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小小童养媳 > 四十八章 免赋传言

小小童养媳 四十八章 免赋传言

作者:香辣凤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1:09: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边赵老二的事刚生了一肚子气,赵老大又晃了回来,不过他说有好消息,赵李氏脸上不愉之色淡了几分,几不可查地“哼”了一声,示意他快说。

原来这几日赵老大又从老太婆手上哄了几个钱,立刻就去城中寻他的狐朋狗友赌钱耍乐,直到今日输的精光了,犹自恋恋不舍,其他人都不要他耍了,其中有个跟他最是要好的谢老三却说:“赵大哥家哪里会缺银子?大家就让他赊欠一次,写个欠条儿也就罢了。说不准日后还要求到他呢!”

莫说赵老大不解,就是其他人听了这话也是不依的,纷纷嚷道:“他家又没分家,老太太攥着银钱,大小十几口子人,便是有个秀才弟弟,也不过几亩坡地的出产,有个甚钱?”

还有那听说过赵家风波的人就笑:“他儿子瞎了眼,还要当弟媳妇儿的嫁妆换银子呢!赵老大若是有钱,真真是猪都能爬上树了!”

众人哄笑,那谢老三却得意洋洋地说:“那是你们消息不灵通,不知道罢了。听说去岁乡试基本没人了,府尊大人为着鼓励大家考这秀才,以后要免除全家人的赋税哩!”

见众人不信,谢老三笑道:“我二舅哥便是府衙的文吏,那榜文都理好了,过几日衙门就要出榜,到时你们一看便知。”

赵老大心里默算了一下,施州十之税三,往年赵明礼中了秀才,免了他的赋税徭役便是感觉轻省不少,这若是全家都免了……

见他似乎明白过来,谢老三又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直把个赵明仁喜得眉飞色舞,一路飞奔便回了家。

将这情况一说,一家人都惊呼:“这可是真的?”

赵老大得意地好像是因着他能享受到如此厚待一般,眉飞色舞地答道:“自然是真的,谢老三的二舅哥便是府衙里的文吏哩,榜文都是他理的,还能有假?”

赵李氏不理他,只问赵明礼:“可有这回事?”

赵明礼摇摇头:“并未听王大人提起过。”

回头赵李氏就骂上了赵老大:“成天不务正业的,结交的什么狐朋狗友?瞎咧咧个什么劲呢?瞧你那轻狂样儿!成日里不着家的,回家就扯这些没个影的事儿,你不羞我都替你羞呢!”

二妞似懂非懂地,听见说羞,又是说的自己爹爹,便朝着赵老大刮脸子:“爹爹羞羞。”却被赵老大恶狠狠地一记目光扫过来,吓得“哇”就哭了。

大郎赶紧抱起妹妹,盯了他爹一眼,转身出去了。

自从二郎受伤之后,赵老大就怕这大儿,缩了缩脖子回头问赵李氏:“什么王大人?谢老三怎么会拿这样大事骗我?”

这话说得赵李氏半信半疑,告诉他说:“今儿学正王大人来过,刚刚跟你二弟碰过面家去,若是有这事,怎么会不告诉你二弟?”

说着又问了赵明礼一道:“王大人真没提过这事?”

赵明礼筷子顿了一顿,还是答道:“王大人不过借着沐休来看了看咱村蒙学的情形,夸赞了廖叔几句,并没说过免税什么的。”

“你看看你!”赵李氏没好气地训着赵老大:“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再过两年,大郎也该说亲了,你这当爹的还是这般不长进!一个两个的,何时才叫老婆子我省心!”

众人都不敢接话,沉默着吃过饭,各自安置去了。

待回了房,赵明礼才悄悄告诉陈氏:“多半是真的。”

陈氏奇道:“不过一场乡试罢了,怎就到了如此地步?王大人是如何与你说的?”

自到了成都,赵明礼便再也喝不惯农家梨儿茶,现下正用茶盖拨着盏中碧绿的茶水慢慢嘬饮,回想了一下告诉她:“也未曾明说。先是看了下咱们村的蒙学,然后盛赞了一番,廖叔得了夸奖,很是兴奋。王大人说如今这乡试竟是一年不如一年,府学里头只得零零散散十来个学生,童子要考试,连作保的廪生都难见一个。如若再不想想办法,怕是他这学正也要当到头了。”

虽然到了施州这般久,先是赵家一堆子事情没理清楚,后是小产在床休养,陈氏竟是连赵家院坝也没出过,对这施州根本就谈不上半点了解,闻言也是半知半解的。不过赵老大说的免除全家赋税的事情,她是半信半疑。

这年月,一般也没有分家的,赵家这一家子人口还算少些,也有十几口子人。有那大家,三代、四代同堂的,算下来全家老小几十口子,若是免了赋税,府衙要少多大一笔收入?便是上头的官肯了,人家下头的吏还不一定肯呢。

老三房里两口子却是相信这茬的,或者说,盼望着这能是真的。小李氏隐含着兴奋问赵老三:“咱家今年打了多少粮食?”

说起庄稼赵老三便是满脸笑,扳着指头默算了一下:“稻米咱只有一亩半的水田,不过今年老天爷给脸,竟是打了四石多些。苞谷是好东西,难怪圣人叫咱都种这个,坡上的七亩多地,我栽了四亩的苞谷,看那样子,我估摸着怎么也该有十八石,只多不少。其他的豆子和洋芋你也看见了,咱栽的不多,不过也尽够这一家人吃用了。”

小李氏心里默算了一下,笑道:“若真是跟大哥讲的一样,全家都不用交这税,那就全是咱们的了,年底跟娘叨叨,给咱大妞也做身新衣裳穿穿。”

若是粮食能够全能落到自己手里,那肯定是好的,不过赵老大这人,从来就是嘴里花天胡地喊得厉害,从来就没拉到个实惠,赵老三也只敢想一下,并不敢当真。

赵老大赵明礼吃过晚饭就不知道又窜哪里去了。大郎二郎带着二妞回了西厢房,赵李氏便锁了房门,点了盏灯摸摸索索上了阁楼。

阁楼里头堆放着新打下来的稻米,已是晒得干了,今年还没有舍得吃过一次。年岁大了,眼神就不好,她放了油灯,挨着摩挲了一道,便又下来将灯熄了,黑灯瞎火的,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过这些个事情都跟刘妈妈与小小无关。免不免赋税啥的,赵李氏也不会多给她们一碗饭吃。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刘妈妈把天赐天佑兄弟俩往年的袍子找了出来,把灯挑亮了细细地改着,顺手还找了一件,叫小小自己改了试试手。

一边改,嘴里一边念叨:“明日得跟夫人说一声,还是给两位少爷另做两件短袄,这山里成日跑来跑去的,长袍也忒不方便了些。”

小小正跟那细针细线做斗争,闻言随口接了句嘴:“是哩,前几日四少爷还跟我说来着,说学堂里头就他跟三少爷穿得不一样,人家都看着他们笑,不跟他们说话来着。”

刘妈妈愣住了,想了想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天赐和天佑两个,一时失笑道:“瞧我这记性,每次说啥三少爷,四少爷的,就没往咱家两位少爷身上想。这都叫了多少年的大少爷、二少爷了,回了施州就定了排行,可我老是忘记。”

这是因为没有归属感好吧?不愿继续聊这个话题,小小另问到:“刘叔到哪儿啦?这也走了好几天了吧?”

说起刘管家,刘妈妈就惆怅起来:“可不是么?这都十月初六,走了有五天了,还没出山呢!也不知带的衣裳够不够厚,这山里早晚可真冷!”

自从在赵家安顿下来,陈氏就一直寻思着派个得力亲近的人回昌州娘家送个信,也好让娘家知道自己现在落脚在哪里。可这边事情不断,愣是等到赵明礼的蒙学开了学,她才遣了刘管家去。这一趟不但要回昌州,还得往成都府去一趟,将那两间铺子处理了,这山高水远的,总是不便。若是父亲得闲,还想请教一下父亲另在施州置个什么小产业的好。

总归是少年夫妻,刘管家这一走,刘妈妈成日里就跟丢了魂似的,手上若是有事还好,若是没了主人吩咐,一闲下来就想东想西的,小小便老是勾了她说话。

其实主要是她自己心里也没底。赵明礼是个软弱的,陈氏又得看着赵李氏的脸色,自己和刘妈妈再怎么凶悍也是陈氏的下人,凡事不好做得太过,总不能让赵李氏没脸。

可这家里,赵李氏属于那种无事都要挑出事来,不吵吵两句日头就落不了西山似的。王氏最近不常在家,也不知成天在哪儿串,可她只要进了家门,就要指东喝西地,不使唤个人就不舒服。

小李氏吧,刘妈妈常说她是这家里唯一的一个好人,可小小并不觉得。别看赵老三成日不吭声的,可要是细想一下,每次这家里有个什么争端,小李氏不在中间挑拨,可也绝对不会出头。但是明显的,这家里所有的事情,她都门儿清,往往赵李氏只要提个话头,她便知道下文是啥,立刻脖子一缩,鹌鹑似的就躲了房里去了。

所以这家里几个人里头,最叫小小觉着摸不透的,就是小李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