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工业之王 > 第303章 矩阵结构

工业之王 第303章 矩阵结构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0:07: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企业组织这个词,源于本世纪初西方大企业的划分。具体分类有U型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结构、多维制和超级事业部制结构、H型组织结构和模拟分权制结构等等。”

“企业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结构。合理的企业组织划分,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有着巨大的作用。”

听赵国阳说到这里,张志忠就插话道:“国阳,按照你的说,我们厂里的党&支部,是不是也应该划分到企业组织里?这是西方国家的企业没有的一种组织结构吧?如果换个国家,这样的组织还会存在吗?”

赵国阳闻言,就点头道:“张书*记的这个问题问得好。事实上,在企业中,组织又分职能组织和非职能组织两种。西方国家的企业,虽然没有党&支部,但是他们也是有荣誉学院等类似的非职能组织的。”

“而这些非职能组织,同样是西方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赵国阳说完之后,几个领导都纷纷点了点头,对他的介绍表示满意。

沐爱军更是容光焕发的说道:“国阳你的说法很新颖嘛,职能部门和非职能部门的划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国企啊。”

“没错,沐厂长!”马建也在一旁点头附和道。

“国阳给咱们可是上了一企业结构普及课啊,真是长知识了。”

王有昌听了赵国阳的这番讲述,态度也有了一些转变。

他不由得冲坐在对面的赵国阳扬手说道:“国阳,你继续说啊,把西方这几种企业组织的分类给咱们好好讲一讲。”

赵国阳“嗯”了一声,继续讲述起来。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一种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纵向一体化的职能结构,即U型结构。”

“其特点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如生产、销售、开发等划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均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即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

“U型结构保持了直线制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并吸收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职能作用的长处。适用于市场稳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品种少、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环境。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

赵国阳顿了顿,继续说道:“由于U型结构对高层领导过分倚重,是得他们陷入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缺乏精力考虑长远的战略发展。”

“另外,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协调越来越难,造成信息和管理成本上升。所以渐渐就被时代给淘汰了。”

“20世纪初的时候,美利坚通用汽车公司,针对这种结构的缺陷,首先在公司内部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采用M型组织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并渐渐风靡全球。”

赵国阳讲完这一段之后,沐爱军就忍不住击节叫好。

他用力一握拳头道:“没错,国阳你说的太好了。依依之前给我建议的时候,就想让咱们宏达机械厂,使用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呢。”

听了这话,旁边坐着的张志忠就是一乐。

他转头跟沐爱军说道:“沐厂长,你家依依可是考文垂商学院的高材生,以后是要给世界五百强这样的大企业服务,你让她给你这么个小厂子出谋划策,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啊?”

张志忠说完之后,大家就都发出了善意的微哄笑。

沐爱军则大手一挥道:“哎,老张你这话就不对了。高材生怎么了?高材生在国外学了一身本事,可是也不能忘本嘛。再说了,帮我出主意,也是她学以致用嘛。”

“呵呵,沐厂长说的好。”

张志忠乐呵呵的点了点头,对一旁微笑不语的赵国阳示意道:“国阳,打了你的岔了吧,没事儿,你继续说你的。”

赵国阳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讲道:“所谓M型组织结构,在西方国家,又被称为事业部门型组织结构。”

“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分离。根据业务按产品、服务、客户、地区等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

“在这种组织机构下,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使高层领导从繁重的日常经营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决策,并监督、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和评价各部门的绩效。”

赵国阳比划着双手,做出总结评价道:“与传统的U型结构相比较,M型结构无疑更有优势。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灵活性方面,都更适合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

“唔,国阳说的,我们大概也听懂了。你的意思,还是倾向于咱们厂也搞这种M型结构吧?”一直没有说话的工会主席连红军问了一句道。

连红军这话,基本上问出了几位厂级干部的心声。

在赵国阳这么一番竭力的讲解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希望厂里搞M型组织结构的。

赵国阳缓缓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实际上,相比M型结构,矩阵结构可能更适合我们厂里当下的情况……”

“哦?矩阵结构?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国阳你继续说!”沐爱军饶有兴致的看向赵国阳道。

赵国阳对沐厂长报以一笑,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所谓矩阵结构,它其实也是在M型机构的基础上的一个衍变。”

“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两者相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小组成员接受小组和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

“矩阵结构的特点,就是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

赵国阳的目光在几位领导身上一一滑过,若有所指的说道:“之所以觉得咱们厂里现在的情况更适合这一种结构,是因为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期间。”

“车架,以及其他铁器件生产,我们可以看成一个项目;摩托车整车生产,又可以看成另外的项目。在现有部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加入项目小组,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了。”

让诸位领导消化了一下后,赵国阳又接着说道:“至于西方企业还存在的几种结构形式,如多维制结构、超级事业部结构、H型组织结构,以咱们厂里目前的状况,都不太实用。在这里,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说得好,说得好啊,国阳!你这番讲述,可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啊!”赵国阳说完之后,沐爱军第一个带头鼓掌。

看的出来,沐厂长对赵国阳的这一番讲解是颇为满意,十分欣赏。

张志忠和沐爱军的观点一致,也夸赞了赵国阳几句。

虽然他和赵国阳这个年轻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对,但是每一次打交道,赵国阳都能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除了这两位老大之外,马建更是赵国阳坚定的支持者,每每对他都是力挺的态度。

至于王有昌,虽然之前确实不太认可沐厂长大张旗鼓,对厂里部门进行调整的思路,但是在赵国阳这么一番讲述之后,这位也终于被说服了。

但是,王有昌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想要问清楚一点。

看着神色镇定的赵国阳,王有昌直截了当的问道:“国阳,你觉得咱们厂里,真的需要进行部门整合与改革吗?”

赵国阳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的,王厂长。对于部门改革,我是持赞成态度,至于理由嘛,我个人觉得有三点。”

赵国阳伸出右手,掰开手指给王有昌一一说道:“首先,咱们厂里正处于转型的大好时期。乘着这股东风,咱们如果能够把这个部门调整给顺在里面推动下去的话,对厂里接下来一个阶段的发展,无疑是有利无弊的。”

“其次,咱们现有的组织结构,确实有值得诟病的地方。就好比说我们技术部吧,张朝阳、常远他们几个,既负责车架,又负责油箱,有时候还客串一下踏板车的整车设计。这样的多头分配,其实是很不合理的,很容易产生矛盾分歧。”

“如果能够通过部门的改革,添加一两个工作组。这样他们虽然都是技术部的人,但是你在这个工作组,他在那个工作组,这样谁负责什么项目,谁承担什么责任,就一目了然了。”

赵国阳说完这两点之后,办公室里的几位领导就是满脸的认同之色。

显然,赵国阳的这番话,是说到他们心坎儿里去了。

王有昌自己也附和道:“这两点,国阳你说的很对。就好像咱们技术部的黄晓华吧,名义上他是负责风力灭火器的,可是实际上,风力灭火器早就是成熟产品了,根本不需要他怎么过问。”

“现在让他做点其他方面的事儿,他就推三阻四,如果能重新将每个人的任务分配清楚的话,无疑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很好的遏制。”

赵国阳则继续讲道:“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理由,事实上,在我看来,咱们厂里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有这一个理由,也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