么突然说起这个?”约阿希姆·汗只觉得一头雾水,“不过你说的也对。假如我生在一个印度人家庭,也许我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了。对了,等他们真的返回东孟加拉之后,维持他们的补给线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不怎么简单的任务。”

“需要的物资已经准备好了,那些资源足够他们以现在规模和战斗强度在东孟加拉坚持一年以上。”麦克尼尔并不需要为此发愁,他通过战友们维持国境线两侧情报和物资交流的方法得到了许多灵感。通过官方机构办不成的事,委托给个人还有专用的工具组织更方便一些,至于维系合作的可靠度还有对方的忠诚则是另一门艺术了。“这些人在我面前闹了这么久,也许他们这一次离开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想了想,多少有些遗憾。”

其实,还有更多的孟加拉人正在接受训练,因为德国人和印度人的计划是帮助孟加拉人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只安排几个特别行动小组去偷鸡摸狗。相比因形势所迫而不得不马上接过指挥职务的原巴基斯坦军官们,由德国人一手培养出来的新人当然更受欢迎也更可靠一些。

那种在生死相依的战斗中培养出的信任是无法代替的,也许德军能借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维持和孟加拉人的良好关系。麦克尼尔真正和孟加拉人一同参加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但上次潜入达卡的作战行动仍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到了那些平日有些胆怯的士兵为了掩护战友后撤而拼死守住防线,看到了那些赌钱时斤斤计较甚至和战友大打出手的家伙哪怕只为了出心中一口恶气也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气概。

谢里夫·罗易后来轻描淡写地对他说,要是麦克尼尔当时没来支援,自己就打算炸塌大楼和攻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不愧是平时在对抗训练中经常用自杀式战术对付德军装甲猎兵的狂人。

有些悲剧是不该发生的,麦克尼尔想着。那些孟加拉人仅仅因为身为孟加拉人就落到了必须去死的地步,为了求生而涌入他国的孟加拉人也还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几十年后的事情,以他的视野还远远看不到,而且麦克尼尔并不想过分地为下一代人的命运而忧心。

他担心的大多是同眼前的任务直接相关的事情。

“埃里希,我有一种直觉……也许我们拿勋章的时候快要到了。”约阿希姆·汗主动谈起了轻松一些的话题,“当初没想过还有这种机会,我那时以为印度总体上是和平的。”

“我的理由也差不多。长官,除了一些家庭上的原因,当时还有什么促使着您来到印度呢?”麦克尼尔没有特意去打听约阿希姆·汗的家庭背景,因为那种由流亡德国的印度人和德国本地人组成的家庭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常见,“在这片土地上,我才真正明白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牺牲是有价值的。这个印度,比起隔壁的巴基斯坦要更加出色。”

“不瞒你说,调来印度确实是我主动申请的,其中的主要理由是找个不怎么容易发生武装冲突的地方安静地为祖国服务。”约阿希姆·汗没有回避自己的真实意愿,“另一个理由呢……小时候总听家里人谈起印度,后来国防军也经常拿他们在印度的战绩还有那些科考行动做宣传,不然——”

“科考行动?”麦克尼尔古怪地皱起了眉头,他绞尽脑汁地回忆了一阵,仍然有些费解,“让我先想想……那些行动难道不是NSDAP组织的吗?我记得他们似乎在掌握权力之前就开展类似的活动了。”

“我不清楚,这些年来我看到过好几种不同的说法,而且还都是来自咱们内部。”约阿希姆·汗不由自主地笑了,“需要强调功劳的时候,就说是自己做的;需要突出这些行动劳神费力而且还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时,就先把罪责扔给NSDAP,而后强调国防军只是在执行命令。”

或许身为半个印度人的约阿希姆因自己受到的差别待遇而同样对如今的德国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产生了怀疑,但麦克尼尔的关注点不在德国人的解读上,而在于那些所谓的科考行动本身。

在此之前他对NSDAP基于神秘学的种种科考行动毫无兴趣,而岛田真司不久前的新发现终于促使他重新思考那些行动背后的意义。

“你们肯定不会相信……我尽量把结论说得简单一些。”和麦克尼尔还有舒勒碰面的岛田真司显得有些惊慌,麦克尼尔很少见到一贯笑容满面的岛田真司做出这种表情,“我把那套装备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连血迹都没放过。好了,你们猜猜我发现了什么?”

“……你刚才不是说要把结论说得简单一些吗?”顿时没了耐心的麦克尼尔要求岛田真司马上说出谜底,“我没时间和你玩猜谜游戏,你只管说结果。”

“我怕你没法接受结果。”岛田真司喝了一口咖啡,连连咂舌,“那里面……还有点处于休眠状态的活细胞,而且它和我认知中的大部分动物细胞都不同。”

“或许那是某种我们的平行世界尚未寻找到的单细胞生物。”舒勒面不改色地建议岛田真司在给出结论之前更谨慎一些,“既然这套装备是从巴基斯坦军队的仓库里找出来的,没人知道它在这些年里都经历过什么。也许,一些外来污染恰好分布在血迹上。”

戴着眼镜的日本学者点了点头,“好,那么我们暂且认为血迹上提取出来的休眠细胞是最近几十年形成的外来污染的一部分而不是原来的使用者带进来的。”他从旁边的书架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用铅笔在上面写了些什么,“即便如此,我们所取得的新发现也值得一提。”

麦克尼尔和舒勒见岛田真司这般态度,不敢麻痹大意,便不约而同地将发言权交给了又恢复了笑意的日本学者。遗憾的是麦克尼尔实在没法理解岛田真司所说的一连串专业名词,而他并不愿意立即向舒勒求助,再说舒勒也不一定能把岛田真司的用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

“……这种新细胞的特性意味着它可以很好地同许多其他细胞融合。只要在施加适当的外部刺激,融合后的细胞就可以用于塑造我们所需的人或某种未知生物。”岛田真司的语速很慢,也许是因为他自己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思路,“由于样本十分稀少,我还需要尝试着培养所剩无几的细胞,这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度,但它说不定对脑组织方面的研究——我是说夏普敦的那个项目——有一定帮助。”

“我来总结一下。”几乎喘不过气的麦克尼尔只觉得头疼,“你的意思是这东西简直和癌细胞一样,可塑性非常强、说不定能用来很方便地制造可定向改造的生化武器。”

“癌细胞只能在人体内肆意妄为。反正我这辈子还没见过纯粹由癌细胞构成的生物,那东西在自然界大概是活不下去的。”岛田真司失望地看了麦克尼尔一眼,他不明白麦克尼尔怎么能把自己方才讲的内容提炼成这样,“虽然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我还是更愿意将它视为和RC细胞一样的特殊细胞。”

“让我想想……如果这种细胞的生命力如此顽强,那么假如它又和最初几代使用传统强化作战服的装甲猎兵有关,我们就一定能在已故的装甲猎兵的坟墓内找到它的踪迹。”舒勒立即想到了一个获取这种细胞的方法,“德国的情况太复杂,咱们不方便插手;麦克尼尔,你可以试着搜集一下和印度的装甲猎兵墓地有关的情报。”

看在上帝的面子上,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德军用于处理装甲猎兵的方式在其盟友之中也很流行,许多装甲猎兵离开战友们的视野之后便迅速消失在了人山人海当中,再也没有人能轻易地将他们从其中分辨出来。少数仍然活跃在同伴们的记忆中的装甲猎兵多半是在此期间做了些无法使其沉没在历史中的大事,但那些人终究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深深地为NSDAP所塑造的恐怖历史而感到惊慌失措的德国人把他们的全部天赋用在了抹除特定群体的历史上、改写公众的记忆上,这或许是许多和装甲猎兵有关的情报严重失真的主要原因。德国人太担心整个世界把他们视为万恶之源了。

“这种事得去问老一代的德军装甲猎兵,可我没法在印度找到那些人。”麦克尼尔冷静地评估着他所掌握的情报资料,“至于印军方面……印度人的情报管理相当混乱,很多人在退出军队后直接人间蒸发,少数从装甲猎兵部队指挥官的岗位上晋升到了更高级别的军官也不是我这种人能随便接触到的。”

“啊,这样就麻烦了。”岛田真司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也很想确认我的结论,麦克尼尔。但愿它们真的是装甲猎兵秘密的一部分而不是某些外来污染。”

在那之后麦克尼尔也没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在军营之外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而且更要命的是Z集团的相关情报和计划工作很可能马上要落到他头上。为了打探和上几代装甲猎兵相关的情报,麦克尼尔私下里找施密特中校聊了几次,但他还是一无所获。

他没有办法了解一群物理和社会意义上的死人的前世今生。

约阿希姆·汗无意中说出的那些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来到印度后头一次,麦克尼尔开始寻找一些同科学技术相关的新闻报道。他尝试着从德国过去的科考活动中找出些蛛丝马迹,很快锁定了NSDAP和日后的德国较为重视的三个调查方向。

南极、北极,还有麦克尼尔所在之处更北方的雪域高山——【世界第三极】。

“NSDAP相信他们所编造的高贵血统能够在这些地方得到解释,这种荒谬的思路已经被主流学术界批判过许多次了。”尽管如此,麦克尼尔仍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为什么德国要在铲除NSDAP之后继续往这些地方投入科考团队呢?看样子后续的科考活动也没能取得成果,如此一来他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钱去做既没有收益也不能带来名声的事情。”

他始终想不通其中的关键。强化作战服内的奇怪细胞、疑似用于提高士兵战斗力的药剂、岛田真司所从事的脑组织研究、埃贡·舒勒需要设计的自主进化系统……有太多的秘密是他无法解答的,正如他自己的身世同样被谜团笼罩一般。

“得早些休息了,明天还有任务。”麦克尼尔看了一眼手表,打了个哈欠,“……算了,还是把其他盟国的新闻也看完吧。”

TB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